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韧带逐级切断对脊柱节段稳定性影响的三维运动变化。方法:采用7 具新鲜胸腰段脊柱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最大载荷为10.0N.m 的6 种力偶,使脊柱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经立体摄像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T12 ~L1 节段的运动范围。先对完整标本进行测量,其结果为自身对照组(Ⅰ组)。然后在T12~L1 节段依次切断棘上韧带(Ⅱ组),棘间、黄韧带(Ⅲ组),关节囊韧带(Ⅳ组)后纵韧带、椎间盘后1/3(Ⅴ组)。结果:切除棘上、棘间韧带后活动范围均有增加,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切除关节囊韧带后前屈运动和左/右旋转运动范围显著增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切除后纵韧带、椎间盘后1/3,在Ⅳ组基础上活动范略有增大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关节囊韧带可提供该节段的前屈,左/右旋转运动的内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6具新鲜固定湿润成人尸体胸腰椎标本,制成T11-L1,L2~4、L1~3节段标本10个,用自由落体撞击试验造成中间椎体爆裂型骨折,行AP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弓根于伤椎椎体内置入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ε-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注入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分别于骨折前、骨折撑开复位椎体成形术后,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中间椎体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应力-应变、轴向刚度变化及扭转应力下刚度的变化。[结果]伤椎经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抗压强度均有所增加,前屈为8%,后伸15%,侧屈9.8%,其中以后伸时增加显著(P〈0.05)。治疗后的轴向刚度普遍得到提高,与骨折前相比,前屈增加11%,后伸增加8%,侧屈增加3%。治疗后椎体在扭转应力下刚度小于骨折前,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的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有助于伤椎的重建,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接近骨折前水平;(2)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在避免骨水泥渗漏可能导致的潜在危险之前提下,从本质上恢复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伤椎椎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其高度,从而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生理弧度,防止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变引起的迟发性腰背痛及脊髓、神经损伤,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遗留的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双翼挡板固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的脊柱爆裂型骨折后路减压常有一定的困难。作者采用前路手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双翼挡板螺钉(图1)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62例,随访2年以上43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图1 双翼挡板、螺钉及工具临 床 资 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58岁,平均29岁。从受伤至手术时间3天~4年。其中2周以内33例,2周以上10例。损伤节段:T112例,T128例,L120例,L213例。后凸畸形:43例。后凸角(Cobb法)16°~47°,平均26.5°。二…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患.占脊柱外伤的10%~20%。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存在较高的内固定失败率。利用SSPI复位固定后实施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新进展。一些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后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就椎体成形术与SSPI相结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2~C4椎体标本在不同能量的纵向撞击性损伤前后的颈椎三维运动变化,按脊柱稳定性标准划分不同部位颈椎的损伤阈值。方法:14例成年男性新鲜尸体的C2~C4椎体,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颈椎标本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由脊柱三维运动双平面立体测量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得到纵向撞击性损伤前后的颈椎各节段的运动范围(ROM)。结果:30J能量撞击后,C2~C3节段的前屈、右轴向旋转的ROM有显著性增加。50J能量撞击后,C2~C3节段的前屈、后伸和左/右轴向旋转的ROM显著性加大。C3~C4节段的前屈ROM增大显著。结论:撞击能量越大,颈椎丧失稳定性的方向也越多;在相同能量的撞击作用下,不同节段颈椎不稳定的方向不同;多个节段承受纵向撞击作用时,靠近撞击的节段丧失的稳定性方向数目较多。依据稳定性评价得到的损伤阈值低于放射学诊断作出的损伤阈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上T12-L1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腰膨大部位损伤下肢瘫痪,在治疗上如何促进脊髓功能或其残余功能的恢复,仍是脊柱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难题。提出采用钛合金CD棒钉-钉型三维内固定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就其三维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早期主动强化训练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手术的关键是T和L点定位。进行2种方式的复位。(1)撑开复位,(2)椎体前柱复位。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3d即开始做膀  相似文献   

7.
D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我们于1997年1月开始应用CD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获得满意效果。1 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27~53岁。骨折部位:T123例,L16例,L24例,L31例。受伤距手术时间6h~12天,平均6天。完全性截瘫1例,不全瘫8例。2 手术方法  全麻下取俯卧位后正中入路。根据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程度选择是否行减压术。本组5例同时行经椎弓根侧前方减压术。分别于伤椎上下邻椎置入2对椎弓根螺钉。选取合适长19990316收…  相似文献   

8.
5种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采用7具新鲜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8~L5),损伤T12~L1的后部结构造成脊柱失稳。在失稳的脊柱标本上轮流安装5种常用后路内固定器械,分别进行脊柱稳定性测试,得出5种内固定器械对损伤节段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5种内固定器械对失稳脊柱节段的屈/伸及右/左侧弯运动均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对轴向旋转运动均不能控制到完整脊柱的稳定水平。相对而言,Dick钉的作用较优。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综合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综合分型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以脊柱损伤机制与三柱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X线片及CT显示的骨折形态及椎管狭窄情况,以脊柱的稳定性及脊髓有无受压或压迫部位为手术依据。对36例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综合分型。结果:(1)椎体前高、后高比率,术后分别平均增加44.7%、2.6%,矢状面移位率术后平均减少10.1。(2)据Frankel分级30例神经损伤者,改善2级12例,改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脊柱纵向撞击性损伤的阈值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纵向撞击胸腰椎的损伤阈值及其影像学表现。将T12-L2和L2-L5脊柱标本各分为3组,分别施以三个能量段的撞击。撞击前后分别X线片和CT扫描。结果示撞击力峰值和撞击速度随撞击能量的增加而提高,力的作用时间减少,冲量值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