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成形术中类固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成形术后易发生肿胀和瘀斑,作者用类固醇或安慰剂行双盲随机研究。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类固醇组(SG)16例,安慰剂组(PG)14例。术前5~20分钟由护士给药,术者和病人双盲,SG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给药,PG用生理盐水。术后24h对肿胀和瘀斑用4级评分判定,在眶周区内1/3为+;<2/3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法 ,以丙酸氟替卡松 (FP) /安慰剂喷鼻 (10 0 μg/侧次 ,2次 /天 )治疗鼻息肉 (各 10例 ,共 2 0例 ) ,分别于治疗开始前 1周和治疗 4周后活检鼻息肉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 ,观察鼻息肉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 ,以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 - 1、选择素 P和对粘附分子起诱导作用的部分细胞因子 (如 IL- 4、IL- 13、TNF- α和 IL- 1β)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 :FP与安慰剂均可显著提高鼻吸气流量峰值 (率 ) ,但却不能显著改善主观症状。 FP治疗后 ,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 (MBP+ 和 EG2 + )和 CD4 + T细胞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CD_(11c)~+DC(DC_1)和CD_(123)~+DC(DC_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树突状细胞亚群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用HE染色法观察标本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鼻息肉组和下鼻甲组标本中CD_(11c)~+DC(DC_1)和CD_(123)~+DC(DC_2)的表达情况。结果 70%的鼻息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30%的鼻息肉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CD_(11c)和CD_(123)在鼻息肉组的表达均高于下鼻甲组,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在鼻息肉组织中,CD_(11c)和CD_(123)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CD_(11c)~+DC与CD_(123)~+DC数量的比较,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潮汕地区鼻息肉70%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鼻息肉组织中存在DC1/DC2混合模式。DC1在鼻息肉中占优势地位,诱导Th1型免疫反应为主导免疫,最终导致鼻息肉中Th_1/Th_2免疫应答失衡。  相似文献   

4.
背景:屋尘螨(HDM)过敏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和变应性性哮喘有关。目的:探讨标准化(SQ)HDM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片剂(ALK,H?rsholm,丹麦)治疗成人和青少年呼吸道HDM变应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报告AR治疗结果。方法:将604例至少14岁的患HDM过敏的AR及轻至中度HDM变应性哮喘的患者随机双盲1:1:1:1分为4组,每天分别给予1,3,6 SQ-HDM或安慰剂治疗。治疗结束时的鼻结膜炎症状和药物评分是预先确定的肺外终点。随后对总联合鼻炎评分(total combined rhinitis score,TCRS)大于0的患者(如在4周的基线期内的AR症状和/或AR药物的使用)进行亚组分析。该亚组包括498例(82%)患者。结果:在亚组中,6SQ-HDM组和安慰剂组间的治疗结束后的TCRS绝对差异为-0.78在(95%置信区间为-1.47~-0.07,相对差异为28.8%,P=0.0357)。此外,标准活动时的鼻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RQLQ)及其各维度评分(活动,睡眠,非鼻、非眼部症状,鼻部症状)存在显着差异。TCRS和鼻炎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与计量有关,1和3 SQ-HDM组间评分数值差异较低,无显著性差异。整个试验人群分析显示安慰剂组和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观察到所涉及的安全问题。结论:轻到重度AR的6 SQHDM治疗组的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表现在,TCRS和鼻炎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较鼻炎基线水平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对鼻腔鼻窦癌肿(NSC)与过去有鼻病或症状的几种可能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组织学确诊,1年内能得到访视的NSC 207例(PG),其他部位癌肿409例作为对照组(NG)。复习病例并调查病人的社会经济情况、烟酒消耗、鼻病史,和职业史,在甲醛、木尘、镍、铬、染料、漆、胶水接触史。调查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性别、年龄、教育和烟酒消耗比较两组统计,PG男性占80.7%;教育程度PG低于NG;烟酒消耗两组相似。②癌肿组织类型和部位,男性腺癌多见(82/166)。常位于筛窦(71/82),  相似文献   

6.
报告72例HIV感染者鼻窦炎病人,男59例,女13例,年龄平均34岁(21~53岁)。白种人44例(39%),黑种人56例(61%)。鼻窦炎发作时已被确诊为艾滋病者占78%;伴有CD_4细胞<200/mm~3者占88%;伴有发热者67例(93%),头痛者64例(89%),鼻充血者57例(79%),鼻道后流涕39例(54%),面部疼痛26例(36%),鼻流稀涕者15例(21%),鼻流脓性分泌物者10例(14%)。共对68例进行放射学检查,其中54例行CT/MRI检查,14例行平片检查。CT/MRI检查病变阳性率:上颌窦85%,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鼻内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 (BDP)粉末 (每日 4 0 0 μg)对普通感冒有何影响 ,能否阻止其发生并发症。采用双盲法随机选择 5 4例患者 (男 5例、女 4 9例 ) ,平均 4 0 .3岁 ,分为安慰剂组 (2 6例 )和 BDP组 (2 8例 ) ,均采用鼻腔粉末吸入器给药 ,每侧鼻腔 2 0 0 μg,1次 /日 ,不间断辅助治疗。记录初始、第七天、第十四天症状和鼻镜、上颌窦超声波检查结果 ,每天记录下列症状 :鼻塞、流涕、鼻痒、喷嚏、咳嗽、咽喉痛和声音嘶哑 ,按下列标准记分 :0 =无 ,1=轻微 ,2 =中度 ,3=显著。并分别记录第一周、第二周各症状记分之和 ,痊愈按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前后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4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行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4周及8周采集鼻分泌物涂片,计数鼻分泌物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数值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免疫治疗后第4周与第8周时,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与第8周比较,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的第4周开始,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局部免疫状态开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作者们将1~14岁的77例127耳渗出性中耳炎分成三组:一组(27例)仅用安慰剂;一组(22例)接受肾上腺能解充血剂phenylpropanolamine chloride(Monydrin)口服;一组(28例)除用Monydrin外,还加服抗组织胺药brompheniramine maleate(Lunerin),疗程4周。治疗前都经鼓气耳镜、耳显微镜、阻抗测听和纯音测听检查,纯音0.5、1和2KHz听阈都>20dB,鼓室图呈平坦曲线和中耳负压>-150mmH_2O。在4周和16周后在上述参数同样标准下复查并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早期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43例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免疫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采集鼻腔分泌物,经涂片染色后计数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可能相关性。结果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免疫治疗后4、8周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较免疫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治疗后4周及8周主观症状有明显改善的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细胞计数较免疫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时,鼻黏膜局部免疫状态的改变在免疫治疗后4周或更早的时间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11.
转移相关基因CD_(44V6)在喉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_(44V6)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和其他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喉鳞状细胞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发现:CD_(44V6)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88.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09%)(P<0.05),在喉鳞癌Ⅲ级(84%)高于鳞癌Ⅰ~Ⅱ级(50%)(P<0.05)。对CD_(44V6)阳性的组织切片研究发现,在某些切片中不是全部癌细胞均为CD_(44V6)阳性,有部分癌细胞为阴性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喉鳞癌组织内,存在不同潜能转移的癌细胞亚群,获得CD_(44V6)因子的癌细胞,具有转移的潜能,CD_(44V6)与喉鳞癌的低分化性,高浸润性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麻黄素局部使用在健康人嗅觉功能方面的剂量及相关效应 ,将 2 4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人 ,男女各 4人 )作双盲对照试验。A组予安慰剂 ,B、C组予麻黄素 ,剂量分别为 0 .12 mg、0 .2 4 mg。所有药物均为双侧鼻内使用。比较 3组用药前后鼻阻力、嗅觉功能和三叉神经感觉功能。鼻开放度用鼻阻力测定的方法评估 ,药物作用则利用嗅觉及三叉神经的精神物理测定 (强度级别、气味辨别、丁醇和甲酸阈值测定 )评估。结果显示 :1局部使用麻黄素产生鼻气流量增加的倾向 ,观察期内两不同剂量组无明显差别 ;2通过气味的识别和辨别、丁醇…  相似文献   

13.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进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适应证。方法对35例(39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前行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根据肿瘤部位和范围分别采取鼻侧切开术9例(9侧),鼻内镜下经鼻进路20例(22侧),面正中掀翻进路2例(4侧)和经鼻内外联合进路术式4例(4侧)。术后随访23个月~11年,平均37个月。结果9侧行鼻侧切开术中1侧复发(11%),22侧鼻内镜下经鼻进路中2侧复发(9%),其它进路无复发病例。结论应根据肿瘤原发部位和范围选择相应的术式。局限于筛窦、蝶窦、上颌窦窦口周围以及额隐窝周围的肿瘤可采取鼻内镜下经鼻进路手术。  相似文献   

14.
Flunisolide为一种新合成的类固醇药物,抗炎作用较氢化考的松强数倍,化学结构式如下。应用本药和其无效的水剂赋形剂(安慰剂)鼻内喷雾,进行双盲交叉比较。50例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9—67岁,病程2—54年。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第1组应用Flunisolide 3周后应用安慰剂3周,第2  相似文献   

15.
Th- 2细胞因子 (IL- 4和 IL - 5)在过敏性鼻炎 (AR)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治疗 AR时鼻腔局部应用激素能减少 Th- 2型细胞因子表达。为了解 :1AR中 IL- 4受体 (IL- 4 R)和 IL- 5受体 (IL- 5R)的表达和 Th- 1型细胞因子受体 (IFN- R)的表达 ;2致敏前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对上述受体表达的影响 ,该作者对12例用豚草致敏的个体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所有个体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 ,前者在鼻腔局部应用布地缩松 2 0 0 μg/ d,后者则用安慰剂 ,共 6周 ,再用豚草致敏 ,以致敏后 6 0分钟内患者的喷嚏数和鼻阻程度 (0~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逐渊汤"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非手术组(Ⅰ型或Ⅱ型早期慢性鼻鼻窦炎,不需要或不愿手术治疗者)和手术组(手术治疗后3个月流黏、脓鼻涕等症状仍未能控制者)两组均给予"逐渊汤"每日1帖,分2次服,4周一疗程。服药2~4周随访1次。共2~3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全部100例总有效率93%,显效率58%,手术组(36例)总有效率94.44%,显效率77.77%,非手术组(64例)总有效率92.19%,显效率46.88%。结论"逐渊汤"对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有较好疗效,且手术后服用比没做过手术的患者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 2 9例中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者 15例 (鼻内窥镜组 ) ,经鼻侧切开手术者 14例 (鼻侧切开组 ) ,并将两种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 1.8年。并发症 :鼻内窥镜组 (1例 )明显低于鼻侧切开组 (5例 ) ,P <0 .0 1;住院时间 :鼻内窥镜组 (13.1d)明显短于鼻侧切开组 (2 0 .4d) ,P <0 .0 1;术中出血量 (Ⅰ~Ⅱ级 ) :鼻内窥镜组 (175ml)亦明显少于鼻侧切开组 (5 2 5ml) ,P <0 .0 1。结论 :鼻内窥镜术是治疗Ⅰ~Ⅱ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一种较好的方法 ,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面部切口 ;对Ⅲ~Ⅳ级病例 ,使用鼻内窥镜术应持谨慎态度 ,鼻侧切开术仍不失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副交感神经对感冒时鼻分泌物增多等鼻症状的产生起重要作用。鼻内应用异丙阿托品则可以抑制乙酰胆硷攻击后造成的鼻分泌增强反应,并可缓解急性鼻炎、不明原因的感冒和常年性鼻炎的症状。但如阿托品用量过大,常会引起视力模糊或尿潴留。本文研究了健康人鼻腔对阿托品的耐受性并观察了接受鼻腔内鼻病毒接种的病人在鼻内应用硝酸甲基阿托品(AM)以后的症状变化情况,第一组实验于正常人鼻内应用AM250~500μg。每日4次,持续5天。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结果应用AM的受试者发生了鼻干或全身性副  相似文献   

19.
<正>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是一种常见病,大部分PAR患者合并有鼻中隔偏曲和鼻甲黏膜肥厚,实施鼻内镜手术结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PAR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我科于2010年成立变态反应室,应用鼻内镜手术结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PAR 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扩张剂盐酸陪他定(Betahistine)是一种类组织胺药物,具有改善内耳微循环的作用。为研究此药物对外周性、间断发作性眩晕的效果,作者们进行了临床试验。试验全程20周,前4周所有病人全服用安慰剂。然后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两个疗程,每个疗程8周。在第一疗程,第一组病人服用盐酸陪他定,每片8mg,每日4片,早晨服2片,下午和晚上各1片;第二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也为每日4片。在第二个疗程,第一组病人服用安慰剂,第二组病人服用盐酸陪他定。病人共32名,男19,女13,年龄在26~62岁。病程至少一年。以Kane和Stro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