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缺血预处理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早期炎症反应变化,探究其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大组,①对照组(NC,n=8);②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32);③肾缺血预处理组(RIP,n=32);各组大鼠分别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6、12h四个时间点处死取材。术中以MS-400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并记录大鼠Ⅱ导联心电图,确定心肌梗死模型成功。Even’s蓝-Trc染色推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RT-PCR测定缺血区心肌组织IL-10mRNA和IL-8 mRNA表达情况。结果RIP组12h梗死部位重量(Is)和缺血危险区(AAR)重量比值(IS/AAR)(46.18±6.15)%较AMI组(66.44±19.24)%明显减小(P〈0.05)。RIP组与AMI组比较,心梗后2、4、6h浸润白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仅在12h时减少(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12h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IL.8浓度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IL-10含量仅见4h升高差异明显(P〈0.05)。缺血心肌IL.8mRNA表达普遍降低,其中在6h和12h IL-8 mRNA明显降低(P〈0.05)。缺血心肌IL-10 mRNA表达普遍降低,但同时间点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肾缺血预处理后12h急性缺血心肌中浸润的白细胞减少,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全身炎症反应减轻,提示肾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mA)再通后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现象的疗效。方法 首次急性sr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诊断为心肌NR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川芎嗪注射液。分别于24h内(4—24h)及15d后(15—28d)复查SPECT,观察左室心肌灌注缺损积分(myocardium peffusion defect score,MP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 24h内及15d后,治疗组的MPDS均较PCI后即刻减低,其减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LVESV和LVEDV均呈增加趋势,但治疗组LVESV和LVEDV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15d后治疗组SPECT心肌NR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川芎嗪可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减轻心肌NR现象,从而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不同肝素抗凝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治疗后普通肝素(UFH)和国产低分子肝素(商品名:海普宁Hiparin)不同抗凝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4名入院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UFH组和Hiparin组。UFH组溶栓治疗后每小时静脉滴注UFH 700~1000 U,持续滴注48h,维持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对照的1.5~2.0倍,以后皮下注射UFH 7500 U,每12h一次,持续一周。Hiparin组予rt-PA溶栓后4h皮下注射Hiparin 5000 U,每12h一次,持续一周。终点事件: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出院后2月内)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及心源性死亡事件。副作用观察指标:观察住院期间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时间为60d。结果联合终点事件在Hiparin组明显下降(17.1%vs38.2%,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UFH组(5.7%vs26.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后辅助抗凝治疗Hiparin组观察时间内较UFH组更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再发生及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体内的变化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程的关系。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制成AMI模型,分成MI2d和MI14d组,每组8只。分别于心肌梗死后2d和14d处死大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大鼠血液和心肌组织匀浆中的IGF-Ⅰ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肌梗死后2d时大鼠体内IGF-Ⅰ均高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血液和心肌组织中的IGF-Ⅰ显著高于正常组和2d组(均为P〈0.05),正常组和14d组血液和心肌中的IGF-Ⅰ水平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9992,r=0.9987,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血液和心肌组织中IGF-Ⅰ水平较正常组高,并随心肌梗死的病程而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临床入选8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41例,其中研究组在放射介入引导下行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对照组单独采用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的溶栓时间和应用尿激酶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溶栓前后大腿和小腿周径缩小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19〈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73%,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81%,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6.59%,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4.15%,两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顿抑发生情况,为急性期心功能的维护提供依据。方法筛选62例首次急性前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76岁。32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0例为内科保守治疗患者(药物治疗组),于术后或入院后0(即刻)~2d及10~14d静息状态下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内径(舒张末前后径)、心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监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找出酶峰值。结果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组术后0(即刻)-2d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加(P〈0.01),心输出量明显减少(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1),心肌酶峰值提前出现,且低于药物治疗组酶峰值(P〈0.05);治疗前后比较,PCI组术后10。14d较前左心室内径明显减小(P〈0.01),心输出量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P〈0.01),而药物治疗组入院后10-14d较治疗前左心室内径、心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可有效减少心肌坏死面积,但存在心肌顿抑,因此术后心功能的维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内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l)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HC)18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研究组)和15例心脏正常因车祸快速死亡者(对照组)心肌细胞中hsfl和HSP70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hsfl和HSP70的mRNA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hsfl和HSP70mRNA的表达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hsfl和HSP70蛋白在细胞浆和细胞核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01),其中hsfl蛋白主要在心肌细胞核内表达,HSP70蛋白主要在心肌细胞浆内表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内hsfl和HSPT0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热休克反应的另一调节途径。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70对离体心脏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肌间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6只,分为2组:对照组(C,n=8),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24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TK心脏保护液,4℃保存3h后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灌注KH液2h;实验组(E,n=8),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4h后取离体心脏,方法同对照组。以心肌细胞中HSP70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P)、内皮索(ET)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HSP70含量E组与C组比较明显增高;E组心功能恢复方面优于C组(P〈0.05),HP含量优于C组(P〈0.01),ET含量低于C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HSP 70对供心心肌间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鼠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SC)梗死心肌移植后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对照组(n=15)及移植组(n=15),对照组及移植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和移植组。将体外培养2周的大鼠自体SC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移植组大鼠梗死区周围,4周后测定大鼠血清VEGF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变以及大鼠缺血心肌中VEGFmRNA(RTPCR法)、VEGF蛋白(免疫组化法)的表达情况,同时病理检测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增殖情况并探讨它们相互的关系。结果 SC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移植组大鼠血清VEGF浓度及缺血心肌中VEGF mRNA、VEGF蛋白质的表达较之假手术组、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或0.001),而某些血液流变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 SC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增加VEGF的表达进而提高血清VEGF浓度,由此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检测生化标志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MYO、cTnI、CK—MB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CRP使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MYO、cTnI、CK-MB和CRP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83例)和溶栓未通组(44例)上述指标的连续、动态演变。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YO、cTnI、CK—MB和CRP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1)。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峰值时间出现更早,分别为(6.1±2.4)h、(13.8±3.5)h、(14.4±3.8)h和(25.2±5.7)h(P〈0.01);再通组MYO和CRP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MYO、cTnI、CK—MB和CRP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YO、cTnI、CK-MB和CRP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能更早期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再灌注;CRP对溶栓后冠脉再通的判断也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Fas的抗体在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和型抗Fas的抗体对小鼠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I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空白对照组,2组病毒对照组、3组IgG对照组、4组抗Fas抗体治疗组。于接种后第10天每组随机处死小鼠8只,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情况,电镜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imse-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easpase-3的mRNA表达。实时定量PCR(RQ-PCR)定量心肌柯萨奇病毒B3(CVB3)mRNA拷贝数。结果(1)病毒对照组可见caspase-3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且均与心肌病变积分成正相关(r=0.81,P〈0.01;r=0.73,P〈0.05)。(2)抗Fas抗体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病变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及心肌内CVB3 mRNA拷贝数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和IgG对照组(P〈0.05)。结论Fas/FasL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凋亡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抗Fas抗体可降低caspase-3活化和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使心肌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2.
左卡尼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左卡尼汀治疗组(n=24),组内再分为假手术组及再灌注1、6、12h组。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的BUN、Scr再灌注6h后开始与假手术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再灌注12h的BUN和再灌注6、12h的Scr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5和P〈0.01),但低于同时点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再灌注12h后SOD活力显著高于(P〈0.01),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且病理损伤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左卡尼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SOD活性,降低肾脏过氧化程度从而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注射液对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的89例颈椎病急性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进行颈椎牵引、局部按摩等基础理疗,治疗组在理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高于对照组76.8%(P〈0.05)。症状好转时间分别比对照组缩短6天。血液流变学方面二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宝、硫酸镁和间苯三酚在治疗孕20周后先兆流产方面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单胎孕妇共188例,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A组,n=58),安宝治疗组(B组,n=68)和间苯三酚治疗组(C组,n=62)。观察三组孕妇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B、C三组使用药物后的起效时间分别为(2.84±0.29)、(1.32±0.28)和(2.28±0.22)d,B组明显比A组和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14%、91.18%和93.55%,A组明显比B组和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头晕头痛、面色潮红、乏力的发生率均为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67);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67);心悸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167)。结论安宝治疗孕20周后先兆流产起效快、疗效高,宜作为首选;不能耐受安宝者可首选间苯三酚,保胎成功率与安宝相当而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郑大庆 《医学信息》2010,23(17):3249-3249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人68列,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1列)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参松养G胶囊治疗组(37列)入院后立即给予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观察2组患者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心律失常明显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组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8只),假手术组(12只),胰岛素处理组(1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冠脉穿线(不结扎)、胰岛素干预。在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梗死范围(IS/AAR%)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处理组可明显降低MDA(P〈0.05)、LDH值(P〈0.01),减少心肌IS/AAR%和AI(P〈0.01)。结论 胰岛素对大鼠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微循环学杂志》2015,(3):42-4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1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对照组(对照组,n=77)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n=85)。对照组给予慢心律片口服,3次/日,3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参、山茱萸、毛冬青等复方中药煎剂,1剂/日,分2次温服。连续治疗6个月后,监测两组24h动态心电图,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而不良反应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有明显优势,应予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60例SAP的不同治疗方法,将所有病例按病人是否在发病后10d内施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治疗组(n=79)和非手术治疗组(n=81),收集两组的平均病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手术组其平均病程及死亡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1,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SAP的早期,应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手术指征,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采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将82例患者划分成两个研究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疾病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前提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结果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以及心理衰竭情况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心肌酶峰出现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心电图ST段恢复所需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前提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临床疗效显著,能帮助患者明显改善病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时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急性病毒脑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55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每d0.25—0.3g/kg),连续冲击治疗5d.观察两组病人疗效、并发症、脑电图改变.结果两组病人显效率分别为51.9%和21.4%(P〈0.05),有效率分别为85.2%和53.6%(P〈0.05)、并发症感染分别为7.4%、32.1%(P〈0.05);治疗2周后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比率分别为18.5%、46.4%(P〈0.05).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