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何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1):673-675
目的:探讨不同住院环境实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于两种不同的住院环境实施中进行治疗,一组为开放式病区(45人),另一组为封闭式病区(45人)。分别于治疗前和出院后1、3、6、9、12个月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两组病人的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在开放式住院环境实施(即开放式病区)中治疗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封闭式病区的病人。结论:住院环境实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的恢复确有影响,提倡精神病医院应该从封闭式住院环境实施逐渐向适度开放或完全开放的住院环境实施转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定期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前后疗效评定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年观察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8.0%、42.0%;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上升.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定期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及家庭环境,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医院精神科门诊收治的11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分为社会功能缺陷组、非社会功能缺陷组,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社会功能缺陷85例,发生率为73.9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活质量差、病耻感重、认知功能低均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仍有较大概率存在社会功能缺陷,与患者生活质量差、病耻感重、认知功能低密切相关,临床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邓建平 《广西医学》2003,25(10):1916-1918
目的 :探讨住院治疗与非住院治疗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恢复的差异及影响程度。方法 :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 (SDSS)对门诊组 (2 6例 )与住院组 (2 6例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 ,分析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的差异。结果 :住院治疗与门诊治疗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总体水平及组中 90 %的单项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住院治疗组的社会功能缺陷明显高于门诊治疗组。结论 :住院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明显影响 ,应加强“非住院治疗”及家庭干预、社区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康复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式综合康复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 方法 :抽取 3 6例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病程超过 5年 ,在我院住院 1年以上 ,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观察组 18人 (男 10、女 8人 )为康复区、康复工场病人 ,对照组 18人 (男 10人、女 8人 )为普通病区病人。评定工具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 (IPROS)和自我效能感量表 (GESE)进行对照评定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IPROS、BPRS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感 (GESE)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 5 )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GESE评分与工疗情况、治疗手段呈线性关系 (P <0 0 5 )。 结论 :开放式综合康复管理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面对环境挑战信心 ,促进社会功能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肖辉英  王建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75-2176
目的:探讨开放式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分为开放式治疗组(61例)和封闭式治疗组(6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封闭式病房不设陪护,开放式病房每例患者留陪护1人。出院时调查患者住院日、健康知识知晓率,出院后3个月调查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分别在入组时、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结果:开放式治疗组平均住院日缩短,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加,服药依从性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SDSS总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开放式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有显著影响,住院日缩短,服药依从性提高,健康知识增加,社会功能缺陷降低。  相似文献   

7.
病区环境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四合院式半开放病区环境与楼房封闭式病区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随机抽取某院半开放管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封闭管理50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四合院式病区环境中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GQO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四合院式病区环境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楼房封闭式病区环境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分别采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3年后的社会功能缺陷及残疾发生率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WHO-DASⅡ)、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分别对69例选用奥氮平、103例选用氯氮平治疗3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残疾等级及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评定.结果:(1)两组共1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四级以上残疾发生率为73.8%;(2)奥氮平、氯氮平组的四级以上残疾发生率为分别为:71.0%和75.7%,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SDSS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或奥氮平治疗3年后的残疾率及社会功能缺陷状况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相仿的药物治疗,其中健康教育组亲属同时接受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否.于入组时、随访半年、1年、3年、5年、10年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病情、社会功能及家庭环境变化,并统计复发情况.结果入组时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比较,BPRS、SDSS、FES-CV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半年时,健康教育组BPRS、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ES-CV中亲密性、文化性、娱乐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表达、矛盾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随访结束.且随访结束时健康教育组复发人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使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降低,社会功能残疾程度减轻,家庭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其相关的因素,改善精神残疾患者疗养及回归社会的有效措施,对在本院住院5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一、资料入组标准为住院5年以上,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情稳定1年以上,无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其中资料完整者62例,全部为男性,均为带病返乡的复员退伍军人患者,平均年龄(48.1±17.6)岁; 未婚31 例 ,已婚18例,离、丧婚13例;小学12例,初中39例,高中11例;平均病期 (21.8±12.2)年;平均住院次数(5.4±2.8)次 .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患者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亲属接受健康教育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亲属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对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教育组亲属于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接受健康教育。于开始治疗时、随访半年、1年、2年末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病情、社会功能、家庭环境的变化,并统计复发情况。结果:随访半年时,FES-CV中亲密性、文化性、娱乐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情感表达、矛盾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亲属健康教育组BPRS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教育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研究结束,且研究结束时亲属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亲属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康复,降低复发率,减轻社会功能的损害程度,改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其相关的因素 ,改善精神残疾患者疗养及回归社会的有效措施 ,对在本院住院 5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一、资料入组标准为住院 5年以上 ,符合CCMD 2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病情稳定 1年以上 ,无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其中资料完整者 6 2例 ,全部为男性 ,均为带病返乡的复员退伍军人患者 ,平均年龄 (4 8.1± 17.6 )岁 ;未婚 31例 ,已婚 18例 ,离、丧婚 13例 ;小学 12例 ,初中 39例 ,高中 11例 ;平均病期 (2 1.8± 12 .2 )年 ;平均住院次数 (5 .4± 2 .8)次。二、方法研究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住院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于两种不同的住院环境中进行治疗,一组为开放式病区(40人),另一组为封闭式病区(40人)。分别于治疗前和出院后l、4、8、12个月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在开放式住院环境(即开放式病区)中治疗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封闭式病区的病人。结论住院环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确有影响,提倡精神病医院应该从封闭式住院环境逐渐向适度开放或完全开放的住院环境转换。  相似文献   

14.
李尚兰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33-2135
目的:探讨主动性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主动性干预,对照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一般日常管理和一般的心理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入组12个月时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间MRSS、NOSIE-30、SDSS、GQOL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12个月时干预组MRSS、NOSIE-30、SDSS、GQOL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主动性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肯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方法 通过电话与门诊复诊的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1]分别对103例选用利培酮、106例选用氯氮平、103例选用氯丙嗪治疗2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1)、3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四级以上残疾率为76.4%;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患者四级以上残疾发生率为分别为67.0%、81.3%、80.6%,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氯丙嗪组(p均<0.05);(2)、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三组在SDSS的10个项目中,均以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3项缺陷出现率最高,加上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共5项缺陷,利培酮组均明显低于氯氮平、氯丙嗪组(p<0.05),而氯氮平组与氯丙嗪组相比较无显者性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状况好于氯氮平、氯丙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方法 通过电话与门诊复诊的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1]分别对103例选用利培酮、106例选用氯氮平、103例选用氯丙嗪治疗2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1)、31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四级以上残疾率为76.4%;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患者四级以上残疾发生率为分别为:67.0%、81.3%、80.6%,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氯丙嗪组(p均<0.05);(2)、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三组在SDSS的10个项目中,均以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3项缺陷出现率最高,加上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共5项缺陷,利培酮组均明显低于氯氮平、氯丙嗪组(p<0.05),而氯氮平组与氯丙嗪组相比较无显者性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状况好于氯氮平、氯丙嗪.  相似文献   

17.
韦强  李杰  文才仁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10-191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PANSS评分及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TAQ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疗法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持性团体治疗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实施支持性团体治疗,对照组实施一般工娱治疗。应用SDSS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各评定1次,比较2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减分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3.74%,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支持性团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功能状况。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对817例非急性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分析。结果:社会功能缺陷674例,占82.50%。社会功能缺陷组MCMQ的面对因子分显著低于社会功能正常组,屈服因子分则显著高于社会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率高,对各种事件的应对能力差,需要加强社区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20.
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复发,降低社会功能缺陷及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即前2周每周1次,3~8周每2周1次,以后每月1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照组只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评定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各评定一次。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降低(P<0·01),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改善患者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