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在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学变化,比较正常人和OSAS患者间的差别.方法经PSG确诊的OSAS患者共34人,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成年人30人,以纤维内窥镜观察清醒平静呼吸时上呼吸道的形态变化,对受试者上呼吸道吸气和呼气时的形态分别拍照,利用计算机图像测量分析技术计算吸气和呼气之间上呼吸道形态学改变的幅度,比较正常人和OSAS患者间的差别.结果正常人和OSAS患者,均表现为吸气时上呼吸道横截面积明显缩小,吸气中期达到最小,呼气开始则横截面积增大,呼气中期达到最大.OSAS患者在呼气和吸气间的改变幅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左右径的改变幅度大于前后径.软腭后区的改变幅度大于舌后区.结论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存在周期性的变化,OSAS患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者,这种较大的变化幅度是OSAS患者睡眠中发生上呼吸道阻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呼吸运动周期中成人上呼吸道形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正常人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cirome,OSAS)患者在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学变化,比较正常人和OSAS患者间的差别。方法 经PSG确诊的OSAS患者共34人,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成年人30人,以纤维内窥镜观察清醒平静呼吸时上呼吸道的形态变化,对受试者上呼吸道吸气和呼气时的形态分别拍照,利用计算机图像测量分析技术计算吸气和呼气之间上呼吸道形态学改变的幅度,比较正常人和OSAS患者间的差别。结果 正常人和OSAS患者,均表现为吸气时上呼吸道横截面积明显缩小,吸气中期达到最小,呼气开始则横截面积增大,呼气中期达到最大。OSAS患者在呼气和吸气间的改变幅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左右径的改变幅度大于前后径。软腭后区的改变幅度大于舌后区。结论 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存在周期性的变化,OSAS患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者,这种较大的变化幅度是OSAS患者睡眠中发生上呼吸道阻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6例OSAH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6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T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及Müller状态下上呼吸道个平面横截面积、咽后壁软组织厚度、前后径及左右径。结果 66例患者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评分分为轻度14例、中度20例、重度32例。对照组各区不同状态下的指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Müller状态下会厌后区左右径,舌后区横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鼻咽区横截面积、前后径以及腭后区横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与平静状态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软腭长度及软腭厚度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软腭增长增厚是OSAHS患者咽腔狭窄的原因之一。结论 CT测量上呼吸道可获知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咽壁顺应性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和对照组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的差别。方法经PSG确诊的OSAS患者和正常人各34人,以纤维内窥镜观察平静呼吸和Muller动作时上呼吸道各平面形态的变化,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咽壁顺应性,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软腭后区和舌后区的咽侧壁、咽前后壁和总咽壁顺应性在对照组和OSAS患者间差异均存在极显著性。无论是对照组还是OSAS患者,其软腭后区的咽壁顺应性均大于舌后区的咽壁顺应性,咽侧壁顺应性均大于咽前后壁顺应性。结论OSAS患者和对照组的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差别明显,咽壁顺应性增大是OSA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上气道形态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OSAHS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以此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员30例为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上气道矢状径、横径以及轴面积,从而对患者的会厌后区、舌后区、悬雍后区、软腭后区的截面积、横径及失状径的情况给予分析。结果:扫描后,观察组患者的会厌后区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检者的(P<0.05);观察组患者的舌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以及软腭后区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检者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会厌后区横径、舌后区横径、悬雍后区横径、软腭后区横径、会厌后区矢状径、舌后区矢状径、悬雍后区矢状径、软腭后区矢状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受检者的(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OSAHS上气道形态成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根据成像情况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影像诊断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OSAHS不同呼吸时相上气道变化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呼吸时相时,上气道相关径线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以了解OSAHS患者上气道动态变化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分别对45例OSAHS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吸气和呼气状态下的上气道扫描,测量腭后区、舌后区最小面积层的轴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后壁;测量软腭悬雍垂长径、软腭厚度及冠状位曲面重组图像的最厚左、右侧壁,并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无论吸气还是呼气,OSAHS患者腭后区和舌后区最小面积层,除前后径外,左右径、面积、后壁以及软腭长度、厚度、咽腔侧壁厚度与正常人都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组和对照组上气道所测量各径线的均值变化趋势一致。患者组腭后区的左右径,呼气时相较吸气时相的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软腭长度在呼气时较吸气时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呼气时相的腭后区最小面积层轴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与AHI呈负相关。结论:在不同的呼吸时相中,OSAHS患者及正常人上气道均存在相同的动态变化,而OSAHS患者在呼气相中,咽侧壁顺应性更明显。CT评估上气道时,在呼气时相更为合适。舌后区的动态变化不同于腭后区,二者应分别评价。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胫神经改变在预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价值。 方法 对39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9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行胫神经的超声评估,测量和评估胫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和血流分布情况,比较入选者3组间年龄、性别、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和血流分布情况差异,分析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和血流分布情况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评价和比较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横截面积和血流分布情况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能。 结果 三组间年龄、性别和胫神经血流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胫神经前后径、左右径和横截面积在对照组、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组间呈明显的逐渐递增增加趋势,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胫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和血流分布均与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胫神经前后径和胫神经横截面积与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最好;以胫神经前后径>4.01mm预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9%,96.55%;以胫神经左右径>5.96mm预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67%,100.00%;以胫神经横截面积>21.56mm2预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49%,100.00%;以胫神经有血流分布预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5.38%,100.00%。预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各参数中,胫神经血流分布情况曲线下面积最小,明显小于其他超声参数,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曲线下面积最大,且二者无明显差异,而胫神经左右径曲线下面积略小于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 结论 超声评估胫神经表现可有效预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其中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诊断效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的超声改变特征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对139例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胫神经超声检查,依据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对入选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如下分组:1分组,1~2分组,2~3分组,3~4分组,4分组,测量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比较不同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间年龄、性别、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差异,分析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2分组胫神经左右径与1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两组间的胫神经左右径、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患者的胫神经左右径、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评分高者组的胫神经左右径、胫神经前后径和横截面积均大于评分低者组,胫神经左右径、前后径和横截面积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均相关,胫神经横截面积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最好。结论糖尿病患者胫神经超声改变特征与密歇根筛查量表评分关系密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体位改变对超声测量心腔内径的影响,本文应用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了22例正常人平卧位及左侧卧位的心腔内径,结果证明平卧位和左侧卧位测量右室(RV)、右室流出道(RVOT)、左房(LA)前后径值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左室(LV)和主动脉(AO)前后径测值则相差不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EBRA法测量人工髋关节假体磨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在本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当天连续拍摄平卧位2张、站立位2张骨盆片。在EBRA法设定可比性为3 mm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同一体位间、不同体位间的假体磨损率,比较平卧位间、站立位间、平卧位与站立位间可以进行EBRA测量次数的差异,比较平卧位间、站立位间、平卧位与站立位间的EBRA测量假体磨损的差异。结果在平卧位下拍摄骨盆片,有23次(77. 0%)允许进行测量髋臼和股骨头假体位移。在站立位下拍摄骨盆片,有25次(83. 0%)允许进一步测量。比较不同体位下拍摄骨盆平片,有43次(35. 0%)允许进一步测量。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同一体位或不同体位下拍摄骨盆片的髋臼假体和股骨头假体相对位移的变化,平卧位间、站立位间和不同体位间的骨盆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比不同体位下拍摄的骨盆片,满足EBRA法测量要求的骨盆片数量减少;对比满足测量要求的骨盆片,体位变化对EBRA法测量假体间位移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