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琴芳  覃江  梁荣新  白先慧 《广西医学》2002,24(12):1951-1952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因上腹不适进行胃镜检查的患,于胃窦取粘膜组织行病理切片,快速尿毒酶试验以确定是否感染Hp作为标准对照,同时行^14C-UBT。结果:^14C-UBT灵敏度为93.6%,特异性为75%、正确率为86.8%,与标准对照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14C-UBT操作简单,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行胃镜检查,取多个活检标本作病理组织学切片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决定是否感染Hp,并同时作^13C-UBT.结果:^13C-UBT的敏感性、特异性与病理组织学和快速尿素酶检测Hp的检验结果比较而计算得到,敏感性96.30%,特异性100%。结论:^13C-尿素呼气试验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确定患的Hp感染状态是一非常可靠、准确、安全、简单的诊断方法,因其无创伤,易被患接受,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复发性口疮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发性口疮性溃疡(RAU)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比较^14C标记的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技术与尿素酶 方法在检测RAU患者Hp感染时阳性率的差异。方法:用^14C-UBT技术对42RAU组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行HP检测,对HP阳性者行口腔粘膜活检。将取下的上膜用尿素酶方法检测验证口腔Hp感染情况。结果:RAU患者Hp阳性率为66.7%,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36.0%(P<0.05)。对^14C-UBT检测Hp阳性性的28例RAU患者,经口腔粘膜活检,用尿素酶方法检测,Hp阳性者为20例。结论:Hp是RAU的致病因素之一。^14C-UBT可做为RAU屠 HP检测的初步筛选方法,尤其可用于大量病人的初步筛选及治疗后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价值。方法:9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经内镜检查后取活检进行RUT,内镜检查前后3d内进行^14C-UBT,比较两种酶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96例中83例(86.4%)结果一致,其中65例均为阳性,18例均为阴性,两种方法具有等级相关性。结论:^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临床诊断Hp感染的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深圳劳务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劳务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的门诊及住院劳务工,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机检测Hp并进行问卷调查,确定Hp感染情况。结果2680例调查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67.91%,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Hp感染情况不同,深圳劳务工Hp感染率以35~45岁最高。结论深圳劳务工Hp感染率比平均感染率高,可能与饮食卫生、居住条件、卫生条件及卫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试验)与金标准即^14 C-尿素呼气试验(^14 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64例因上腹部症状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以快速尿素酶(RUT)和组织学联合检测幽门螺杆菌(Hp)为金标准,将ELISA法与金标准进行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结果:HpSA试验与金标准比较,检测Hp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6.9%。结论:该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高,灵敏度、特异度高,适用于Hp的诊断,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胃癌家属的筛查及无法开展^13 C或^14 C-尿素呼气试验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在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中的作用。方法 对80例被疑为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进行14C-UBT检测,比较胃镜下取胃窦粘膜行病理切片与RUT检测Hp的感染情况。结果 14C-UBT在胃肠道Hp感染检测中与RU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RUT法(P<0.01或0.05)。结论 14C-UBT与RUT均是诊断Hp感染较准确的方法,但前者更安全有效、价廉,病人易于接受,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共测定了345例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 慢性胃炎组213例,幽默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8%(144例);十二指肠溃疡组1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52%(68例)。结论 ^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来诊断手术后残胃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近来备受争议。作报道了一种简单又准确的^13C-UBT检测方法。方法:选取80例胃切除术后接受或未接受Hp根治术的患,利用^13C-UBT试验来监测是否存在Hp感染,共检测134次。^13C-尿素为粉状或片状包裹以便于应用,每次10mg,分别于摄取前,摄取后10min、20min、30min收集呼气标本。^13C-UBT测试后行内镜下黏膜活检以检查残胃的组织学变化并对活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残胃中^13C-UBT结果的影响因素有口腔细菌、心理状态以及胃内残留食物。左侧平卧位是最理想的检测体位,服用药片并不需要提前漱口,吻合术式对^13C-UBT也没有明显的影响。30min和pH4.5是残胃中Hp检测的最理想指标,此时H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9.4%(27/34例)、95.7%(44/46例)和88.8%(71/80例),而在评价Hp治疗4周后根除效果方面,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2/2例)、93.3%(14/15例)和94.1%(16/17例)。  相似文献   

10.
陆思源  曹勤 《实用新医学》2002,4(5):412-413
目的:比较及评价组织学培养、病理组织学,^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RUT)4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方法。方法:73例胃镜检查病人同时进行以上4种检测,其中2种阳性诊断为HP感染,计算出每项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得出各种胃内疾病的HP感染率。结果: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和^14C-UBT特异性都为100%,敏感性则分别为88.4%和81.4%,组织学培养特异性为96.7%,敏感性为72.1%,较前二稍低,RUT特异性为56.6%,敏感性88.4%。慢性胃炎HP感染率为58.9%。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为77.8%。结论: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及^14C-UBT可作为临床诊断HP的“金标准”,组织学培养可作为药物选择的依据,RUT特异性低,与前三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HP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易朝晖  詹群珊 《重庆医学》2007,36(19):1951-1952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50例胃镜病理切片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并1个月内未曾使用可能影响HP检测结果的药物者同步完成多聚酶链反应(PCR)、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以PCR阳性为诊断HP感染的标准.评价13C-UBT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3C-UBT的敏感性100%(34/34),特异性88%(14/16),准确性96%(48/50),阳性预测值94%(34/36),阴性预测值100%(14/14).结论 13C-UBT可作为HP与胃癌相关性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phosphogluco- samine mutase gene、glm M)内部片段,从而特异性地检测临床消化道标本中低拷贝数的Hp。并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临床常用的快速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1 4C尿素呼气试验和细菌培养四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 %和80 .8%,采用PCR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1 4C尿素呼气试验、细菌培养检测Hp的阳性率分别为73.2 %,6 1 .0 %,5 3.7%,6 7.1 %,4 8.8%。结论:PCR检测是一种简便、较准确检测Hp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粪便Hp抗原(HpSA)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2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胃黏膜快速尿素酶法(RUT) 和活组织切片染色法联合检测的结果 作为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132例患者进行粪便Hp抗原(HpSA)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的检测,并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RUT法检出Hp阳性95例,组织切片染色法检出Hp阳性92例,其中81例2种方法 检测均阳性,将此81例患者作为Hp感染的现症患者,26例2种方法 均阴性者作为Hp非感染者.对"金标准"检测的81例Hp阳性患者及26例阴性患者再行HpSA及14C-UBT检测.以"金标准"作为Hp感染的诊断标准,14C-UBT检测的敏感性为95.06%(77/81),特异性为92.31%(24/26),阳性预测值为97.47%(77/79),阴性预测值为85.71%(24/28),准确性为94.40%(101/107);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1.36%(74/81),特异性为88.46%(23/26),阳性预测值为96.10%(74/77),阴性预测值为76.67%(23/30),准确性为90.65%(97/107).结论 HpSA及14C-UBT检测是非侵入性诊断Hp感染的较理想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临床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法,也可以联合运用检测方法 来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研究其相关性.方法经胃镜检查的125例慢性胃炎患者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单纯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伴返流性食道炎及伴胆汁返流患者(P<0.05). 结论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是一种较为简单可靠的方法.Hp对返流性食道炎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胆汁对Hp可能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Cheng H  Hu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4):1166-1170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快速免疫检测卡诊断Hp感染和判断Hp根除疗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 对 80例有上胃肠道症状患者的粪便标本作HpSA快速免疫卡检测 ,80例中 4 0例为接受胃镜检查而未接受过Hp根除治疗者 (A组 ) ,A组中又有 2 6例同时采用HpSA免疫卡作胃黏膜组织抗原检测 ;另外 4 0例为Hp根除治疗后的复查患者 (B组 )。诊断Hp感染和判断Hp根除的“金标准”采用Hp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 Starry银染或者13 C 尿素呼气试验(UBT)进行检测 ,“金标准”是指上述 3项中 2项阳性或者Hp培养阳性 ,全部检查阴性认为Hp阴性 ,未作胃镜者以13 C UBT检查为标准。结果  80例患者中按“金标准”诊断Hp阳性 36例 ,阴性 4 4例 ;HpSA检测阳性 39例 ,阴性 4 1例 ,假阳性 3例 ,与“金标准”比较 ,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10 0 %、93 2 % ;若A组与B组分别比较 ,A组分别为 10 0 %和 86 7% ;B组分别为 10 0 %和 96 6 % ;HpSA检测组织抗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2 3%和 92 3%。结论 HpSA快速免疫检测卡检测粪便Hp抗原不仅可以用于临床Hp现症感染的诊断 ,而且也可用于Hp根除治疗的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p)14C感染率以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b(IL-1b)含量的关系,分析探究Hp感染对儿童哮喘的作用机理,找出更佳防治儿童哮喘的对策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哮喘患儿(哮喘组)、50例非哮喘Hp感染患儿(Hp感染正常组)、50例哮喘且Hp感染患儿(Hp感染+哮喘组)和50例健康儿童(正常组)为受试对象。利用14C尿素呼气检测仪检测Hp感染阳性率,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b(IL-1b)含量。结果 1哮喘儿童的14C尿素呼气检测阳性率为34.0%(哮喘组)和50.0%(Hp感染+哮喘组),明显大于健康对照儿童的4.0%(P〈0.05),且哮喘和Hp感染正线性相关(R=0.30,P〈0.05);2Hp菌株感染后的儿童14C尿素呼气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感染儿童(P〈0.05),且哮喘和Hp阳性感染概率呈现正线性关系(R=0.47,P〈0.05)。3四组患儿IL-1b都满足正态分布,其中哮喘儿童的IL-1b浓度为(3.68±0.12)ng/m L,低于健康对照儿童的(0.61±0.04)ng/m L,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哮喘组儿童IL-1b浓度为(4.77±0.09)ng/m L,明显高于哮喘组儿童的(3.68±0.12)ng/m 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哮喘儿童与无哮喘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和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b(IL-1b)含量有显著差异,这为哮喘患儿诊断提供了监测依据,在儿童哮喘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并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27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均接受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结果Hp感染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尤其Hp阳性组中消化性溃疡伴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与肝硬化并发症相关,根除Hp可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Hp)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在本单位2015年6月-2016年6月门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2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124例,同时期未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558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施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rea breath test,13C-UBT)检测Hp,分析两组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情况.结果:2.1 两组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比较: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P<0.05).在研究组中,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 P>0.05),但是Hp阳性患者平均年龄(66.82+10.01岁)高于Hp阴性患者(58.76+11.2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5,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对幽门螺杆菌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度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值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18例14C-UBT检查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取胃黏膜病理切片改良Giemsa染色,并按悉尼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病理组织学Hp的密度半定量值与14C-UBT检测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胃黏膜切片病理组织学检查,不同Hp密度患者14C-UBT检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P<0.05)。结论Hp的密度与14C-UBT检测值高低有关,14C-UBT检测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p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