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活性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5个浓度睾酮组及单纯培养基对照组,MTT实验观察睾酮对细胞生长及活性影响。ELISA 法测各组tPA、 PAI-1含量。用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tamide)预处理细胞后重复实验。结果: 生理及略低于生理剂量睾酮(3×10-10 mol/L-3×10-8 mol/L)可明显促进tPA 分泌(P<0.01);而大剂量则使tPA 含量明显减少(P<0.01)。各睾酮组PAI-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lutamide 能有效消除睾酮的上述作用。结论: 生理浓度睾酮通过雄激素受体促进tPA分泌,降低PAI-1浓度而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有利于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登革2型病毒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登革2型病毒(DV2)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分离HUVEC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试验。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DV2感染后细胞活性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感染DV2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tPA、PAI-1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结果DV2感染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DV2组培养液中tPA活性在12~72h显著升高(P〈0.05);DV2诱导HUVEC表达tPA mRNA的水平显著上调,12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72h mRNA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DV2感染组培养液中PAI-1活性和PAI-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2感染可显著上调HUVEC的tPA mRNA转录,增强内皮细胞tPA蛋白的分泌,而不影响PAI-1 mRNA的转录或改变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结果提示DV2可活化但并不损伤内皮细胞,诱发内皮细胞增强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而致使纤溶系统失衡,引起纤溶亢进,这可能是诱发DHF/DSS患者急性期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体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LPS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 方法: 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HUVECs进行试验。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LPS刺激后细胞活性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LPS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tPA, PAI-1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10 mg/L)对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异。LPS诱导PAI-1活性在24-72 h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上调PAI-1 mRNA,24 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72 h达到正常水平。而LPS组与对照组tPA活性与tPA mRNA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LPS(10 mg/L)可显著上调PAI-1 mRNA转录和分泌而不影响tPA mRNA,结果提示LPS可活化内皮细胞,诱发PAI-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而抑制纤溶系统,这有利于微血栓的形成、血栓稳定,血液凝固和DIC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酸和维生素B_(12)在同型半胱氨酸(Hcy)通过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VECs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0μmol/L Hcy)、Hcy组(100μmol/L Hcy)和干预组(100μmol/L Hcy+30μmol/L叶酸+30μmol/L维生素B_(12))。细胞处理7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s的凋亡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过表达腺病毒转染的效率;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ST1及DNM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MST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y组HUVECs的凋亡率升高(P0.01),MST1的mRNA(P0.01)与蛋白(P0.05)表达水平明显增加,DNMT1的mRNA水平降低(P0.01);而叶酸和维生素B_(12)干预可明显抑制Hcy引起的HUVECs凋亡、MST1 mRNA水平升高(P0.01)及DNMT1 mRNA水平降低(P0.01),MST1的mRNA水平与HUVECs凋亡率呈正相关(r=0.943 9,P0.001)。转染DNMT1过表达腺病毒后,可见HUVECs中大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同时,DNMT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以及MST1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MST1的蛋白水平下降(P0.01)。结论:MST1表达增加可以诱导HUVECs凋亡,而叶酸和维生素B_(12)在缓解Hcy介导的HUVECs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ST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实现的。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醒脑静能有效抑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炎症递质及促纤溶作用,但是影响纤溶系统活性的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醒脑静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5 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10 μg/L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其基因表达,醒脑静组加入不同浓度(5,10,20 mL/L)的醒脑静干预,阳性对照组添加氟伐他汀(1 μmol/L),并设立单纯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的空白对照组。培育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泌和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 (P < 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分泌和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不同浓度醒脑静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泌和mRNA表达均较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组显著降低(P < 0.05),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分泌和mRNA表达均较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组显著升高(P < 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果证实,醒脑静作用可逆转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尼古丁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6代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尼古丁组及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分别以1、10、100 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细胞2 h,再以100 μmol/L尼古丁孵育24 h。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t-PA和PAI-1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t-PA和PAI-1 mRNA的表达。结果: 尼古丁组PAI-1分泌和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PAI-1分泌和mRNA表达均较尼古丁组显著降低,且PAI-1分泌和mRNA表达的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以100 μmol/L辛伐他汀组最为显著。100 μmol/L辛伐他汀组PAI-1分泌和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尼古丁组t-P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0、100 μmol/L辛伐他汀组t-PA mRNA表达较尼古丁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t-PA分泌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在体外,辛伐他汀可降低尼古丁所致的PAI-1分泌和mRNA的表达,并升高t-PA mRNA的表达,从而逆转尼古丁介导的HUVECs纤溶活性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胰岛素和葡萄糖对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 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组实验:(1)常氧组;(2)在缺氧条件下又分为Ⅰ:缺氧对照组;Ⅱ:低浓度组:胰岛素150 mU/L、葡萄糖5.5 mmol/L;Ⅲ:中浓度组:胰岛素450 mU/L、葡萄糖15 mmol/L;Ⅳ:高浓度组:胰岛素900 mU/L、葡萄糖30 mmol/L;Ⅴ:渗透压对照组:甘露醇24.5 mmol/L。取培养4、8、12 h 3个时点,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tPA、PAI-1抗原。结果:缺氧明显增加tPA和PAI-1抗原分泌,tPA/PAI-1值明显增加(P<0.01)。胰岛素和葡萄糖能够刺激缺氧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抗原,在缺氧8 h以内,tPA/PAI-1比值明显增加(P<0.05)。随缺氧时间的延长,tPA/PAI-1值逐渐下降。结论:胰岛素和葡萄糖能够刺激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抗原,在缺氧8 h以内,tPA/PAI-1值升高,纤溶活性升高,有利于局部自发性纤溶的发生。此作用可能是IG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胺能否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和分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IP-1α)及其意义.方法使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联胺4 h,以核酸酶S1保护分析法检测内皮细胞内MIP-1α mRNA,以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内皮细胞的MIP-1α蛋白表达.同时收集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用Boyden小室微孔滤膜法检测MIP-1α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结果内皮细胞MIP-1α mRNA在5 μmol/L联胺组的表达是对照组的3.4倍, 差异具有显著性(t=8.70, P<0.05).1、5、10 μmol/L联胺组MIP-1α蛋白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9倍、2.2倍、1.7倍,方差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F=35.65, P<0.05).趋化实验显示,5 μmol/L联胺组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引起单核细胞的迁移距离[(99.50±4.31) μm]显著高于无联胺组[(66.47±3.25) μm]、化学促动组[(67.03±6.83) μm]和随机移动组[(65.40±3.36) μm,F=404.31, P<0.05],提示经联胺刺激的条件培养基内含有具趋化活性的物质.加入山羊抗人MIP-1α多克隆抗体后,联胺组条件培养基所致的单核细胞迁移距离降至(82.80±6.88) μm(F=192.25, P<0.05),说明经联胺刺激的条件培养基内含有具趋化活性的MIP-1α.结论脂质过氧化诱导剂联胺可促进内皮细胞产生高水平具趋化活性的MIP-1α, 并可能通过招引外周血单核细胞迁入动脉内膜, 而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Hcy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 方法: 以Hcy诱导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后,通过检测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改变,DNA ladder的形成确证细胞凋亡,并检测caspase3 及其抑制蛋白c-IAP1/2 mRNA 及蛋白质水平,以及caspase3的活化情况。 结果: Hcy(0.3 mmol/L)即可引起内皮细胞凋亡, 随Hcy浓度升高caspase3酶原含量增加,活化增强;c-IAP2 mRNA 及蛋白质表达降低。 结论: Hcy(0.3-3 mmol/L)可增加细胞内caspase3酶原表达,通过活化caspase3信号途径诱导HUVEC凋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抑制蛋白c-IAP-2表达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及帕金森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与脑梗死、帕金森病 (PD)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及性别基本匹配的脑梗死组60例、PD组15例和正常老年组30例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被检者血浆Hcy浓度 ,并同时测定叶酸和维生素B12。结果脑梗死组和PD组的血Hcy浓度分别是 (17.15±4.63)μmol/L、(15.65±2.70) μmol/L ,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 (10.12±2.62) μmol/L。另外 ,经相关回归分析示 :被检者血中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 存在负相关。结论脑梗死组、PD组及正常老年组之间血中Hcy水平不尽相同。Hcy水平与脑梗死、PD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并与叶酸、维生素B12 呈负相关。因此补充营养元素叶酸、维生素B12 可能有助于降低Hcy水平及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活化及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分别加入LPS(1mg/L)及不同浓度的卡托普利(Cap)(10-7mol/L、10-5mol/L及10-3mol/L)孵育18h。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膜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同时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结果提示暴露于1mg/LLPS后,HUVEC的vWF及ICAM-1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加入Cap后,随Cap浓度增加明显下调LPS升高的vWF及ICAM-1表达,至Cap为10-3mol/L时,其vWF与ICAM-1表达与LPS组有明显差别(P<0.05)。Cap抑制LPS升高的vWF及ICAM-1表达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方式。原位杂交显示Cap10-5mol/L及10-3mol/L时表现明显下调TNFαmRNA表达,与LPS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P<0.01)。结论:Cap对脂多糖诱导的HUVEC的活化及损伤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藤碱(SI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NF)κB p65的核移位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并培养HUVEC,用TNF-α诱导NF-κB p65核移位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N(0.25、05和1.0 mol/L)或地塞米松(Dex,1.0×10-6 mol/L)进行干预,收获细胞.提取细胞总核蛋白,用ELISA法检测核提取物中NF-κB p65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VCAM-1 mRNA 的表达.结果 所提取的核蛋白浓度在0.16 g/L至0.77 g/L之间.与TNF-α刺激组相比,SIN干预组(0.25 mol/L、050 mol/L 和1.0 mol/L)和Dex (1.0×10-6 mol/L)干预组核提取物中NF-κB p65水平下降,各干预组VCAM-1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SIN(0.25、0.5、1.0 mol/L)和Dex (1.0×10-6 mol/L)能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 p65核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Hcy(10μmol.L-1、30μmol.L-1、100μmol.L-1和300μmol.L-1)与HUVEC共同培养后,细胞内eNOSmRNA和蛋白表达、e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变化。结果:HUVEC经不同浓度Hcy处理24h后,其细胞内eNOS蛋白表达减少,活力降低,NO生成抑制。但只有100μmol.L-1Hcy与HUVEC作用72h时,才引起eNOSmRNA表达的减少。结论:提示Hcy可能通过抑制eNOS转录、蛋白表达及eNOS活力减少内皮源性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探讨弱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活性的影响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及第二信使Ca^2 在其中使用。用mmLDL作用于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活性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几种不同浓度的mmLDL(12.5-200mg/L)作用HUVEC 12h,PAI-1活性显著增加。PD98059(60μmol/L)能阻断mmLDL对PAI-活性的诱导反应。mmLDL(50mg/L)能显著诱导HUVEC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高。表明mmLDL作用HUVEC能诱导PAI-1活性明显增加,MAPK级联反应和胞内Ca^2 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活后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和体外培养HUVECs;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Hcy组、GW0742(PPARδ特异激动剂)组和二亚苯基碘鎓(DPI,NADPH氧化酶特异抑制剂)组,RT-PCR检测MCP-1和PPARδ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PPARδ蛋白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cy呈浓度依赖性 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MCP-1 mRNA的表达,抑制细胞PPARδ mRNA表达,当Hcy浓度为10-5 mol/L时,MCP-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PARδ mRNA明显降低(P<0.01);与Hcy组相比,GW0742组细胞MCP-1 mRNA的表达下降(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cy组细胞内ROS明显增强;GW0742显著抑制Hcy诱导的细胞内ROS水平。结论: PPARδ激活可抑制Hcy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尿酸(U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UA(0、0.5、1、1.5及2 mg/L)及50 mg/L ox-LDL(阳性对照)分别作用HUVEC 24、48及72 h,用real-time PCR法测定HUVEC eNOS mRNA;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NOS蛋白;酶法检测上清液NO的含量.结果 UA 0.5 mg/L组eN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UA浓度升高(1、1.5及2 mg/L组),及其作用时间延长,HUVEC eN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及上清液NO分泌最相比对照均明显下降(72 h N02-/N03-2 mg/L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52±0.18与1.00±0.10,P<0.05),且趋势与ox-LDL组相同.结论 0.5 mg/L以上浓度的UA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HUVEC eNOS表达及NO合成,提示高浓度的UA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能否减轻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PS组[APS(200mg/L)处理24 h]、Hcy组[Hcy(1 mmol/L)处理24 h]和Hcy+APS组[Hcy(1 mmol/L)和APS(200 mg/L)共同处理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试剂盒法检测内皮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RT-q PCR检测SOD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NADPH氧化酶2(NADPH oxidase 2,NOX2)的mRNA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AMPKα)和磷酸化AMPKα(phosphorylated AMPKα,pAMPKα)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y组内皮细胞活力明显下降,LDH活性升高,细胞内MDA含量,SOD活性下降,SOD1和CA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NOX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PS能够抑制Hcy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LDH活性升高及MDA含量增加;增加SOD活性,提高SOD1和CAT的mRNA表达水平,减少NOX2的mRNA表达水平(P0.05)。AMPK抑制剂Compound C则可以显著降低APS对Hcy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结论:APS可通过活化AMPK调控细胞内氧化应激从而抑制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表达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膜联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mEPCR)的干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4~6代HUVECs 随机分为对照组、5%CSE组、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组及辛伐他汀干预组,辛伐他汀组分别加入50、100、200 μmol/L辛伐他汀液孵育24 h,辛伐他汀干预组先以50、100、200 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细胞2 h,再与5%CSE孵育24 h。收集各组细胞及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sEPCR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EPCR mRNA的表达。结果: (1)5%CSE组sEPCR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mEPCR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00 μmol/L与200 μmol/L辛伐他汀组sEPCR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低于5%CSE组,其mEPCR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高于5%C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各辛伐他汀干预组sEPCR蛋白含量均低于5%CSE组,但高于对照组及相应浓度的辛伐他汀组;相反,各辛伐他汀干预组mEPCR mRNA表达均高于5%CSE组,低于对照组及相应浓度的辛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体外,辛伐他汀通过上调HUVECs mEPCR mRNA的表达,降低sEPCR的分泌,对CSE介导的内皮细胞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酸对冠心病患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冠心病患者70例,分为叶酸组36例,予以叶酸5mg,3次/日;非叶酸组34例,不加用叶酸;健康体检者22例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ADMA、Hcy、VB12和叶酸以及血糖、血脂等。结果6个月后,叶酸组的血清叶酸由(8.26±3.03)μg/L增至(12.88±7.25)μg/L,Hcy由(32.91±16.06)μmol/L降至(23.55±6.01)μmol/L,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DMA和VB12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充叶酸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低叶酸状态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对ADMA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低氧低糖损伤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机制。材料和方法:制备体外内皮细胞低氧低糖损伤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tPA、PAI-1表达变化。结果:低氧低糖损伤后,tPA、PAI-1表达均明显增强。结论:成功制备体外内皮细胞低氧低糖损伤模型。内皮细胞低氧低糖损伤可以诱导tPA、PAI-1表达增多,进一步说明脑缺血损伤后tPA、PAI-1表达增加并参与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