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和分析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0例,瘤体直径6~20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缓慢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海绵状血管瘤碘油沉积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CT复诊病变缩小80%4例,病变缩小50%以上12例,缩小50%~30%3例,缩小30%以下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好,严格掌握适应症值得临床推广的。  相似文献   

2.
贾伟君  陈跃辉  张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58-2259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化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态碘油配成的乳化剂,再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4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征象:“早出晚归”、末梢血管“枝上挂果”征像.未见肝动静脉瘘.术中随着注入栓塞剂,病灶异常血管显影消失,栓塞后碘油完全充填,肝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影良好.术后采用超声和CT随访6~12个月4例均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在栓塞治疗2周~1个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缓解率为100%。随访3~12个月,10例肿瘤缩小25%以上,3例缩小25%以内,有效率为76.9%。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造影加栓塞诊断和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采用超液化碘油与平阳霉素的混合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6例,随访6~18个月。结果肝血管瘤的造影表现明显有别于肝癌,籍此可与肝癌相鉴别。26例栓塞治疗后,6例完全消失(治愈),13例缩小50%以上(显效),6例缩小25%~50%(有效),治愈和有效率96.2%。结论肝动脉造影是确诊肝血管瘤的可靠方法,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47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进行栓塞治疗,并观察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病灶边缘与内部碘油沉积情况、有无血流信号以及肿瘤大小等。结果本组47例患者,共进行59人次介入治疗。其中显著有效25例(53.19%),较为有效17例(36.17%),基本无效5例(10.64%),有效率达89.36%。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的复查CT与肝脏彩超,可见患者肝血管瘤内碘油沉积较好,血供消失,并且出现碘油聚积、瘤体缩小等征象。结论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进行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17例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以碘油或超液态碘油、明胶海棉和(或)钢圈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17例中有11例分别于术后1~12个月行CT或B超随访。瘤体缩小〉50%者8例,〉30%者2例,1例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者11例,明显减轻者5例,总有效率94%,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姜西良  随义  宋登浩 《河北医药》2009,31(8):941-942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38例均采用seldinger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肝固有动脉造影,然后将导管超选择送至肿瘤供血的靶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及明胶海绵,对38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6个月,行CT或B型超声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本组肝血管瘤患者38例,共行47人次介入治疗,一般者1次,肿瘤较大者做2次,本组中9例肝巨大血管瘤行两次栓塞治疗,全部患者均于首次术后随访1—6个月,行CT检查,其中显效18例,肝血管瘤缩小50%以上,上腹部不适、疼痛明显减轻,肿瘤血供中断,瘤体缩小。有效16例,肿瘤缩小〉25%,上腹部不适明显减轻。肿瘤缩小〈25%者4例。有效率达89%。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及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显著,安全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脏海棉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注入平阳霉素与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27例患者在介入术后血管瘤在不同时间内均有明显缩小,部分几近消失,有效率达100%,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微创、疗效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8例肝血管瘤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后,再超选择至靶血管,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术后随访3~11个月.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瘤体缩小>50例(55.6%),缩小30%~50%5例(27.8%).缩小<30%2例(11.1%).1例无变化,总有效率83.4%.所有患者治疗后2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肝动脉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13例确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经导管缓慢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液,再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加强栓塞。经B超、CT检查随访1个月~4年,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病灶完全或基本消失,7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63例肝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B超、CT、MR I 3种主要影像学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1%、95.9%、96.8%。肝动脉造影6例。117例无症状小血管瘤患者未治疗。31例瘤体直径>5 cm且伴有临床症状者,行手术治疗。6例行肝动脉栓塞治疗。结论联合应用B超、CT、MR I及肝动脉造影方可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对无症状小血管瘤患者不须治疗,手术切除仍是肝巨大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行肝动脉造影者,宜首选肝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2.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XM)治疗颌面部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9例临床确诊的颌面部范围6cm×7cm~10cm×12cm之间的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每周1次多点多方向瘤腔内注射药物,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反应和肿瘤的形成变化。结果:全部病例肿瘤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经8个月~46个月观察,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PYM联合DXM能够治愈颌面部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完整保存组织正常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克服了单独使用PYM带来的不良反应,提示两药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探讨平阳霉素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2月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瘤120例,7~14d注射1次。结果:治愈118例,治愈率为98.33%。无效2例。结论: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可作为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内硬化性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内硬化性栓塞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IBIL、TP等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内硬化性栓塞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有利于保护患者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漪沦 《安徽医药》2001,5(2):114-115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其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肝海绵状瘤进行治疗,其中,手术切除60例,其他方法7例(介入栓塞、硬化等)。结果 所有患的临床症状、体征均不同程度消失或改善,随访3-9年,除1例失访外,均未见增大。结论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需根据患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手术治疗在该病的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儿童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颅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方法7例儿童颅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7~14岁,平均12.4岁,瘤体均位于颌面部及耳后。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并栓塞,栓塞材料选用真丝线段。结果采用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颅面部蔓状血管瘤的准确率达100%。7例均成功栓塞,且为超选性的完全栓塞,栓塞后均进行造影证实,远端血管网几乎完全消失,栓塞后病变区局部的皮肤颜色变浅。所有病例栓塞48 h内局部均有肿胀感甚至疼痛,5例局部肿块范围缩小或者消失,逐步血管搏动消失;2例肿块缩小不明显,但随访6个月中肿块未见继续增大,相对稳定。7例病例栓塞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颅面部蔓状血管瘤有效手段与可靠依据;介入性栓塞治疗本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