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宜明  李文芳 《人民军医》1999,42(7):380-380
1997年6月~1998年7月,我们采用微创外科技术,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34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16例,女18例;年龄1~14岁;体重8~37kg,平均15kg。心胸比例0.48~0.57,平均0.52。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3例,均无其他畸形。手术中未发现误诊、漏诊。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沿右腋中线垂直向下切开第3~6肋皮肤8~10cm,下端稍向前斜至腋前线。经第4肋间进胸,显露较满意。在膈神经前剪开心包,缝数根牵引线将心包向胸壁切口牵拉,同时用纱布将肺压在下面。升…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200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方法,评价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PTA)和内支架(stent)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8年中诊治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200例。介入治疗方法包括: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放置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副肝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放置术。结果介入治疗BCS的成功率为94.4%。术中死亡率0.5%。严重的并发症为误穿心包导致心包填塞和血管内支架脱入右心房。结论PTA和stent放置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替代外科对BCS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肋间静脉巨大侧支循环形成一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患者女 ,2 5岁 ,7年前发现右侧腹壁静脉曲张 ,进行性加重。 1个月前出现腹胀、腹水。 1周前腹胀、腹水加重。体检 :右侧胸壁、腹壁可见大量静脉曲张 ,血流方向从下向上 ,腹水征阳性。腹部螺旋CT示 :肝脏密度不均、各叶比例失调 ,呈花斑样强化 ,脾大、腹水 ,并可见腹壁强化血管影 ;彩超示 :下腔静脉肝后上段闭塞。下腔静脉造影示 :下腔静脉距离右心房入口约 1个椎体处呈穹隆状闭塞 ,下腔静脉血液经迂曲扩张的第 10肋间静脉 ,沿腹壁静脉至第 7肋间静脉入下腔静脉右房入口处 (图 2 ) ,腰升静脉、肾静脉、膈心包静脉未见扩张和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评价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4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破膜后将导丝由颈静脉途径进入下腔静脉、经股静脉引出;10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导丝经右心房、上腔静脉、颈静脉引出,1例导丝经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副肝静脉进入,经肝静脉和颈静脉引出,导丝贯穿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后以球囊扩张闭塞段。结果54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全部取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特别适用于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和肝静脉闭塞的病例,是一种简便、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9月~1998年5月,我们采用胸骨旁纵行小切口(微创心脏直视手术切口),成功抢救心脏穿透伤并急性心脏压塞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21~53岁。胸部多处刀刺伤2例,分别伤及右心房、右心室;医源性心脏损伤3例;伤及左心房1例、右心房2例。患者均出现休克和急性心脏压塞征象。5例均在全麻下急症手术,3例采用胸骨左缘纵行小切口,长6~9cm,切除2,3或3,4肋软骨0.5~1.0cm,上小号开胸器,扩大心包创口修复左右心房破口;其中1例同期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胸骨右缘纵切口2例,于胸膜外向胸骨后游离,纵切心包…  相似文献   

6.
肝静脉闭塞作为布 加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病理变化复杂 ,情况各异 ,成为治疗上的难题之一。近期我院遇到 3例 ,均经颈静脉途径穿刺开通成功并扩张成形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  病例 1 女 ,33岁。腹胀、纳差 3年。体检示肝脾肿大、腹水 ,胸腹壁浅静脉曲张。曾多数误诊为“肝硬化” ,给予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超声Doppler检查示肝段下腔静脉狭窄 ,宽约 0 .8cm ,右肝静脉宽约 1.5cm ,且近心端无血流充盈 ,中肝及左肝静脉均显示欠佳。 2 0 0 1年 11月 2 3日行下腔静脉造影 ,见肝段下腔静脉不规则狭窄 ,右侧…  相似文献   

7.
1997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采用腹壁横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60例,不缝合壁层腹膜,无外缝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腹壁丝线缝合按常规方法进行。1.2 手术方法及特点 (1)切口选择:于耻骨联合上2~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自左向右横行切开皮肤11~12cm,正中横行切开脂肪3cm,用手钝性分开脂肪层,暴露腹直肌前鞘,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并游离,于中线向两侧分离腹直肌,暴露腹膜;(2)打开腹膜:于膀胱顶上3~5cm处横行撕开腹膜;(3)距膀胱顶3~5cm处横行切开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插管,先行下腔静脉造影.狭窄病例直接用导丝通过狭窄部位;闭塞病例同时作右侧颈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闭塞段上下端会师造影,再采用导丝硬头破膜或用TIPS穿刺针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闭塞段.膜性狭窄或膜性闭塞病例,单纯采用球囊扩张治疗;节段狭窄或节段闭塞病例,采用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收治2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肝静脉膜性闭塞1例,膜性狭窄1例;下腔静脉节段狭窄合并肝静脉膜性狭窄1例;下腔静脉膜性狭窄3例,节段狭窄2例;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例,节段闭塞7例.19例手术成功,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2例,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7例.2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手术失败,其中1例用房间隔穿刺针穿刺入心包引起心包积血,处理好转后患者拒绝再次手术;1例患者单纯行下腔静脉造影10 d后再次造影见下腔静脉内充满血栓,行溶栓治疗后出院.结论布-加综合征类型复杂,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行介入治疗,操作方便、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方法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289例BCS患者进行介入放射学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下腔静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术,经颈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肝静脉扩张和支架植处术,结果 按照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表现,在下腔静脉3种基本病变类型的基础上,依据肝静脉阻塞和回流状况  相似文献   

10.
心包膈静脉扩张致左心旁肿块:4例报告左心包隔静脉是左头臂静脉的一分支,有与膈下静脉吻合的横膈支,在腔静脉阻塞时可以起侧支旁路作用。作者报告了4例心包膈静脉扩张在胸片上表现为心旁肿块的病人,均经下腔静脉造影,CT和MR证实有下腔静脉之肝上部分的膜性阻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搜索经临床及其影像检查证实的布加氏综合征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重建显示肝水平上段下腔静脉狭窄3例;肝水平下腔静脉显示不清1例;肝下段下腔静脉扩张3例;脾大,脾静脉迂曲、扩张3例;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扩张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均显示局部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狭窄及范围。结论:多层螺旋CT可明确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心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0 7~ 2 0 0 1- 0 6,我们在心不停跳下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2 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3岁~ 32岁 ,平均 13 8岁。体重 10kg~ 60kg。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17例 ,室间隔缺损 (VSD) 9例。1 2 手术方法 取右胸小切口经第 4肋间进胸〔1〕,或取胸骨正中切口 ,行心外探查排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后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通道 ,转流开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 ,心跳动下自右心房切开。 17例ASD均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关闭法。 9例VSD均为膜周部VSD ,牵拉三尖瓣前瓣后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腋下小直切口开胸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的效果。方法 :取腋下中线直切口 ,以 4肋间为中心做一长 5 0~ 8 0cm的切口 ,分离各层组织直达第 4肋骨 ,切开肋间肌和胸膜 ,撑开上下肋骨 ,在开胸器协助下 ,进入胸腔 ,以肺叶钳钳夹肺组织拉向切口 ,行肺大疱缝扎或楔行切除缝合治疗。结果 :4 8例患者经此治疗后 ,经 3~ 7个月随访无 1例复发 ,均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 :经腋下小直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 ,手术操作简单、方便 ,损伤小 ,安全 ,恢复快 ,复发率低 ,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2~1994年采用髓内植骨加外植骨术治疗胜骨干骨折不愈合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3~50岁,平均34岁。胜骨上段2例,中段3例,下段7例。曾行跟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1例,V形髓内外固定1例,弓形弹力髓内针固定2例,普通钢板固定3例,加压钢板固定3例,短形弹力髓内外固定2例。1.2手术方法先于小腿外后侧作纵形切口,从外侧肌间隙进入,显露眯骨后切开骨膜,行骨膜下剥离,于腓骨小头下4~5cm处横形切取外侧1/2~2/3骨段,长6~8cm。以股骨干断端为中心作前外侧弧形切口(如为胫骨…  相似文献   

15.
Budd-chiari综合征是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梗阻性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两大综台征。下腔静脉阻塞后常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形成.来自下肢和腹部盆腔的血液经深浅静脉的吻合通路回流到右心.但下腔静脉阻塞后下腔静脉内血流完全经由肝内巨大侧支回流至右心房罕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6.
缩窄性心包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MRI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与方法26例经临床资料、心电图、X线和(或)手术证实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电图门控SE和GE电影MRI扫描,MRI所见与3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行对比分析。结果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MRI征象有:心包脏壁层界限不清,呈不规则增厚(厚度>4mm),以右心房室侧多见;增厚的心包呈中等信号或中等度低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其中可有斑状极低信号或高信号;室间隔僵直,心室内径缩小,室壁运动减弱;右心房扩大,上下腔静脉扩张,少数病例左心房扩大,肺静脉扩张;可合并房室瓣少至中等量返流。结论MRI很容易确定缩窄性心包炎的心包增厚,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但其价格昂贵、对钙化不敏感为其主要限度。  相似文献   

17.
1989年以来,我们用钛钢支架行颈段气管狭窄扩张成形术,共治疗颈段气管狭窄8例,术后均顺利拔管,呼吸通畅,发音清晰。现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42岁。外伤导致颈段气管环骨折塌陷6例,颈段2~4气管环内膜下结核,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2例。8例来院时,均已气管切开,带管呼吸。1.2材料气管外扩张的钛钢支架呈螺旋状,长约3~4cm,气管内扩张的硅胶管呈卜形,均为圆管,全长7cm,侧支长约3cm,内径约08cm。1.3手术方法对6例外伤所致的气管狭窄,行气管切开处插管全麻,颈前U形切口,深达颈…  相似文献   

18.
姑息性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阻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内联合置入内支架治疗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5例男性晚期肝癌患者,年龄42-65岁,平均56.3岁,肿瘤侵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下腔静脉入口引起下腔静脉阻塞,产生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和体征,选用Z形自膨胀不锈 内支架,长度7.5-10.0cm,直径2.5cm,将其部分置入右心房,大部分置入下腔静脉,以开通阻塞的下腔静脉,心腔段内支架置入长度1-3cm,结果 内支架均置入成功,阻塞的下腔静脉全部开通,患者下腔静脉阻塞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7-188天,下腔静脉阻塞症状未见复发,也无与内支架入有关的心脏并发症,结论 对累及右心房的恶性下腔静脉狭窄采用右心房和下腔静脉联合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勇  何学酉 《人民军医》1999,42(11):639-640
1998年3~11月,我院开展腹膜后腔镜下切除肾囊肿6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33~58岁,平均41岁。术前均经B超、CT检查,显示囊肿直径6~12cm,平均8.6cm。左、右肾囊肿各3例;囊肿位于肾上端2例,中段1例,下端3例。主要表现为患侧腰部隐痛,无血尿、尿频等泌尿系统症状。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Veress气腹针从腰三角进入腹膜后间隙,注入CO2气体造成腹膜后气腔。从腋后线置入2根Veress套针,从骶棘肌侧缘放入腹腔镜,切开肾周脂肪、肾筋膜,显露肾囊肿。切开囊壁,吸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布加综合征合并肝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5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施行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术、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采用肝脏超声检查,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通畅情况及血栓有无复发.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右心房压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成功23例,其中血栓完全溶解18例,部分溶解5例,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肝静脉-右心房压差由术前平均(29±7)cm H2O(1 cm H2O=0.098 kPa)下降至术后平均(8±3)cm H2O(t=13.7,P<0.01),下腔静脉-右心房压差由术前平均(19±4)cm H2O下降至术后平均(5±2)cm H2O(t=13.3,P<0.01);不成功2例.23例患者随访1~42个月,平均(18±10)个月,死亡1例,肝静脉再狭窄2例,经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成功,其余20例无肝静脉再狭窄及血栓复发.结论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Budd-Chiari syndrome with hepatic vein thrombosis.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Budd-Chiari syndrome complicated with hepatic vein thrombosis underwent catheter-directed urokinase thrombolysis, balloon dilation and/or stent placement. During follow-up, re-thrombosis and patency of the recanalized hepatic vein and inferior vena cava were evaluated by liver ultrasound. The pressure gradient of hepatic vein-right atrium or inferior vena cava-right atrium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was compared with paired t-test. ResultsTechnical success was obtained in 23 patients. Complete resolution and partial resolution of the thrombi were accomplished in 18 cases and 5 cases, respectively. The recanalized hepatic veins and inferior vena cava were patent. The mean pressure gradient of hepatic vein-right atrium dropped from (29±7) cm H2O to (8±3)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after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t=13.7,P<0.01). The mean pressure gradient of inferior vena cava-right atrium dropped from (19±4) cm H2O to (5±2) cm H2O after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t=13.3, P<0.01). Failures occurred in 2 patients. Over the follow-up period of 1 to 42 months[(18±10) months]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the 23 patients, one late death occurred. Restenoses of hepatic veins were found in 2 patients, which were all redilated successfully. Neither restenosis of hepatic vein nor recurrence of thrombosis was found in the other 20 patients.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ould be effectively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udd-Chiari syndrome with hepatic vein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