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足底溃疡是麻风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是导致畸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麻风由于胫后神经受损,感觉丧失,血运障碍及出汗减少,故容易形成足底溃疡,其发生率约为30%,有的麻风院内为51.3%,在家的为19.84%。由于麻风病人患肢的胫后神经受侵而足底  相似文献   

2.
麻风足底溃疡康复防护鞋使用36个月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风杆菌侵犯胫后N引起的足底保护性感觉障碍称麻木足,是造成足部溃疡和继发性畸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麻防专业技术人员都在积极探讨避免保护性感觉障碍足,外伤及预防足底溃疡复发的有效方法。笔者结合中英麻风康复项目,让足底保护性感觉障碍患者52例穿用防护...  相似文献   

3.
麻风胫后神经损伤引起足底麻木 ,是造成足底溃疡和继发性畸残的重要原因。足底溃疡也是麻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后遗症。长期以来 ,防治足底溃疡是防治工作中的难题。目前应用防护鞋旨在解决足底的受力问题 ,是防治足底溃疡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从 1995年 7月~ 1998年2月 ,在文山、大理、洱源 3个县开展了麻风防护鞋的使用效果观察 ,结果如下 :穿鞋对象选择 :( 1)年龄在 6 5周岁以下 ,能参加一般劳动和生活能力自理者 ;( 2 )单足感觉障碍达到 2个点及其以上者 ;( 3)能积极配合做自我护理者。选择了 2 34例病人 ,其中男 16 5例 ,女 6 9例 (表…  相似文献   

4.
脊柱裂为椎管先天性闭合不全,多见于脊柱的腰骶段、临床表现多为双侧下肢节段性肌肉萎缩、感觉障碍、畸形,甚至形成溃疡,和下肢纯神经炎型麻风较易混淆。我院先后发现两例被误诊为麻风。例l、李××、男,57岁。17岁时左足外侧麻木,足底起疱导致久治不愈的溃疡。1963年因疑为麻风转来我院门诊,左足背外例有10×5cm~2的浅感觉消失区,色素沉着,左足底有3×3.5cm~2之溃疡,边缘角化增生;左腓总神经轻度粗大、质中、无压痛,诊断为结核样型纯神经炎型麻风,予以抗麻风治疗。此后足底溃疡时有感染,1985年5月因溃疡加重入院手术,体检见全身无皮诊及周围神经粗大,两小腿胫后肌萎  相似文献   

5.
麻风的皮肤损害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足底的原发性损害少有报道。患者女性,面部、左前臂、双下肢均有浅红色斑,圆形,边缘清楚,感觉迟钝;双足底分别有4.8×2cm和3×2cm边缘清楚的红包斑块。尺神经中度  相似文献   

6.
麻风足底溃疡自我护理3年的观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底溃疡是麻风常见的并发症,由胫神经受损后足底感觉障碍所致,直接原因为外伤,皲裂后感染,多数与行走压力有关。我院对68例足底溃疡患者施行自我护理训练,并连续观察随访3年。 临床资料选择住院有足底溃疡并愿意作自我护理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为31~70岁,平均为57.1岁;MB42例,PB26例;溃疡病期1~40年,平均为14.7年。单纯性溃疡20例,24只足,26个溃疡;复杂性溃疡48例,61只足,70个溃疡。 方法 向病人反复讲解自我护理对足底溃疡防治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晚期麻风的足底溃疡,是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并发病,是由皮肤的感觉、运动和血管神经营养机能受到障碍造成的。洛东康复村26例麻风患者中,发生溃疡者有16例,占61.5%,共有溃疡25个。以往采用扩创、封闭、换药以及各种抗菌素治疗,收效不大,致使好多病人的溃烂迁延数年至数十年,有的因感染引起骨髓炎。使患者丧失劳动力,也是治愈后不能出院  相似文献   

8.
经复习病历 ,在我所收治的麻风病人中 ,5例属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病误诊为麻风病 ,现报告如下。例 1、2系同胞姐弟 ,父母系近亲结婚 ,亲属中无类似病史 ,该两例分别为第8、第 9胎 ,第 3、5、6、7胎年幼死亡。例 1,男 ,17岁 ,10年前开始双下肢远端感觉迟钝至丧失 ,右拇趾反复发生水疱 ,形成不痛性溃疡 ,以后大拇趾脱落 ,继续溃烂。 4年前右足底第一趾趾骨发生同样溃烂 ,长期不愈 ,当地诊断为麻风病。检查 :心肺 (— ) ,全身无麻风性皮损 ,周围神经无粗大 ,肌肉无萎缩 ,双足大拇趾脱落、溃疡 ,右足趾骨处有一深溃疡感染。心电图 :大致正常。肌电…  相似文献   

9.
麻风(leprosy)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感染易感个体后主要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慢性传染病[1]。麻风溃疡是因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组织,导致血液供应循环障碍,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造成感觉或运动障碍,在外界压力等因素作用下而造成的神经营养性溃疡。也可由麻风皮肤损害破溃引起,一般好发于足底、足跟、四肢关节,溃疡呈穿凿状,基底暗红,肉芽陈旧,表面有腐败坏死组织,常伴有周围浅神经粗大、皮肤干燥无汗、脱发、感觉功能障碍等,病程慢性,极难愈合,治疗困难,危害很大。轻者影响其日常生活,重者脱指(趾)、断肢、毁容残废、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了麻风患者的康复[2]。给患者带来伤口疼痛、心理折磨、截肢、癌变甚至是死亡,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其严重[3]。临床发现1%聚维酮碘抗菌洗液(东莞市中加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粤卫消证字[2002]第0057号)配合10%聚维酮碘乳膏(厂家: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18080502)用于麻风溃疡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麻风主要侵犯周围神经,皮肤丧失感觉,外伤后易形成溃疡。这种溃疡合并细菌感染已有一些报道,但溃疡的浅部真菌感染还未见报道。患者男,58岁,1959年诊断为瘤型麻风,单用DDS 8年后治愈。遗留四肢感觉障碍,无足底溃  相似文献   

11.
引起麻风足底溃疡的基本原因是患足失去保护性感觉,遇到危险不能躲避。但在麻风足底溃疡的防治中仅知道基本原因还不够,尚需弄清引起溃疡的直接原因。Brand 对麻木足破坏机制的研究表明:麻风足底溃疡不是单一的“营养性改变”,而作用于足的各种力才是引起麻风足破坏的直接原因。我们结合麻风足底溃疡的防治,对住院的66例麻风足底溃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麻风病足底溃疡是麻风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治疗较为困难,任其恶化则可导致患者终身残废,丧失劳动力,造成精神上、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因此,应予十分重视。病因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造成神经营养障碍,肢端血液营养供应不足,以及足部皮肤感觉障碍,是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骨骼的营养障碍,使趾、跖骨骨质疏松、脱钙、吸收以及病理性骨折;瘤型麻风因麻风杆菌累及骨组织,引起慢性骨髓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在我国麻风足底溃疡的发生率为25~30%,其原因是足底失去保护性感觉和外界压力反复作用及外伤等,常并发感染形成骨髓炎。慢性的复杂性足底溃疡易引起大出血、癌变而危及生命。有时截肢是治疗足底溃疡的最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成田等曾调查足底各个神经支配区发生麻木的频度及角化过度和胼胝,并推测其与足底愦疡之发生有关。因60岁以上者末梢神经均有明显的障碍,作者便对足底皮肤的外观变化进行了观察。选养老院中65岁以上的老人,与同样年龄的麻风患者进行比较,养老者均无重病又能自己行走;麻风病人均无足底溃疡,除趾端变粗外无趾短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1岁,右侧足底溃疡伴疼痛2月,加重3周。右足底2cm×3cm大小溃疡,边缘隆起,疼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粒层楔形增厚,表皮突呈锯齿状改变,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带状炎性浸润。诊断:扁平苔藓。  相似文献   

16.
麻风小腿溃疡(简称LCSU)的临床报道甚少,偶有也是与足底溃疡混在一起。两者虽均发生于失去神经支配的部位,但也存在区别:足底溃疡有力学问题,而LCSU则否。LCSU是多因素造成的。 1990年抽样调查南京地区的130名麻风病人(其中女14人),发现15人(其中女1)有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1岁。全身反复红斑鳞屑进行性加重1月余伴脱发。皮肤专科检查:头部毛发稀疏,期间散在多处脱发区,边界清楚,基底颜色正常,表面光滑无鳞屑,整个头皮外观呈虫蚀状。腰部散在灰白色斑片伴鳞屑,双手掌椭圆形及圆形的斑片伴鳞屑、铜红色斑疹,逐渐向前臂蔓延。手腕部有红斑、皲裂、血痂,双足散在的红斑鳞屑,足底铜色斑块。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19. 88↑,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1∶64,HIV抗体(-)。诊断: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18.
麻风引起的足底保护性感觉障碍称麻木足,是造成足部畸残的主要原因。国内外麻风工作者皆在探讨避免麻木足外伤及预防足底溃疡的方法。让患者穿防护鞋,就是好方法之一。根据全国康复办要求,防护鞋应是鞋垫软,可均匀分散行走时的足底受力,可由普通优质橡胶加工成微孔橡胶垫;鞋帮高且宽松,有容纳鞋  相似文献   

19.
游离隐动脉血管神经束皮瓣植修复足底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底溃疡是麻风患者胫后神经损害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因皮肤及软组织垫缺损,难以施行畸形矫正术重建负重点。溃疡虽可结疤愈合,但仍甚易复发,以致溃疡久治不愈。最近我们应用游离隐动脉血管、神经束皮瓣移植修复足底巨大溃疡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275例麻风患者胫神经及其分支损害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麻风胫神经及其五个分支损害在麻风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75例治愈麻风病人胫神经形态和功能进行检查 ,重点了解胫神经及其分支感觉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发现胫神经损害发生率为 5 4 18% (149/ 2 75 )或 43 6 4% (2 40 / 5 5 0 ) ;小腿肌支损害发生率 1 82 % (5 / 2 75 )或 1 0 9% (6 / 5 5 0 ) ;腓肠内侧皮神经损害发生率 2 2 18% (6 1/ 2 75 )或 17 0 9% (94/ 5 5 0 ) ;胫后神经损害发生率 38 91% (10 7/ 2 75 )或 30 5 5 %(16 8/ 5 5 0 ) ;足底内侧神经损害发生率 44 % (12 1/ 2 75 )或 35 2 7% (194/ 5 5 0 ) ;足底外侧神经损害发生率 45 82 %(12 6 / 2 75 )或 36 91% (2 0 3/ 5 5 0 ) ,胫神经及其分支受损与麻风型别、病期均有关系 ,临床以感觉障碍多见。结论 :胫神经损害以低位多见 ,应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胫神经损害以防止不可逆畸残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