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魏乃宏 《四川中医》1999,17(4):18-19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塞对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塞。按入院先后顺序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观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3~脱岁,平均61岁;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五小时至三天者32例,1天以上至3天者7例,3天以上者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塞2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11例;完全性偏瘫9例,不完全性偏瘫31例。对照组派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44-82岁,平均0岁;从发病到入…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死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重大疾病。随着急救技术的进步,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逐年增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我院200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5月~2005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70例,发病2h至5d,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并经CT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6~87岁,平均71岁;伴高血压者16例,糖尿病者1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均为首次发病。除外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合并有严重冠心病、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精神病伴…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电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入选病人均为我院神经内科1997年1月~1999年3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入选病人条件:(1)无神志昏迷;(2)有偏瘫,且偏瘫肢体肌力≤3度。所有病人均于发病后6小时~12小时入院。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电针组3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0岁~70岁,平均63.32±9.48岁。对照组36例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50岁…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 2 0 0 0年~ 2 0 0 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 5 3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5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其诊断均符合 1 995年中华医学会第 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病例均在发病 1~3天收入院。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3例中 ,男性 30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45~ 70岁 ,平均5 7.3岁 ;伴高血压病者 2 0例 ,冠心病者 1 5例 ;右侧偏瘫者 34例 ,左侧偏瘫者 1 9例 ;言语障碍者 2 4例 ;肌力 级以上者 1 5例 , ~ 级者 2 3例 ,0~ 级者 1 5例。对照组 2 2例中男性 1 5例 …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94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脑梗死如不及时治疗,可致病残或危及生命,笔者应用大剂量川芎嗪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对自1994年6月~1998年10月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死(发病在3~7d)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男58例,女36例;年龄41~76岁,平均59.6岁。对照组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43~75岁,平均58.8岁。治疗前后均检查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能、心电图及颅脑CT。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川芎嗪600~8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3~4h滴完,12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尼…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自2002年1月~2002年10月观察治疗毛细支气管炎20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均为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发病时间在3d以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3例,男60例,女43例;年龄2~6个月50例,7个月~2岁46例,2~3岁7例。对照组103例,男58例,女45例;年龄2~6个月53例,7个月~2岁44例,2~3岁6例。经统计学t检验P>0.05,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2 诊断标准 以王慕逖主编第5版《儿科学》为标准。临床症状:发热或不发热,喘憋呈持续性或发作性,类似发病不超过3…  相似文献   

7.
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偏瘫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扫描确诊.  相似文献   

8.
自 2 0 0 2~ 2 0 0 3年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塞 138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全部病人均在发病 6d以内入院 ,诊断符合 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与卫生部急诊中风病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并经头颅CT、TCD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和单纯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138例 ,男 83例 ,女 5 5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6 0 5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 98例 ,冠心病 36例 ,糖尿病 2 3例 ,高脂血症 112例 ;初次中风 98例 ,再次中风 4 0例…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2009年5月,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入选84例均为2007年1月~2009年4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偏瘫伴或不伴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均无意识障碍。全部病例发病在7天以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中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1.65±9.46)岁。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0.18±10.19)岁。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6月~1999年12月,我们对5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住院患儿,均符合《儿科学》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11岁,平均(7.76±3.24)岁,病程3~60d,平均(12.04±9.48)d;对照组(西药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2~13岁,平均(9.20±2.18)岁,病程2~45d,平均(10.36±2.44)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扑尔敏、维生素C、芦丁、安络血、泼尼…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月至1991年7月,我们采用以针刺为主,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22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例,全部属血栓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均在1-15天以内。诊断全部符合1986年全国第三次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医中风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确定诊断。本组病例中,男152例,女68例;年龄40岁以下5例,41~50岁32例,51~60岁74例,61~70岁89例,70岁以上20例。其中左侧偏瘫  相似文献   

12.
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脏病 (亦称冠心病 )的一种常见类型 ,属中医学心痛、胸痹范畴。为了比较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心绞痛的疗效 ,随机将 4 5例患者列为治疗组 ,2 7例患者列为对照组 ,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常规西药治疗 ,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心绞痛诊断参考WHO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诊断和治疗参考 1990年 10月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72例均为住院患者 ,住院 30天以上。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32例 ;年龄 4 5~ 5 0岁 3例 ,5 0~ 60岁 2 6例 ,60~ 70岁 35…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2月~2005年12月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9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2岁,平均43岁;合并高血压10例,冠心病5例,高血脂4例,脑梗死2例;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14.
近 10 a来 ,我们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参麦、参附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 EHF)急性病窦综合征73例 ,并与西医治疗组 4 6例相对照 ,疗效满意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诊断和治疗标准均符合 1986年全国 EHF诊断标准 ,并发急性病窦综合征均以心电图为诊断依据 ,且将其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73例和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 ) 46例。男 67例 ,女52例 ;年龄 18~ 70岁 ;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病窦发病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者分别为 8、31、34例和 5、2 0、2 1例 ,心率 55~ 4 5次 / min,分别为 2 3…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入选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发病时间在3小时~7天内,均作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等重大疾病,错过或不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按3∶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14天。治疗组120例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6.
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前后的证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6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现将48例PNS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前后的证型变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21例住院1~3月以后门诊治疗,27例住院均超过3个月。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小于20岁18例,21~40岁28例,41~56岁2例,平均年龄26岁。本组病例均按1985年9月全国第二次肾病学术会议有关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确诊。 2 治疗方法强的松开始剂量成人1mg/kg/d,儿童1.5mg/kg/d。19例每日分成3次服用,29例每日1次上午8点钟顿服。用药8周无效可较快减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83年1月~1986年12月对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对同期入院的 SLE 患者24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治疗组均为女性,年龄17~41岁,病程5个月~10年。对照组男2例,女10例,年龄14~43岁,病程3个月~8年。两组病情相近。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1982年)制定的 SLE 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彭邦瑜 《河北中医》2001,23(3):219-220
1998~ 2 0 0 0年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偏瘫 3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均为发病 1周内住院患者 ,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经CT扫描确诊。 32例中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51~ 70岁 ,平均 6 3.5岁 ;病程 13~ 6 5日 ,平均 34.5日 ;临床检查 :上肢肌力 0~Ⅰ级 12例 ,Ⅱ级 10例 ,Ⅲ级 8例 ,Ⅳ级 2例 ,下肢肌力 0~Ⅰ级 10例 ,Ⅱ级 9例 ,Ⅲ级 7例 ,Ⅳ级 6例。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头颅CT扫描可见不同程度低密度灶者 2 9例 ,多发性梗死灶者…  相似文献   

19.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风病偏瘫侧足内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 1998~ 2 0 0 3年来我院住院的病人 ,共8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5例 ,对照组 41例 ;其中男性 44例 ,女性 42例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75岁 ;病程最短 3W ,最长 4 5月 ,左侧偏瘫42例 ,右侧偏瘫 44例 ,统计学分析表明 ,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分布均衡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1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1)中风病参照 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 ] 。 (2 )半身不遂患肢有足内翻。西医诊断标准 :(1)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 998年以来 ,我院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 2 1 0例 ,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 6 0例对照观察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经脑 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确诊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 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及昏迷患者未入选。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组 )和西药组 (对照组 )。治疗组 2 1 0例中 ,男 1 5 2例 ,女 5 8例 ;年龄 3 8~ 86岁 ,平均5 2 .6岁 ;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 0 .5~ 2 5 h;合并高血压病 1 0 2例 ,糖尿病 6 4例 ,冠心病 3 1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