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比较3.0%、7.5%高渗盐水(HS)和20%甘露醇治疗创伤性脑水肿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 16例重度颅脑损伤(TBI)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接受3.0%HS和20%甘露醇治疗,第2组接受7.5%HS和20%甘露醇治疗,两组随机接受HS和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各至少2次,用药后6h内连续监测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血钠浓度及尿量的变化.采用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3.0%、7.5%HS和甘露醇治疗后,颅内压均明显下降(P<0.05),三种药物使用前后ICP无差异(P>0.05),但3.0%和7.5%HS持续时间较甘露醇长(P<0.05),其中3.0%HS作用持续时间较7.5%HS更持久(P<0.05).结论 快速静注3.0%HS能显著降低ICP及提高MAP,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创伤性颅高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叶平安  胡对林 《人民军医》1999,42(8):458-460
高原脑水肿(HACE)又称高原昏迷,是一种恶性、急性高原病。现就我院1988年以来收治的HACE64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诊断标准[1],伴发肺水肿(HAPE)主要依据临床及胸部X线检查确定。男62例,女2例;年龄17~63岁,平均30岁。军人13例,其他个体劳动者38例,旅游、出差及探亲人员13例。初次进入高原34例,高原居留3个月~30年以上,回内地居留1个月以上,重返高原发病30例。格尔木就地(海拔2808m)发病4例,其中2例为夜间睡眠中发病。海拔4000m以上地区发病60例(93.8%)。…  相似文献   

3.
脑水肿是急性脑血管疾病(CVD)最常见的共发症之一,又是急性CVD致死的主要原因。现就缺血性CVD脑水肿的分类、发病机理与治疗予以综述。一、脑水肿的分类脑水肿的原因很多,缺血性CVD脑水肿主要有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水肿两大类。1.血管源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是由于急性CVD后,血脑屏障(BBB)功能的破坏,细胞外发生水肿。BBB受损后脑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水与电解质、蛋白分子外溢,导致脑细胞外水肿,以白质水肿与星形细胞改变为特征。由于缺血使血管内皮细胞机能完整性受到破坏,细胞膜上的致密结合处开放与…  相似文献   

4.
胡朝磊 《西南军医》2009,11(4):640-640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体型肥胖。因进入昌都地区(海拔3600—4100米)突发活动后呼吸困难伴剧烈头痛。意识不清5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5,心率120次/分,呼吸29次/分,血压145/85mmHg。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瞳孔直径4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深浅反射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时机选择及治疗。方法:外伤后除常规治疗外,快速确定HBO治疗对象、治疗时机并行HBO,疗程视病情而定。结果:经过1~3或更多疗程的HBO辅助治疗,许多外伤后急重并发症和远期后遗症都能得到控制或改善。结论:颅脑外伤后辅以HBO治疗,能改善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脑水肿及改善脑外伤病人的神志状态,提高记忆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川 《创伤外科杂志》2004,6(5):381-384
颅脑创伤作为一种严重的创伤类型,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均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颅脑创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的发生和存在,对脑水肿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本文就创伤性脑水肿的分类、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疗效,初步探索高原脑水肿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HACE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组,A组给予吸氧、地塞米松、甘露醇、速尿治疗,B组给予吸氧、地塞米松、甘露醇、乙酰唑胺治疗,C组给予吸氧、β-七叶皂甙、甘露醇、速尿治疗,并对3组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症状缓解时间、CT影像上脑水肿征象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A组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3种治疗方案安全性比较,A组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5)。结论吸氧、地塞米松、甘露醇、速尿方案具有安全、疗效显著的特点,可以作为高原脑水肿规范化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原脑水肿是高原地区特发病 ,初进高原人员出现类似颅内高压表现时 ,容易误诊为高原脑水肿。自 1 995年至 2 0 0 2年 9月 ,我院共收治高原脑水肿患者 67例 ,最后确诊为高原脑水肿者 63例 ,4例出现误诊 ,现将 4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临 床 资 料  病例 1 ,女 ,3 2岁 ,经格尔木乘车首次进藏 ,经 52 0 0m山口时述头痛 ,下车时出现行走不稳 ,喷射样呕吐一次后昏睡 ,1 7小时后到拉萨 ,呼之不应 ,急送我院。入院后查体 :神志浅昏迷 ,生命体征正常 ,病理征阳性 ,脑脊液 (CSF)压力升高 ,常规及生化正常 ,诊断 :高原脑水肿。经脱水、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郑文济 《人民军医》1999,42(12):705-706
脑水肿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局限性脑水肿多由局部病变引起,而弥漫性脑水肿,可因局限性发展而成,或一开始即为弥漫性脑水肿。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可伴有躁动、瞌睡,甚至昏迷,有时出现生命体征改变。脑水肿的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一样。1 创伤性脑水肿脑创伤是脑水肿和颅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脑水肿可在伤后立即发生,但症状往往在6h才出现,并逐日加重,至3~4d达到高潮,当脑组织损伤严重,局部出血、水肿、缺血、缺氧等反应向周围广泛扩展时,则常导致不可逆的弥散性水肿、肿胀,出现脑疝。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是一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靶向治疗重度脑水肿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评估。方法对广东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山医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9例重度脑水肿患者应用贝伐单抗靶向治疗。采用动态头部MRI、格拉斯哥(GCS)评分评估治疗后3周疗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贝伐单抗可明显逆转脑水肿损害。用药1周开始显效,2~3周持续起效。治疗后3周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水肿范围明显缩小,GCS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可以明显消退脑水肿、逆转病损、改善总体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自 2 0 0 1年 6月份进驻青藏铁路第七标段(海拔 4650m~ 50 1 0m)工地以来 ,至 1 2月份 ,我们医院共收治高原脑水肿病人 1 6例 ,经抢救全部成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本组 1 6例病人 ,全部为男性 ,年龄 2 0岁~45岁之间 ,平均年龄 3 0岁。过路司机 6人 ,我局职工 1 0人 ,均为首次进驻海拔 470 0m处 ,都在格尔木习服 3天以上 ,起病时间在进驻工地 3天内的有 6人 ,1月以后发病的有 4人。发病前有较重高原反应的 1 1人 ,有上呼吸道感染的 4人 ,疲劳 1人。临床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2 诊断标…  相似文献   

12.
脑水肿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雯 《人民军医》1999,42(12):702-703
脑水肿的实质是脑组织水分增加,既可以是细胞内结合状态的水分增加(细胞内水肿),也可以是细胞外间隙水分的增加(细胞外水肿),两种形式常常并存,并以一种形式为主。脑水肿不同于脑肿胀,后者是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紊乱而引起的急性脑小血管扩张,又被称为假性脑水肿。脑水肿的病理改变与水肿的形成原因及其轻重程度有关。1 外伤性脑水肿颅脑创伤,尤其是严重脑挫伤和并发的颅内血肿,常引起脑组织水肿,这是因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r,BBB)的完整性遭到损害所致。脑组织受到创伤后,液体从血管内向外渗出,聚积于细胞外间隙。水肿主要位于脑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高原列车上高原性脑水肿的诊断、治疗、讨论、预防。方法:总结经治的28例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救治情况。结果:28例患者经氧疗、脱水、利尿、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及时抢救后效果良好。结论:准备进入高原的人员都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一般健康状况都能适应低氧环境。而心肺肝肾疾病患者、高血压Ⅱ级患者、严重贫血、糖尿病患者都不宜进入高原。发生脑水肿后只要能及时治疗、消除患者的紧张因素,一般预后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夏季高原军训动脉血气和肺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部队在高原集训中动脉血气酸碱和肺通气功能变化.方法将由低海拔区进驻高原的青年士兵480例随机分为复方红景天(RadiodaCompoundRCO)防治组(RG),参芪花粉合剂(AstragalusCodonopsisCompoundACO)防治组(AG),安慰合剂组(对照组CG1和CG2)各120例,均于进驻高原前24h分别服用RCO、ACO和安慰合剂.按预设方案分别登记呼吸次数(R)*min-1、脉搏次数(P)*min-1,进驻高原不同梯度(2900m,3200m,3700m,4400m)后依次登记R、P,并按记分标准登记不同梯度的高原反应.同时随机抽测4组的中心动脉血气、肺功、指氧饱和度(SaO2).结果在2900m、3700m、4400m不同海拔梯度PaO2和SaO2呈梯度性下降,但PaCO2呈不稳定上升,脉搏、呼吸次数增快,肺功出现代偿性加强变化.在3700m,4400m两个梯度的PaO2RG比CG1和CG2分别高出4.4mmHg(P<0.01),3.4mmHg(P<0.01),各组间其它指标亦有相应的变化趋势.结论高原军事作业过程中PaO2下降明显,pH、PCaO2呈显著不稳定上升状态.预服中药RCO、ACO可增强高原适应性,提高PaO2,降低AHR和ARI发生率,适用于部队群体进驻高原的防护.  相似文献   

15.
高原肺水肿是高原地区危重症之一,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常合并高原脑水肿,危及高原地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现将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4月以来收治的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97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对脑外伤后内皮素及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压氧对脑外伤后内皮素及脑水肿的影响沈建康尤晨胡秉诚周思伯胡国辉李国文黄建鑫内皮素(ET)的过量合成与释放是脑外伤后脑组织继发性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1].缺氧是诱发内皮素合成的一个重要环节,高压氧能有效地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笔者报告高压氧对内皮素和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烧伤休克合并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烧伤休克合并脑水肿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简单清创、抗感染、抗休克及应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连续静脉滴注纳洛酮7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救治烧伤合并脑水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高原脑水肿患者治疗前后结膜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原脑水肿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在高原现场对收治的12例高原脑水肿患者在治疗前和痊愈后分别进行了结膜微循环观测。结果发现:高原脑水肿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微血管数目增多,细动脉细脉扩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周围水肿和动静脉短路,66.7%局部出现网状结构,临床治愈后上述微循环改变明显改善,多数指标基本恢复到相同海拔高度健康水平。结论:观测结膜微循环对高原脑水肿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 地震伤员男,52岁。“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因宿舍倒塌致其被掩埋废墟146h后从废墟中救出。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肤干燥及弹性差,左侧头部可见-4cm×3cm大小皮肤坏死,右颞部一10cm×6cm大小坏死缺损并有少量脓性渗液,右耳郭-1cm×1cm大小缺损。伤员经补液和升压等紧急处理后,由直升机送人我院。实验室检查:WBC8.9×10^9/L,RBC3.04×10^12/L,Hb95g/L,PTL193×10^9/L,血钾4.41mmol/L,血钠164.4mmol/L,血氯118.5mmol/L,血钙1.73mmol/L,尿素38.4mmol/L,肌酐123.8mmol/L,  相似文献   

20.
宗瑛  熊芝萍 《西南军医》2013,15(1):118-118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1岁,已婚,西藏某部战士。因“进藏10小时,突发意识障碍半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小时,乘飞机从内地进藏,进藏后独自暂住于旅馆中,居住地海拔3600m,因患“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疼痛明显,行走不便,需扶拐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