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国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原因,为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国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77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发病4 863例,死亡3例,波及人数6 393 908,罹患率为76.05/10万,伤寒暴发疫情31起,副伤寒暴发疫情46起。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以农村和学校为主,流行菌型以甲型副伤寒为主(61.33%)主要原因是卫生设施缺乏、水源和食品污染。[结论]全国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以饮用水污染引起为主(53.25%),其次为食源性(23.38%),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工人、民工、农民的主动监测,提高确诊率,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对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3年威海市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有关资料。[结果]合计确诊68例病人,全部为城镇居民。其中,2月26日至3月20日发病58例;在某快餐连锁店(快餐店)就餐者发病53例;20~40岁发病55例。患者均有2~3周的持续高热。[结论]食品从业人员中的健康带菌者污染自备水,从而污染加工的食物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 ,分析 2 0 0 3年威海市 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有关资料。 [结果 ]合计确诊 68例病人 ,全部为城镇居民。其中 ,2月 2 6日至 3月 2 0日发病 5 8例 ;在某快餐连锁店 (快餐店 )就餐者发病 5 3例 ;2 0~ 40岁发病 5 5例。患者均有 2~ 3周的持续高热。 [结论 ]食品从业人员中的健康带菌者污染自备水 ,从而污染加工的食物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1年玉环县副伤寒甲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001年玉环县副伤寒甲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成因,以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402例副伤寒甲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年发病以夏秋季为主,7、8月份为发病高峰;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男性青壮年;职业分布以工人、个体户为主:发病集中在城关和坎门两镇。症状以不典型和轻型为特点;水源污染及海岛居民的不良卫生习惯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以控制副伤寒甲的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1990~2005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津市近16年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5年天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伤寒副伤寒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数据使用Excel及spss11.5统计处理。[结果]1990~2005年天津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649例,Cox-Stuart检验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n=15,P﹤0.05),中心城区及环城4区发病率显著低于边缘区县(P﹤0.01);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峰主要在14岁(包括14岁)以下人群。[结论]经过16年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是目前仍存在暴发隐患,其防治工作决不能放松,采取综合措施维持疫情平稳情况下继续降低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重点监测及早预警、减少暴发的发生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鄞州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为今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描述疾病的分布. [结果]鄞州区伤寒副伤寒发病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世纪50~70年代,发病以伤寒为主,散发,偶见局部水型暴发,夏季多发,青少年高发;80年代以来,菌型变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物型流行或暴发,春季高峰,青壮年高发. [结论]鄞州区伤寒副伤寒发病持续在高发状态,主要流行菌型是甲型副伤寒.在加强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建议有关部门研制生产相应疫苗,有效控制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4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特征和暴发原因及处理现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暴发疫情资料。[结果]全年暴发18起,报告病例670例,罹患率1.6%,占当年报告总数的10.2%;暴发高峰时间为6、7月份(26.9);水型暴发7起,报告病例456例(68.1%);边远贫困农村12起,罹患率为1.5%,学校4起,罹患率为3.2%,是农村的两倍;病原学诊断6起,共42例(6.3%),血培养阳性39例,甲型副伤寒(甲副)4起,病原菌证实1起伤寒与甲副混合暴发。[结论]伤寒副伤寒暴发常年可发生,水型暴发常见,学校、边远落后农村地区以及城郊结合部是防制重点,学生和农民是防制的高危人群;亟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以控制或减少暴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3年8月福建省某县司前乡的一起暴发流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学分析。[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MDCK细胞和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分离到病毒的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司前乡暴发疫情波及4个行政村,发生疑似流感326例,罹患率7.7%;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75%(7/9)。[结论]是一起由甲3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罗城县城区2010年10月发生的1起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本起疫情确诊111例病人,其中99例实验室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病例,12例临床诊断为副伤寒病例。111例病人中,首发2010年10月3日发病,上旬发病16例,中旬发病64例,下旬发病26例,11月1日至12月5日合计发病5例。3所中学学生罹患率为1.53%,3所小学学生罹患率为0.18%,其他人群罹患率为0.10%(P<0.01)。3所中学的住校生罹患率为1.77%,走读生罹患率为0.83%(P<0.05);暴露于自备水的罹患率为1.58%,暴露于自来水的罹患率为1.26%(P>0.05)。检测发热病人血液标本535份,86份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肥达氏反应有13份符合甲型副伤寒确诊病例。检测1 310份病例密切接触者等人群粪便,6份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测县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和学校自备水360份,余氯不达标的20份;188份检测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的9份,未检出致病菌。检测餐饮、食品行业的33份食品,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这是1起生活用水(自来水)被污染导致的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1起伤寒暴发的原因,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临沂市兰山区1起副伤寒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合计发病117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兰山区3个办事处的20个行政村(居),其中59例集中在6个社区,33例集中在9个单位;病例集中在20~40岁(76例,占64.96%);男性71例,女性46例;干部职员、工人、学生合计79例,占66.67%;发病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临床表现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饮水、食物、接触等多个途径是引起暴发的原因.[结论]这是1起有多种传播途径的副伤寒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引起一起传染病暴发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为疫情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发热患者血标本547份,市政供水水样188份,学校自备水6份,食品33份,食品、供水从业人员及患者密切接触者粪便1 310份,按GB/T 4789.4-2008和W S/T 13-1996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47份血标本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89株,阳性率16.27%(89/547);1 310份肛拭子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6株,阳性率0.46%(6/1 310);188份市政供水水样和6份学校自备水样均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市政供水余氯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学校自备水均未检出余氯,但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33份食品未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引起此次疫情暴发流行的病原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自备水源受到污染引发病例和与患者接触传播是引起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亚华 《职业与健康》2014,(20):2983-2985
目的探讨伤寒副伤寒流行因素及流行规律。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2004—201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伤寒副伤寒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占69.03%;十总镇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为8.55/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1.61%和10.32%;流行因素配对调查显示,发病与生食海产品水虾有关(P〈0.01)。结论该区应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治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澄江县1996~2005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凤  李鸿坤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9-4170
[目的]分析澄江县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澄江县1996~2005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澄江县1996~2005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3种3161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66.39%,年平均发病率212.21/10万。[结论]澄江县1996~2005年的主要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其中伤寒副伤寒起主要影响因素,伤寒副伤寒得到有效控制是降低我县传染病发病的关键。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是我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应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黄玉芬  刘志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31-2132
目的掌握近年来云南省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各州(市)2008—2010年的伤寒副伤寒疫情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08—2010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14 675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77/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02/10万。西双版纳州、玉溪市、德宏州、红河州、昆明市及保山市6个州(市)为云南省的高发地区,5—10月为高发月份(64.66%),发病年龄以20~39岁组居多,农民和学生为高发人群(64.65%)。结论云南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巩固麦盖提县伤寒、副伤寒的防控成果,为下一步防控伤寒、副伤寒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工作思路。[方法]对麦盖提县2006~2010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与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流行菌株的分型及其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以2006~2010年麦盖提县伤寒、副伤寒共发病492例,发病例数有下降趋势;发病人数以学生、农民等青壮年为主;其致病菌株均为伤寒沙门菌。[结论]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善全体居民的卫生设施,提高全体居民的卫生意识,是减少伤寒副伤寒流行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仁森  谢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6):740-741
目的通过对龙岩市新罗区某幼儿园暴发的一起呕吐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分析,探索幼儿园在预防此类事件中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方法对呕吐儿童展开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食堂留样、二次供水水样、矿泉水、呕吐儿童的呕吐物、肛拭物进行有关检验。结果在园儿童的罹患率为5.70%(26/456);部分留样食物及呕吐物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矿泉水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均超标,二次供水水样菌群未超标。结论该次消化道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为食物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积累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9月发生在东营市胜中社区运输幼儿园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幼儿园就餐的儿童共163人,4 d内痢疾发病78例,罹患率为47.85%;从病人呕吐物、粪便中分检出福氏痢疾杆菌。[结论]这是一起食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酱牛肉为可疑食物。  相似文献   

18.
孙海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65-1866
目的调查了解某酒店诺如病毒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根据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分析暴发地点的基本情况、疾病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共累计发生66例病例,其中酒店员工17例,顾客49例。酒店员工罹患率为29.82%(17/57),顾客罹患率为0.05%(49/100 120)。平均潜伏期为24.8 h(0.5~51 h),采集粪便标本共24份,其中7份粪便标本诺如病毒阳性。结论该起疫情的原因可能为酒店腹泻员工带病工作,通过接触、交叉污染环境食物、气溶胶等方式传播,造成酒店员工和顾客相继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事件为1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排除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临沂市2001~2005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临沂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人2330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段,占70.86%(1651/2330);农民和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分别占33.05%(770/2330)、17.85%(416/2 330);平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于山区;临床特征不典型;近3年我市以甲型副伤寒发病为主.[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副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找引起本次食物中毒暴发的食品和病原微生物。[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寻找可疑的中毒食物和餐次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确定中毒食物,采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相关致病微生物分离和鉴定。[结果]个案调查发现,2月26晚餐为可疑餐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以红油猪心为暴露因素其OR值达到132.00,其95%的可信区间为16.66~1537.46,说明吃红油猪心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性是不吃红油猪心的16.66~1537.46倍。红油猪心制作过程不符合卫生学标准。从采集到的部分标本中分离到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而且8位患者的双份血清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抗体凝集试验呈4倍增长。所有标本中未检出其他相关病源微生物。[结论]这是一起通过红油猪心传播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