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艳慧 《药品评价》2009,6(1):11-12
糖尿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难题,全世界大约有2亿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卒中和心脏疾病的人数升高2~4倍。尽管现代的治疗方法能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但目前糖尿病仍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任务艰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年龄、吸烟、血压、体质指数、腰围、血脂、胰岛素抵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均有关,并且具有炎症过程的特征,内皮功能障碍也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所有原因的死亡率增加1.5 ~2.7倍,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1.5 ~4.5倍,下肢坏疽及截肢率增加20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据WHO估计2002年全球DM总人数为1.70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3.66亿[1]。WHO统计,DM致残率、病死率和对健康总体危害程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居第3位。糖尿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据WHO估计2002年全球DM总人数为1.70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3.66亿[1].WHO统计,DM致残率、病死率和对健康总体危害程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居第3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60%~70%[2,3].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纪录  陆菊明 《天津医药》1999,27(8):510-512
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逐渐认识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DM大血管病变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抗氧化剂等治疗则可逆转或减轻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笔者就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DM大血管病变简要综述如下。 内皮细胞功能 正常血管的舒缩、生长、分泌等功能是由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共同完成的。其中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分泌内皮衍生性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EDRF/NO)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或阻断钙离子内流,使平滑肌细胞舒张[2…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脑联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服“心脑联通胶囊”,4粒/次,3次/d,一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血流变学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心脑联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大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它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其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糖尿病患者除高血糖外,多伴有  相似文献   

8.
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超声改变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连续调查60岁以上老人354例,男190例;女164例.年龄(69.3±6.6)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KM-EH)1 00例;糖尿病组(DM)4 5例;高血压病组(EH)1 62例;同龄正常对照组47例.应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及相关临床检查.经SPSS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DM-EH组,DM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均<0.01);其中IMT>1.3mm在各组的构成比依次为76.0%,66.7%,64.4%,2 0.0%;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斑块的发生率各组依次为64.6%,57.7%,37.8%,26.7%;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DM-EH、EH组、DM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宽(P均<0.05);EH组较DM组均显著增宽(P均<0.05);DM-EH组与E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和舒张期血流峰速度:对照组、DM组、EH组、DM-EH组依次减慢;DM组、EH组、DM-EH组较对照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表明:IMT与斑块积分、年龄、空腹血糖、脉压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厚度与斑块积分,空腹血糖,年龄和脉压密切相关;IMT与斑块积分是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超声标识.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其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最为普遍。据调查资料显示:患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有2/3患有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50%~7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心血管病而死亡。在心血管专科门诊中,约有20%的冠心病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生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在组织病理学上并没有特殊性,但发生早、进展快。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血脂、血压、血糖、血凝异常、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吸烟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一些细胞因子关系密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MA)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将107例T2DM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大血管病变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age)、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白蛋白(GHbA1c)、高血压(HT)及微血管并发症(MI)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T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合并HT的T2DM患MA的几率为非HT的T2DM的11.038倍。结论HT是T2DM合并MA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对糖尿病病人预防MA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M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32例初诊T2DM患者根据有无MD分为两组:MD组与非MD组,对两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232例患者中,合并MD者95例,占40.9%。(2)MD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及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lb)均高于非MD组(均P〈0.05),而MD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则低于非MD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MD与年龄、BMI、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h、CRP及24hUmAlb呈正相关。结论初诊T2DM患者合并MD与多种因素相关,须及早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以防止M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炎症因子的表达。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1组)的病史和临床生化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成两组,单纯糖尿病组(2组)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3组)。化学发光法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2,3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质量指数(BMI)高于1组(P<0.05)。3组上述指标高于2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NF-α(OR=1.437, P=0.015)、IL-6(OR=5.788, P=0.001)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因子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NF-α、IL-6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是由多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主要致残和致死的原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可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受遗传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康胜群 《河北医药》2004,26(4):297-298
糖尿病是大血管病变(动脉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并发一种或数种大血管病变,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硬化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一般是指大、中动脉病变,在糖尿病中有其特殊之处。它包括两大部分:即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由于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占70%。因此糖尿病性心血管病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将本院2007—2009年住院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可溶性P-selectin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免联吸附法检测2型糖尿病16例无血管病变(单纯糖尿病组),25例合并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组)sP-seleetin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大血管病变组、单纯糖尿病组s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1),大血管病变组比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增高(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ox-LDL、HbAlc、BMI是影响sP-selectin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sP-selectin可作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靳瑾  李旭芳  孙侃  王敏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561-256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ICAM-1)的影响,以了解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干预组(B组)、糖尿病对照组(C组)、糖尿病干预组(D组),B组和D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A组和C组灌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8周末检测生化指标、肾周脂肪及血清sICAM-1,留取主动脉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血糖C组和D组相近,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A组高于B组,D组低于C组;C组ICAM-1显著高于A组、B组和D组(P<0.01),D组明显低于C组(P<0.01);光镜下观察胸主动脉病变D组较C组减轻.结论:辛伐他汀干预治疗能够降低TC、TG、LDL-C及ICAM-1的水平,并明显减轻或延缓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联及叶酸干预对2型搪尿病血浆同型半胱氨(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浆Hcy水平,设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HHcy者给予叶酸干预,半个月后复查血浆Hcy。结果.T2DM2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25&#177;7.35)umol/L和(8.45&#177;1.89)umol/L,P〈0.05]。HHcy者应用叶酸后,血浆Hcyg水平明显下降。结论:HHcy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服用叶酸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杨奕  梅艳洁  章秋 《安徽医药》2014,(7):1250-12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性大血管病变与C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2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史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P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间比较,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FCP较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BG、PBG、HbA1C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FBG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P〈0.05),而HDL-C及FC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C肽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