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截骨跖骨头抬高术治疗跖趾关节无脱位型跖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截骨跖骨头抬高术治疗跖趾关节无脱位型跖痛症患者75例,118足,共166个跖骨。其中男10例15足,女65例103足:左足58例,右足60例;第二跖骨82个,第三跖骨55个,第四跖骨29个。跖痛症患者分别与手术治疗前及术后多个时间点进行检查,并采用VAS疼痛评分、压痛指数、ACFAS评分和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观察责任跖骨头下最大压力、压强及冲量变化情况,对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VAS评分术前为(3.14±1.97)分,术后为(1.14±0.83)分;压痛指数术前为(1.74±1.86)分,术后为(0.28±0.73)分;ACFAS评分术前为(56.06±7.54)分,术后为(93.43±3.58)分;责任跖骨头下最大压力术前为(131.66±50.26)N,术后为(75.42±32.29)N;最大压强术前为(17.33±8.66)N/cm~2,术后为(12.21±7.91)N/cm~2;最大冲量术前为(52.46±28.12)N·s,术后为(28.98±15.77)N·s;各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截骨跖骨头抬高术治疗跖趾关节无脱位型跖痛症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跖骨头下疼痛。  相似文献   

2.
跖筋膜位于足底部,附着在跟骨结节上,向前止于趾骨的肌腱中,其中央部分坚强,内外侧部分薄弱,有保护足底肌肉、肌腱、保护跖趾关节,支持足弓的作用,同时又是足底某些内在肌肉的起点。由于负重、长期行走、损伤等原因可导致跖筋膜的慢性劳损。祖国医学认为肾气亏虚是造成本病的内  相似文献   

3.
籽骨在拇外翻中的作用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志 《中医正骨》2000,12(10):60
拇外翻在足部疾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文献报道治疗方法也较多 ,但对籽骨在拇外翻发展及治疗方面的作用尚无足够的论述。对此 ,作者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籽骨的基本解剖位置 大多数拇跖部有 2个籽骨 ,由第 1跖骨头下方的籽骨间嵴隔开 ,同第 1跖骨头下方的两小关节面接触 ,形成跖籽关节 ,每 1个籽骨底被纤维软骨性的籽骨垫所包绕 ,可作前后滑动 ,屈趾短肌腱膜覆盖 2个籽骨表面形成凹有屈趾长肌腱越过 ;籽骨上有来自跟骨结节的拇展肌附着 ,该肌包裹着籽骨及近侧关节囊 ,拇内收短肌止于拇展肌部分 ,拇短屈肌一头与拇展肌相连 ,一头与拇收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责任跖骨头斜行截骨术治疗跖趾关节未脱位型跖痛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60例82足跖趾关节未脱位型跖痛症患者,共涉及102个跖骨。男8例12足,女52例70足;年龄40~76岁,中位数57.5岁;左足49足,右足33足;第二跖骨58个,第三跖骨39个,第四跖骨5个;54例合并外翻。均采用责任跖骨头斜行截骨术治疗,对于合并外翻者采用温氏外翻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矫正。测定责任跖骨头下胼胝体的面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压痛指数、美国足踝医师学会前足评分系统(American college of foot and ankle surgeons;ACFAS)评分,并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测定责任跖骨头下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及冲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涉及的102个跖骨中51个跖骨下胼胝体消失、43个减小、8个无变化或增大。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压痛指数及责任跖骨头下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冲量均减小[(5.23±1.56)分,(1.45±1.12)分,t=3.681,P=0.000;(2.14±1.45)分,(1.17±0.86)分,t=2.326,P=0.000;(122.16±46.33)N,(101.42±32.29)N,t=3.004,P=0.012;(17.33±8.66)N·cm-2,(12.21±7.91)N·cm-2,t=2.771,P=0.001;(52.46±28.12)Ns,(28.98±15.77)Ns,t=6.623,P=0.000],ACFAS评分增高[(45.44±16.23)分,(89.61±17.43)分,t=4.536,P=0.000]。术后7个跖骨出现转移性胼胝体疼痛;5例足背部皮肤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2~24个月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10个跖骨发生截骨端延迟愈合,减少负重活动后均于10~24个月愈合。结论:采用责任跖骨头斜行截骨术治疗跖趾关节未脱位型跖痛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足功能,而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分别取肩胛反射穴(位于足背第4、第5跖骨间,从跖趾关节向跗跖关节方向约3~4cm),肩部反射穴(位于第5跖骨下,沿跖骨头向跖骨尾方向,长约3~5cm),髋关节反射1穴(位于内踝关节下1cm处,从胫舟部向胫距部韧带方向,呈半月形),髋关节反射2穴(位于外踝关节下1cm处,从距腓前韧带向跟腓韧带方向,呈半月形)。让患者赤足,在患肩同侧脚上找到  相似文献   

6.
足底后部疼痛,多来源于跟骨疾患,简称跟骨痛。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动物,人体足骨共有26块,边籽骨共有28块,31个关节。在日常生活中,平均每人每天要行走8000~10000步之多。足部起着负重功能,行走时足跟先着地,足跟骨部皮肤较厚,且有特殊脂肪垫,以缓冲压力,减轻震动。由于体重下压,纵弓下沉,跖腱膜被牵伸,其附着点跟骨内侧结节承受着相当大的力量。趾短屈肌收缩,跖趾关节在行走时的背伸动作,如同绞盘,牵拉着跖腱膜。总之,跟骨内侧结节,既承受身体重量压迫,又受跖腱膜之牵拉,集中于一点,日久可形成慢性劳损,引起疼痛。日常生活中加强足部护理,十分必要。我们用自拟清热活血止痛散治疗69例,效果满意,特别适合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惧怕手术、封闭处理及有心脏病的患者。本文重点讨论中、老年人的跟痛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46~58岁,中位数52岁;单侧10例,双侧5例;合并第3跖骨头下胼胝体形成5例.术后观察患足畸形矫正、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27个月,中位数16个月;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8~ 14周,中位数10周;术后患足疼痛明显缓解,胼胝体消失,拇外翻角和第1、第2跖骨间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32.75°±2.86°,13.25°±1.25°;18.55°±2.98°,11.50°±1.64°).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术前(47.80±3.82)分、术后(87.50±3.30)分.结论: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可有效矫正患足畸形、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2005年6月共手术治疗6例10足先天陛垂直距骨,女3例3男例;神经肌肉型Ⅱ型5足,错构综合征(Ⅲ型)4例,特发型1足。手术时年龄为10~36个月,平均15.5个月。采用足后与足背双切口行一期软组织松解手术跟腱内侧纵切口内延长跟腱,切开踝(距下关节囊、足背踝关节前下方切口(从腓骨小头下方至距舟关节外侧)内切断第三腓骨肌,延长趾长伸肌和腓骨长短肌:松解跟骰(距下以及距舟关节等关节囊,胫前肌止点穿越距骨颈。距舟关节复位后用两枚克氏针分别固定距舟关节和跟距关节。术后踝跖屈石膏固定3个月,然后穿矫形鞋至少12~18个月。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5个月。以Adelaar的临床指标和和足侧位片测得的距骨轴C第一跖骨基底部夹角(TAMBA),跟骨轴G第一跖骨基底部夹角(CAMBA)为评判标准。术后9足均保持良好外观和足弓、足底无距骨头突出,距下关节和踝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3足于负重位有轻度跟外翻,4足还未脱离矫正鞋。X线片示无距骨缺血性坏死。平均TAMBA:术前65°(59°~89°),随访末期为9°(-9°~14°)。平均C A M B A:术前27.5(15°——63°),随访末期为-6.75°(-12°-2°)。结论软组织松解术一期矫形是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足母]僵硬是常见的第一跖趾关节退行性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足母]僵硬的治疗方法较多,病情较轻时多采用口服或注射药物、穿戴矫形鞋等非手术方法治疗,病情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多采用第一跖骨头背侧骨赘切除术、近节趾骨(Moberg)截骨术、Keller关节切除成形术、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等手术方法治疗。本文对[足母]僵硬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分型、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足母]僵硬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足底痛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立新 《中国针灸》2000,20(9):569-572
足底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足横弓劳损 ,足跟脂肪纤维垫部分缩退 ,急性滑囊炎 ,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均可引起足底痛。其疼痛多为刺痛或灼痛 ,常波及两踝 ,不能久立或远行 ,局部无明显红肿。足底痛属中医骨痹范畴 ,多由于人体气血不足 ,肾经气虚 ,风寒湿外邪乘虚而入 ,或足部肌腠受到扭转、跌扑等外伤 ,致筋脉损伤 ,而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碍。近年来 ,文献报道针灸治疗足底痛疗效显著 ,且方法多样 ,现综述如下。1 疗法回顾1 1 体针疗法(1)一般针刺法①近部选穴 :庄氏针刺为主治疗足跟痛 10 0例 ,选用压痛点、昆仑、太溪、仆参、水泉、然谷为主 ,…  相似文献   

11.
【例 1】女 ,49岁。 5年前碰伤左足致第 1跖趾关节处肿痛 ,后疼痛减轻 ,未予重视。近 2年患处肿胀明显加重伴疼痛 ,不能行走。查体左足第 1跖趾关节呈梭形肿胀 ,压痛 ,可触及结节状肿块。关节活动消失 ,肤色正常。穿剌抽出少许淡红色液体。X线片示左第 1跖趾骨端膨大 ,跖骨远端、趾骨近端可见大小不等条状破坏缺损 ,囊壁间形成不规则骨嵴 (图 1) ,跖趾关节瓦解。诊断结节性滑膜炎或痛风性关节炎。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黄色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图 1 左第 1跖趾关节正斜位 X线片  【例 2】男 ,13岁。 6年前摔伤致左膝关节肿胀、微痛 ,后逐年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第1跖骨截骨矫形术治疗外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微创第1跖骨截骨矫形术治疗外翻患者273例,男16例、女257例;年龄21~73岁,中位数53岁;左足76例,右足92例,双足105例。术中采用棒状磨头磨钻系统微创磨削掉骨赘及囊并行第1跖骨截骨。记录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足疼痛情况,测量外翻角及第1、第2跖骨间角,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足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3)min。27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术后8周,截骨端均愈合。术后6个月时,患足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2.5±0.5)分,(8.6±0.9)分,t=-103.892,P=0.003],外翻角及跖骨间角减小[15.4°±1.9°,30.7°±1.3°,t=-79.014,P=0.001;8.4°±2.3°,17.9°±1.6°,t=-98.226,P=0.005],AOFAS足功能评分增加[(83.1±10.8)分,(35.0±9.4)分,t=115.439,P=0.001]。术后并发趾内侧皮神经损伤趾麻木9例,经电脉冲理疗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时症状消失;并发趾跖趾关节僵硬6例,经加强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并发外翻角增大3例,术后9°~11°,术后6个月时增加到16°~22°,患者无不适,未行特殊处理。结论:微创第1跖骨截骨矫形术治疗外翻,创伤小、截骨端愈合好,可有效缓解患足疼痛、矫正患足畸形,有利于足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陶君  张卫  周立波  王红艳 《中医正骨》2008,20(12):66-66
梁某,女,9岁。发现右足趾畸形6年,穿鞋受限来诊。否认右足有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检查见右足跖趾关节内侧有一约1.5cm×1.5cm凸起,质地硬,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触之无活动度,无压痛。跖趾间关节固定于屈曲位,第1跖骨背外侧也可扪及质硬凸起,无活动度,无压痛。双手食、小指中节短、粗,手指关节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口服活血消肿汤治疗■僵硬合并■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活血消肿汤口服治疗■僵硬合并■外翻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6~67岁,中位数58岁;单侧6例,双侧5例;■僵硬分期,2期6例、3期3例、4期2例;均为中度■外翻患者。随访观察截骨处骨折愈合、外翻畸形矫正、■趾疼痛改善、第一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改善、■趾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中位数26个月。截骨处均一期愈合。■趾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5.1±0.8)分、末次随访时(0.7±0.7)分;■外翻角,术前24.9°±4.1°、末次随访时7.6°±1.0°;第一、第二跖骨间角,术前12.8°±1.9°、末次随访时6.1°±0.7°;第一跖趾关节背伸活动度,术前15.6°±7.1°、末次随访时54.2°±9.7°;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3.1±14.4)分、末次随访时(85.8±7.3)分。均未发生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感染、内固定松动、跖骨头坏死、■内翻、第一跖趾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Youngswick截骨术联合活血消肿汤口服治疗■僵硬合并■外翻,能减轻■趾疼痛,纠正■外翻畸形,改善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促进■趾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25例(28足)中重度■外翻患者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测量手术前后■外翻角(HAA)及跖间角(IMA)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第一跖骨、趾骨及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手术前后功能。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失败,无截骨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外翻畸形纠正明显,■囊炎、转移性跖痛症均明显改善,未见畸形复发。术后测量HAA(9.643°±2.041°)及IMA(6.714°±1.357°)均较术前(分别为(43.286°±6.531°)和(20.464°±3.144°))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OFAS评分也从术前(49.786±9.480)分显著提高为末次随访的(91.750±4.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闭合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平衡手术治疗中重度■外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跟部疼痛症侯群。按部位可把跟部疼痛分为跟跖侧疼痛和跟后部疼痛。前者常由于跖腱膜炎、跖腱膜断裂、跟脂肪垫炎、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枝卡压症、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骨折等引起。  相似文献   

17.
跟痛鞋垫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足跟痛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40~68岁,平均56.6岁;病程3月至4年,平均1.5年;其中跟骨骨刺18例,跟骨下脂肪垫炎8例,跟骨滑囊炎6例。西医诊断标准:①35岁以上患者为多,或有跟部锐物顶压史,多无外伤史;②渐起跟部跖面行走痛;③足跟跖面压痛;④跟部跖侧皮肤红肿,皮温略高;⑤X线检查:有时见骨质脱钙、增生或骨刺。中医辨证属肾虚瘀阻,症见:跟部酸痛,履地加重或跟痛如刺,痛有定处,伴有腰膝酸软,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疗方法 跟痛鞋垫配治法:备头发若干洗净晾干,取川芎10…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跟部疼痛症侯群。按部位可把跟部疼痛分为跟跖侧疼痛和跟后部疼痛。前者常由于跖腱膜炎、跖腱膜断裂、跟脂肪垫炎、足底外侧神经第一枝卡压症、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骨折等引起。后者则常由  相似文献   

19.
跖骨骨折合并跖跗关节脱位在骨伤科临床比较多见,该病多由足背部受碾压造成。笔者从1986年3月~1988年3月间共收治了66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手法:1.用4根长约60厘米的绷带,分别放在足背、足底及足内外侧(如图1);2.再用1根3厘米宽、60厘米长的胶布条,紧粘在跖跗关节上约2厘米处,且由足背缠绕足底2圈,尔后把绷带近端折向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枚直径3.5 ram的骨圆针,从跟腱后方斜形插入下陷的跟骨体中后距下关节骨块的底部,撬拨后距下关节面,将塌陷骨块撬起,至跟距关节恢复正常间隙.然后用2枚2.0 ram克氏针穿过骰关节至跟骨后关节面与距下关节面近解剖复位后,维持患足于跖曲位.结果:术后随访1年,均骨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