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不断增加,国内外均有报道对喹诺酮类耐药的志贺菌,本文以志贺菌为例,一是了解和掌握杭州市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喹诺酮耐药的流行趋势,对1998-2007年杭州地区分离到的202株志贺菌进行药敏实验,与2005年全国志贺菌药敏监测点进行比较[余华丽,常昭瑞,张立实,等.国家监测点2005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结果 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4):370-373],分析志贺菌耐喹诺酮类分布情况,预测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趋势.二是探讨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喹诺酮类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从99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株中选取对环丙沙星耐药(M IC≥4μg/m l)菌株14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同时测CCCP对喹诺酮类药物M IC的影响。结果: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无一株敏感,且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耐药。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未发现有耐药株。喹诺酮类药物与CCCP合用后,在部分菌中的M IC中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结论:耐喹诺酮类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且呈较高水平耐药;CCCP可以明显提高部分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对耐喹诺酮肺炎克雷伯杆菌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目的是考察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拓扑异构酶Ⅳ (topoⅣ )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筛选甲氧西林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耐药的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从中选取 8株菌进行PCR扩增 ,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MRSA其耐药机制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金葡球菌topoⅣ基因 grlA 80和 84两个位点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水平最为相关 ,而grlB 4 32、4 5 2双位点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4.
李淼 《医学信息》2009,22(5):434-435
目的分析我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致病菌株294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药敏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是引发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53.7%,其次为肠球菌占16.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6.1%和23.5%,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肠球菌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菌株(HLGR)检出率分别为68.8%和77.1%,它们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非MRSE、非HLGR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检测产ESBLs、MRSE和HLGR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随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突出,迫切需要对其耐药机理及防治进行研究。国内外迄今为止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认为,细菌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染色体介导,尚未发现氟喹诺酮耐药质粒。我们首次从一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E.coli)多种耐药株中克隆到氟喹喏酮耐药质粒,并对质粒的结构及耐药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E.coli Hx88108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是探讨及考察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拓朴异构酶Ⅳ(topoⅣ)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筛选甲氧西林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耐药的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从中选取8株菌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菌株体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积聚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测定法测定亲和性和疏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与妥舒沙星在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多重耐药株及标准质控株ATCC2 592 2 菌体内的蓄积量及葡萄糖与能量抑制剂CCCP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菌体内蓄积量的影响。结果 :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菌株内的环丙沙星蓄积浓度呈能量依赖性降低 ,以多重耐药株菌内的环丙沙星蓄积浓度下降最明显 ,加入能量抑制剂后 ,多重耐药株菌内的环丙沙星蓄积浓度上升近 3倍 ,敏感株环丙沙星浓度略微下降 ,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养殖业动物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阐明耐药机制,为控制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从7省市9家养殖场采集鸡和猪的肛门拭子样本,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大肠埃希菌,PCR扩增筛选其中的质粒上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和aac(6')-I 6-cr,并进行测序和药敏试验,通过接合试验以确定耐药基因的可转移性以及在喹诺酮耐药中的作用.结果 在818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38株qnr阳性菌株和75株aac阳性菌株,其中gyrA突变的有15株,parC突变的有13株.结论 养殖业动物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性较为普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作为一个重要的机制参与其中,提示应加强食源性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顾万娟  李亮  张振  杜希林 《医学信息》2019,(15):116-118,122
目的 分析淮阴医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MDROS)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12月261株MDROS的检出情况,分析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2017年我院共分离出1822株阳性菌株,其中MDROS 261株,占总菌株数的14.32%。分别为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151株(57.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33 株(12.64%)、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27株(10.34%)、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MDR-AB)24株(9.2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14株(5.36%)、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8株(3.07)%、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4株(1.53%)。MDROS的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脓、分泌物及中段尿等。MDROS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中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革兰氏阳性菌中耐药率较高的是青霉素类、大环类酯类药物。结论 医院需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重视MDROS的监测,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控制MDROS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喹诺酮类药物于1962年在国内已合成,并批量生产上市,后又合成了多种类似药物。在使用中发现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不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在临床上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媲美。在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氟罗沙星(氟哌酸、灭菌乐尔),本品是1983年第一个合成的新喹诺酮类制剂,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DNA促旋酶,阻碍DNA复制,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泛,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拓扑异构酶的突变和外排泵系统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对大肠埃希菌中拓扑异构酶不同点突变的功能进行了准确测定,同时也对大肠埃希菌中不同外排泵及膜蛋白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菌株中,acrAB或tolC的切除所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不同.对拓扑异构酶点突变的功能分析显示,gyrA中的点突变(S83和D87)在喹诺酮耐药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没有gyrA上的点突变,parC上的点突变(S80和A108)对细菌的耐药性不产生影响,但单独gyrA上的点突变(S83和D87)也仅导致敏感菌株对萘啶酸耐药,而对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仍表现为敏感.当对喹诺酮敏感的大肠埃希菌K-12同时具备gyrA(S83L和D87N)和parC(S801和A108V)上的点突变后,重组菌株对氟喹诺酮会自然产生耐药性,而并不需要过度表达的外排泵.结论 拓扑异构酶的突变在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机制中起主要作用,对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的菌株通常应同时具备gyrA和parC上的点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作用。方法:以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筛选耐药菌,然后测定黄芩苷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作用;以CCCP筛选存在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菌.测定黄芩苷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该类耐药菌的协同作用。结果: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普遍.黄芩苷联合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耐药铜绿假单饱菌有协同抗菌作用.MIC值下降1-2倍。同时存在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菌也表现出抗菌增敏作用。结论:黄芩苷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抗菌,对存在主动外排系统的耐药菌也表现出抗菌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环丙沙星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的qnr、aac(6')-Ⅰ b-cr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5年8月-2008年4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共46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70株,阴沟肠杆菌39株,克雷伯菌属细菌52株.应用PCR方法 检测qnr和aac(6')-Ⅰ b幕因,DNA测序检测qnrA、qnrB、qnrS和aac(6')-Ⅰ b-cr基因;接合传递试验方法 探讨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情况.结果 461株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检出含qnr基因阳性菌株15株(3.25%),包括qnrA基因阳性株5株(4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解鸟氨酸克雷伯菌)、qnrB基因阳性株4株(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株大肠埃希菌)、qnrS基因阳性株6株(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4株大肠埃希菌);检出52株细菌(包括42株大肠埃希菌、4株阴沟肠杆菌和6株克雷伯菌属细菌)携带aac(6')-Ⅰ b-cr.15株qnr基因阳性的菌株同时携带aac(6')-Ⅰ b-cr,药敏结果 显示对业胺培南敏感但对多种抗生素耐药.15株qnr基因阳性的菌株中7株质粒接合传递试验成功,临床株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部分传递给了受体株.结论 qnr基因在温州地区环丙沙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株中较少见,而aac(6')-Ⅰ b-cr基因存在较普遍.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7家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区级、街道人民医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7家区级、街道二级甲等医院2009年1~9月分离的176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广谱青霉素、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60%,肺炎克雷伯菌对广谱青霉素、第一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40%,两种菌对碳青酶烯类的敏感率为95%~100%,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敏感率达90%~95%,产ESBLs率分别为44.6%和29.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90%,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91.4%,对碳青酶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为70%~8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深圳市区级、街道人民医院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应长期开展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遗传标记基因(整合子qacE△1、转座子tnpU)、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aac(6′)-Ib基因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qnrA基因分布状况,为临床使用药物治疗感染和消毒灭菌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60株,采用PCR方法检测这些菌株中qacE△1、tnpU、aac(6′)-Ib和qnrA基因,MIC法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60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qacEΔ1基因检出率61.7%,tnpU基因检出率7.6%,aac(6′)-Ib检出率为11.7%,qnrA基因检出率3.3%。60株菌中有38株含1种或以上基因,其药敏敏感度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厄它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为97.4%,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完全耐药。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与耐药基因传递机制整合子和转座子系统密切相关,分离株携带qacE△1、tnpU、aac(6′)-Ib和qnrA基因是细菌呈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应慎重用药。  相似文献   

16.
氟喹诺酮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外排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外排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 取临床分离对喹诺酮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20株,分2组,每组10株,1组作对照组,观察组将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环丙沙星逐级诱导,最后成为耐药株,观察2组细菌在不同浓度抗生素应用后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的10株敏感菌和诱导后耐药菌在应用外排泵抑制剂前后最低抑菌浓度(MIC)及SDS-PAGE电泳外排泵膜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 环丙沙星从小至大剂量体外诱导出高度耐药株的出现,其53KDa外膜蛋白TolC表达增多。应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后,70%诱导耐药菌MIc有明显下降。结论 喹诺酮体外诱导可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出现,TolC表达增多表明外排泵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外排泵抑制剂的应用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外排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取临床分离对喹诺酮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20株,分2组,每组10株,1组作对照组,观察组将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环丙沙星逐级诱导,最后成为耐药株,观察2组细菌在不同浓度抗生素应用后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的10株敏感菌和诱导后耐药菌在应用外排泵抑制剂前后最低抑菌浓度(MIC)及SDS-PAGE电泳外排泵膜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环丙沙星从小至大剂量体外诱导出高度耐药株的出现,其53KDa外膜蛋白TolC表达增多.应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后,70%诱导耐药菌MIC有明显下降.结论喹诺酮体外诱导可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出现,TolC表达增多表明外排泵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外排泵抑制剂的应用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阴沟肠杆菌喹诺酮类耐药qnr基因的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药物作用靶位的变异、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或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导致药物在细菌体内浓度降低,这两种耐药机制由染色体介导引起,不具有水平传播性。最近Martine-Martinez L等发现了一个可编码喹诺酮耐药的多重耐药基因咿,qnr,qnr基因是由可接合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作用机制是其编码的蛋白质对喹诺酮类药物靶位点的保护,从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本文对2003年9月—2005年6月解放军98医院分离的44株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三代头孢菌素(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TGCs)是严重腹泻患者的首选治疗,监测医院与腹泻有关耐TGCs的腹泻病原菌的增长趋势和耐药特点,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的传染病医院2011~2020年腹泻患者大便标本进行培养,筛选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或群,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耐TGCs的腹泻病原菌的特点。结果 10年间共分离出沙门菌、志贺菌、气单胞菌、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弧菌等腹泻病原菌2 111株,其中268株耐TGCs,占整个肠道致病菌的12.70%,产生率由2011年的2.71%上升至2020年的29.29%,以致泻大肠埃希菌(39.57%)和气单胞菌(21.55%)最高,对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在29%~83%,对磷霉素的耐药率最低8.27%。耐TGCs常表现多重耐药,同时耐喹诺酮类、氯霉素、复方新诺明3类抗生素为主。结论 耐TGCs的腹泻病原菌上升迅速,耐药广泛,不同种属的耐药性不同,应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Ⅳ在伤寒沙门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分离喹诺酮类敏感伤寒沙门菌275及其自发耐药变异菌RG1的gyrA、parC基因喹诺酮类耐性决定区进行PCR DNA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表明伤寒沙门菌275 gyrA、parC与大肠埃希菌相应DNA序列分别有92.51%与97.01%同源性,推定氨基酸序列仅有3与6个的差异.伤寒沙门菌gyrA及parC也有较好同源性,相应区段氨基酸有60.92 %相同.伤寒沙门菌RG1与275相比,gyrA第247位T→G变异,致Ser 83 Ala氨基酸替换,两者parC完全相同.喹诺酮类药物对RG1 MIC较对伤寒沙门菌275上升32倍或以上.结论 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Ⅳ为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但以DNA旋转酶为主,该酶变异为伤寒沙门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