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异位骨化 (heterotopicossification ,HO)是指发生于肌肉或结缔组织中的非典型骨形成的现象 ,它可发生于脊髓、大腿、肘关节损伤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着全髓关节置换 (简称THA)技术的广泛开展 ,髋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现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并对HO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 HO的发生情况HO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8%~ 90 %不等[1] ,其中有 7%的病人可出现严重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尤其是髋关节活动受限。绝大多数HO发生于术后 6周之…  相似文献   

2.
异位骨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复习异位骨化的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了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分类、发生率、分型、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异位骨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没有骨组织的软组织内形成的新生骨,在组织学上,成熟的异位骨化与骨痂一致。其形成一般需三个条件:①成骨诱导物;②成骨的前体细胞;③允许成骨的组织环境。早期表现包括关节周围疼痛、发热、红肿,逐渐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三相核素骨扫描是早期检测异位骨化的最敏感指标,并可以判断病变的活动性和成熟度。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和髋臼骨折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最有效的药物。手术切除是异位骨化形成后导致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唯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病理骨形成具有异位骨化、骨化性肌炎和关节周围钙化等形式。异位骨化是骨外组织中出现成熟的板层骨;骨化性肌炎是由发炎的肌肉发展而成的异位骨化;关节周围钙化与软组织中的焦磷酸钙堆积有关。 1 临床评估 典型的肘关节异位骨化始于损伤、手术、烧伤或神经系统创伤后2周。骨化早期,局部肿胀、充血、疼痛和压痛,最具特征性的体征是肘部伤后1~4个月内逐渐出现肘僵硬。检查发现肘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制。病变早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后骨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使机体的骨代谢发生改变并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或ectopic ossification)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骨质疏松使肢体骨折风险性加大,异位骨化通常发生于大关节的周围,使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就脊髓损伤后骨代谢改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的X线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H/G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反应。方法:根据Amstutz的分区方法对25例28个H/G人工全髋关节进行髋臼侧X线随访观察。随访时间36~76个月,平均48个月。结果:髋臼侧出现各种骨反应23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82.1%。其中髋臼假体周围成骨22个关节,占关节总数78.5%;透亮带出现4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14.3%;骨硬化2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7.1%;骨吸收2个关节,占关节总数的7.1%;无髋臼松动病例。发生时间以9~12个月为主,发生部位以1~3区为多见。结论:假体周围成骨是骨小梁长入髋臼表面微孔区域,受力后逐渐增粗变大的现象,对长期稳定假体十分重要。但对于吸收类骨反应和透亮带的出现,作者通过改良手术操作,以期避免或减少发生。  相似文献   

6.
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股骨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实验以国产HA涂层烧结的犬用人工股骨柄为研究对象,将行关节置换后的20只成年犬,按术后3、6、12、24、40周平均分成5个组,全面观察HA涂层在体内的性能和在负重情况下对假体的固定效果。综合运用了普通光镜、偏振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来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各期HA涂层都无明显降解,HA周围无炎性细胞,HA涂层与钛基底的结合基本良好,HA外都有骨组织与之紧密结合,并且HA表面的成骨多集中在股骨的前侧、内侧。HA表面的部分区域被纤维组织覆盖,且多见于股骨的后侧、外侧。组织计量分析示:术后各期HA表面骨及纤维膜的占有率分别在66.44%~78%及16.22%~18.58%之间。影像学示:所有术侧股骨都未见异位骨化、骨皮质反应、骨外膜反应和骨反应线,假体周围都未见透亮线(1例HA层有碎裂的假体除外)。所有假体周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质骨下新生骨形成。力学测试示:假体上、中、下3段的剪切强度随植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剪切强度为33.09MPa,最小剪切强度为0.28MPa。本实验表明,用国产HA涂层来固定人工股骨柄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陈华江,戴力扬异位骨化(heterotopicossification或ectopicossifi-cation)是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发生骨化的组织内形成新骨,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致,低...  相似文献   

8.
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异位骨化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 30年来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逐渐增加[1] ,随着髋臼手术技术的完善 ,骨不连及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而异位骨化 (heterotopicossifi cation ,HO)作为髋臼骨折术后一个严重的、最常见的并发症 ,则日益受到重视。1 易患因素HO是指在一般不会出现骨化的组织中出现成熟骨的现象。其最初由Riedel于 1883年报道 ,直到本世纪后半叶才引起临床重视。对于HO的研究是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始的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髋臼骨折手术的开展 ,人们对于其术后并发的HO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髋臼…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定义和发病机制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正常情况下,非钙化组织发生新骨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出现成熟板层状骨的现象. HO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不同于创伤后肌肉损伤形成的骨化性肌炎或者继发性炎症,对其发病机制至今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异位骨化是软组织或关节中正常骨骼外病理性新生骨的形成。异位骨化易在两种人群中发生:严重创伤患者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信号通路基因突变者。肘关节周围是异位骨化的高发部位之一,好发于关节后外侧,邻近侧副韧带或将其包绕。有些患者即使肘关节最初未受损,也可能发生异位骨化[1],出现局部疼痛和不适,运动范围缩小,影响功能。颅脑损伤后的持续镇静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跟骰关节畸形的普遍性,提出了可行的分类方法,描述了畸形的手术矫正方法,并与未做跟骰关节松解的病例进行了对比。 术前X线片跟骰关节对线关系的测量:取拟负重足正位片,沿跟骨长轴及内侧缘画两平行线,若骰骨骨化中心中点位于跟骨长轴线上,跟骰关节无脱位;若骰骨骨化中心点在两平行线之间,即为跟骰关节Ⅰ度畸形;若骰骨骨化  相似文献   

12.
合并严重关节周围损伤致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告6例合并有严重关节周围损伤的膝关节粘连纤维性僵直的治疗结果。重点对膝关节粘连纤维性僵直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韧带断,皮肤损伤,骨折及疲劳骨,骨化性肌炎等的治疗原则及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了这类特殊病例的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以先天性拇趾畸形和肌健、韧带、筋膜以及骨胳肌进行性异位骨化为特征。开始为颈后、胸背部红、肿、疼痛、压痛、筋膜下结节,继而从近侧向远侧,从中轴向周围,从背侧向腹侧发展。有的结节自行缩小,有的则形成成熟的异位骨。由于继发关节外的僵直,形成严重的伤残。发病年龄在10岁以内。根据临床特征和X线表现可以诊断。不宜活组织检查,以免促使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4.
籽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趾籽骨虽小但在趾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籽骨功能的复杂性及其解剖特点使其在急性冲击伤和长期体重应力中易损伤 ,籽骨损伤导致的前足跖底痛使跖趾关节活动受限 ,将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或结束运动员的生涯[1、2 ] 。1 籽骨的胚胎妊娠期 8周在短屈肌腱中出现籽骨 ,胎儿期 12周籽骨软骨化 ,8岁开始骨化 ,直到 12岁。腓侧籽骨骨化先于胫侧籽骨 ,女性先于男性。籽骨的先天性缺如极其少见[3 ] 。2 籽骨的解剖与功能第 1跖骨头下有 2个籽骨关节面 ,被籽骨嵴分开。跖籽关节是滑膜关节 ,籽骨位于关节囊内 ,关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胫侧籽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成因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11例经病理证实的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外科治疗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术前接受消炎痛、二磷酸盐和蛙鱼降钙素治疗.术中予包膜外完整切除关节周围成熟后的骨化灶.[结果]症状消失8例,改善3例.[结论]创伤性骨化肌炎的主要成因是骨伤后治疗和活动不当所致.发病18个月后,待骨化成熟时,可通过手术切除关节周围病灶,改善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的骨密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与HLA-B27相关的脊椎及关节的免疫性、炎症性病变所伴有的骨质密度与骨矿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其骨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用双能量骨密度仪(DEXA)测定16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病例作比较。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已有明显降低.晚期病例股骨颈骨密度仍低于对照组.但因晚期病例椎体周围软组织的骨化、矿化.使腰椎骨密度值反而增高。结论 ①强直性脊柱炎本身从早期开始即伴有骨量丢失.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同时应防止骨量丢失及畸形出现。②晚期患者因脊柱周围软组织骨化.使DEXA测量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椎体骨量丢失,采用QCT方法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创伤诱导异位骨化(HO)的方法,并探讨HO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左后肢伸直位石膏固定5周,前3周内每隔1d去石膏连续被动屈伸膝关节,每次5min,并进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结果:24只兔股中间肌中全部诱导出HO。HO大多出现在第2、3周,骨化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所诱导的异位骨化与常位骨结构相似,含丰富小梁骨及骨髓,超微结构中有大量骨基质及活跃的细胞。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诱导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兔关节软骨细胞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复层培养后植入同种成年兔关节软骨面人为缺损部,术后1.5个月-6.5个月采用大体、HE、甲苯胺兰、番红花精0染色及放射性自显影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修复缺损情况。结果表明移植术后1.5个月,植入软骨细胞在局部生长,与周围原有软骨组织融合,将缺损填平。2.5个月-6.5个月仍保持透明软骨性质,无纤维化、骨化、血管长入,免疫排斥反应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9岁。始于高中时右踝部扭伤。1984年(35岁)发现右小腿下段近踝部进行增大的无痛性包块,质硬,不影响关节运动。外院拍片示“骨化性肌炎”,未作具体治疗。1990年3月,因包块进一步增大伴疼痛,在外院手术“局部病灶清除”。病理切片“骨化性肌炎”。1992年,原切口上方再次出现增大的包块,生长速度缓慢,最终突破皮肤,形成溃疡。一直在门诊换药处理。1996年来我院,发现右小腿下段增粗肿胀,内侧可见10cm×16cm大小的溃疡,可见突出的硬化物,周围皮肤疤痕增生,色素沉着。无恶臭。X线片表现“右胫腓骨下端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包绕骨表面,…  相似文献   

20.
合并严重关节周围损伤致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6例合并有严重关节周围损伤的膝关节粘连纤维性僵直的治疗结果.重点对膝关节粘连纤维性僵直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韧带断,皮肤损伤、骨折及疲劳骨、骨化性肌炎等的治疗原则及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了这类特殊病例的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