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典籍中词序的改变不仅属于语法范畴,而且通过对等翻译彰显可读性的修辞美感。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在词序上有所差异,翻译典籍时词序调整便成了一种重要的翻译内容,译者应从多角度处理词序问题以便译文真实传递并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该文以中医典籍翻译总结过往几种词序的处理方法,尝试思考中医典籍翻译词序处理。  相似文献   

2.
隐喻视角下中医典籍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典籍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古代文化的瑰宝,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语言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效果.隐喻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中医学的思维特征为“取象比类”,中医典籍里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文章分析了中医典籍中的语言特征,特别是中医典籍中存在的隐喻现象,找出中医典籍汉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能更好地促进中医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考察评价者是否理解中医原文对中医经典英译质量评价的影响及读者对中医经典翻译的基本要求。方法:选取黄帝内经中5段经文的Ilza Veith英译本、李照国英译本和课题组英译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美国诊所的患者在通晓这五段经文含义的前后对这3个译本的评价,并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他们对中医经典英译的基本要求。结果:被调查者在通晓原文含义前后对译文的评价差别悬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本不仅需要英语语言流畅,更需要知识信息准确。结论:在中医经典译文质量评价的研究中,问卷调查对象对原文的理解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结果。因此,这种研究必须在调查对象通晓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知识信息翻译的准确性和英语水平是评价译文质量的2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中医典籍兼具医学和文学双重价值,其书名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涉及到中医书名中的数字翻译时,本文认为可以遵循简洁性、准确性、统一性原则,对于含有数字的书名具体分析,首先辨清书名中数字的虚实,避免一概而论,其次要确保译名用词简洁准确,使其符合书名简洁的特点,还要尽量体现原作的主要内容,兼顾译名的统一。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三个版本的译文后,尝试提出修改译文,旨在体现中医典籍书名的文化内涵,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同行间的讨论,推动中医典籍翻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6.
孙玲  陈沛沛 《光明中医》2009,24(2):200-202
典籍是中医食疗文献的主要载体,也是后人学习继承食疗文献的重要依据。沿着我国典籍的发展脉络,将中医食疗置于其中,梳理、归纳、总结典籍发展历史对中医食疗文献发展的影响,可以对古代食疗文献的发掘和整理,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仅以典籍的生产方式为线索,对我国早期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玲 《光明中医》2011,26(4):628-629
中医药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典籍的分类是人类进行典籍收藏和使用的一种手段。本文探讨了"七分法"和"四分法"两种著名的典籍分类方法对中医食疗文献发展的影响,为食疗文献的归类、收藏、检索、利用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传统中医典籍出发,对古代治疗便秘的食疗养生方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纳,依据便秘的中医辨证分类总结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食疗方,希望能为临床治疗老年人便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日本江户时期(1603-1867年),中国的各种知识大多通过书籍传到了日本,并为日本各方面所接受,同时亦实现了本土化。现在被称为汉方、针灸以及东洋医学的日本传统医学也不例外。日本医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深化或称日本化过程,中国医书所起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0.
烟草是舶来品,初始是作为药物收录于明代医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本草正>.至明末清初起,烟草已从药笼中物演变成普遍的吸食行为,从旱烟、水烟、鼻烟的衍变,成为一种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本文在检阅医药学典籍和笔记小说的基础上,复习古代医家有关烟害与健康的争论,个案和戒烟解毒的方法的记载等,从医学史的角度进行考释,探讨中国古代医家控烟意识的萌生和烟草从药品到有害消费品的演变过程,温故而知新,对我们今天开展控烟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范春祥  马莹  刘凯 《中医药导报》2019,25(18):135-137
探讨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首要前提是译者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翻译素养,归纳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类型,据此找到相应最合适的翻译策略。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推进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12.
范行准(1906—1998年)是著名医学史家与藏书家,目前有关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介绍很少。本文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范行准的生平、学术思想,收藏医籍的起因、过程、藏书价值,以及他在医学史研究、中医文献整理方面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桑黄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古代医家总结桑黄具有活血止痛化瘀、补虚、收涩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近代国内外研究发现桑黄多糖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抗炎、降血糖等药理作用;黄酮类及三萜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综述桑黄在古代中医典籍中的应用记载,并对近代国内外的研究及开发应用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4.
中医典籍语言具有模糊性、偏义性、一词多义及隐喻性,其句式多变、结构复杂、内容层次较多及意合突出。本文结合中医典籍语言词汇、句法的语体特点,通过翻译实例,总结并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典籍制作材料的发展与早期中医食疗文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籍是中医食疗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后人学习继承食疗文化的重要依据。沿着我国典籍的发展脉络,将中医食疗置于其中,梳理、归纳、总结典籍发展历史对中医食疗的作用,有可能对古代食疗文献的发掘和整理,提供线索并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仅以典籍制作材料的发展为线索,对我国早期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典籍中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部分典籍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做了一定的梳理,认为该病发病特点与休息痢颇为相似,其形成还可能与治疗不当有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病的"三焦认识现".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药话语文化自信在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争取国际话语权以及应对异质文化冲击与促进文化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医药翻译研究基于当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从语言的意义、形态、用法及文化内涵等层面深入探讨“融合”的过程与机制。本文通过引介哈佛大学教授霍米·巴巴提出的“文化杂合”理论,指导译者分别从“语义协商”“音形杂合”“求同存异”及“他者保留”等文内与文外四个维度实现英汉话语及文化之间的“碰撞、协商与交融”。研究表明,话语杂合现象赋予翻译原则、手段及进程崭新的意义与功能,使中医典籍译文彰显出文化自信与兼容并包的典型特点,进而与西医为主导的现代医学共同构建出多元共存的国际医学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医常“泄泻”并称,指泄泻病证,但在中医典籍中“泄”“泻”两字基本是独立使用,各有所指。“泄”除了主要表示便泄外,另有五义,其基本义是排出,如“炅则气泄”,另还指“以苦泄之”的药食法和“满者泄之”的针刺法等。而“泻”字则有四义,除了一义与“泄”相近指腹泻病证外,主要用于“实则泻之”的补泻法,此外还指“藏而不泻”的输泻功能和泽泻药名。泄、泻两字音同义异,中医典籍译家以及中医术语标准中或有用一词翻译多义的,或有将两字混为一译的,对于这两种一概而译和交叉混译的倾向须进一步辨明两字差异,以求在译文中体现其中医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