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之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β-受体阻滞剂作为心血管用药,在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方面已成为基础性治疗剂,而关于β-受体阻滞剂能否降低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死率一直是热点的研究1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1.1 最初研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是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中,1975年Waagstein对7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运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进行了报道,6例口服心得宁(Practolo),1例口服稀丙心安(Alprenolol),疗程为2~12个月,病人临床情况有所改善,心功能好转,心脏缩小。到9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规模、长期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2.
寇丽娜  李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55-3556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96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在A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12周,观察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B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王立新  石坚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1):854-854,857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心肌广泛病变,最终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各种心律失常。本病预后差,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1975年Hampton首次报道β-受体阻滞剂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本研究选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3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旨在探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冠心病患者20例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高血压患者33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肥厚型心肌病4例、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1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扩张型心肌病2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瓣膜性心脏病2例行择期换瓣手术。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改善DHF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改善DHF的症状主要为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左室的松弛,逆转左室肥厚,维持心房的收缩功能,控制过快的心率。  相似文献   

5.
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Waagstein等^[1]广泛使用小剂量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取得了显著疗效。近几年来,我采取小剂量治疗36例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的病因治疗、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利尿扩血管等减轻心脏负荷措施.本组冠心病患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高血压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肥厚型心肌病、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给予β受体阻滞荆、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扩张型心肌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瓣膜性心脏病择期行换瓣手术.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DHF临床特点是心肌显著肥厚,心脏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及左事舒张期充盈减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心力衰竭程度较轻,治疗主要是改善DHF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心肌广泛病变 ,最终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各种心律失常。本病预后差 ,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自 1975年首次报道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获得了疗效 [1 ] 。近几年初步试验显示 :长期小剂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运动耐量 ,改善血液动力学异常。本文对 3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通过随机分组观察了倍他乐克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及 QTd的变化 ,旨在探讨 β-受体阻滞剂 (倍他乐克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36例患者均为…  相似文献   

8.
β-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例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慢性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入选1 238例,门诊病例427例,住院病历811例。临床诊断依次是冠心病(43.8%)、高血压性心脏病(16.7%)、风湿性心脏病(14.7%)、肺心病(8.8%)、扩张型心肌病(6.8%)等。入选病例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治疗药物在应用硝酸酯类、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的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无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慢性心衰住院病例的治疗药物传统以利尿剂、硝酸酯制剂和洋地黄制剂等为主,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逐年增加,但仍未达到"指南"的要求,须不断更新治疗观念,使更多的心衰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心绞痛、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因对心肌有抑制作用,长期以来,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被视为禁忌。我院1992~1993年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Metoprolol)治疗慢性充性心力衰竭(CHF)25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25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2例,女13例。年龄35~80岁,平均52.5岁。病程1~10年。心功能(NYHA标准)Ⅲ级13例,Ⅳ级12例。风心病6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  相似文献   

10.
任永宏  胡兵 《安徽医药》2012,16(4):524-525
目的观察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扩张型心肌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23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洋地黄、单硝酸脂类药物、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每天3次,一次20 mg,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加重再住院率。结果曲美他嗪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明显LVEF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再住院明显减少。结论曲美他嗪能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倍他乐克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剂量的倍他乐克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访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Ⅱ-Ⅳ,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大小及预后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一年,大剂量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大小及预后明显优于小剂量组。结论大剂量倍他乐克可以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常规使用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营养心肌的药物 ,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 ,1 0周后观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常规组明显。 (P<0 .0 1 )。结论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远期效果较好、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心血管药物,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应用及疗效报道的不多,本人自2000年至2012年亲自管理了4例被确诊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有4例患者遵循指南原则规范化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体会到β受体阻滞剂不仅能改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还能预防和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可减少猝死、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并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的病因治疗、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利尿扩血管等减轻心脏负荷措施。本组冠心病患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高血压患者给予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肥厚型心肌病、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扩张型心肌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瓣膜性心脏病择期行换瓣手术。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降低病死率为主。减轻肺瘀血,用静脉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及利尿剂;用β-阻滞剂,纠正心动过速,改善左室充盈状况,增加心排血量;去除引起心衰的因素如控制血压、改善心肌缺血;DHF时因其LVEF基本正常,故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一般不用,若有左心力衰竭导致肺水肿时,可短期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最近对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及自由基清除剂等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害或心功能不全已引起重视。 1 β受体阻滞剂以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列为禁忌。可是,最近有报告对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心功能不全者,长期给予β受体阻滞  相似文献   

16.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 采用单盲对照法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 心率治疗组治疗前(130 4±6 2) 次/分, 治疗后(72 5±7 8)次/分;对照组治疗前(101 9±7 3)次/分,治疗后(83 6±6 3)次/分。(2)LVEF治疗组治疗前(30 4±3 2)%,治疗后(38 1±2 2)%;对照组治疗前(30 8±4 1)%,治疗后(34 9±3 2)%。(3)心功能改善治疗组显著14例,占50%,无效或恶化3例,占10 7%;对照组显著10例,占35 7%,无效或恶化11例,占39 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从小剂量开始,可减慢心率,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β-AR)密度和β1-受体基因(β1-A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β-AR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35例)、美托洛尔治疗组(34例)和卡维地洛治疗组(35例),2个月后复测β-AR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心衰组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下降更明显(P〈0.01)。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治疗组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卡维地洛治疗组和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P〈0.01),卡维地洛治疗组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衰时外周血淋巴细胞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下调、下调幅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与病因无关。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上调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卡维地洛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了5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心功能和药物耐受情况.结果两种β-受体阻滞剂均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静息心率,提高了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6%,副反应发生率为6.8%,药物耐受剂量与年龄和心力衰竭程度有关.结论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9.
高茂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52-1652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制(倍他乐克)为治疗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5.0%,对照组56.6%,两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有显著性改善。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心肌细胞膜上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上均存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该受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β-受体阻滞剂问世以来,特别是几项大规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和总死亡率,该药应用更为广泛。现将临床对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作一综述。1治疗心力衰竭循证医学证明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有效药物。因此建议[1]有心功能(NYHA)Ⅱ~Ⅲ级患者,病情稳定者均须应用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