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深筋膜血管网的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1994年10月~1996年5月,应用三种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的临床效果。利用腓肠浅动脉在小腿远端与腓动脉肌间隙支、胫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外踝支在深筋膜内的广泛吻合,分别设计成小腿后外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后内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和后外踝逆行筋膜皮瓣。临床用于修复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共18例,皮瓣切取面积6cm×5cm~15cm×8cm。术后皮瓣均全部成活,创面完全修复。认为,该组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下段、足背、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1,自引:27,他引:181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靠的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证实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浅动脉岛状筋膜皮瓣 ,逆行移转修复 15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面积 10cm× 8cm ,最小 5cm× 4cm。结果  15例筋膜皮瓣全部成活 ,经 6~ 18个月的随访 ,效果良好。结论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 ,不牺牲知名动脉 ,操作简便 ,为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腿内踝上4~6cm处胫后动脉穿枝血管为皮瓣营养蒂,设计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皮瓣大小可达14cm×10cm。皮瓣应用26例。皮瓣转移形式为岛状,交腿,窄蒂状,修复了小腿中下段部位的创面,骨外露以及足跟足底创面。结果:皮瓣完全成活23例,部分坏死3例。应注意岛状形式转移皮瓣时,皮瓣不宜过大,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切取时不必解剖及切断胫后功脉,因而对足部血运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1 解剖学基础小腿后部皮肤质量好,供区面积大,血循环丰富,较为隐蔽,以直接皮动脉供血,皮瓣的血供来自腓动脉神经伴行的腓肠浅动脉,包括腓肠外侧浅动脉,腓肠中间浅动脉与腓肠内侧浅动脉的肌间隙相吻合。在踝关节上方2~3cm,胫后动脉有2~3支穿支动脉,穿出深筋膜上行,在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5~6cm,与下行腓肠动脉呈树枝状吻合,形成了吻合网,亦为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皮瓣提供了丰富的血运,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蒂部的血供是由腓动脉的肌间隙皮支而来,通过吻合支返流灌注到腓肠浅动脉领域,这是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依据。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并比较皮神经蒂皮瓣与静脉皮瓣、筋膜皮瓣、传统带蒂皮瓣在成活面积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取4侧新鲜成人尸体小腿,从小隐静脉逆行灌注美蓝并观察其蓝染面积的范围。另采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股部皮神经蒂皮瓣及上述3种皮瓣的模型,术后6天测量各组皮瓣成活面积。结果小腿后外侧皮肤出现蓝染面积在12cm×17cm范围内。大鼠皮瓣成活面积以传统带蒂皮瓣、皮神经蒂皮瓣为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筋膜皮瓣次之,静脉皮瓣最差。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不宜超过12cm×17cm。术时保留皮瓣内浅静脉和蒂部的部分深筋膜可提高皮神经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陈瑞光来稿: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共3例。皮瓣切取面积5cm×8cm~8cm×12cm。皮瓣全部一期成活。体会:此皮瓣手术方法简单易行,血运可靠,抗感染能力强,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8.
小腿腓肠浅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腿腓肠浅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季爱玉邹云文夏精武我们用腓肠浅动脉为蒂的小腿后侧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损伤3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1例为8岁女孩,因车祸致足跟部皮肤缺损、贴骨疤痕,创面曾行游离皮瓣移植,未成活,创面面...  相似文献   

9.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骨外露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5岁,右外踝下方慢性溃疡,创面6.5cm×6cm,切除溃疡及瘢痕组织后创面为8cm×7cm,骨外露。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8cm×7cm,血管蒂长11cm,旋转180度覆盖骨外露创面,术后第2天拔引流条时见皮瓣淤肿、起水泡,于...  相似文献   

10.
带前臂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报道带前臂皮神经因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肘部及腕部附近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顺行或取长补逆行转移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9cm*3cm。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成活,随访12 ̄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根据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构筑特点成功地切取血供可靠的岛状皮瓣,该皮瓣切取方便,旋转绵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