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脾”含胰、脾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富渠  孟黎明 《陕西中医》2003,24(10):912-914
考证中医学脏腑之现代解剖生理学实质 ,应为加速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步伐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拟就中医学“脾”的脏器实质 ,“脾”含胰、脾二脏试作浅析。1 从解剖学方面探讨  1 .1 部位 :《医贯》讲 :“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而附其左上”。“膈膜”即横膈膜 ,“以膜”之“膜”当为大网膜。表明中医学“脾”同现代解剖学脾的解剖部位相一致[1] 。《医林改错》又讲 :“脾中有一管 ,体象玲珑 ,易于出水 ,故名珑管。脾之长短与胃相似 [2 ]……”并据该书记载图文来看 ,则显然指的是现代解剖学上的胰。总之 ,笔者认为 ,中医学中…  相似文献   

3.
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争论,关系传统医学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中医理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中医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一部分的功能活动失调或发生病变,可影响其他部分。现代医学的某病,其实也不只是局部有问题,如胃炎,胃镜下看到的是局部的炎症,而实际上胃的整体运动功能也已受到影响,所以胃肠动力成了研究的热点。而中医认为,胃以通降为和,强调胃肠运动和吸收功  相似文献   

4.
中医脏腑中六腑和奇恒之腑均有胆 ,胆者重叠 ,而缺少胰 ,不符合现代医学规律。根据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 ,奇恒之腑中胆应为胰。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创性、实践性、科学性。本文作者长期从事于中医内科工作三十余年,曾逾数十次反复研习中医理论,从中受益匪浅,感悟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所在,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理论研究的目是了解中医理论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中医理论既包括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同时现代医学的知识也应包含于其中。传统中医理论研究和应用在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和内容应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注重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医典籍和现代临床中涉及关节疼痛理论的较全面的挖掘整理,较详细的介绍了中医学对关节疼痛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康复的认识,为临床运用中医学手段综合治疗关节痛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有关中医理论的各种医籍里,经常可见到长夏与五季,以及五季与五行对应,一岁时日与五季、五脏的分配的论述.这些论述是纷乱的,有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这同先秦其它古文献里的情形是一致的.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五季"涉及上古一种和五行有关的一种早已汜灭的历法制度,后世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对此已不了解,有不同的理解,或同当时的历法相混淆,故出现了各种莫哀一是的局面,研究中医有关问题应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范畴。中医理论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哲学理论部分)及中医理论的主体内容(医学理论部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精气神”、“五运六气”等学说,来源于哲学,也是中医理论的哲学部分。“阴阳”学说强调“阴阳互根”、“阴阳平衡”;“五行”学说将世界万物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并以“五行生克”来认识世界万物;“天人合一”学说包括两方面内容:“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代原始的预测学及时辰医学;“精气神”学说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与宏观认识。中医理论的主体部分,包括“脏腑”、“经络”、“辨证施治”、“四诊八纲”、“理法方药”,以及中药理论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等等。“脏腑”学说是古代对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综合概括。“经络”学说是古人对信息传导、网络调控及管道运输的宏观认识与总体理解。“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点,但随着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改变,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两者共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病治病的有效性。中药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及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要求中医学与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和人才培养。因此,树立良好学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求同存异,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范畴。中医理论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哲学理论部分)及中医理论的主体内容(医学理论部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精气神”、“五运六气”等学说,来源于哲学,也是中医理论的哲学部分。“阴阳”学说强调“阴阳互根”、“阴阳平衡”;“五行”学说将世界万物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并以“五行生克”来认识世界万物;“天人合一”学说包括两方面内容:“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代原始的预测学及时辰医学;“精气神”学说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与宏观认识。中医理论的主体部分,包括“脏腑”、“经络”、“辨证施治”、“四诊八纲”、“理法方药”,以及中药理论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等等。“脏腑”学说是古代对解剖学与生理学的综合概括。“经络”学说是古人对信息传导、网络调控及管道运输的宏观认识与总体理解。“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点,但随着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改变,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两者共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防病治病的有效性。中药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及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要求中医学与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和人才培养。因此,树立良好学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求同存异,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的精髓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74-2076
象思维是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种重要的具有原创性的中医思维,是古代人在科技发展水平极其艰苦而有限的条件下,认识自然界万事万物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以及其他邻近学科的形成、发展与创新,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剖析中医象思维在脾脏象理论构建中的相关内容,使象思维这一重要的思维方法引起广大医者的兴趣与重视,从而回归象思维,进而回归经典,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中医、发挥中医的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医理论研究存在着触目惊心的“过度诠释”现象,对其产生的弊端、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克服过度诠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 -DNA结构 ,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连续的细胞分裂 ,端粒逐步缩短 ,细胞老化死亡。端粒酶是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 ,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细胞衰老时 ,人体均可表现中医脾虚证的症状 ,健脾方可延缓衰老 ,端粒与中医脾虚证之间很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专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根据评估中的课程教学要素,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提出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效果、课程特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医脾胃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6.
汪龙德认为脾胃之病发生,无不责之于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及肾中阳气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提出脾胃病的诊断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在治疗脾胃之病时,要注意调理气机,用药也要顺应脏腑升降特点,使脾胃升降如常,注意从肝肾调理,肝脾肾同治,重在健脾运脾;同时运用现代检测手段,重视西医诊断,强调中医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脾脏实体初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古代有关人体脾脏的解剖记载、脾主要功能描述、脾字释义、人体气化等多方面,论证了中医脾是一个具有其解剖实体的脏器,包括现代医学的脾与胰。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对脏腑功能、病证描述等是以一定的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是文化,或是科学的讨论,已近百年,半世界以来尤为剧烈。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中医学是科学,是中国传统科学的一个分科。现就学习古籍文献,实践体验,观测分析,综合比较,谈谈个人的认识。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目前中医体质学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八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体质的概念、基本原理、结构、分型、体质与证、体质与发病、体质与治则以及体质与性别差异。最后指出一些研究不足和中医体质学发展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中医不寐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方法:收集睡眠专科专家门诊204例不寐患者,填写临床信息采集表,分别进行不寐的五神分型和四诊辨证分型并确定五脏定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K=0.837(P〈0.001),表明两种分型方法对不寐辨证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不寐五神分型与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