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粉防已碱等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方法:用文献检索法检索中文期刊中已报道有抗内毒素作用的中药化学成分,并对其抗内毒素作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作介绍。结果;粉防已碱等中药化学成分通过抑制内毒素刺激机体释放炎性因子TNFα、IL-8、NO、PAF,抑制TXA2合成,保护内皮细胞,减少内毒素致小鼠死亡率,降低内毒素致兔发热反应温度,缓解休克期肺血管收缩、改善肺循环灌注状态,破坏内毒素化学结构等多种途径拮抗内毒素。结论:粉防已碱等中药化学成分有抗内毒素作用,可作为含该类化学成分抗内毒素中药的质控制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2.
李敬  江一唱  陈竞  刘云海 《中南药学》2007,5(3):198-201
目的研究板蓝根中苯甲酸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苯甲酸配成0.2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苯甲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致小鼠死亡实验测定苯甲酸保护作用及苯甲酸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研究苯甲酸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0.416 mg.mL^-1苯甲酸可使4 EU内毒素降解为0.926 EU,破坏率为78%;0.25%苯甲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0%;板蓝根中的苯甲酸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出的苯甲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国庆  丁莉 《安徽医药》1998,2(3):37-38
注射液的热原检查,是保证药品安全使用的重要检验项目之一。而热原的主要致热成分是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它具有脂多糖的化学结构,有多种生物活性。污染了内毒素的药液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休克甚至死亡等热原反应。实验证明,供试品中没有内毒素就不会发生热原反应。因此,控制供试品的内毒素限量,就能有效地防止热原反应的发生。目前,检查药品内毒素限量的方法主要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即鲎试剂试管凝胶法,简称鲎法。它快速、准确、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4.
板蓝根中水杨酸的抗内毒素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板蓝根中水杨酸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水杨酸配成0.2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水杨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致小鼠死亡实验测定水杨酸保护作用及水杨酸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实验,研究水杨酸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0.416g.L-1水杨酸可使4EU内毒素降解为1.08EU,破坏率为74.07%;0.25%水杨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5%;板蓝根中的水杨酸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出的水杨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疾病如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多器官功能性衰竭等都与内毒素密切盯关。抗内毒素药物能够直接中和及清除内毒素,无论在体外去除污染的内毒素,还是用于内毒素介导的疾病的治疗,均具有实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内毒素药物多粘菌素B九肽、类脂A结构拮抗及内源性多肽类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抗内毒素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致病机理与抗内毒素药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国内外抗内毒素药物的研究进展。内毒素致病机理研究;药物抗内毒素作用机理及抗内毒素药物设计。分析了多粘菌素B九肽、类脂A结构拮抗剂、抗脂多糖抗体及免疫治疗、抗内毒素多肽以及中药对内毒素的作用。对新药筛选研制和临床内毒素引发疾病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厦门产叶下珠进行成分分离,从中筛选出有抗内毒素作用的物质.方法 叶下珠水、醇提取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得10组成分,这些成分与内毒素作用,通过鲎试验法监测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由此判断提取物抗内毒素作用的大小.结果 有3组成分有抗内毒素作用,其中一组成分浓度为0.12、0.24、0.48 mg·mL-1时,对内毒素的清除率分别为22.9%、45.6%、81.3%,该成份随浓度递增抗内毒素作用不断增强.结论 叶下珠的一些成份在体外对内毒素有较好的押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柳涌  施吲德 《安徽医药》1998,2(2):30-32
在大输液的质量检查中,热原检查是必须检验的一个项目,合格后方能使用。而引起人体发热的热原质有类固醇、细菌内毒索、病毒及其它微生物。这些物质中,细菌内毒素生物活性极强、不易被破坏去除,而其它致热物质在生产过程中或高压灭菌中梭破坏、滤除或死亡,因此大输液涉及的热原反应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体外抗内毒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抗内毒素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进行体外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结果:所研究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鲎试剂试管凝集反应现象。结论:所研究单味中药及活性成分对细菌内毒素有直接的破坏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芩中黄芩苷的抗内毒素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敬  刘云海  陈新  丁小佳  伍三兰  谢委 《医药导报》2006,25(12):1237-1240
目的 探讨黄芩中黄芩苷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黄芩苷配成0.5%水溶液,鲎实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黄芩苷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致小鼠死亡实验测定黄芩苷保护作用及黄芩苷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实验,研究黄芩苷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0.833 g· mL 1黄芩苷可使4 EU内毒素降解为0.546 EU,破坏率为87.45%;0.5%黄芩苷溶液可显著降低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0%降为10.0%;黄芩中的黄芩苷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从黄芩中提取分离出的黄芩苷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进 《医药导报》2004,23(7):0496-0498
目的:综述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方法:用文献查阅法,对有抗内毒素作用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来源、抗内毒素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及结论等分别介绍。结果:绞股蓝总皂苷等9个中药化学成分分别从降低内毒素致实验动物死亡率;逆转内毒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低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升高;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血小板活性因子(PAF)及乳过氧化物酶(LPO)等的合成和过度释放等多种途径发挥其抗内毒素活性。结论:绞股蓝总皂苷等中药化学成分有抗内毒素作用,对抗内毒素系列中药研究开发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板蓝根中邻氨基苯甲酸的抗内毒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云海  李敬  谢委  丁玺  陈雪琴 《中南药学》2005,3(3):138-141
目的研究板蓝根中邻氨基苯甲酸(o-aminobenzoic acid,OABA)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邻氨基苯甲酸配成0.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邻氨基苯甲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LPS)致小鼠死亡试验测定邻氨基苯甲酸保护作用及邻氨基苯甲酸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试验,研究邻氨基苯甲酸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 0.833 mg·mL-1邻氨基苯甲酸可使4 EU内毒素降解为0.668 EU,破坏率为84.4%;0.5%邻氨基苯甲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0%;板蓝根中的邻氨基苯甲酸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邻氨基苯甲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丹参对犬感染性休克内毒素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一次性静注E,Coli2050O55B5号大肠杆菌1.8×10^12个/ml,1ml/kg制成感染性休克犬模型,分别测定丹参,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治疗感染性休克犬注菌后,后血浆内毒素的量。结果发现:用药后三组血浆内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丹参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升高的幅度低于地塞米松组及生理盐水组,表明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犬感染性休克内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的应用和内毒素的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内毒素简介 内毒素(Endotoxin)是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类脂A是它的活性和毒性中心。内毒素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分子,对机体产生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包括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活力,典型的双相发热,斯氏反应,肿瘤坏死,白细胞增多,抗辐射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以及内毒素休克。革兰阴性菌感染时释放出的内毒素可发生严重的感染性休克,使机体在数小时内进入休克的不可逆期,继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部位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板蓝根F022部位抗内毒素活性.方法用板蓝根F022部位溶液分别作对LPS致小鼠死亡的影响、对LPS诱导P38MAPK活性的影响及其化学成分丁香酸对内毒素的破坏作用,检测其抗内毒素活性.结果板蓝根F022部位可降低LPS致小鼠死亡率;可抑制LPS诱导鼠单核细胞分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且有剂量依赖性;板蓝根F022部位的丁香酸成分可破坏内毒素,破坏率达83.16%.结论体内外有多项实验显示板蓝根F022部位有抗内毒素活性,该部位为板蓝根抗内毒素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观察利胆排毒方活性部位半体内抗内毒素作用强度,进一步确认抗内毒素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利胆排毒方提取液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萃取,获取活性部位。采用偶氮化显色基质法测定该部位抗内毒素活性,比较不同剂量组不同提取部位的内毒素灭活量。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血浆对内毒素灭活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提取液各剂量组给药大鼠血浆对内毒素有灭活作用,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溶性部位给药大鼠血浆各组也表现出对内毒素的灭活作用,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体内抗内毒素作用实验结果可见水溶性部位抗内毒素作用与全方提取液相当,且初步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则水溶性部位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全方提取液的有效成分,可进一步确认为利胆排毒方抗内毒素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7.
国内中药化学成分抗内毒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细菌内毒素(Endotoxin)是迄今发现的生物活性最为广泛的物质之一,内毒素拮抗剂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门话题。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板蓝根有机酸;山莨菪碱;苦参碱;川芎嗪;秋水仙碱及甘氨酸等18个中药化学成分分别从破坏内毒素分子结构、抑制内毒素诱导的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及降低内毒素的致热性和致死性等不同途径呈现其抗内毒素作用。但大多数仍局限于实验室,今后不仅应扩大研究范围,还应加强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第六批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981)的致热活性结果,并与第二批细菌内毒素国际标准品(IS2)的致热活性进行了比较。981的致热闽是7.6EU/ml,IS2的致热阈是13.9EU/ml,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与现行细菌内毒素国际标准品的致热活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双黄连注射液在生物体内抗细菌内毒素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在物体内抗细菌内毒素的效果。方法: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对毒素休克小鼠的生存时间及对内毒素所致大鼠肝、肺、肾等病理改变的影响。用鲎试剂法测定双黄连注射液所致大鼠和人体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动物和人体血浆内毒素含量,延长内纱休克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对内毒素所致大鼠的肝、肺、肾等损害具有保护作用。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在生物体内具有显著的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C)对外源性内毒素(ET)的拮抗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数字温度计测定不同处理组家兔直肠温度的变化,通过绘制平均体温反应曲线、计算最大体温反应幅度和4h体温反应指数,考察ET与I/C在体外充分作用后对新西兰兔致热性的影响;应用细胞培养-酶联免疫法,通过测定各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考察I/C对脂多糖(LPS)刺激白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TNF-α、IL-1β的影响。结果:I/C(终质量浓度:1.25g·L^-1,2.5g·L^-1)在体外与ET(终浓度:50u·mL^-1)充分作用后再给予家兔,ET的致热性显著减弱(P〈0.01),同时随着I/C剂量的增加,致热性减弱程度越大(P〈0.05);LPS与I/C作用后其刺激白细胞产生TNF-α和IL-1β的量与未加I/C组比较,有显著减少(P〈0.01,P〈0.05)。结论:I/C可部分拮抗ET的致热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C抑制了LPS诱导白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TNF-α和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