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有效地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长期存在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 增强了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 做好自我防护,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是防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长期遭受生物、物理、化学和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危害,采取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生物和化学污染、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措施。结果增强了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健康水平,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做好日常防护、减少或消除职业性危害因素是防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根据供应室职业伤害发生的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关的制度防护措施,实施规范化操作。结果:提高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的防护意识,确保其身心健康。结论:通过分析职业伤害的因素,强化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了技术操作,最大限度地预防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供应室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确定该行业何种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5月间对我地区5家医院100例供应室护士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其职业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发生各种损伤,其中物理损伤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供应室护士的防护意识比较弱,对于职业危害所造成的损伤处理不当,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护士经常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理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针刺伤和刀割伤、烧伤、烫伤、噪音、粉尘、紫外线)、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职业安全意识淡薄,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包括物理因素的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和方式、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护士对产生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重视程度加深了,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大大提升了,不但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维护了护士的安全。结论医院供应室护士产生职业危害的概率很高,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长期处于这种职业环境中护士容易发生思想懈怠,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注意规避产生职业危害的因素,掌握具体的防护措施,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方法 对职业暴露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 增强供应室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操作流程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罗杰  陆风 《包头医学》2011,35(4):236-236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及自我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分析供应是护士工作中遇到的职业损伤因素提出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伤.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损伤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有助于降低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护士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生物性、化学性、运动性、心理社会性危害的预防,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对策,可更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9.
张海连  王芬 《中外医疗》2010,29(15):169-169
目的探讨护士在供应室实习的职业风险及对策。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护士在供应室实习受各种理化、生物、心理等危害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护生的防护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并落实到位。结论减少护生在供应室实习中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从生物、物理、化学、人体及主观因素五方面进行分析职业危害.结果 供应室存在很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工作环境及防护意识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 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并做好日常防护、减少或消除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是防止发生职业危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了解消毒供应室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存在的诸多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合理有效地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潜在危险,强化全员防护意识,制定规范的操作及防护措施,是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惠芳 《吉林医学》2014,(36):8211-8212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存在较多的职业危害因素,例如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防护意识因素等,笔者旨在调查分析消毒供应室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总结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改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以保护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杨兰  蔡炯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61-262
结合国内国际消毒供应的发展趋势,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在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的必然性和防护的必要性,提出防护措施,对保障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实施。结论: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切实做到标准预防,才能减少危害,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职业危害因素,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及损伤的危险.方法 广泛调查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在整理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和现场示范操作.结果 掌握了供应室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并在工作中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 应加职业强防护教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李慧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61-161,163
目的 通过对供应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 通过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采取防护措施.结果 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结论 护士没有职业感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孙秀红 《吉林医学》2011,32(14):2853-2854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法:掌握职业危险的防护知识,加强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结果:在工作中有效实施防护措施,可降低职业危险的几率。结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将职业危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受到职业危害的48人次供应室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特殊工作性质,受到职业危害的几率非常大。结论改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普及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针对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从业安全。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安全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根据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了预防的实施.结论 加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切实做到以预防为主,减少职业危害,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