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游戏对脑梗死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进行传统康复治疗30min,完成后对照组开始作业训练,观察组开始虚拟现实游戏干预,均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干预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游戏可更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电针治疗配合下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6 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 ,观察组 36例 ,对照组 2 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予电针治疗配合下肢功能强化训练 ;对照组则单纯进行下肢功能强化训练的治疗。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采用简式 Fugl- Meyer积分法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采用 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 ,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及 A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采用早期电针治疗配合下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少军  槐雅萍  杨伟伟  王宇轩 《河北中医》2023,(8):1314-1317+1322
目的 观察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接受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46例予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对照组46例予早期屈肌康复治疗策略。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肌纤维长度(FL)、肌纤维厚度(MT)和回声强度(EI),并比较2组表面积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价2组上肢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患肢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屈肘时肱二头肌、伸肘时肱三头肌RMS及患肢伸肘、屈肘时的CR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肢肌肉FL、MT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E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肢肌肉FL、MT均高于对照组(P<0.05),E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UE、FMA-肩肘评分(FMA-SE)、FMA腕手部评分(FMA-WH)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动组(头针+运动想象疗法+运动疗法)和运动组(运动疗法),每组各45例.治疗前和治疗28天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F-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使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援05,P﹤0.01),FMA、AROM和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援05,P﹤0.01),治疗后针动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运动组(P<0援05);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a(6-Keto-PGF1a,6-K-P)的含量,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援05,P﹤0.01),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TXB2含量有显著差异(P<0援05).结论:配合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促进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5.
的探讨头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动组(头针+运动想象疗法+运动疗法)和运动组(运动疗法),每组各45例。治疗前和治疗28天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F-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使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FMA、AROM和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治疗后针动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运动组(P〈0.05);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la(6-Keto—PGFla,6-K—P)的含量,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TXB2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配合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促进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调督针法与普通针法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差异,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规律,形成标准规范的特色针刺方法,指导针灸优势病种的规范研究。方法将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与康复训练联合应用,普通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疗程4周。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ment,FMA)、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runk Control Test,TCT)及改良的Barthel Index(MB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MBI及TCT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各项指标调督组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均<0.05)。结论调督针法较之普通针刺法,能更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是调督针法的优势病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而研究组则采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Brunnstrom分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应用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选取68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掷骰子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运动想象疗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不存在较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头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对照组,每组20例,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法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对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上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疗效上,针康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也优于康复组、头针组(P<0.05);康复组、头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及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象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A组——强制性运动疗法组(10名),B组——电针治疗组(10名),C组——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组(9名)。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康复训练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进行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上肢部分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结果三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电针治疗组,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组的WMFT、FMA、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电针、强制性运动疗法均利于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二者结合对脑卒中早期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叠加效应,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部位脑梗塞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Barthel指数(BI)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 HSS)对2006年入住青岛市李沧区第三医院的64名首次发病的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比较左侧半球脑梗塞、右侧半球脑梗塞、双侧半球和/或脑干梗塞3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NI HSS量表评估得分。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NI HS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但Barthel指数与NI HSS量表评分的改善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部位脑梗塞患者经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拮抗针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修正的Ashworth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上肢)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FMA积分比较、组间FMA积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康复疗法组.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用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接收治疗的 80 例偏瘫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上肢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 以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间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U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对偏瘫患者进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中应 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进行康复治疗,采用Boboth和Rood技术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3周,治疗组另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BI、FMA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在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听觉、视觉、冷热、疼痛、抚摸、被动运动等刺激性护理,15—30天后观察其效果。结果: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经刺激性护理后有效率达90.0%。结论:刺激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刺激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在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听觉、视觉、冷热、疼痛、抚摸、被动运动等刺激性护理,15-30天后观察其效果。结果: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经刺激性护理后有效率达90.0%。结论:刺激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昏迷病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病情稳定后在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60 d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65%,44×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 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显著,可改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叶群 《新中医》2022,54(9):203-207
目的:观察中医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ACI)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ACI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予以康复训练联合艾灸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疼痛情况、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神经功能评定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上升(P<0.05),且治疗组VA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FMA、Barthel指数、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ACI恢复期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