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以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微生物感染、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细胞因子等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从核因子κB、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等基因调控的角度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综述了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核因子κB抑制剂、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激动剂、环氧化酶2抑制荆、抗生素等药物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指出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干预将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范乐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3):249-253
虽然1856年就已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炎症的观点长期未被普遍接受,炎症反应在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过程中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从起始发病到出现临床事件都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也已获得广泛认同,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对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加以梳理,无疑有益于我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更深理解和防治措施的合理制订。本文概要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近代观点以及脂蛋白、分子标志和遗传等几个方面在炎症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皮祖细胞能够增殖、分化,是具有再生能力的前体细胞。内皮祖细胞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本文从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变化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及与临床综合征的联系作一综述,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探讨内皮祖细胞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新的临床预测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肺炎嗜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肺炎嗜衣原体在体内的传播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肺炎嗜衣原体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和肺炎嗜衣原体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粘附、聚集和内膜下浸润;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激活,释放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泡沫细胞的形成等。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我们 相似文献
6.
剪切应力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激活膜感受器和细胞内信号转导而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剪切应力的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血管内皮细胞的剪切应力信号转导机制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密度脂蛋白通过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粘附分子表达、抑制白细胞迁移至动脉壁、中和脂多糖的细胞毒作用、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而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AI、J、M及相关分子鞘氨醇磷酸胆碱等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因此而成为组装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蛋白平台。而冠心病人高密度脂蛋白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改变,促进炎症反应。关注高密度脂蛋白的不同性质,利用它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一面,可预测和防治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相关信号通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阶段均具有重要地位。作为重要炎症介质的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由多种活化细胞分泌,同时这些细胞因子又可激活不同类型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细胞因子通过其相关信号通路实现生物学功能,这些通路包括核因子κB通路、c-Jun氨基端激酶/活化子1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活化子和转导子通路、Sma和Mad同源物通路和Toll样受体/髓性分化因子88通路。目前人们已经对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在筛选作为预测临床血管事件风险的可溶性细胞因子和探索靶向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新型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独立的预测因子和重要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有:参与胆固醇逆转运;抗氧化和抗炎;抗血栓、促纤溶;保护内皮功能等.高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和其密度、大小相关的异质性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能明显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冠心病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氧化应激-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氧化应激和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两个关键成分,是动脉粥样硬化从脂肪条纹形成到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这一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氧化应激在动脉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和细胞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炎症性质以及转录因子核因子κB是活性氧诱导动脉硬化炎症反应的介导剂三个方面说明,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独立致病因子是相互调控共同存在,相伴而行的。同时说明活性氧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发生的始动因素,活性氧及其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是内皮损伤和诱导内皮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炎症分子表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对Fas-Fas配体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Fas-Fas配体系统的作用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因素。研究Fas-Fas配体系统可为完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开创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各亚型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大量资料证实转录因子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系核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作为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最初被发现能够调节各种代谢通路。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γ和β/δ各亚型的配体衍化物有60%~80%的同源性,但其配体和靶基因的特异性显著不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各亚型在组成血管壁的各种细胞中均有表达,具有抗炎和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表明活化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目前尚无资料证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β/γ激动剂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有何作用。认识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的血管保护作用并在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是一种炎性细胞分泌的能促使氧化磷脂水解的磷脂酶,血液循环中该酶的活性与年龄性别血脂水平及基因多态性等多种因素有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主要以与脂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它既能通过水解血小板活化因子、氧化磷脂等炎症介质达到抗动脉硬化的效果,又能通过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分子中的氧化磷脂,使其产生促炎症物质溶血卵磷脂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而起到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特异性抑制剂已被证实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正被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一个新靶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巨细胞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选择素、炎症标记物等;动脉粥样硬化(As)具有变质、渗出和增生等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不 相似文献
16.
对氧磷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氧磷酶1是一种高密度脂蛋白相关性酯酶,能催化磷酸酯健水解,降解有机磷酸酯.芳香羧基酯和氧化磷脂等多种物质。它能保护低密度脂蛋白使其不受氧化修饰,降低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目前认为,对氧磷酶1在有机磷中毒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和血清活性的可能调节因素等研究方向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缝隙连接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成缝隙连接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连接蛋白,现已发现有20种以上的连接蛋白亚型,其中连接蛋白37在人类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研究表明Conenxin37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涉及到切应力,炎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许多热点方面。同时一些研究表明连接蛋白37基因多态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在连接蛋白37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脂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与激活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网络途径密切相关。深入研究高密度脂蛋白参与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有助于了解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单纯高血糖是否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游离脂肪酸在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抽血化验游离脂肪酸、血脂和血糖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局部的炎症介质表达。结果 实验第3个月时光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壁局限增厚,可观察到泡沫细胞;第5个月时已形成脂纹。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0.05),一氧化氮水平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糖尿病大鼠血管内膜、中膜层细胞的胞浆及细胞间质均有表达。结论 单纯高血糖动物模型出现了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部分特征性表现,说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重要原因;游离脂肪酸增高可能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作用可能与动脉壁局部炎症介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认为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理中扮演主要角色.多种临床研究发现,几种炎症标记物的血浆水平与未来的心血管危险性相关联,比如C反应蛋白、细胞粘附分子等.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组重要的基质降解酶,在脂质富积的动脉粥样斑块部位表达增高,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斑块的破裂.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是一种潜在的促动脉粥样硬化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能特异性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在血浆中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新的生物化学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