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制备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和大鼠灌胃后各肠段内容物中药物残余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转篮法对制备的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比较微丸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测定微丸在大鼠灌胃后各肠段内容物中药物的残余量,并与对照制剂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微丸在0.1 mol·L~(-1)HCI溶液中2h和PBS 6.8中10 h的释药曲线基本重合,f_2相似因子为90.1;在0.1 mol·L~(-1)HCl溶液12 h的累积释放率均<10%,在PBS 6.0、PBS 6.8和PBS 7.5缓冲液3种介质中12h的释药曲线f_2相似因子分别为54.2、50.3和57.8;两者在大鼠灌胃后2、4、6、8h各肠段残余总量和回结肠残余量的P值均>0.05。结论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与对照制剂具有相似的体外释药特性,大鼠灌胃后各肠段药物残余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制备马来酸氟伏沙明微丸缓释片,并评估其在体外的释药行为。采用离心-滚圆法制备马来酸氟伏沙明载药丸芯,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得缓释微丸,并将多单元缓释微丸与处方量的辅料混合压制成片。通过L8(24)田口试验,筛选并确定载药微丸最佳处方;使用Minitab将物料温度、风机转速、雾化压力、喷液速率设计成24部分因子的DOE试验以优化底喷包衣工艺;将24~40目粒径的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主要稀释剂进行压片以缓解压片时微丸与辅料分层现象并降低包衣膜的机械损伤;对混合颗粒的休止角、堆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等粉体流动性指标进行考察发现其流动性和可压性适合直接压片;评价缓释片基本性能,考察体外释放行为,并研究其释放机制。结果表明,马来酸氟伏沙明微丸缓释片可以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崩解成独立的微丸小单元,并达到24 h缓释的效果,其释药行为符合一级释药模型。制备的马来酸氟伏沙明微丸缓释片,符合制剂设计的释放要求,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异丁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udragit L100-55为包衣材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制备纳豆激酶口服肠溶包衣微丸,考察包衣效果,为纳豆激酶口服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实验依据.采用正交表考察各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按药典规定考察微丸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的药物活性及释放行为.结果显示最适反应条件为:包衣材料和载药微丸质量比为1:2,反应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0 MPa、35℃,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及助溶剂乙醇均为10%(V/m),抗粘剂滑石粉虽对包衣反应稍有影响.但能显著改善微丸粘连问题.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最佳状态肠溶微丸在人工胃酸(pH1.2)环境中2 h仅释放9.7%,并能保持近90%的活性状态;在pH6.8的模拟肠液释放介质中2 h内快速释放达75%.以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制备的纳豆激酶口服肠溶包衣微丸,在人工胃酸环境中几乎不释药,可避免胃酸环境对纳豆激酶活性的破坏;在pH6.8的类肠液环境中药物释放快速而完全,有利于纳豆激酶在肠道中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