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剑  蒋理 《河北医药》2001,23(5):333-334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病人 (CRF)外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正常人和慢性肾衰病人 (CRF)外周血中SICAM 1、SVCAM 1在血液透析前后的含量。结果 CRF病人在血液透析前SI CAM 1、SVCAM 1分别为 (5 0 5± 86) μg L、(1167± 12 5 ) μg L ;在血透后分别为 (3 5 0± 95 ) μg L、(884±13 1) μg L。透析前SICAM 1、SVCAM 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SICAM 1(3 0 4± 78) μg L ,SVCAM 1(85 1± 114 ) μg L] ,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较有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由于SICAM 1、SVCAM 1具有与炎症反应有关的免疫功能 ,因此SICAM 1和SVCAM 1血清浓度的降低对CRF病人的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与妊高征的关系,收集妊高征患及正常孕妇各20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sVCAM-1浓度。结果表明,妊高征组sVCAM-1浓度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病情加重,其浓度也增加。结论:sVCAM-1可能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可能对于妊高征的监测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CAM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ACS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E-选择素(sE-S)的浓度。结果ACS组血清sICAM-1、sVCAM-1及sE-S的浓度分别为(371.78±66.78)μg/L、(644.91±169.73)μg/L及(46.14±10.14)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6.45±47.55)μg/L、(342.16±84.16)μg/L及(31.30±5.40)μg/L(P<0.05或P<0.01)。结论CAMs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与尿蛋白排泄率(UAC)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sV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678±31)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36±15)ng/ml],P〈0.001,且sVCAM-1与UAC有独立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和血管损伤导致sVCAM-1表达增加并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在风湿性疾病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卓  任少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624-1625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又称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INCAM),意指可在IL-1,TNF等细胞因子的作用后表达,  相似文献   

6.
细胞粘附分子研究和开发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的激活、迁移、增殖、分化以及其它的过程需要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直接接触。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几种不同家族的细胞粘附分子所介导的,它们包括整合素、选择素、钙粘着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细胞粘附分子的商业和治疗潜力在不断提高,新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以及某些疾病状态下整合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新作用的发现为诊断性和治疗性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肿瘤神经侵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启俊  李涛  陈凛 《首都医药》2014,(14):20-22
目的:综述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肿瘤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肿瘤神经侵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神经侵袭是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之一,常导致局部复发及疼痛,影响疾病预后,但目前神经侵袭的机制尚缺乏定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结构的粘附分子,参入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同时参入神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sICAM-1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64例CKD患者为CKD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高频B超检测将CKD组分为A组(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B组(不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2个亚组,记录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TM);并记录患者的其他生化及免疫指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CKD组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2.48±175.42)ng/ml、(286.47±90.11)ng/ml,P<0.01。颈动脉IMT值明显升高,同时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素(PTH)、甘油三酯(TG)也明显增高,红细胞压积(Hct)、钙(Ca)、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降低。与不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相比,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ICAM-1、颈动脉IMT、尿酸(UA)、血磷(P)、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示,CKD患者sICAM-1与颈动脉IMT(r=0.728,P<0.01)、hs-CRP(r=0.689,P<0.01)显著正相关。结论 CKD患者血清sICAM-1明显升高,血清sICAM-1与颈动脉IMT和hs-CRP正相关,并可能与CKD患者是否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舞蹈病又称小舞蹈病 ,感染性舞蹈病或Sydenham舞蹈病 ,是一种多见于儿童的疾病 ,常为急性风湿病的一种表现。它和自身免疫也有一定关系。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是当今免疫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对研究患者免疫调节有一定意义 ,目前对 ICAM的临床意义和产生机制还不很清楚 ,我们观察了 17例风湿性舞蹈病的ICAM并与 2 0例正常人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风湿性舞蹈病患者为我院神经内科和儿科住院和门诊病人 ,男 7例 ,女 10例 ,年龄为 5岁~ 16岁 ,平均年龄 8.5岁 ,所有患者均经两名以上主治医师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AMI患者血清SICAM-1,并与3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AMI发生后24小时内血清sICAM-1明显高于UAP和正常对照组(P<0.001),梗塞面积越大,sICAM—1升高越明显.AMI发生后7日内,sICAM—1呈上升趋势,7~14天sICAM-1开始下降,14天仍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血清sICAM-1与AMI发生及梗塞面积呈正相关,可作为AMI病情变化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糖类抗原72-4(CA72-4)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45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胃部良性病变组,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入选人群血清HMGB1和CA72-4。结果早期胃癌组血清HMGB1和CA72-4阳性率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χ^2=33.69、82.95、51.41、104.74,均P<0.01),而胃部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1.90,均P>0.05)。 HMGB1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5.2%,准确度为88.7%;CA72-4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80.0%(40/50),特异度为97.2%(141/145),准确度为92.8%(181/195)。联合检测时,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94.0%(47/50),而特异度为93.1%(135/145),准确度为93.3%(182/195),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HMGB1和CA72-4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t=2.927、4.096,均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MGB1和CA72-4可以早期诊断胃癌,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50例胃癌患者血清的VEGF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期检测30名健康人的血清VEGF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VEGF水平与胃癌肿瘤大小、血管侵犯、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上升,VEGF水平亦明显升高。VEGF水平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水平,对预测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智良  费素娟  郭雅慧  房钰 《安徽医药》2022,26(8):1570-1575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在胃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胃腺癌病人396例。通过5年时依性ROC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将AAPR分为升高组和降低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Cox回归模型,从而得出影响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5年时依性ROC曲线比较AA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中性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以及联合诊断评估胃癌预后的价值。结果AAPR的截断值为0.586。AAPR与胃癌病人的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神经或脉管侵犯、肿瘤长径、年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NLR、PLR 均有关(χ2=19.68、9.96、15.03、12.76、18.81、11.06、13.91、137.02、7.03、10.81、8.90、16.87、5.21,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有无化疗、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PLR、AAPR均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APR≥0.586的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AAPR<0.586的病人(86.7%比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AAP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637,P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584,N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554,AAPR预测胃癌的AUC值高于PLR与NLR,同时将AAPR、PLR、NLR综合成为联合指标时,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645。结论术前AAPR有助于预测胃癌病人预后,且AAPR对胃癌生存结果的评估价值高于PLR与NLR。  相似文献   

14.
韩兰顺  张浩  戈宏焱 《安徽医药》2024,28(5):966-971
目的 探究术前血清胆碱酯酶(ChE)联合白蛋白(Alb)评分对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远期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病人3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资料,应用ROC曲线计算术前ChE、白蛋白截断值,按高低值进行评分分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 术前ChE-Alb评分0、1、2分分组病人的年龄[(60.08±9.82)、(63.71±10.89)、(66.39±12.76)岁,F=9.31,P<0.001]、肿瘤长径(H=9.31,P<0.001)、肿瘤浸润深度(χ2=32.22,P<0.001)、淋巴结转移数(χ2=11.44,P=0.003)及术后pTNM分期(χ2=18.69,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hE-Alb不同评分分组病人的总生存(OS)率及中位生存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E-Alb评分0、1、2分分别对应生存率70.4%、56.3%、30.8%,P&...  相似文献   

15.
郑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18-3219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108例胃癌患者、5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ng-2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Ang-2水平[(1539.0±449.3) ng/L]显著高于胃炎患者[(1044.6±246.1) ng/L,P<0.01]和健康体检者[(1075.6 ±228.2) ng/L,P<0.01].胃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Ang-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P<0.01).血清Ang-2水平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结论 血清Ang-2水平可以作为胃癌诊断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伟  郑水平  罗琴 《安徽医药》2022,26(8):1645-1649
目的检测早期胃癌病人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lncRNA MALAT1)、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水平,并探讨lncRNA MALAT1、PGⅠ、PGⅡ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入住荆门市中医医院并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最终确诊为胃癌的病人96例,其中TNM分期Ⅰ~Ⅱ病人67例(早期胃癌组),Ⅲ~Ⅳ病人29例(进展期胃癌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中ln?cRNA MALAT1水平、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胃癌病人血清lncRNA MALAT1、PGⅠ、PGⅡ水平及lncRNA MALAT1与PGⅠ、PG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lncRNA MALAT1、PGⅠ、PG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肿瘤分化、肿瘤大小、阳性淋巴结百分比、神经浸润、血管侵犯的胃癌病人血清lncRNA MALAT1、PGⅠ、PGⅡ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酒比例、吸烟比例等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组血清中lncRNA MALAT1、PGⅡ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和对照组,PGⅠ水平显著低于早期胃癌组和对照组(P<0.05);早期胃癌组血清中lncRNA MALAT1、P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病人血清中lncRNA MALAT1水平与PGⅡ呈正相关,与PGⅠ呈负相关(P<0.05);lncRNA MALAT1、PGⅠ、PGⅡ诊断早期胃癌病人的AUC分别为0.770、0.845、0.808,截断值分别为103.026、52.632、20.361 μg/L,此时的特异度分别为89.0%、80.5%、65.9%,灵敏度分别为63.5%、75.0%、83.3%;lncRNA MALAT1、PGⅠ、PGⅡ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病人的AUC 为0.888,特异度为81.3%,灵敏度为85.4%。结论lncRNA MALAT1、PGⅠ、PGⅡ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病机制,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较好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与老年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已行常规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118例老年患者(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胃溃疡糜烂24例,胃癌30例)。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值。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GⅠ水平及PGR值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以PGⅠ〈70μg/L、PGR〈3作为阳性指标,同时符合这两项的确诊率为23.3%,特异性为93.3%。而如以PGⅠ〈70μg/L或PGR〈3作为阳性指标,确诊率和特异性分别为73.3%、76.7%。结论血清PGⅠ、PGR水平与老年患者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有关,可以作为老年高危患者胃黏膜萎缩、癌变的一项血清学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Kindlin-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5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应用蛋白印迹进法及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indlin-2在蛋白水平及RNA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Kindli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421±0.334)比(0.13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胃癌组织Kindlin-2/[3-actin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5±0.20)比(0.7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Kindlin-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肿瘤侵犯深度为T3-4患者(12例)的Kindlin-2表达明显高于T1-2(38例)患者。N3、N3期患者(分别为14、13例)的Kindlin-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期患者(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TNM综合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Kindlin-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Ⅱ期的患者(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Kindlin-2高表达胃癌患者(27例)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23例)[(23-4-4)个月比(65-4-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Kindlin-2高表达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亦短于低表达患者[(12±4)个月比(55±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Kindlin-2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成为靶向治疗及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Liv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取3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作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率(53.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13.3%)(χ2=18.53,P<0.01)。胃癌高、中、低分化Livin蛋白的阳性率依次为20.8%(5/24)、57.9%(11/19)和94.1%(16/17),低分化、中分化胃癌Livin蛋白的阳性率较高分化明显升高(P<0.05或P<0.01)。胃癌PTNM分期Ⅲ、Ⅳ期的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于I、II期胃癌(P<0.01),淋巴结转移组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41.7%)明显低于Livin蛋白阴性表达组(75.0%)(χ2=4.94,P<0.05)。结论 Livin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Livin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