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对2006年和2008年山东和宁夏两省(自治区)样本地区新农合补偿前后住院费用造成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灾难性卫生支出平均差距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农合补偿在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灾难性卫生支出平均差距上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整体补偿水平看,这种作用还是比较小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对住院费用导致的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方法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3年个体水平面板数据中选取包含住院个体的家庭为研究对象,分析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并且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年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作用是逐步提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实际补偿比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成反比。起付线与封顶线对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两周以上与住院机构层级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成正比。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中补偿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患者的疾病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陕西省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新农合的实施效果。方法:利用家庭入户调查数据,比较2009年和2011年在不同界定标准下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平均差距、相对差距和集中指数的变化情况,分析农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高收入组现金卫生支出下降,低收入组上升,不同界定标准下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均降低,集中指数上升,灾难性卫生支出中老年人口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结论: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推行全民覆盖;提高收入水平,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提高公平性;关注老年人口,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辽宁省沈阳市农村居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概况,分析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评价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2014年5-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沈阳市912户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共调查3012人,分析农村居民灾难性支出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 年人均总收入>20000元的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为8.64%,平均差距为2.33%,相对差距为13.16%,集中指数为0.33,而人均总收入低于10000元的农村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率为51.38%,平均差距为9.01%,相对差距为16.45%,集中情况为-0.31;影响家庭灾难性卫生指出的主要因素有:家庭人均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中是否有≥65岁老人和家庭中是否有慢性病人。结论 人均年平均收入较低的农村家庭发生灾难性支出的概率较高,因此继续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力度,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持;关注老年人口和慢性病的防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省富顺县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新农合报销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灾难性卫生支出差距等指标分析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现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  结果  新农合报销后,四川省富顺县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8.02 %,平均差距为3.62 %,相对差距为20.11 %,比新农合报销前分别下降了30.77 %、38.44 %和11.64 %;因住院费用或门诊费用而导致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在新农合报销后的下降幅度分别为41.59 %和8.18 %;家庭成员住院次数、抚养比、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有慢性病患者是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  结论  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地区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的密度和强度;新农合对住院费用的补偿作用好于对门诊费用的补偿作用;农村慢性病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更容易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湖北省孝昌县农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湖北省孝昌县3镇9村,共约1 168户家庭、4 468人,比较分析新农合补偿前后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农合补偿后,样本地区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均有所下降;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有: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中有工作的成员的数量、家庭成员住院次数、家庭是否有慢性病患者。结论:孝昌县农村地区家庭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其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降低,减少该县农村地区灾难性卫生支出应该健全完善新农合对于慢性病门诊费用的补偿机制、降低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自付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国农村人口的健康问题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农村仍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利用灾难性卫生支出率和致贫率作为测量工具,来衡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方法:数据来源于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采用WHO推荐的方法计算灾难性卫生支出。结果:农村人口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为14.4%,致贫率为9.2%,且两者与地区经济水平呈负相关,最为贫困的西部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及致贫率最高,分别为15.8%和10.8%;有住院病人的农村家庭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和致贫的风险最大。结论与建议:中国农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较高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新农合制度的保障水平不高,缺乏遏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有效机制,特别是现存以服务项目付费为主导的支付方式,是导致农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制度成因。因此,应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为重点,加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强化各种配套制度和机制的安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农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以及新农合缓解灾难性卫生支出的能力。方法:2011年分别选取浙江、湖北、重庆作为样本地区,通过现场调查获取问卷1 661份,计算参合家庭的年自付医疗卫生费用、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和相对差距和集中指数。结果:补偿前后,贫困家庭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平均差距、相对差距均最高,低收入组次之。补偿后,集中指数降低,灾难性卫生支出进一步向经济困难家庭集中。结论:通过推进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和完善新农合配套措施等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和低收入居民抵御灾难性卫生支出。  相似文献   

9.
滕州市农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滕州市农村居民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密度和强度,分析灾难性卫生支出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181户家庭,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来分析家庭灾难性卫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卫生支出占家庭支付能力40%时,滕州市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发生率26.51%,家庭年纯收入、家庭内是否有慢性病患者、家庭是否负债是不同标准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结论:贫困人群灾难性卫生支出率发生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和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少农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善灾难性卫生支出效果。方法:采用入户询问对样本人群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界定标准下3种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前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支出差距,采用集中指数比较不同经济水平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支出差距的分布情况。结果:3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均一定程度降低了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支出差距,但不同制度间差异较大,公平性有待改善。结论:继续大力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不同保障制度特别是新农合的公平性,多种方法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和海南省2012年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实施效果,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和海南省为样本地区,选取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和重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政策覆盖范围和患者年度实际补偿比角度分析2012年新农合大病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并进行地区间比较。结果:2012年两省市先心病和白血病的政策覆盖水平相对较高,其余三类大病政策覆盖率相对较低,区域间政策覆盖有差异;大病患者年度诊疗费用报销水平主要分布在50%左右,重性精神病和儿童两病的补偿比较高。结论:新农合大病保障政策在病种和区域间的覆盖存在差异;政策的实施明显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但部分病种患者经济负担仍然较重,疾病单次诊疗费用高和补偿政策对诊疗次数的限制是其主要原因。建议:提高政策覆盖、缩小地区差异;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补偿政策;提升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我国新农合大病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政策执行现状和运行效果,为完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政策的形成背景、执行与效果,其中定量资料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自2010年政策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障的病种及试点范围稳步扩大,2012年全国大病保障有99.6万名患者受益,受益率为12.45人次/10万参合人口,东部地区受益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全国20种大病实际补偿比达65.39%,儿童两病等4类大病的实际补偿比超过70%,中部地区补偿水平略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论: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政策推进良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但区域间保障待遇存在差异,保障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也面临挑战。建议:多种方式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障水平,处理好新农合大病与一般疾病保障的关系,促进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算分析北京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对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减轻作用,对制度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大病保险承办方式选取北京市三个区县,再从中选择大病患者较多的2~3个乡镇。通过与大病保险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其运行现状;对样本乡镇全部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主观感受,收到有效问卷497份。利用新农合管理中心信息平台测算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对定量和定性资料分别采用统计分析与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结果:经大病保险报销,三个区县大病患者平均自付费用明显减轻,实际补偿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灾难性卫生支出情况无显著改善。结论:应通过提高大病保险起付线与报销比例,拓宽报销目录等举措提高其补偿水平,重点缓解极重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两个问题:难以有效核查异地就诊病例,难以解决经办人员的编制.而福建省晋江市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服务外包,实行"筹、监、办"相分离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全国性互助稽查网络核查异地就诊病例,并且建立外伤和疑难案件调查制度,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病患者对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的满意程度,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有效管理和完善政策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典型抽样原则,对B市三个远郊区县484名享受2013年大病保险补偿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其医疗费用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大病患者平均医疗支出约占家庭总支出的84.57%,强制性医疗支出较高,家庭疾病经济负担较重,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提高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补偿额度,三区县实际补偿比平均提高4.79%,保障作用明显。患者对大病保险基本态度平均分为(3.95±1.05)分,88.43%的大病患者愿意个人缴费继续参保。结论与建议:大病患者对大病保险政策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建议短期内保持现有筹资方式,维持制度稳定性,在基金承受范围内合理提高补偿比,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农合制度下陕西省农村参合农民住院服务利用受益情况。方法:主要采用集中指数和五分位分组法评价参合农民住院受益的绝对公平程度。结果:不同经济水平村参合农民补偿人次和补偿费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142和0.094,不同经济水平参合农民补偿人次和补偿费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253和0.355。结论:新农合制度下陕西省参合农民住院受益存在不公平现象,这种不公平程度在按照家庭经济指标分组比较时更加明显,但总体而言,不公平程度并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和分析宁夏山东两省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变化情况,为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方法对宁夏和山东六县市农民进行访谈,结合机构调查,比较2006年与2008年两次调查结果,分析农民参合意愿变化情况。结果:农民参合率明显提高,呈现被动参合到主动参合的转变,对新农合的认识和信任提高,互助共济与疾病风险意识增强,个别农民不参合主要与制度或管理的不足有关。建议:完善新农合制度,探讨适宜的新农合补偿模式,促进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