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林 《现代保健》2011,(10):152-153
目的 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诊治方法,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44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CS)评分:康复良好36例,占81.82%;中度残疾6例,占13.64%;重度残疾2例,占4.54%;死亡0例.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态复查头颅CT、掌握手术时机及时手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患者53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分析,并比较分析手术治疗患者的存活率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情况。结果通过8~14个月的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存活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的比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残、重残、植物生存以及死亡的比率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未达到手术指征的患者仍需采用保守治疗,但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CT复查,辅助了解颅脑情况,以避免丧失最佳的手术时机,进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枕部着力致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病人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对本科2000年10月~2007年6月收治的107例枕部着力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根据GOS评定:愈合良好92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对冲性额叶挫裂伤病人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很大,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2005年至2010年共收治双额叶脑挂裂伤患者95例,占同期颅脑损伤14.9%.现将诊治体会整理如本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1例对冲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48例,好转9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死于恶性脑膨出1例,肾功能衰竭1例,肺内感染2例。结论对于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颅内压监测和动态头颅CT复查;手术治疗与否不应只根据患者意识状况来定,还需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头颅CT表现;采取冠状双额开颅手术,要求尽早、及时,并充分减压,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分析判断。方法分析统计214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病例、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预后。结果非手术治疗76例,手术治疗138例,214例中治愈134例,好转30例,差50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继发中央性脑疝比率高,应适时定期复查CT,病情一旦变化应积极手术,提高患者抢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额叶脑脑挫裂伤的最佳解决办法.方法 连择在本院就诊的脑外伤患者36例,入院后按脑挫裂伤常规治疗,做好开颅准备,追踪复查CT,一旦出现恶性颅高压时及时开颅减压.72h内开颅26例.72h以上开颅10例,均采用冠状皮瓣开颅清除血肿及挫伤破碎脑组织,28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规脱水,止血,抗生素等治疗.结果 死亡4例.2例死于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亡与手术不及时有关.生存32例,按ADL评估.结论 额叶脑挫裂伤由于位于脑功能“哑区”,应注意病情变化和动态CT复查来综合考虑,以免丧失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12月05日至2017年2月10日我院68例双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大脑镰切开手术,对照组使用双侧入路,观察组实施单侧入路.观察两组操作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3.03±0.41)h、输血量(319.42±9.81)ml、住院时间(22.83±3.49)d,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观察组嗅神经损伤5.89%、精神障碍14.71%,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值小于0.05.结论:在双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治疗方面,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术应用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   

9.
黄勇  易光辉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068-1070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5年治疗的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治愈24例,中残11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5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变化较快,密切的病情观察,动态头颅cT复查及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手术入路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2011年收治的26例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者采用额叶脑挫裂伤和(或)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较重一侧翼点入路,清除血肿和坏死脑组织;近前颅窝底切开大脑镰,清除对侧,即较轻一侧额叶脑挫裂伤和(或)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结果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3.8%。25例存活者术后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级者12例、2级者10例、3级者1例、4级者1例、5级者1例。结论单侧手术入路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提高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术后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指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2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诊治的90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25例,好转的有41例,放弃的有10例,死亡的有14例;其中62例患者出院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4个月,予以GOS预后评分:良好48例,中残9例,重残5例。结论应该严密观察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警惕发生中央型脑疝,掌握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时开颅手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分析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叶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对冲性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OS分级标准,38例手术患者中存活30例(78.9%),其中恢复良好18例(47.5%),中度残废6例(15.8%),重度残废3例(7.8%),植物生存3例(7.8%),死亡8例(21.1%)。结论: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治疗对冲性额颞部脑挫伤伴血肿具有视野好、暴露充分、减压彻底等优点,在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均有优势,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以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以Yasargil翼点入路为基础,据处理损伤病灶需要,适当向额颞顶区扩大,先于颞窝处钻第一个骨孔并"十"字形切开硬脑膜,清除部分硬膜下血肿,初步减压。尽量向下扩大骨窗,咬除蝶骨嵴和颞骨鳞部,使前中颅窝相通,形成以外侧裂为中心的更大减压空间。结果:35例大脑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行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康复采用GOS评分法:Ⅴ级22例,Ⅳ级4例,Ⅲ级2例,Ⅰ级7例。结论:对于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选择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处理损伤灶方便、迅速,手术时间短,减压充分有效,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应注意保护外侧裂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2例阴道撕裂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并由此对青少年性教育的思考。方法:根据2例阴道撕裂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临床症状,制定可行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及对症的健康指导,2例患者心态平和、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正确普及青少年的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以此减少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伤害,促进其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陈旧性子宫颈裂伤并粘膜外翻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患有陈旧性子宫颈裂伤并粘膜外翻的12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冷刀进行修补整形术,并与同期采用电刀治疗的120例同类患者(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的性状、时间以及子宫颈外观形态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无明显区别,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出血少,创面愈合快,外观形态恢复理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8.33%,对照组治愈率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刀用于修补整形术是治疗陈旧性子宫颈裂伤并粘膜外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方法:对近年来诊断明确、资料齐全的药物变态反应30例作问顾分析。结果:小儿16例,年龄5天-12岁;成人14例,年龄15-65岁。临床表现仅为发热8例,发热伴皮疹18例,发热、皮疹伴药物性肺炎4例。发热表现驰张热13例,稽留热9例,不规则发热6例,低热2例,其中长期发热4例,伴相对缓脉4例;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8例,血白细胞及嗜酸性料细胞升高各9例。药物变态反应相关药物中抗生素居多(26/30,86.6%),停药或和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药物变态反应可发生任何年龄组,可表现仅为发热,以至长期发热,或伴皮疹、药物性肺炎等,停药或和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恢复正常。本组药物变态反应相关药物中抗生素居多,因此应严格其使用指征,以减少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物热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特点,提高药物热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药物热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病情变化。结果:致热药物17种;药物热热型多样,停药后体温下降时间不等,病情轻重不一;药物热患者更换抗生素或应用其它药物后病情加重。结论:药物热的药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更换药物或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8.
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急性肾衰竭13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M)引起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RM-ARF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1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均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Scr>177μmol/L。给予综合治疗、血液透析、肢体筋膜切开减压术等治疗后,存活10例(76.92%),死亡3例(23.08%)。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高钾血症1例。存活者出院时均脱离透析,血肌酐和血清酶恢复正常。结论RM-ARF时常表现为少尿型,高钾血症常见;血清酶学和血肌红蛋白检测可提高RM并ARF诊断率;早期综合治疗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存活者肾功能多可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aM)引起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RM—ARF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1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均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Scr〉177μmol/L。给予综合治疗、血液透析、肢体筋膜切开减压术等治疗后,存活10例(76.92%),死亡3例(23.08%)。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高钾血症1例。存活者出院时均脱离透析,血肌酐和血清酶恢复正常。结论RM—ARF时常表现为少尿型,高钾血症常见;血清酶学和血肌红蛋白检测可提高RM并ARF诊断率;早期综合治疗和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存活者肾功能多可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