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经腹路行布一加氏综合征根治性手术1例。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双肋缘下“人”字形切口进腹,经充分游离肝上、下段下腔静脉后,显露肝右、中、左静脉,将复盖于肝静脉前方的肝组织适当游离,以充分显露肝静脉入口平面之下腔静脉狭窄部。常温下阻断全肝血流后,直视下切开下腔静脉狭窄部,切除一约4mm厚之环形膈膜及疤痕组织,取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终时下腔静脉压由5.88kPa降至2.75kPa。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8分钟。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8天下腔静脉造影示原梗阻部消失;彩色多普勒检查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肝静脉及门静脉口径均较术前缩小。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行巨大肝肿瘤切除术共4例,年龄1岁、3岁4个月及12岁各1例,麻醉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3~5mg/kg,不合作者入室后肌注氯胺酮4~8mg/kg、安定0.2~0.3mg/kg、硫喷妥钠5mg/kg、琥珀胆...  相似文献   

3.
从1991年9月~1992年4月共为8例病人进行了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8例均为男性,年龄18~41a,平均32.2a.本组8例肝功Child分级均A级,术前脉冲多普勒B超检查门静脉向肝血流量747~1320ml·min-1.平均1050ml·min-1.术中测FPP为3.5~4.2kPa,平均3.8kPa.切脾后门静脉压为2.5~3.5kPa,平均2.9kPa,分流和断流后门静脉压2.5~3.5kPa.平均2.8kPa.全组病例随访24~42mon,8例均能参加正常工作.除1例有轻食道静脉曲张外,其余7例食道静脉曲张均消失,多普勒B超检查脾肾吻合口均通畅.  相似文献   

4.
肝三叶切除术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肝三叶切除治疗肝巨大肿瘤的手术技术和经验。 方法 本组肝三叶切除术11例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无肝硬化。瘤体最大横径为12 ̄35cm,行右三叶切除7例,左三叶切除4例。术中施行全肝血流阻断6例,阻断时间为6 ̄22分钟,其中在全肝血流阻断下成功修复损伤的下腔静脉和主肝静脉各2例。 结果 术中输血400 ̄1600ml,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胆瘘和右侧胸腔积液各2例。切除肿瘤湿重量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神经外科病人颅内压的影响。方法:13例颅内胶质瘤成年病人ASAⅠ~Ⅱ级,择期行开颅手术。在麻醉诱导时,静注异丙酚2mg/kg。分别于注药前、后1、2、3、5、7、10、15和20分钟,观察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灌注压(CPP),颅内压(ICP)的变化。颅内压监测采用腰蛛网膜下腔置管直接测压。结果:静注异丙酚后SP,MAP,CPP显著降低(15.18±2.21kPa降至13.44±1.56kPa,11.33±2.14kPa降至9.54±1.70kPa,9.05±2.46kPa降至7.97±2.14kPa)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在20分钟内恢复至基础水平,DP、HR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ICP给药后明显下降且在观察期内无回升趋势。结论:异丙酚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适用于神经外科麻醉,对颅内压增高病人应适当调整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血流这和肝血流及氧供的影响。方法:选用2健康杂种犬22只行胸理解上阻滞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或依托咪酯0.4mg/kg,监测10分钟内体循环、肝动脉、门静 脉血流动力学及肝脏氧供。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R、MAP、SVR、门静脉血流和氧供下降,异丙酚诱导后HR、MA字符怨于2-5分钟时下降,依托咪酯诱导后各参数无进一步明显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安定-芬太尼-羟丁酸钠复合诱导对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手术病人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0例择期手术病人,根据麻醉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为三组。组1,MPAP≤2.67kPa;组,2〉2.67kPa≤5.33kPa;组3,〉5.33kPa。麻醉诱导均采用安定0.2mg/kg、芬太尼2μg/kg及羟丁酸钠50mg/kg。以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血液动力学。结果:  相似文献   

8.
全肝血流阻断对胰腺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家兔全肝血流阻断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健康青紫蓝兔10只,体重2.5~3.0kg,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行气管切开后,股动脉切开插管监测血压并采血。依次结扎肝固有动脉,肝总管,门静脉及各肝小静脉,即开始进入全肝血流阻断剂,分别于全肝血流阻断前,后1,2,3小时取血,最后于全肝血流阻断后3小时取胰朱组织,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全肝血流阻断后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均显著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0.6-1997.5行各类肝切除术264例,其中复杂而困难的肝切除术23例,包括右三叶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2例,肝中叶切除6例,尾状叶切除4例,第Ⅷ肝段切7例。原发病包括肝脏恶性肿瘤18例,转移癌1例,良性肿瘤4例,12例伴有同程度的肝硬化。术中14例施行了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阻断时间:6-20min。,术中失血量:200-2400ml,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为4.3%,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中采用门腔-心房体外转流技术对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9只健康幼猪(体重18~30kg)麻醉后经脾静脉,右股静脉置管;全肝血流阻断后,经体外循环泵将血液转流至右心房。左颈外静脉置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1.1±0.2小时。结果表明: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中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无肝期采用门腔-心房转流技术能改善其紊乱。术中发生的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温,可通过补碱和保温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1.
第Ⅷ肝段切除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第们段肝癌切除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总结9例第Ⅷ段肝癌手术切除的经验,9例患者均伴有肝炎后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A级7例,ChildB级2例。肿瘤最大径4—6cm,4例术中施行全肝血流阻断(THVE),阻断时间为6-14分钟,4例在施行THVE后成功地修复了损伤的主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结果9例第Ⅷ段肝癌得以顺利切除,术中输血600~1200ml,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右侧胸腔积液2例,胆漏1例。结论第Ⅷ肝段切除是一种十分困难而危险的局限性肝切除,因为很多壁薄如纸的肝静脉在第Ⅷ肝段顶部汇入主肝静脉并进入下腔静脉。虽然第Ⅷ肝段切除技术是困难的,但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选择。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是控制术中大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小剂量吗啡中枢呼吸调节抑制效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观察了50例无心、肺疾患,ASAⅠ~Ⅱ级的子宫或卵巢部分或全切除的患者术后硬膜外注射 2.5mg吗啡的 CO2通气反应、止痛效应、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出气CO2分压(PETCO2)变化。硬膜外注药后 1、3、6、9和 12小时的CO2通气反应值,分别自术前8573(均值)降至 5 513、3 945、3398、4268和 5 2351ml· kPa-1· min-1。最大降低值发生在注药后 6小时有29例,3小时11例,9小时10例。 4例于注药后145~450分钟SpO2降至92%~95%,15例PErCO2于注药后100~480分升达6.13~7.20kPa.而呼吸频率无明显改变。呕吐(44%)和困倦(16%)发生在注药后80~100分。认为硬膜外小剂量吗啡的中枢呼吸调节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9小时。但因有较大个体差异,临床上监测呕吐、困倦、 PETCO2和 SpO2变比应持续12小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状态下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对休克发展的影响。方法:雌性家兔12只,随机等分为休克对照组(Ⅰ组)和休克伴双后肢缺血再灌注组(Ⅱ组)。戊巴比妥钠麻醉,气管切开,自主呼吸,并全身肝素化。经左颈外静脉,按1ml·kg-1·min-1的速度放血5分钟,停5分钟,以左颈总动脉MAP达4.0±0.2kPa为休克开始,此时Ⅱ组阻断腹主动脉末端,90分钟后松开。结果:休克后120分钟,血中TXB2、TXB2/6-keto-PGF1α、乳酸、酸性磷酸酶及Mg2+,Ⅱ组均显著高于Ⅰ组,而休克90分钟时,各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状态下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可能对休克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30例下胸段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均用1.33%利多卡因,其pH和PCO2分别为,A组pH4.7~4.8,PCO20.4~0.5kPa;B组pH7;2~7.4,PCO253.3~54.7kPa;C组pH7.2~7.4,PCO28.O~10.0kPa。结果: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各组麻醉持续时间为,A组65.7±30.3min,B组51.2±32.7min,C组31.7±16.7min(与A组比,P<0.05)。另外,A组肌松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单纯提高利多卡因pH(C组),则缩短硬膜外麻醉持续时间,肌松差;碱化利多卡因中的高PCO2(B组)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高p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和术后红细胞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以及红细胞内ATP和Mg^2+含量的变化。方法:对1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围麻醉手术期红细胞PFK活性及红细胞内ATP、Mg^2+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锯胸骨、体外心肺转流(CPB)建立、主动脉阻断5分钟、转流结束、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3天9个时点取动脉血,同步测定红细胞内PFK活性、AT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诱导对血压,心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调节的影响。方法:心肺功能正常的择期非心脏手术病人18例,用异丙酚2.0mg/kg,芬太尼4μg/kg,潘库溴铵0.08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麻醉诱导。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后1,3和5分钟时SBP,DBP,MAP和HR,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前列环素和血栓素2变化。结果:插管前SBP,DBP和MAP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降幅分别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我院于1993年7月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手术8例,现将其作用效果及体会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选择ASAⅠ~Ⅱ组孕妇8例,年龄22~38岁,体重41~60kg,妊娠时间41~59天。手术时间2~5分钟。麻醉及监测麻醉前阿托品0.4mg肌肉注射。将异丙酚用0.9%生理盐水稀释一倍,浓度为0.5%,经肘静脉以1mg·kg-1/min快速静脉注射,以后根据患者反应再缓慢注射1~1.5mg/kg,直至患者深睡即开始手术。术中连续滥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SP)、心率(HR)、呼吸(R)、脉…  相似文献   

18.
相同MAC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4例 20~50岁、ASAⅠ级、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硫喷妥钠5mg/kg、阿曲库胺0.6~0.7mg/kg。单纯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全麻。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4.27。4.93hpa。以TOF监测肌松,间断给予阿曲库胺 10~15mg,维持T4/T1<25%。采用 FP1-A1、FP2-A2双导联监护脑电,验证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8、1. 0、1. 3和 1.5 MAC时的脑电功率谱、95%边缘频率(SEF)和中心频率(MPF)改变。结果发现,随MAC增加脑电功率谱表现出波增加,α和β波减少,而SEF、MPF值随MAC增加而减少的改变呈负性线性关系,r=-0.95。提示脑电功率谱、SEF和MPF在评价全麻深度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0例患者均予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叶切除。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肝衰竭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下肝叶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安氟醚或异氟醚吸入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肝血流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犬20只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分为两缚,分别吸入,0.5和1.0MAC安氟醚或异氟醚,监测麻醉前后体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及肝脏氧供,氧耗。结果 硬膜外阻滞后血压,门静脉血流和氧供下降,加吸安氟醚0.5MAC使心排血量也下降,1.0MAC后肝动脉血流及氧供也减少,加吸异氟醚0.5MAC心排血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