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不同血尿酸水平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血尿酸水平与NAFLD的相关性。方法以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10 4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采血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肝炎病毒学相关指标,同时行心电图、腹部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NAFLD诊断依据2010年中华肝脏病学会和酒精性肝病学组规定的NAFLD诊断标准。结果除高血糖人群外,随血尿酸水平增高,男性和女性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均逐步升高(P<0.05)。除男性MS人群外,无论有无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NAFLD检出率均随血尿酸水平增高而明显升高,尤其当血尿酸水平>333μmol/L(男)或>233μmol/L(女)时(P<0.05),且女性高血糖和血脂紊乱人群、最低尿酸水平组人群NAFLD的检出率较高(P<0.05)。对无任何MS相关组分的人群研究发现,在相同血尿酸水平下,男性NAFLD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女性NAFLD检出率在血尿酸>233μmol/L时迅速升高(P<0.01);无论男女NAFLD检出率均随血尿酸水平增高而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质指数、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分级是NAFLD的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2.600、1.354、1.282、1.276、1.214和1.236。结论高尿酸血症是NAFLD的高危因素,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行为方式和饮食习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和频数匹配的方法从某三级甲等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中抽取NAFLD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两组样本体检指标和行为饮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FLD组体重指数[(26.8±3.2)kg/m2]高于对照组[(23.3±2.5)kg/m2)],NAFLD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空腹血糖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较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量少,不良饮食习惯得分低;做家务情况、锻炼频率和饮食口味进入以"是否为NAFLD"为因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2.751、1.491和0.451。结论日常生活活动量少、不良饮食习惯与NAFLD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2例中老年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比较体检者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无息肉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AFLD、代谢综合征(MS)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92例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为22.8%,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为9.40%。与无息肉体检者相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以男性为多(P<0.05),年龄较大(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NAFLD、MS患病率较无息肉、增生性息肉患者高(均P<0.05)。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均P<0.05)。同样,MS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MS患者(均P<0.05)。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CI:1.02~3.09,P<0.05)。结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行结肠镜检查对NAFLD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宁地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于本院门诊体检经B超确诊的NAFLD患者228例作为病例组,另择同期体检健康人员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肥胖、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NAFLD检出率为19.0%;病例组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WHR、SBP、DBP、TC、TG、LDL-C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肥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是本地区人群NAFLD三大独立危险因素,应开展定期临床检查,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是否影响大肠腺瘤发生,同时分析血脂高低是否与大肠腺瘤进展及大肠腺瘤数量有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同时进行内镜及血脂检查的病人的资料。将内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腺瘤型息肉病人纳入腺瘤组,内镜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发现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者纳入对照组。腺瘤组病人按照腺瘤是否发生进展分为进展期腺瘤组及非进展期腺瘤组,按腺瘤数量多少分为单发腺瘤组及多发腺瘤组。统计并比较各组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的水平。结果腺瘤组TG、TC、LDL-C、脂蛋白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228~6.066,P<0.05)。进展期腺瘤组TC及脂蛋白α水平较非进展期腺瘤组显著升高(t=2.025、2.432,P<0.05)。单发腺瘤组各项血脂指标与多发腺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水平与大肠腺瘤发生有关,其中TC及脂蛋白α水平与腺瘤进展及恶变有关,血脂水平与大肠腺瘤数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GFR及K-ras蛋白在大肠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组织EGFR和K-ras的蛋白表达。总结大肠息肉组中EGFR和K-ras蛋白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的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9%与62.61%,均高于大肠非腺瘤性息肉组的32.00%(P<0.05);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的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57%,高于大肠非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的36.00%及46.09%(P<0.05)。两种蛋白表达在组织学分型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息肉数量及部位方面比较无差异。在大肠息肉中EGFR与K-ras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44,P<0.005)。结论 EGFR及K-ras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有一定表达;二者的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恶性转化有一定关系;二者在大肠息肉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但具体形成机制及癌变原因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其可能与脂代谢水平存在关联。目的 研究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脂代谢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根据结肠镜检查有无息肉将研究对象分为息肉组和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部位、单发或多发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结果 共纳入418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57例,女性161例,年龄19~89 (56.18±11.84)岁。息肉组370例,其中增生性息肉101例,腺瘤性息肉213例,结直肠癌56例;无息肉对照组48例。与对照组比较,增生性息肉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腺瘤性息肉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结直肠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腺瘤性息肉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增生性息肉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1 mmol/L,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32%(OR=0.68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血清生化标志物层面探讨影响不同性别中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平凉市某二级甲等医院体检的460例中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中年体检人群的一般资料、体质量指数、血压及血清生化标志物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中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血清生化标志物。结果 460例研究对象中137例患NAFLD,患病率为31.5%。Logistic回归显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尿酸是中年男性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中年男性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因素(P<0.05)。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是中年女性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平凉市中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注意控制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同时应当大力发展初级医疗保健筛查,提高自我筛查意识,维护人群整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16 792例男性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NAFLD检出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中NAFLD患者3 441例,检出率20.5%;51~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9.4%。NAFLD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的均值水平明显高于非NAFLD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BMI、高血压,甘油三酯、ALT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男性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较高,51~60 岁年龄段最高;对肥胖、高血压、甘油三酯及ALT偏高人群应该重点进行NAFLD超声筛查,以便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清视黄素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随机选取68例NAFLD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中非NAFLD者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生化指标、血压以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RBP4与收缩压、舒张压、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对RBP4与NAFL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BMI、TC、TG、LDL-C、ALT、GGT、RBP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收缩压、舒张压,FB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可知,RBP4水平与BMI、TC、LDL-C、GGT、ALT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与GGT、TC、ALT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发现,RBP4与NAFLD呈正相关且是NAFLD唯一的独立变量因子。结论血清RBP4与NAFLD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作为检测、判断NAFL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喜婷  胡玲  王宁  陆君  江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32-13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214例,根据肝脏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回顾性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大血管病变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有116例住院T2DM患者合并NAFLD(54.2%),98例未合并NAFLD(45.8%)。NAFLD组较非NAFLD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三酰甘油(TG)、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增高(P<0.05);且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BP、TG、GGT是糖尿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AFLD、年龄、总胆固醇(TC)水平是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SBP、TG、GGT是T2DM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高风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563例结直肠息肉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术松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2,33(4):441-443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危腺瘤及癌变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病理特征,为合理的结肠镜检查随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10年间肠镜检查并行内镜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563例,分为腺瘤组359例与非腺瘤组204例,腺瘤组中高危腺瘤162例、低危腺瘤组197例,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腺瘤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出现便血比例高于非腺瘤组,腺瘤组中高危腺瘤患者便血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在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腺瘤表面黏膜粗糙、糜烂和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便血是腺瘤的高危因素;高危腺瘤易发生癌变及癌前期病变,临床应重视其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于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3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息肉组242例,非息肉组100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NAFLD、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肝肾功能的差异。将上述有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NAFLD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TG、LDL-C、GGT、ALT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AST、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TG、ALT、NAFLD是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TG、ALT、NAFLD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建议男性、NAFLD患者、高脂血症等有危险因素人群定期行腹部超声及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杨秋瑾  郑杰  杨婧  罗润  冷娇  金秋  马红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0):3855-3862
背景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尚存争议。目的 探讨H.pylori感染对NAFLD及其相关结直肠息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NAFLD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H.pylori将其分为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及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肝纤维化和脂肪肝检测、结肠镜检查、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根据FibroTouch检测结果分别将NAFLD患者的脂肪衰减程度和肝脏硬度分为轻、中、重度。结果 118例NAFLD患者中H.pylori阳性62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H.pylori阴性56例(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体质指数(BMI)、受控衰减参数(CAP)、E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NAFLD纤维化评分(NFS评分)、AST和血小板计数比率指数(APRI)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脂肪衰减程度、肝脏硬度差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118例NAFLD患者中75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37例,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38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示存在结直肠息肉者51例,其中NAFLD合并H.pylori阳性组26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中多个息肉、息肉直径≥1 cm发生率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75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共41例进行病理检查。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中腺瘤性息肉发生率、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ylori阳性是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数量〔OR=7.547,95%CI(1.467,38.827)〕、息肉病理〔OR=8.500,95%CI(1.574,45.916)〕、上皮内瘤变〔OR=4.571,95%CI(1.218,17.157)〕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加重NAFLD患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障碍、血脂紊乱、炎性反应、肝纤维化程度、脂肪衰减程度,此外,H.pylori感染还是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数量、息肉病理、上皮内瘤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杜小娟 《河北医学》2012,18(10):1356-136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各种病理类型与癌变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肠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患者1578例,回顾性研究大肠息肉的发病年龄、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与癌变因素.结果:大肠息肉检出率为22.72%,癌变率5.64%;不同年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8.250,P=0.016),中年患者检出率高;大肠息肉在直肠(32.00%)乙状结肠检出(35.80%)最常见,息肉直径≤1cm较常见(78.90%),在直径1cm-2cm的息肉中腺瘤性息肉占比最高(70.12%),形态研究发现无分叶状息肉较常见(80.04%);癌变因素研究发现老年患者(X2=10.070 P=0.002)、发生部位在直肠及乙状结肠(X2=0.843 P=0.016)、息肉直径>2cm(X2=114.173 P<0.001),分叶状息肉(X2=16.66 P<0.001)、三种腺瘤性息肉(X2=71.14 P<0.001)较其它因素癌变率显著增加.结论:大肠息肉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息肉临床特点明显不同;直肠和乙状结肠、分叶、腺瘤性、直径>2.0cm的息肉是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对大肠息肉须及时治疗,定期随访,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的关系。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体检中心2013年6月至11月的9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非 酒精性脂肪肝组、其他肝病组和对照组,对其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29.7%;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 HbA1c及谷丙转氨酶均高于其他肝病组和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 低于其他肝病组和对照组(P<0.05);根据HbA1c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层,分为Q1~Q4组,Q1,Q2,Q3及Q4组非 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17.5%,21.5%,31%及59.4%,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渐增高 (χ2=100.0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Q4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 病风险仍高于Q1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随着HbA1c水平的增加而增高,高HbA1c 水平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应将其列为健康体检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相关性并评价SF对NAFLD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327 例经腹部超声确诊的NAFLD 患者和239 名正常对照者的人体学参数及血液学指标,包括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S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血糖、γ-谷氨酰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肌酐、血红蛋白、血小板和白细胞。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评价SF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逻辑回归分析评估SF与NAFLD的关联;采用ROC曲线分析SF的NAFL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 组SF水平明显升高(P<0.001);NAFLD患者ALT异常组(ALT>40 U/L)SF水平显著高于ALT正常患者。相关分析显示SF与TP、ALB、ALT、GGT、TG、Glu、UA、Cr和Hgb均正相关(P均<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01)。逻辑回归分析显示SF水平是预测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比值比(OR)=1.015,95% 可信区间(CI):1.013-1.022,p<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SF(男)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0.873-0.932),敏感度为90.04%,特异度性为83.82%;SF(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0.812-0.923),敏感度为79.07%,特异度为87.88%。 结论 NAFLD患者SF水平明显升高,SF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F与肝脏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LG1、DLG5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选取36例正常大肠组织、38例炎性增生息肉组织、45例腺瘤性息肉组织及31例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LG1、DLG5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DLG1、DLG5在正常大肠组织、炎性增生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LG1、DLG5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大肠息肉直径、息肉部位、有无蒂、年龄、性别及息肉数量等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G1和DLG5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784,P < 0.01)。结论DLG1、DLG5的低表达在调节大肠息肉发生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AS)的关系.方法 122 例超声诊断为NAFLD患者与135例年龄、性别配比的对照者,分别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及血脂、血糖、肝功能、体质指数等参数.结果 NAFLD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24)mm vs (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