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脾胃论>一书在脏腑学说及脏腑辨证用药方面的运用."补土派"医家李东垣倡言脾胃论,对于疾病发病机制、脏腑病机及治疗用药无不是以脾胃为中心来认识的,建立了以脾胃为中心的四时五脏辨证用药体系,变五脏用药为升降浮沉补泻法.该辨证体系以五行、运气等学说为理论依据,强调"藏气法时"、升降浮沉,在方法上高人一畴.<脾胃论>并非专论脾胃病,而脏腑辨证不只辨杂病.  相似文献   

2.
主要就《医宗必读》所述的病证、医论部分内容作了研究探讨,认为在内伤病证的病名确立、病因病机、脉证表现及立法用药等方面,皆重视脏腑,突出脏腑辨证,为本书的特点。《医宗必读》继承并发展了脏腑辨证理论,充实了临床应用,并为后世《中医内科学》病名的确立及证型划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介宾是明代杰出医家,其主要著作《景岳全书》继承了《中藏经》关于脏腑辨证的方法和内容,并与八纲、气血、病因辨证相结合,发展丰富了脏腑辨证学说,建立二纲六变的辨证体系,他承先启后,为后世辨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温病的辨证虽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为主,但其中从脏腑角度辨证的内容并非鲜见。通过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温病学》中脏腑证型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温病学教材中的脏腑辨证具有3个特点:脏腑辨证运用广泛,四脏二腑证型凸现,湿热温邪伤脾为甚。  相似文献   

5.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经张元素总结发展成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刘完素的脏腑病机论、李杲的“脾胃论”、朱丹溪的“相火论”等丰富了对各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当时的理学、道教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影响了各家对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他们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将脏腑辨证的方法普遍运用于临证各科。  相似文献   

6.
《笔花医镜》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涵暾及其《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其辨证思想以脏腑、阴阳为要,以表里虚实寒热划分脏腑证型,与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等病因辨证相结合,并归类疾病、归纳脏腑用药及处方。《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用药的简要而全面的概括对中医辨证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认为《伤寒论》虽以六经辨证著称,但其中亦寓有脏腑辨证,因为六经辨证以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为依据,其证治也围绕脏腑病理变化,《伤寒论》中就有脏腑辨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经张元素总结发展成为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刘完素的脏腑病机论、李呆的“脾胃论”、朱丹溪的“相火论”等丰富了对各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当时的理学、道教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影响了各家对脏腑病机病证的认识,他们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将脏腑辨证的方法普遍运用于临证各科。  相似文献   

9.
《脾胃论》阴火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析《脾胃论》有关阴火的论述,认为阴火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阴火泛指内伤之火;狭火阴火专指饮食劳倦、情志所伤而致的热中证。东垣所论阴火主要是狭义阴火,其病机为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其治疗方法包括甘温补中、甘寒泻火、升阳散火、调畅情志四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备急千金要方》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考察,探讨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脏腑辨证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各纲领之间的关系。《备急千金要方》脏腑辨证中,阴阳与表里二纲的指导意义均弱化,而以虚实为辨证的基本纲领体现了以虚实寒热为核心的脏腑辨证特色,对现今脏腑辨证的规范性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居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部专论虚劳病的总结,但其中对于脾胃理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吴澄在《内经》理论基础上,既吸收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又熔入了朱丹溪的养阴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理脾阴的思想和治疗法则,充实和完善了中医的脾胃理论。  相似文献   

12.
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在慢性肾衰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居中,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脾胃之间,纳运相合,升降相因,有序不乱,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对于慢性肾衰的治疗,根据其病机采用调理脾胃气机升降,通腑降浊,使有毒物质得以排泄,血中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脾胃居中,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为气机上下升降之枢。脾胃之间,纳运相合,升降相因,有序不乱,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对于慢性肾衰的治疗,根据其病机采用调理脾胃气机升降,通腑降浊,使有毒物质得以排泄,血中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东垣脾胃学说的研究方法加以梳理,从医家医著、学说形成、影响发展、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实验研究、方法论析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就方法论角度理清研究思路,有助于研学习用。  相似文献   

15.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6.
脾胃气化学说是张小萍禀承家学、集前人理论之大成、累积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创新性理论.本文总结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如脾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之间的联系,结合传统中药人中黄与现代粪菌移植的临床应用,认为中医以脾胃气化指导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在调理机体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深入研...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医学一直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和饮食的作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从人的生命周期整体出发,确立了"春夏取冷太过"的病因观,提倡通过"温食"以养生防病,反映了其顾护脾胃的整体养生观,是李东垣脾胃论的先驱,对中医脾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脾胃论》原文明确了阴火的范畴和实质,从心火、肝(胆)火、相火与脾胃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角度,按脾胃先病和脾胃后病分析了阴火的产生机制,简述了阴火的见症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医学一直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和饮食的作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从人的生命周期整体出发,确立了"春夏取冷太过"的病因观,提倡通过"温食"以养生防病,反映了其顾护脾胃的整体养生观,是李东垣脾胃论的先驱,对中医脾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