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以评价其疗效。自2007年10月-2008年6月对3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crr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10d后两组QTe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  相似文献   

2.
王维庭  李新治 《人民军医》1997,40(11):645-647
近年来人们已注意到心电图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或QJ/J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我们收集1973年3月~1996年3月因AMI住院卫心电图资料较完整的患者25例,就QTd、QJ/JT作一分析。1对象和方法1.且对象选择发病24h内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AMI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65±19岁。25例心电图共389份,包括发病前、发病时及硬死后心电图记录。梗死前每份心电图均无慢性永久性柬支传导阻滞。1.2方法1.2.回仪器5合标准心电图机,性能良好,纸速25mm/ha,标准12个导联。互.2.2测值每份心电…  相似文献   

3.
韩宇娟  谢志泉 《人民军医》1999,42(6):335-337
电生理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反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近年来,人们认为QT离散度(QTD),即心肌最早复极与最晚复极的时间差值,是代表心肌复极不同步的良好指标,并发现QTD增大,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应急诱发心肌缺血等多种心脏疾病,且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能明显减少梗死后心肌复极的离散度[1,2]。我们就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肌复极电生理的影响进行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5~1998年成功施行PTCA89例,其中男71例,女18例;年龄36~72岁,平均59.3岁。近期(>40d)心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对心电图QT离散度(QTd)、矫正QT离散度(QTcd)及左室电压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儿50例。对患儿术前、术后1d及术后6个月的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进行分析,测量QTd、QTcd、RV5、SV1、Ra VL、SV3、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观察介入封堵术后QTd、QTcd、左室电压(RV5+SV1、Ra VL+SV3)的变化特点。结果介入治疗术后QTd、QTcd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左室电压(RV5+SV1、Ra VL+SV3)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治疗VSD后QTd、QTcd明显缩短,左室电压明显下降,显著改善了心室的电重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长航中QT离散度的变化及吸烟对其的影响.方法:81名参加长航人员根据吸烟情况分为不吸烟、吸烟<20支/d和吸烟>20支/d 3组,分别于航前第5~15 d、航行第65~75 d、航行第115~125 d 3个时间段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而分析QT离散度,并相互比较.结果: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QTd、QTc、QTcd显著增高(P<0.01);每日吸烟越多,上述变化越显著(P<0.01);航行时间越长,上述变化也越显著(P<0.01).结论:长航对参加人员的QT离散度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尤以吸烟者为甚.  相似文献   

7.
陈航  王勇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58-2058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给予利尿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250 mL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且搏出量、输出量、心搏指数及射血分数明显提高,两组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QT离散度(QTd)指同一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早期QTd及JT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年1月~1998年3月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08例,均为发病48h入院,全部符合WHO标准。其中男83例,女25例;年龄39~82岁,平均(631±92)岁。包括前壁梗塞23例,前间壁34例,下壁26例,复合壁25例。并除外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异常及使用过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病例。根据…  相似文献   

9.
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因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 ,致使QT离散度显著增加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 。是导致AMI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利用QT离散度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是降低AMI患者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 5 2例AMI患者溶栓前后QTcd的变化 ,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cd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本院心内科监护病房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2例 ,其中男性 3 9例 ,女性 13例 ;年龄 4 2~ 78岁 ,平均 5 7± 11 5岁。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0.
探讨透析液钙浓度变化对血液透析病人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对15例慢性肾衰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25mmol/L(dCa^2 +1.25)、1.5mmol/L(dCa^2 +1.5)及1.75mmol/L(dCa^2 +1.7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5次血液透析,分别于第5次透析时观察透析前后有关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测量并计算QT间期(QT)及QT间期离散度(QTd)。结果显示,采用dCa^2 +1.25血液透析时,血总钙血清Ca^2 明显下降(P<0.05),QT明显延长、QTd明显增大(P<0.05);采用dCa^2+1.5及dCa^2+1.75血液透析时,血总钙及血清Ca^2 明显升高(P<0.05),QT在dCa^2+1.5透析时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dCa^2+1.75透析时明显短(P<0.05),QTd在dCa^2+1.5及dCa^2+1.75透析时虽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不同钙浓度的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引起QTd增大,但只有低钙血液透析时在引起QT明显延长的同时,QTd才明显增大,从而增加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12.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袁牧 《人民军医》2000,43(7):408-409
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别称为QT离散度(QT,disperson,QTd),它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我们分析了住院期间摔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与存活的住院AMI人院时心电图的QT离散度的关系,探讨其能否预测心性摔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85~1999年,我院住院的青壮年AMI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24~38岁,平均用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且为24h以内的住院患者。AMI诊断符合以下3条标准中的两条:(1)典型症状;(2)典型心电图演变;(3)典型心肌酶学演变曲线。并去除严重的电解质…  相似文献   

13.
在多种心脏病理情况中 ,如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均可观察到QT离散度 (QTd)的增加 ,与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有关。冠心病患者可见QT离散度的延长[1] ,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QTd变化 ,探讨缺血再灌注后QTd能否改善及其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资料  3 7例PTCA患者 ,男 2 6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5 4± 1 2 )岁 ,其中心绞痛患者 2 9例 ,心肌梗塞患者 8例 ;冠脉造影证实病变狭窄 >70 % ,其中冠脉单支病变 2 7例 ,2支及以上病变 1 0例。均除外电解紊乱及药物影响 ,无室内传导阻滞。同时观察本组病人及另…  相似文献   

14.
李红  江泽琴 《西南军医》2008,10(2):56-57
心力衰竭(HF)是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原发损害,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为多种病因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其主要病例生理改变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对心脏及血管产生直接毒性作用,致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增加心肌间质纤维化,促进心脏扩大和重塑,导致心脏功能恶化,而恶化的心脏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HF在老年患者相当普遍,约6%~10%65岁或以上老年人患H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62例高原心脏病不同的心律失常组与62例正常人的QT离散度(QTd),计算校正QT离散度(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QTd显著增高(P〈0.01);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TQd亦有显著差异;无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TQ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原心脏病患者QTd值越大,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越大,测定QTd这种简单的方法可用于预测高原心脏病恶性或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AMI溶栓成功组与溶栓失败组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比较各组溶栓前和溶栓治疗后7d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事件发生率。结果:AMI溶栓成功组治疗7d后QTd或QTcd较失败组显著减少(P<0.05),CVA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溶栓失败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减小AMI患者的QTd或QTcd,减少CVA的发生,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难治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琼  张艺  李红萍 《西南军医》2011,13(2):199-20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进行分级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更有效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胆石症患者手术前后QT离散度对比分析。方法:对146例胆石症患者,以术前1d和术后3d记录12导联心电图;选择T波清楚12导联心电图分析,并由专人测量每导膜QT间期,QT期间测量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每导联中测3个相邻Q-T间期,取平均值作为本导联的Q-T间期。以各测量导联中最长Q-T间期减去最短Q-T间期为QT离散度(QTd),每例测量导联不少于9个。结果:胆石症患者手术前后的QTd分别为(50.1±1.2)ms和(43.7±1.5)ms;手术组与对照组为(43.1±1.3)ms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石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心电图QTd延长提示系胆心综合征并发症,应以手术治疗原发症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实验组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加用阿替洛尔。结果:实验组治疗后QTmax无改变(P>0.05),心率显著减慢(P<0.01),QTmin延长(P<0.01),QTd、QTcd缩小(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缩小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有效降低其猝死率。  相似文献   

20.
病人,女,47岁。头晕、无力半月余。既往无特殊病史,但对青霉素、海鲜贝类过敏。查体:体温36.7℃,脉搏6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00/58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两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遂给予生脉注射液60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静滴约5min时,患者感觉全身发热、刺痒、心慌、气短,继而面色苍白、出汗,意识不清。测血压56/30mmHg。立即停止生脉注射液静滴,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多巴胺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约1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血压升至110/60mmHg,患者除主观觉疲乏外,无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