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介绍转运蛋白在药物传递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根据文献对转运蛋白在药物传递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结果 转运蛋白能有效地参与药物的肠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以其为靶点可大大提高药物传递的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可深入地解析药物体内动态和更有效地调控药物体内行为,从而设计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及其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CNS)受到血脑脊液屏障(BCSFB)的保护,可免受血液中有害物质的侵害。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由脉络丛(CP)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它将血源性物质与脑脊液分离。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会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并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了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脑血流低灌注损伤对大脑皮质血-脑脊液屏障及周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two-vessel occlusion,2-VO)模型,手术后3、14和30 d检测脑血流量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周细胞以及纤维蛋白原表达,原代培养周细胞进行细胞增生实验,透射电镜观察血-脑脊液屏障超微结构。结果 各模型组均出现脑血流下降,30 d时脑血流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原的血管外渗漏;电镜结果可见基底膜增厚、血管外周围间隙致密物质沉积、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水肿和红细胞血管外渗漏。周细胞数量在术后3、14和30 d均增多;体外实验低浓度纤维蛋白原可促进周细胞增生,而高浓度(20 g/L)纤维蛋白原对周细胞有毒性作用。结论 慢性脑血流低灌注破坏大脑皮质血-脑脊液屏障,刺激周细胞增生,纤维蛋白原的渗出可能是引起周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池脑脊液中Cystatin C水平变化与Qalb及血-脑脊液屏障的关系。方法观察脑炎及非脑炎患者腰池脑脊液中CSF Alb、TP及CystatinC(CC)水平及相应的血清Alb水平,①分析CSF Alb、CystatinC及TP与Qalb的相关性及CC与TP的相关性;②按照Qalb正常与否分组对比各蛋白水平;③按照是否脑炎分组对比各蛋白水平及Qalb。所有项目均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结果①CSF Alb,TP和Qalb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但CC与Qalb及TP无统计学相关;②按照Qalb正常与否分组对比显示组间C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蛋白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按照是否脑炎分组对比仅C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蛋白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的变化与Qalb及血-脑脊液屏障无明显相关,但可能和脑部损伤的部位及病情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中医复方对血-脑脊液屏障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血-脑脊液屏障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中医药对血-脑脊液屏障影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效用机制、物质基础和新制剂研发等三个方面,概述了中医复方对血-脑脊液屏障影响的初步研究。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原代分离培养Sprague-Dawley(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建立相对简单可靠、重复性好、接近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lood-CSF barrier)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BMECs 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通过培养在具有特殊质材和孔径的Transwell 小室上建立体外血脑脊液屏障实验模型,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 endothelial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4 h 液面试漏实验、两种特征性酶检测、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评价模型的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 具有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Ⅷ因子鉴定细胞纯度在95% 以上;As 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ortein,GFAP)鉴定细胞纯度在95% 以上。通过测定TEER 值共培养模型组显示高电阻值(378.97±11.38) Ω·cm2;4 h 液面试漏试验阳性;γ- 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分别为(30.88±2.87) μmol·min-1·mL-1 和(2.51±0.88)金氏单位·100 mL-1;Na-FLU 跨膜渗透系数(2.228±0.85)×106 cm·s-1。结论:建立的体外血脑脊液屏障模型在形态学、电阻和通透性方面具备了血脑脊液屏障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7.
张婷婷  李悦  郭健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0):152-154
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BTB)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睾丸组织中,支持细胞是曲细精管中与生精细胞相接触的唯一体细胞,其参与形成血睾屏障,可分泌多种生精细胞分化成熟所需的物质。BTB的动态开合可调控精子发生所需的营养物质、重要分子以及危害精子发生的有害毒物进入减数分裂期和分裂后期生殖细胞形态变化的近腔室,为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BTB还可赋予生精上皮细胞极性,参与生精细胞迁移,为生精细胞的迁移提供导向,保证了生精细胞在曲细精管内迁移方向的正确性,同时还能阻止自身对精子抗原产生的自体免疫反应。因而血睾屏障对于精子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睾屏障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为今后从血睾屏障方面调控男性不育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有机阴离子转运肽在药物转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质运载蛋白家族(solute carrier family,SLC)和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ATP binding cassette family,ABC)在药物吸收、消除和组织分布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将对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的最新命名、分类、组织分布、功能及在药物转运中的作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手术创伤对顺铂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影响,探讨术中使用化学药物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4例行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分为术前给药组和术中给药组,每组12例,术前给药组患者于麻醉开始时静脉泵入顺铂,持续30 min,泵入顺铂结束30 min后打开硬脑膜,取血浆、肿瘤组织、肿瘤周围组织及脑脊液标本;术中给药组患者于切硬脑膜同时静脉泵入顺铂,持续30 min,泵入顺铂结束后30 min、肿瘤全切除前,取血浆、肿瘤组织、肿瘤周围组织及脑脊液标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标本中顺铂的质量浓度,并在第1个化学治疗周期后进行短期药物毒副作用评价。结果 2组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顺铂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给药组患者脑脊液和肿瘤周围组织中顺铂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术前给药组(P<0.05)。术前给药组和术中给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5.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创伤能导致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开放,术中化学治疗能显著增加肿瘤周围组织及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化学治疗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钱刚  徐珂嘉  李慧  康瑜  张光明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6):194-196,10
手术等因素引起的外周炎性细胞因子升高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可以导致中枢性炎症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血-脑脊液屏障作为外周炎症向中枢传递的重要环节,其屏障作用在围术期的改变对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围术期血-脑脊液屏障的结构功能的改变和干预方法。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述,血-脑脊液屏障的构成和功能,损害血-脑脊液屏障的机制,影响围术期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因素和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干预方法。为寻找适宜的干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潜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血脑屏障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有效保护脑组织避免外源性有害物质侵害,但也阻碍许多治疗药物进入脑内,限制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如何有效透过血脑屏障成为此类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环节。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能携载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提高脑内药物浓度,实现脑内靶向给药。本文对载药纳米粒及其透过血脑屏障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脑脊液 (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 -BB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荷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我院已确诊的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 (BM)、 2 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SF中AST、LDH、CK的含量 ,琼脂糖电泳法测定CK -BB ,同时选取 3 6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对照。结果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CSF中AST、LDH、CK、CK -BB值明显增高 ,其均值分别为 3 0U/L、 69U/L、 3 9U/L、 3U/L ,阳性率分别为 91 2 %、97 0 %、 85 3 %、 10 0 0 % ;而病毒性脑膜炎 (VE)组患儿CSF中上述各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两组阳性率及酶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中AST、LDH、CK、CK -BB测定对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脑脊液中胆碱酯酶(CHE)的含量,研究CHE活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细菌感染性脑膜炎42例,病毒感染性脑膜炎38例及40例正常对照组脑脊液中CHE、葡萄糖、蛋白质、氯化物的含量。结果细菌性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所测4项指标中以总蛋白含量差异最为显著,其次分别为CHE、葡萄糖和氯化物。病毒性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也以总蛋白差异最为显著,CHE次之,葡萄糖和氯化物则差异无显著性。细菌性感染组与病毒性感染组相比,CHE、总蛋白和葡萄糖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氯化物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各指标所进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E活性与总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结论脑脊液中CHE的测定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情况。由于其和总蛋白相关性良好。因而可作为临床上区别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对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程度与治疗效果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耳蜗外淋巴液—脑脊液屏障的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耳蜗外淋巴液(PL)-脑脊液(CSF)屏障存在的直接证据。方法:以内源性激素氢化可的松(HC)外源性激素甲泼尼龙(MP)为示踪剂,应用HPLC技术观察示踪剂在鼓阶外淋巴液(PST)、前庭外淋巴液(PSV)、中阶内淋巴液(SME)、CSF以及血液中的动力学变化特征。结果:鼓室内注射HC1h后PST和PSV中HC浓度几乎完全相同;注射后1 ̄2h,PST,PSV中HC浓度同步快速降低;2 ̄6h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细胞结构及神经系统药物BBB渗透性评价的体内、外模型,为药物跨BBB转运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参考。方法综述近10年中外文献中有关BBB定义、细胞组成、结构特点及药物渗透BBB的体内、外评价模型研究状况。结果介绍了BBB的细胞组成和结构特点,评价了体外非细胞和细胞模型及体内BBB渗透性模型的评价方法,介绍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环境。结论目前尚无化合物BBB通透性体内、外评价的“金标准”模型,应建立、使用合理优化的细胞模型,结合动物体内BBB渗透实验结果,描绘出药物的BBB渗透特点的轮廓。  相似文献   

16.
血脑屏障开放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血脑屏障的阻碍作用,使得药物无法递送到中枢神经系统,未能在脑内聚积达到足够的药效剂量和产生相应的治疗作用。因此,中枢靶向药物研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要克服血脑屏障,这使得研究开放血脑屏障的方法成为脑内给药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10余年研究和应用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手段,探索各种药物载体的给药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开放血脑屏障的研究方法,为开发新型中枢靶向药物提供思路和帮助。本文认为从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入手,研究血脑屏障开放机制,深入了解转运系统、转运载体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设计更有效开放血脑屏障的策略,才能实现药物安全、高效、可控地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均建立UHS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限制性复苏组(B组)、积极复苏组(C组).模拟创伤救治过程,A组大鼠未行液体复苏,B、C组进行不同方法液体复苏,2h后检测门静脉血D-乳酸(D-LA)、内毒素(ET)浓度,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血D-LA及ET浓度、小肠病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B、C组,B组各指标明显低于C组.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较积极复苏更能显著减轻实验性UHS大鼠门静脉血D-LA和ET浓度,减少肠黏膜损伤,可能对改善UHS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更有益.  相似文献   

18.
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lood-CSF barrier)的存在成为了脑部疾病给药治疗的阻碍,而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选择性的集中在病灶区域,增加药物的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成为目前关于脑部疾病治疗的热门方向。该文综述了近五年内应用较广泛的几大类脑靶向配体和其递送策略。搭载药物的纳米粒子通过受体介导、载体介导、转胞吞作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将药物递送至脑部,使药物在脑内蓄积成为可能,并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者脑脊液中CRP、IL-6及IFN-γ 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4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病毒性脑膜炎患者4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0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四组患者脑脊液CRP、IL-6及IFN-γ 水平,比较不同预后的患者其CRP、IL-6及IFN-γ 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RP、IL-6及IFN-γ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患者脑脊液CRP、IL-6及IFN-γ 水平存在显著差别:化脑组患者的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病脑组患者的IFN-γ 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昏迷组患者的CRP、IL-6及IFN-γ 水平明显高于未昏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脑、化脑和结脑患者的脑脊液CRP水平与IL-6和IFN-γ 水平正相关,且IL-6和IFN-γ 水平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CNSI患者脑脊液中CRP、IL-6及IFN-γ 水平较高,且出现昏迷的患者更甚,可作为临床监测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