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72例(占80.90%)。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5例(5.62%),心房纤颤1例(1.12%),房室传导阻滞1例(1.12%),束支传导阻滞2例(2.25%),房性早搏1例(1.12%),窦性心动过缓7例(7.87%)。死亡病例10例(11.24%)。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8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发生时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也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卒死原因,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也有发生但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平果县医院住院早产儿10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碧玲  黄海碧 《广西医学》2009,31(8):1198-1199
目的分析我院10年来住院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构成比、病死率、并发症的变化。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9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5年比较,后5年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9.19%,16.21%)、低体重(10.14%,15.63%)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13.68%,7.0%);并发症:湿肺(3.1%,7.0%)发生率升高,肺炎(20.0%,10.9%)、硬肿症(5.7%,1.4%)、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5.8%,8.6%)发生率下降。结论近5年我院住院早产儿中低胎龄、低体重的比例增加,病死率下降,部分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评价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PCR法、ELISA间接法对86例脑炎、脑膜炎的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1)86例患儿中36例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分离到了病毒,阳性率41.86%,其中肠道病毒18例、腺病毒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7例,阳性率分别为29.30%、9.30%、8.14%:(2)86例患儿脑脊液中检出特异性HSV1 DNA23例,Adv-DNA15例,CVB-DNV32例,阳性率分别为26.74%、17.14%和37.21%;(3)用ELISA间接法测定了病人血清及脑脊液中特异性单纯疱疹病毒1(HSV1)-IgM、腺病毒(Adv)-IgM、柯萨奇病毒(CVB)-IgM。血清中阳性数HSV11,Adv10例,CBV25例,阳性率分别为12.79%,11.63%。29.06%。脑脊液中HSV1 8例,Adv9例,CVB15例(其中CVB2 8例,CVB3 10例),阳性率分别为9.30%,10.47%、17.44%。结论:(1)PCR技术阳性率高于传统病毒分离培养法;(2)血清及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3)本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原以肠道病毒为首位,腺病毒次之,单纯疱疹病毒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年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96例妊高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产妇作对比。结果妊高征患者发现心律失常128例,发生率为65.3%,正常孕产妇发现心律失常4例,发生率为2.0%,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3.1%,中度妊高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1%,轻度妊高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4.3%。重度妊高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轻、中度妊高征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妊高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轻度妊高征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因心肌损害和心脏后负荷增加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预后。方法:对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科住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52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结果:窦性心律失常23例(44%);窦性心动过缓10例,窦性心动过速13例。异位心律29例(56%);房性室颤9例(频发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搏6例(频发3例);室早并行心律失常1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各种传导阻滞5例(9%);不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2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II度AVB(文氏型)1例,m度AVBl例。转归心律失常消失43例,占82%(43/52);失访3例,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良性.以窭性心律失常和旱搏常见.预后良好:室性心动过速如原发病严重则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160例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合并心律失常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62例,其中房早34例(54.84%)室早21例(33.87%),房颤7例(11.29%).室上速1例(1.6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12.90%),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16.13%)。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缺氧、感染、心衰及合并冠心病有关。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是有效的,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住院儿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近3年院内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状况,认识柯萨奇病毒B组与小儿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观察了796例病儿,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18例、肺炎179例、哮喘106例、心肌炎155例、紫癜19例,其他疾病89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B组(CVB)的抗原(CVB-Ag)和抗体IgM(CVB-IgM)。结果:(1)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CVB阳性率分别是47.25%和48.0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哮喘、心肌炎和紫癜儿CVB阳性率分别是62.265、61.25%和68.42%,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CVB阳性率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P<0.05);(3)其他疾病组和健康儿CVB感染发生率均低(分别是15.73%和3.33%),两组间无差异。结论:CVB感染与小儿多种疾病相关,尤其应该重视研究CVB感染与哮喘、病毒性心肌炎和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贫血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7例贫血患儿作为病例,以同期住院非贫血患儿作为对照进行配对研究。结果(1)住院贫血患儿的一般情况:在787例贫血患儿中,新生儿39例(4.96%)、29d~1岁428例(54.38%)、1.1~3岁192例(24.40%)、3.1~6岁57例(7.24%)、6.1~12岁53例(6.73%)、12.1~14岁18例(2.29%);(2)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营养状况、带养儿童者的文化程度和母亲身体状况与住院儿童贫血的发病有关。结论儿童营养状况、带养儿童者的文化程度、母亲身体状况等均是住院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柯萨奇B组病毒(CVB)心肌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同感染状态时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方法:38例CVB心肌炎患儿(A组),25例呼吸道CVB感染患儿(B组)和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组),根据CVB抗原(CVB-Ag),CVB-IgM抗体(CVB-IgM)结果分为感染早期(A1、B1组),中期(A2、B2组)和晚期(A3、B3组),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ABC-ELISA)测定IFN-γ。结果:CVB-Ag阳性和CVB-Ag阴性、CVB-IgM阳性和CVB-IgM阴性患儿间IFN-γ水平差异均无显意义(P>0.05);A、B、C三组间IFN-γ水平差异均有显意义(P<0.01,P<0.05);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IFN-γ水平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呼吸道CVB感染和CVB性心肌炎不同感染状态时IFN-γ水平均升高,但变化各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定芬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3):175-175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儿童中毒的原因及特点,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儿科260例住院中毒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主动性中毒共239例(91.9%),其中误服237例(91.54%),自杀性2例(6.77%);被动中毒共21例(8.1%),人为被动中毒(均为投毒)9例,环境被动中毒(为蜂赘伤、蛇咬伤)12例;其中3-7岁为发病高峰年龄(44.62%);农村儿童多发(86.92%)。结论:儿童意外中毒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本地区以灭鼠药中毒为主,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4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结果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226例(90.8%),其中伴有S-T段、T波改变者65例,仅有S-T段、T波改变者23例(9.2%)。在心律失常中过早搏动162例;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23例;传导阻滞67例;窦性心律失常32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部分病例可仅有S-T段、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改变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依据;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显著的S-T段、T波改变多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1977年5月~1986年5月10年间住院小儿心律失常112例,其发生率为同期住院心血骨病例的54.63%,且随年龄逐增,5岁以上占总心律失常者的67.85%。病因以病毒性心肌炎最多(75%),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在病毒性心肌炎84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12%,其中以各种早搏发生率最高(66.35%),室早又占所有早搏的67.7%,早搏发生率高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心肌炎发病进展与诊疗。方法总结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分析。结果本组3例急性期死亡,其中1例死于急性肺水肿,2例死于心脑综合征。6例心电图遗留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水肿、心脑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等,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14.
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对120例患儿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0例患儿动态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心律失常最多见,共110例,占91.7%;心肌复极改变50例,占41.7%;传导阻滞30例,占25.0%;异常Q波4例,占3.3%。24 h内,同一患儿表现2种以上心电图改变78例,占65.0%等。[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改变的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心律失常、心肌复极改变和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5.
小儿心律失常1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莉  高煜  王伟烈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51-152
目的探讨小儿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27例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与诱因、原发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构成比以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结果窦性心律失常占21.27%,异位心律失常占78.7%,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30例(23.6%),病毒性心肌炎73例(57.5%),重症感染20例(15.7%)。结论小儿心律失常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6例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集1979年1月~2008年1月临床诊断的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病毒性心肌炎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7.3(4/12~13)岁,分析归纳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表现复杂,病情危重,严重者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的损害。结论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注重临床资料、提高诊断意识是早期诊断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小儿可疑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小儿可疑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正常的36例中,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4例,而常规心电图异常的32例中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有6例。结论动态心电图不仅可提高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心律失常可作定性分析,也可排除器质性病变,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龙艳丽 《当代医学》2010,16(36):43-44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电图的改变、原因及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对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共70例(87.5%),包括单纯心律失常48例,伴ST改变11例,伴T波低平5例,伴T波倒置3例,伴Q-T间期延长3例;ST改变14例(17.5%);T波低平7例(8.75%);T波倒置6例(7.5%);Q-T间期延长5例(6.2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少部分病例可有ST-T改变及Q-T间期延长;心电图改变是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表现特点,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儿有5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大致正常,73例有异常改变.73例异常中有各种心律失常者66例,占90.4%,伴ST段、T波改变的11例;仅有ST段、T波改变的7例,占9....  相似文献   

20.
范红芬  翁仁巧  张琳 《西部医学》2014,26(10):1343-1344
目的 分析低龄儿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对200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18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年龄分为低龄儿组126例、成人组57例的异常心电图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律失常低龄儿占110例(87.30%),成人22例(38.60%);低龄儿心电图表现异常程度明显,以室性旱搏为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成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低龄几45例(35.71%),成人35例(61.40%);传导阻滞:低龄几21例(16.67%),成人27例(47.37%);成人ST-T改变、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比低龄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低电压、Q-T延长、异常Q波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低龄儿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在心律失常、ST-T改变、传导阻滞三个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明显,对临床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用药、估计心肌受损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