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6-OHDA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杨辉 《四川医学》2007,28(8):818-820
目的应用6-OHDA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并对不同剂量6-OHDA制作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12μl单点、8μl单点、4μl单点、8μl双点和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分别行左侧纹状体区相应剂量6-OHDA单点及双点注射,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化。结果双点组大鼠模型病死率高于其余各组,12μl单点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其余各组,行为学检测见各单点组随6-OHDA剂量增加,其异常行为出现率增高;免疫组化检测各单点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但12μl单点组与双点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纹状体区对6-OHDA损伤存在剂量依赖性,12μl单点注射方法优于双点注射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多巴胺能组织-羊膜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6-羟基多巴胺(6-OHAD)立体定向注射破坏一侧黑质,制成PD大鼠模型,然后将鼠成活羊膜细胞悬液植入受损侧纹状体,与死羊膜细胞移植及生理盐水假移植对照。结果 发现活羊膜细胞移植可抑制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活羊膜细胞移植靶点周围出现了TH阳性物质。结论 活羊膜细胞诱导了宿主纹状体残存多巴胺(DA)神经纤维的再生,提示羊膜细胞能够分泌对在体DA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 ,并从行为学、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取SD大鼠90只,将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的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1%)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 稳定,旋转圈数>210r/30min,被认为是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除旋转行为外,部分大鼠还出现震颤、活动迟缓、嗅探、觅食、竖尾等异常表现;③随机选取10只不同时期的成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下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P<0.001),电镜观察发现大鼠中脑黑质神经细胞普遍存在变性坏死及不同阶段的凋亡样改变.结论 用6-羟基多巴胺选择性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帕金森病行为和病理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程和行为学等方面同帕金森病人仍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 的 从 神 经 行 为 学、组 织 病 理 和 生 化 方 面 对 3 种 不 同 脑 区 单 侧 定 点 注 射 6- 羟 基 多 巴 胺 ( 6- hydroxydopamine , 6-OHDA )损伤大鼠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 PD )模型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健康雄性 SD 大 鼠随机分为 3 组( n =10 ):纹状体组、黑质组、黑质 + 中脑腹侧被盖区组。根据脑立体定位图谱,将微量 6-OHDA 单点定位注入大鼠中脑黑质区、纹状体区和双点定位注入黑质区与中脑腹侧被盖区。观察阿朴吗啡诱发大鼠旋转 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黑质区酪氨酸( tyrosinehydroxy-lase , TH + )阳性神经元数目,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纹状体中多巴胺( dopamine , DA )及其代谢产物 3 , 4- 二羟苯乙酸( 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 , DOPAC )和高香 草酸( homovanillicacid , HVA )含量。结果 纹状体组 3 周后模型稳定,黑质组与黑质 + 中脑腹侧被盖区组大鼠 2 周后稳定, 3 组 30min 内向健侧转圈数均呈升高趋势,黑质 + 中脑腹侧被盖区组高于纹状体组和黑质组,组间· 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纹状体组和黑质 + 中脑腹侧被盖区组造模成功率高于黑质组 ( P <0.05 )。 3 组大鼠注射 6-OHDA 损伤侧纹状体中 DA 、 DOPAC 、 HVA 含量和 TH + 神经元数目均明显低于非 损伤侧( P <0.05 )。结论 纹状体单点注射 6-OHDA 损伤建立 PD 模型成功率高,可作为研究 PD 的一种稳定可靠 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单点双注法将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注入到大鼠右侧纹状体,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和中脑黑质区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注药后2周,大鼠经阿扑吗啡诱导出现向健侧旋转行为,在2个月的观察中见旋转行为稳定.形态学观察结果示,损伤侧黑质区致密部和中脑被盖腹侧区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6-OHDA单针道双点法是制作大鼠PD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并从行为学、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取SD大鼠90只,将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的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①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1%)恒定转向右侧脯结果稳定,旋转圈 >210r /30min,被认为是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除旋转行为外,部分大鼠还出现震颤、活动迟缓、嗅探、觅食、竖尾等异常表现;③随机选取10只不同时期的成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下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P<0.001),电镜观察发现大鼠中脑黑质神经细胞普遍存在变性坏死及不同阶段的凋亡改变。结论:用6-羟基多巴胺选择性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帕金 森病行为和病理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向帕金森病人仍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功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 将Wistar大鼠9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及对照组(12只),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实验组在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注入6-OHDA,经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210 r/30 min的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脑部相应位置注入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观察成功模型毁损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1)行为学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分别死亡2只及1只,实验组78只大鼠中36只左侧恒定旋转圈数﹥210 r/30 min,造模成功率为46.2%,并且维持时间长.(2)免疫组化:成功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lt;0.01).结论 大鼠中脑VTA单点注射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易于定位,操作简单,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较高,成本较低,是较快建立稳定PD大鼠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39只新生C57BL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出生后第10、11天每天喂食单剂量MPTP、百草枯和生理盐水。(1)MPTP0.3mg/kg组,n=8;(2)MPTP20mg/kg组,n=8;(3)百草枯0.07mg/kg组,n=8;(4)百草枯0.36mg/kg组,n=8;(5)等量生理盐水/kg组,n=7。正常饲养至4月龄观察小鼠自发性行为的变化,采用HPLC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黑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MPTP20mg/kg组及百草枯0.36mg/kg组C57BL小鼠的自发性活动减少,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降低,中脑黑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新生期的C57BL小鼠暴露于大剂量的百草枯可产生类似于帕金森病(PD)的行为,黑质纹状体也发生相应的生化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6-OHDA模型在帕金森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20年来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中应用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的相关文献,分析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体重、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多选用雄性SD或Wistar大鼠,造模时注射部位多为单侧黑质、内侧前脑束或纹状体,多在造模4周后检测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脑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化指标以判断模型成功率及防治PD药物的有效性。结论 本文通过对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的品系选择、性别、体重、造模要素、模型评价方法以及在抗PD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PD模型的造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是研究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病理?症状体征?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的必备工具?在众多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6-OHDA损毁帕金森大鼠模型和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为了明确各自特点,作者将两者制备原理?制作方式?检测实验?稳定性?难易度等考虑因素进行对比及评价,以期在帕金森病研究中更好选择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1.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surge of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of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Up to 40%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experienc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anxiety. This anxiety may be a psychological reaction to the stress of the illness or may be related to the neurochemical changes of the disease itself. Antiparkinsonian drugs may have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anxiety. The anxiety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appear to be clustered in the panic disorder, phobic disorder, and 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 areas. The degree of comorbidity betwee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s in excess of that found in patients without the disease and anxiety in combination with depression may represent a specific depressive subtype in Parkinson's disease. As yet, there is no trial evidence as to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也称震颤麻痹.首选药物治疗,但随着病情进展及剂量加大,可能会导致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出现.因此,探索其他效果持续的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研究表明康复治疗可以延缓帕金森病的发展进程,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就帕金森病康复治疗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肠-脑轴探讨杜仲方(DZF)对帕金森病(PD)小鼠症状的改善及对其肠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杜仲方低剂量组(DZF-10 g/kg)、杜仲方高剂量组(DZF-20 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3.5 d腹腔注射1次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25 mg/kg),1 h后皮下注射1次丙磺舒(250 mg/kg),共注射10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开始后,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杜仲方,持续至末次造模后1周。分别于第1、3、6周进行爬杆、转棒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脑,检测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取结肠组织,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及Occludin、MPO、CD13表达情况;无菌条件下取粪便,16sRNA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 杜仲方干预可明显改善PD小鼠的运动功能,缓解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炎症。同时能调整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比值。[结论] 杜仲方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障碍及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可以通过维持肠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肠道微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SNP-9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细胞模型的作用和机制。使用鱼藤酮损伤SH-SY5Y细胞建立PD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检测鱼藤酮和SNP-9对细胞活力的影响;Hoechst/PI双染法检测鱼藤酮和SNP-9对细胞凋亡的影响;DCFH-DA探针检测鱼藤酮和SNP-9对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鱼藤酮和SNP-9对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Bcl-2、Bax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SNP-9能够缓解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活力、TH和α-syn水平、细胞凋亡、ROS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异常。研究结果提示SNP-9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通路,进而缓解鱼藤酮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8-21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两者与PD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就诊于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PD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和19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进行EAS-EMG检查及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及相关性。同时依据HY分期对PD患者进行病情分级,分析病情程度与EAS-EMG、SCOPA-AU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EAS-EMG及SCOPA-AUT评分异常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D患者SCOPA-AUT得分与EAS-EMG的平均时限呈正相关(r=0.46,P=0.00),与平均波幅及多相波百分比不相关(r=0.27,0.14;P=0.06,0.32)。PD患者病情程度与EAS-EMG的平均时限呈正相关(r=0.50,P=0.00),而与平均波幅及多相波百分比不相关(r=0.18,0.17;P=0.21,0.25);病情程度与SCOPA-AUT评分呈正相关(r=0.68,P=0.00)。结论 PD患者的EAS-EMG存在异常,且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PD患者的EASEMG异常程度越高,病情越重,出现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越多、越频繁。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脑干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积聚形成路易体。其病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该病主要会引起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一系列的运动症状。然而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主要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蛋白质改变及炎症反应相关。小胶质细胞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是帕金森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血清炎症因子升高与帕金森病有关,可用于早期诊断并预测疾病预后。目前抗炎治疗成为帕金森病新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帕金森病的炎症机制、相关的炎症因子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药物治疗依然是以多巴胺替代治疗为主线的症状治疗,长期用药带来的运动并发症及神经精神症状、平衡步态障碍等问题限制了很多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PD药物治疗领域也取得一些进展。在症状治疗方面,一批左旋多巴制剂新剂型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新剂型,新型单胺氧化酶-B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多种非多巴胺能药物陆续进入临床或即将进入临床。目前虽然尚无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在临床使用,但一批针对不同PD发病机制靶点疾病修饰治疗药物正在开展早期临床试验研究,有些药物显示较好的应用前景。一些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物被再开发用于PD治疗。本文对该领域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165-168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目前新兴的康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其对于帕金森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利于今后虚拟现实技术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