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目的观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血清细胞因子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及IL-37,IL-18的水平,分析其与疾病发展和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26例)、静止期(24例)和退行期(15例)以及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Caspase-1,IL-37及IL-18水平。结果各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aspase-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aspase-1水平;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3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7水平,静止期和退行期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3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7水平;进行期和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组血清中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8水平,退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37与IL-18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Caspase-1与IL-18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spase-1可能与IL-18共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IL-37可能作为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C反应蛋白(CRP)在银屑病患者诊疗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对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及治疗前后进行SCCA、CRP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10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CCA、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2.55、2.59),进行期SCCA、CRP高于静止期(t值分别为7.25、9.35),静止期高于退行期(t值分别为5.66、8.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患者PASI评分下降,SCCA、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7、8.16,P值均<0.01)。结论:SCCA、CRP可作为银屑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评估指标,对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33、IL-38在不同病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22例)、静止期(20例)、退行期(21例)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竞争性免疫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不同病期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清IL-33、IL-38表达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血清IL-33[(69.08±11.54)pg/m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58.18±16.38)pg/mL]、退行期[(54.65±14.81)pg/mL]、健康对照组[(60.85±14.1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止期、退行期、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静止期、退行期IL-38[(40.70±9.17)pg/mL,(84.54±17.59)pg/mL,(78.88±14.32)pg/mL]水平与健康对照组[(139.81±23.35)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止期、退行期血清IL-38水平显著高于进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止期血清IL-38表达水平高于退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3、IL-38可能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和VEGF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用人MIF,VEGF的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40例银屑病患者和17例正常人血清中MIF和VEGF值。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MI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进行期患者高于静止期(P<0.01);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高于静止期(P<0.01)及正常对照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水平与PASI评分成正相关,而VEGF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F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IF和VEGF水平明显改变,二者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体内皮质醇水平是否正常,应用酶免疫法测定 22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和 20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发现,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组血清皮质醇水平高于本试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的Th17细胞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相关性,初步明确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4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25例,静止期18例)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4(+)IL-17(+)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进行期银屑病组和静止期银屑病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染色示银屑病患者PBMC CD4(+)IL-17(+)细胞数量相对于正常人明显上调(t=12.057,P<0.01),对照组、进行期组、静止期组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34,P<0.01).银屑病患者PBMC CD4(+)IL-17(+)细胞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上调,其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h17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提示针对Th17细胞的生物靶向治疗也许可以作为治疗银屑病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细胞因子(SC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水平,探讨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变化.[方法]寻常性银屑病患者20例,进行期10例,静止期10例,银屑病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范围为0.6 ~ 22.8,平均10.97.健康对照组20例为骨髓象正常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3代后继续培养72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上清液,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TGF-β1、KGF和SCF的表达水平.银屑病组和对照组间各检测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细胞因子与PASI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倒置显微镜下,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90%以上表面抗原CD29高表达,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为阴性.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TNF-α(22.93±10.11μ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5.73±15.15 μg/L,两组比较,t=3.14,P<0.05),SCF表达水平(76.80±16.19 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9.86±22.41μg/L,两组比较,t=2.74,P<0.05),而KGF、TGF-β1的分泌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组SCF、TNF-α、KGF、TGF-β1分泌水平与PASI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TNF-α、SCF存在异常,表明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的动态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技术 (ELISA)检测 4 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中、后血清VEGF水平。另检测 2 0例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作对照组。结果 :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且在进行期与静止期的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而血清VEGF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无关。但与银屑病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5和IL-18水平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阶段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 15和IL 18水平的改变。方法 分别抽取 2 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 (其中进行期 18例 ,静止期 11例 )和 1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样 ,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 15和IL 18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IL 15和IL 18水平分别为 13 .3 8± 4.41pg/ml和 168.98± 45 .5 4pg/ml;银屑病患者静止期组血清IL 15和IL 18水平分别为 2 6.0 4± 6.16pg/ml和 3 67.0 8± 10 9.75pg/ml,而进行期组血清IL 15和IL 18水平分别为 3 0 .86± 7.43 pg/ml和 471.76± 114 .12 pg/ml。进行期组及静止期组的IL 15和IL 18血清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均 <0 .0 5 ) ;IL 15和IL 18的血清水平与皮损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 IL 15和IL 18对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水平变化。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17例,静止期13例)皮损AngⅡ和ACE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中AngⅡ和ACE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且进行期高于静止期(P0.001)。结论:AngⅡ和ACE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上调,推测可能与银屑病皮损中新血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进行期患者高于静止期(P<0.05)、退行期(P<0.05)及对照组(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MCP-1和MIP-3α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银杏石榴煎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及皮损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表达的影响。方法治疗前后对银屑病患者皮损进行PASI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和正常人皮肤中PlGF表达变化。结果①银杏石榴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PASI评分(32.814±14.768)较治疗后(2.858±1.813)明显下降(P<0.01);②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115.185±36.379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0.489±10.955pg/mL)(P<0.01),治疗后(68.012±23.016pg/mL)其水平明显下降(P<0.01);③患者皮损表皮及真皮中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可见明显PlGF阳性表达,治疗后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皮损中PlGF呈高表达,银杏石榴煎可明显降低它们的表达,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4种血管内皮粘附分子表达与银屑病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6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和36例健康人的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sICAM-3、sVCAM-1、sELAM)的浓度。同时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36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临床治愈处皮肤粘附分子(ICAM-1、ICAM-3、VCAM-1、ELAM)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4种粘附分子的原位表达呈明显上调(P<0.005),同时患者血清中4种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也明显升高(P<0.001)。经治疗后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4种粘附分子的原位表达明显下调(P<0.05),同时血清中4种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比前也下降(P<0.05);血清中4种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浓度与银屑病疾病活动严重指数(PASI)均呈正相关,但治疗前后sVCAM-1的水平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最大,且与PASI的相关性最好。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浓度的升高可能与皮损部位血管内皮细胞上相应的粘附分子高表达有关;血清VCAM-1的水平可以作为反映银屑病疾病活动的一个新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erin的浓度.另取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emerin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且Chemerin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r=0.521,P<0.05).结论 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并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相关,提示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的改变,探讨其与PASI评分、寻常型银屑病分期、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中及治疗后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另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MMP-2和MMP-9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进行期与静止期MMP-2和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无关,但与银屑病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甲氨蝶呤(MTX)对其的调节作用,探讨MTX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经MTX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sCD40L的水平变化。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经MTX治疗后及正常人对照组(P<0.05),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P<0.05),且血清sCD40L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有相关性(r=0.435,P<0.05)。结论检测血清sCD40L水平有助于判断寻常性银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MTX可通过降低血清sCD40L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Ang-1、Ang-2及其受体Tie-2蛋白表达,以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另取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而Ang-1蛋白的表达与正常人对照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期与静止期比较,Ang-2及Tie-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VD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高密度组(MVD≥15.46)与低密度组(MVD<15.46)的Ang-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银屑病皮损Ang-1与Ang-2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21,P<0.05);MVD值与Ang-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6,P<0.01),与Ang-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37,P>0.05 o结论Ang-2及其受体Tie-2与银屑病的血管生成关系密切,促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系统在银屑病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以Ang-2的作用为主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35的水平。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IL-35 水平显著降低,进行期患者组显著低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IL-35 血清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有相关性(正相关还是负相关?)(P<0.05)。结论:IL-35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鄄ELISA法检测血清中PDGF及G-CSF水平。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PD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P<0.001),进行期患者血清中PDGF水平增高较静止期更明显(P<0.001);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G-CSF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P<0.001)及正常人对照(P<0.01);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PDGF和G-CSF水平与PASI计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和r=0.28,P<0.005和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G-CSF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01),与PDGF无相关关系。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存在循环PDGF和G-CSF水平明显改变,PDGF和G-CSF产生增加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