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非创性影像诊断及相关问题。材料与方法;报告200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67例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摄有X线平片及CT扫描,2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对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MRI和CT显示优于传统X线检查。但MRI在鉴别诊断方面又比CT稍胜一筹。结论:MRI虽然敏感性高,但检查费用昂贵,故对本症的诊断,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椎间盘的髓核或部分纤维环、纤维软骨向周围组织突出,引起相应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诊断方法随着新器械技术的应用而日趋完善。为了使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手术准确,笔者针对127例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经X线平片、脊髓造影及CT、MRI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影像检查为阳 相似文献
3.
4.
5.
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强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400 h。反复颈背部酸痛9年,加重伴左手麻木20 d 入院。无明确外伤史,自觉左上肢下垂时肩背部酸胀,抬起时减轻。9年前曾因此住院理疗,症状缓解后归队飞行。此后常复发,飞行量大时,酸痛加重,休息后缓解。6年前开始每年发作4次以上,但均未在意,仍照常飞行。4年前拍 X 线片,诊断为“关节不稳”、“颈椎序列平直”、“颈椎病”。按摩、牵引及营养神经治疗20d 出院,结论飞行合格。近4年发作更频,仍未重视,也未向航医反映。每年疗养期间均拍 X 线片,均被诊断为“颈椎病”。行牵引、理疗、按摩后症状缓解,结论均为飞 相似文献
7.
8.
1 临床资料 歼-8Ⅱ飞行员,男,39岁,飞行总时间1 720 h。既往身体健康,飞行耐力良好。2000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疼痛,无活动受限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晨起严重,活动后稍缓解。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脊柱略侧弯,胸6~8节段压痛(+),叩击痛(+),腰4~5节段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4”字试验(±),病理反射未引出。初步诊 相似文献
9.
10.
颈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颈椎间盘突出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本病可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突出,MRI可直接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类型、椎体终板及脊柱韧带的结构,观察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程度和变性,并可早期显示椎间盘退变情况。结论:MRI对本病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肌电图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脊神经根损害的电生理表现。方法筛选我院2011年3月-5月住院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均行针极肌电图(EMG)检查,观察相应节段椎旁肌静息状态下自发电位,相应神经根所支配的双下肢肌肉静息状态、轻收缩和大力收缩时的肌电图表象。结果对椎旁肌针极肌电图检测和下肢肌肉检测相比,椎旁肌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远端肢体。结论椎旁肌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敏感性高,对神经根损害提供了电生理信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盘内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患者经MRI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上肢麻痛、颈肩痛及头晕等。在透视下经右颈总动脉与气管间隙穿刺至颈椎间盘中央,每个椎间盘内注射O2-O3混合气体1.5~3.0ml,椎旁间隙注射3~5ml,其O3浓度为(30~50)μg/ml。结果 32例随访时间3至32个月,总有效率为78.1%。其中显效17例(53.1%),有效8例(25.0%),无效7例(21.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1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12,自引:3,他引:11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9例患者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间盘膨出47例,突出78例,脱垂4例。在透视监视下采用19~21G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旁间隙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盘内注射5ml,椎旁间隙注射10-15ml,O3浓度为40μg/ml。结果随访3-18个月,总有效率为76.0%。显效79例(61.2%),有效19例(14.7%),无效3l例(24.O%),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O2-O3,混合气体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纤维环MR扩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椎间盘纤维环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正常组(10例),腰椎间盘突出(24例)和脱出患者(22例)共56例受检者的腰椎间盘行轴面DTI,后处理成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纤维环示踪(FT)图。观察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测量正常组和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纤维环后缘以及FT图发现断裂处的DCavg值和FA值,比较正常组与纤维环后缘未断裂组及缘断裂组的DCavg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正常组纤维环在DCavg图和FA图上呈连续完整的环形结构,DCavg值和FA值均匀,DCavg值为(0.34±0.13)×10^-9mm^2/s,FA值0.64±0.22,FT图显示纤维环形态完整;纤维环后缘未断裂组的DCavg值为(0.29±0.10)×10^-9mm^2/s,FA值为0.53±0.22,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7例,脱出患者中的9例共16例FT图发现纤维环后缘断裂、不连续,断裂处的DCavg值明显升高(1.01±0.10)×10^-9mm^2/s,FA值则明显降低(0.15±0.03)(P〈0.01)。结论DTI能够无创的显示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发现纤维环是否断裂和断裂的位置,是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手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的病例。方法 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腰腿痛患经病史,临床检查,腰椎X线平片检查.CT及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复发病例,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治疗为主,辅予中药热敷的非手术综合疗法予以治疗。结果 26例临床治愈,6例疗效差,临床治愈率为81.25%。结论 手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选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前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靶点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并联合水针刀行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提高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证实并与临床症状相符的30例旁侧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5例合并轻度髓核脱出,均在"C"形臂监视下行APLD,并联合水针刀行相应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术。所有病例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本组30例,显效率为80.0%(24/30),有效率为13.3%(4/30),无效率为6.7%(2/30),总有效率为93.3%(28/3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PL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可行性,联合水针刀行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本病在海军飞行员中发病率较高,其产生的较大痛苦,常严重影响飞行员的工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椎间盘髓核造影对指导臭氧髓核氧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臂监视引导下,穿刺成功后行椎间盘髓核造影。根据纤维环是否破裂,破裂部位、形态,以及突出相应平面后纵韧带是否破裂等,确定椎间盘突出类型,并决定注射方式及注射量。所有患者介入术后均随访3~12个月。结果:依据椎间盘髓核造影结果,将椎间盘突出的情况分成纤维环未破裂型、纤维环破裂型及后纵韧带破裂型。依据上述分组次序,臭氧的注射量依次增加5ml,而注射时间依次递减约1~2min。术后随访结果表明,其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73.08%,17.31%,9.61%,总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为90.39%。结论:利用C臂引导髓核造影技术指导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注射量及注射方式,有更好的针对性,对减轻患者术中痛苦、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