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肿瘤血管生成CT及MR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敏鸣  周华  邹煜 《放射学实践》2005,20(4):286-290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CT、MR灌注成像方法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法:对84 例肺癌分别进行动态增强CT和MR扫描,计算分析各动态增强CT、MRI参数及肿块增强特点,并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T、MR灌注影像可更直观的显示肺癌增强特点。动态增强CT各参数PH、M/A、灌注值、rBV与MVD呈正相关,其中灌注值与MVD相关性最高(r=0.758,P<0.0001),Pm值与MVD无相关性(r=0.298,P>0.05);动态增强MRI各参数SS、PH、E1、E2、E4 与肺癌MVD呈正相关,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r=0.874,P<0.01)。结论:CT、MRI灌注成像技术可获得较为全面的肺癌血供信息,有望成为评估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评价肺腺癌血管生成与容积灌注成像定量CT参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30例肺腺癌(直径≤3 cm)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容积灌注成像(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肺腺癌容积灌注成像定量CT参数(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肺腺癌强化值(34.25±12.80)HU、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4.59±4.72)%及灌注值(29.02 ±6.91)ml·min-1·100g-1与MVD(68.18±19.84)均呈正相关(r=0.728,P<0.0001;r=0.689,P<0.0001;r=0.894,P<0.0001).17例(56.7%)肺腺癌VEGF表达阳性,其强化值(38.16±13.88)HU、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15.96 ±5.41)%、灌注值(30.91±7.25)ml·min-1·100g-1及MVD(74.36 ±20.45)均高于VEGF表达阴性的肺腺癌[(28.13±9.71)HU、(13.01±2.97)%、(26.36±5.71)ml·min-1·100g-1、60.10±11.84](t=2.10,P=0.045<0.05;t=2.30,P=0.030<0.05;t=2.51,P=0.025<0.05;t=2.78,P=0.033<0.05).VEGF表达阳性的肺腺癌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与MVD均呈正相关(r=0.681,P=0.005<0.05;r=0.713,P=0.003<0.05;r=0.904,P<0.0001).结论 肺腺癌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反映了肺腺癌的MVD.强化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灌注值可能是VEGF相关的肺腺癌血管生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参数对进展期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价值.方法 使用1.5T MR扫描仪,对4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强化扫描,获得动态增强成像参数.对胃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与MR动态增强成像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进展期胃癌的强化峰值与MVD存在正相关,达峰时间与MVD存在负相关.VEGF表达阳性组的强化峰值高于阴性组,达峰时间短于阴性组.结论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能够反映进展期胃癌的MVD、VEGF表达水平,可无创伤性预测进展期胃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 4 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于术前行动态增强MR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动态增强MRI参数 ,如最大增强线性斜率 (steepestslope ,SS)、增强峰值 (peakheight,PH)、增强后第 1、2、4分钟时信号强度改变率(E1、E2 、E4)等 ,分析各动态增强MRI参数及强化形态学表现 ,并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density,MVD)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4 8例肺癌微血管密度均数为 (5 6 .0 7± 2 2 .6 1)条 /0 .74mm2 。其中鳞癌 (2 6例 )为 (4 4 .4 1± 16 .2 8)条 /0 .74mm2 ,腺癌 (2 2例 )为 (6 9.86± 2 1.4 7)条 /0 .74mm2 条 /0 .74mm2 ,MVD计数腺癌高于鳞癌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4 .6 6 6 ,P <0 .0 1)。动态增强MRI各参数SS、PH、E1、E2 、E4与肺癌MVD呈正相关 ,其中以SS与MVD相关性最强 (r=0 874 ,P <0 .0 1)。结论 肺癌的微血管密度是其在动态增强MRI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48例SPN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净强化值(PH)、结节-主动脉的净强化比值(CER)、时间-密度曲线(TDC)及强化方式(EP).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有更高的PH值、CER值(χ2=12.76、21.00,P值均<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的PH值、CER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28例, MVD计数恶性结节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F=110.08,P值均<0.001).CT动态扫描参数PH值、CER 值与恶性、良性和炎性结节的MVD呈正相关性.结论 CT动态增强对SPN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其动态增强的特点与SPN的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灶MRI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44例乳腺病患者经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2组,术前行MRI动态增强后计算时间-信号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对所有病灶进行CD3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表达进行评分,评价半定量参数与其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灶20例.恶性组中最大排泄率(Ewash)、最大排泄速率(Vwash)及最大相对强化斜率(Eslop)与VEGF评分有显著性正相关(r=0.561,0.522,0.573, P<0.01),而达峰时间(Tmax)与VEGF评分呈一定的负相关(r=-0.418,P<0.05);良性组的强化参数与VEGF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1).恶性组中VEGF阳性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性高于阴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是最大强化速率(Vmax)(P<0.01),而良性组中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 恶性肿瘤MRI T1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腺癌CT增强表现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对 2 9例周围型肺腺癌标本进行S 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VEGF表达 ,并且用FVⅢ RA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来检测微血管密度 (MVD)。全部病例CT增强的同时有 17例进行了 3min内的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  2 9例周围型肺腺癌组织中的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呈正相关 (r=0 .76 ) ,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VEGF强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 .0 5 ) ,Ⅱ期组的MVD、VEGF强表达率明显高于Ⅰ期组 (P <0 .0 1) ;其中 17例 3min内的CT增强值与MVD呈正相关 (r=0 .73~ 0 .84 ) ;VEGF强表达组的CT增强值显著高于弱表达组 (P <0 .0 5 )。结论 周围型肺腺癌在3min内的CT增强值与血管生成呈正相关 ,可能反映肺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胃癌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胃癌组织切片进行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癌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和扫描所获参数 (最大强化率 ,CERmax)与MVD、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30例胃癌组织的MVD平均值为(4 2 95± 14 79)个 /视野 ,范围为 13 0 0~ 6 8 2 5个 /视野。VEGF低表达 30 % (9/ 30 ) ,高表达 70 % (2 1/30 )。MVD和VEGF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浆膜层受侵无关 (P >0 0 5 )。MVD与胃癌TNM各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TNM分期中Ⅰ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EGF高表达者MVD值 [(4 7 30± 14 16 )个 /视野 ]与VEGF低表达者MVD值 [(32 81± 11 2 5 )个 /视野 ]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2 716 ,P =0 0 11)。CERmax与MVD呈正相关 (r=0 5 5 6 ,P =0 0 0 14 )。微血管的分布及形态与胃癌动态增强表现的不规则强化及分层强化类型存在一致性。CERmax与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t=- 0 84 7,P =0 4 0 4 )。结论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反映了胃癌微血管的分布和形态。动态增强MRI可  相似文献   

9.
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方法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法对34例肺癌进行动态CT扫描,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相对血管容积(rBV)和毛细血管通透值(Pm),将各值分别与肺癌微血管密度(MVD)做相关性分析;将34例肺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组和VEGF表达阴性组,分析2组MVD、各成像参数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PH、M/A、灌注值、rBV、Pm分别为(26.17±9.17)HU、0.12±0.05、(0.31±0.08)ml.min-1.ml-1、(26.85±11.52)%、(191.20±132.65)μl.min-1.ml-1。PH、M/A、灌注值、rBV与MVD呈正相关,其中灌注值与MVD相关性最高(r=0.76,P<0.0001),Pm值与MVD无相关性(r=0.30,P>0.05);VEGF阳性组MVD和CT功能成像参数高于VEGF阴性组,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9,P<0.05)。结论DCE-CT技术可获得较为全面的肺癌血供信息,有望成为评估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MR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42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R动态增强 ,绘制MR动态增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测量病灶的强化峰值 (PH)、强化斜率 (SS)、最大强化率 (Emax)。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 ,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之间的PH、SS、Emax均相差显著 (Ρ <0 .0 0 1)。以最大强化值 (PH) 3 0 0信号强度值 (SI)作为判定良恶性结节的阈值 ,可获得 96% (2 5 / 2 6)的敏感度 ,75 % (12 / 16)的特异度 ,88% (3 7/ 42 )的准确率。结论 MR动态增强能反映良恶性结节的血供信息及差异 ,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