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患儿血清和尿中锌、铜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肺炎患儿血、尿中微量元素锌 (Zn)、铜 (Cu)含量的变化。方法 应用OLYMPUS 10 0 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采用比色法检测 4 8例肺炎患儿及 5 1例健康儿童血清、尿中锌、铜含量。结果 健康儿童组血清中锌含量为 ( 18.37± 2 .76 ) μmol/L ,铜含量为 ( 15 .38± 4 .0 3) μmol/L ,铜 /锌比值为 0 .95± 0 .2 8;尿中锌含量为 ( 3.91± 0 .86 ) μmol/L ,铜含量为 ( 0 .8± 0 .35 ) μmol/L。肺炎患儿组血清中锌含量为 ( 12 .4 5± 3.32 ) μmol/L ,铜含量为 ( 17.97± 7.16 ) μmol/L ,铜 /锌比值为 1.4 5± 0 .4 2 ;尿中锌含量为 ( 3.0 5± 1.14 ) μmol/L ,铜含量为 ( 0 .6 9± 0 .31) μmol/L。肺炎组血清、尿中锌含量较健康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血清中铜含量及铜 /锌比值均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分别 <0 .0 5、<0 .0 1) ,尿中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炎患儿血清、尿中锌含量降低 ,血清铜浓度增高 ,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亢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以及与FT3、FT4、性别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2例甲亢患者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甲亢患者血清瘦素为 9.31± 0 .2 4 μg/L ,正常对照组为 8.82± 0 .31 μg/L。甲亢患者血清瘦素 ,男性为 4 .81± 0 .1 7μg/L ,女性为 1 1 .52± 0 .2 8μg/L ;正常对照男性为 3 .87±0 .2 1 μg/L ,女性为 1 0 .37± 0 .32 μg/L。甲亢和正常对照组相比 ,血清瘦素无明显差异 (P >0 .5) ;两组中瘦素水平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1 )。结论 :甲亢患者血清瘦素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 (HD)患者血清锌 (Zn)和铜 (Cu)含量 ,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血液透析组包括 36名HD患者 ,平均年龄是 4 3岁± 1 5岁 ,2 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平均年龄为 4 0岁± 1 7岁。每份血液标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测定血清锌和血清铜水平。结果 :血清Zn水平 :HD组 5 9.6 μg/dl± 1 4 .6 μg/dl,对照组 1 1 4 .9μg/dl± 2 4 .3μg/dl。血清Cu水平 :HD组 6 5 .3μg/dl± 1 2 .8μg/dl,对照组1 4 1 .2 μg/dl±39.3μg/dl。HD组患者血清Zn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0 1 )。血清Cu的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和短期血液透析患者之间Zn、Cu含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由于HD患者血清Zn、Cu浓度明显降低 ,建议CRF行血液透析治疗时补充一些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 (CⅣ )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 3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C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肾炎患者血清CⅣ质量浓度为( 4 0 1 .4 6± 1 1 8.5 3)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 6 4 .32± 4 2 .5 4 ) μg/L(P <0 .0 1 )。CⅣ与血 β2 MG、尿 β2 MG、血肌酐(SCr)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6 97、0 .6 4 4、0 .5 2 3,P均 <0 .0 1 ;与肾小球滤过率 (GFR)呈显著负相关(r=-0 .70 1 ,P <0 .0 1 )。提示 :监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清CⅣ有助于监测、判断疾病的活动及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Tn- I)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6 0例 CHF患者 ,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CTn- I水平。采用 NYHA心功能分级法及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值进行分类 ,并进行组间均数 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功能 (NYHA)为 、 、 、 级者 ,其血清 CTn- I水平分别为 (0 .0 4± 0 .0 1) μg/ L,(0 .0 9± 0 .0 2 ) μg/ L,(0 .2 0± 0 .11) μg/ L,(0 .35± 0 .2 1) μg/ L。 16 0例患者中 L VEF小于等于 35 %者 ,CTn- I水平为 (0 .2 4± 0 .15 ) μg/ L;L VEF大于 35 %者 CTn- I为 (0 .0 8± 0 .0 3) μg/ L。L VEF值与 CTn- I呈负相关 (r=- 0 .5 90 ,P<0 .0 1)。结论 :CHF患者血清 CTn- I水平升高 ,其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IGF- 水平。方法 :用放免测定法对正常对照组及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IGF-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 IGF- 水平治疗前为 (0 .4 8± 0 .4 0 ) μg/ L、治疗后为 (0 .4 2± 0 .33) μ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与正常对照组 (0 .98± 0 .2 0 ) μg/ L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空腹血清 IGF- 浓度与空腹 C肽 (P <0 .0 5 )呈正相关。结论 :血糖控制对血清 IGF- 水平影响较小 ,但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红蛋白对PCR检测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对弱阳性乙型肝炎 (HBV) PCR定量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煮沸法处理血清 ,分别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含量 3.0× 10 4 copies/ m L HBV DNA)。取浓度分别为 0 .1μg/ L、0 .5 μg/ L、1.0μg/ L、2 .5 μg/ L、5 .0 μg/ L、2 5 .0 μg/ L、5 0 .0 μg/ L、10 0 .0 μg/ L、5 0 0 .0 μg/ L 的血红蛋白 10 μL 加入管中 ,补充血清 (含3.0× 10 4 copies/ m L HBV DNA)至总体积 4 0 μL。用煮沸法提取 ,荧光定量 PCR检测 HBV DNA。结果 :血清标本中加入血红蛋白浓度 <5 .0 μg/ L 的 HBV DNA PCR结果全为阳性 ,经配对 χ2检验与阳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加入血红蛋白浓度≥ 5 .0μg/ L时出现假阴性 ,经配对χ2 检验与阳性对照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从各浓度组的变异系数 CV观察 ,血红蛋白浓度越高出现假阴性的机率就越大。结论 :在 HBV DNA PCR检测时 ,应纯化核酸避免血红蛋白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因体检发现肝功异常而行CT检查,发现肝右叶巨块占位2周入院。患者于6年余前出现双上肢颤抖,在外院检查血清铜氧化酶低于正常,血清铜9μmol/L,血清铜蓝蛋白0.18μmol/L,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予青霉胺等驱铜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8/12kPa,脉搏82次/min。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双侧眼角膜缘可见棕黄色色素环即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环)。双上肢伸屈时可见明显震颤,头部偶有轻微颤抖。腹平坦,右肋缘下可及肿块,质硬,界不清,无压痛,移动性浊音(一)。B超示肝右叶巨块占位(原发性肝癌),肝硬化。AFP>100…  相似文献   

9.
何秉勋  张勋柱  曾玉  吴建军 《四川医学》2004,25(12):1335-1335
患者 ,男 ,6 6岁 ,已婚。因发现右肾结石 1+ 年 ,右腰痛 10天入院。查体右肾区叩压痛。辅助检查 :尿常规黄清 ,WBC 0~ 2 ,RBC 0~ 1,BLD ++,尿素氮7 5 0mmol/L ,肌酐 110 19μmol/L ;B超 :右肾下盏结石 ,1 0cm× 0 .8cm ,集合部分离 3 0cm× 1.5cm ,右输尿管上段扩张 ,中下段显示不清。入院诊断 :右肾结石伴积水 ,右输尿管结石梗阻 ?入院后行IVU +KUB示 :右肾下盏见 1 0cm× 0 8cm大小之结石 ,右输尿管行径平L5椎体下缘见约 0 8cm× 0 6cm之结石影 ,右肾盂肾中度积水 ,双肾下极似见融合 ,呈“马蹄形”改变。进一步行双肾MRI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及 C-反应蛋白 (CRP)定量测定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方法 :对 46例 UA患者、2 5例稳定性心绞痛 (SA )患者及 2 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血清MMP- 2及 CRP酶联免疫测定。 结果 :U A组入院时血清 MMP- 2水平明显高于 SA组及对照组 ,分别为 (4 70 .8±5 1.4) ng/ ml、(32 9.6± 5 4.0 ) ng/ ml及 (2 46 .5± 2 6 .8) ng/ m l(P<0 .0 1)。 UA组入院时血清 CRP水平明显高于 SA组及对照组 ,分别为 (3.6± 0 .4) μg/ m l、(0 .9± 0 .1) μg/ m l及 (0 .7± 0 .1) μg/ m l(P<0 .0 1)。UA组病情稳定后血清MMP- 2及 CRP水平明显降低 ,分别为 (35 0 .4± 41.8) ng/ m l、(0 .9± 0 .3) μg/ ml(P<0 .0 1)。 U A组有 7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ACE) ,SA组未发现 ,且 ACE组入院时血清 MMP- 2、CRP水平分别为 (5 0 3.7± 30 .3) ng/ ml、(4 .1± 0 .3) μg/ ml,明显高于 U A组入院时平均 MMP- 2、CRP水平 (P<0 .0 5 )。 结论 :血清 MMP- 2、CRP水平可能对 UA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脑梗死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患者 ,女性 ,4 1岁。因突发颈背部剧痛 6h、左侧偏瘫 4h于 2 0 0 1年 12月 2 3日入院。往有高血压病史 2 0年。入院时查体 :T 35 .9℃ ,P 5 2次 min ,R 13次 min ,左上肢血压 15 0 90mmHg(1mmHg=0 .133kPa) ,右上肢血压未测。神志清 ,烦躁 ,言语不清 ,呼吸有间歇停顿现象。双眼向右凝视 ,右瞳孔4 .5mm ,左瞳孔 3.0mm ,口角右歪 ,伸舌左偏。双肺呼吸音清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6 0次 min ,律齐 ,心音可 ,主动脉第 1、2听诊区闻及 3 6级舒张期杂音 ,无传导。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肢肌力 0级 ,左巴彬斯基征阳性。颅…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37岁 ,因腰痛 7年 ,骨痛 4年入院。入院前 4年及 2年 ,患者因右锁骨骨折及右肾结石分别于外院行内固定及右肾盂切开取石术。入院查体 :甲状腺右叶下份可扪及肿块。检查 :血钙 2 .91m mol/ L(正常 2 .1~ 2 .7mm ol/ L) ,血磷0 .6 1m mol/ L (正常 0 .6~ 1.6 m mol/ L )。碱性磷酸酶 16 2 9IU / L (正常 30~ 110 IU/ L ) ,2 4小时尿钙 7.2 6 m mol/ L (正常2 .5~ 7.5 mm ol/ L ) ,甲状旁腺激素 (PTH ) 112 6 .9pm ol/ L(正常 2 4.3~ 71.9pmol/ L)。彩色多普勒 B型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右叶中、下份实性肿块 ,大小为 4cm× 3c…  相似文献   

13.
苗雨吉 《黑龙江医学》2003,27(9):705-705
1 病例摘要该患脑梗死后 4h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及肝素抗凝 ,造成症状性脑出血 ,血量达 90 7mL ,导致死亡。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 ,5 0岁。因言语不清、右侧偏瘫 4h于1 992 -1 1 -1 72 2时入院。该患入院前 4h在活动中突然跌倒 ,出现言语不清 ,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入院时查体 :血压 :1 6/1 2kPa ,神志清楚 ,混合性失语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右上肢肌力 0级 ,右下肢肌力Ⅰ级 ,右腹壁反射弱 ,右跟、膝腱反射活跃 ,右Babinski′s征阳性。头部CT扫描示未见异常。凝血时间 6min。入院后立即给予溶栓、抗凝治…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 s ICAM- 1含量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血清s ICAM- 1含量 [分别为 (766± 179) μg/ L和 (60 2± 15 5 ) μg/ L]均较两对照组 [分别为 (5 30± 77) μg/ L和 (5 2 1± 116)μg/ L]明显升高 (P<0 .0 1) ;2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s ICAM- 1含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0 .2 85 ,P<0 .0 5 ) ,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 (r=- 0 .333,P<0 .0 5 ) ;3脑皮质梗死组与基底节区梗死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3± 178) μg/ L和 (75 8± 183) μg/ L;4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亦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4± 189) μg/ L和 (75 4± 165 ) μg/ L。结论 :ICAM- 1通过炎症性白细胞变化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期时测定血清 s ICAM- 1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发作的一个指标 ;脑梗死时血清 s ICAM- 1的浓度变化与病灶部位和有无高血压关系不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2周于2003年6月18日入本院。入院前1周患呼吸道感染,其一姐10岁时死于肝豆状核变性。查体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角膜可见K-F环(裂隙灯下),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5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90 U/L、碱性磷酸酶23 U/L、血清总胆红素508 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153 μmol/L、白蛋白22 g/L、球蛋白44g/L。甲、乙、丙、丁、戊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血清铜总量5 μmol/L、血清铜蓝蛋白75 mg/L、尿铜1…  相似文献   

16.
苏卫红  陈雨 《疑难病杂志》2003,2(2):115-115
患者 ,女性 ,83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 30d ,加重 2d入院。诊断为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既往无出血史。入院后化验 :WBC 5 .1× 1 0 9 L ,RBC 4 .0 4× 1 0 1 2 L ,PLT 33 .0× 1 0 9 L ,纤维蛋白原 5 .2g L ,甘油三脂 1 9.1mmol L ,胆固醇 2 6 .6mmol L ,BUN 1 .9mmol L ,肝功能正常。因患者患有青光眼 ,故未用硝酸脂类扩冠治疗 ,予复方丹参静脉点滴后 ,症状不缓解。故于入院第 1 0天 ,始用东菱克栓酶静脉滴注。用法 :第 1天 1 0U ,第 3天 5U ,第 5天 5U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但于停药第 4天患者于右前臂及腕部皮肤可见瘀斑 ,但…  相似文献   

17.
李玉芹  陈志明 《四川医学》2000,21(10):936-937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2 4岁。因头晕、乏力 1周于 1993年 12月 15日第一次入院。入院前有 1年左右 射线接触史。查体 :T38. 8℃ ,P90次 /分 ,R2 0次 /分 ,BP16 /8k Pa。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黄染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检查 :WBC3.0× 10 9/L,N0 .50 ,L 0 .4 5,E0 .0 2 ,M0 .0 3,Hb10 9g/L,Plt72× 10 9/L,Ret0 .0 0 8,血清酸化溶血试验 (Ham)阴性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Rous)阴性 ,抗碱血红蛋白 (Hb F) 0 .0 2 9,血清铁蛋白 (SF) 79.6 μg/L,骨髓活检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低下 ,但有约 1/3的骨髓…  相似文献   

18.
刘锐  李小顺  闫鲲 《医学争鸣》2004,25(18):1662-1662
1 临床资料 女 ,4 8岁 .右侧腰部疼痛不适 2mo ,加重 1d .2mo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不适 ,未在意 ,入院前 1d症状加重 ,伴恶心、呕吐 3次胃内容物 ,尿色、尿量正常 ,无尿痛、尿急等 .查体 :体温 37.8℃ ,右肾区叩痛阳性 ,其余未发现异常 .尿白细胞 ( ) ,尿蛋白 (+) ,Hb 99g/L ,B超检查右肾下移 ,于肝肾间隙可探及 11.0cm× 5 .4cm异常回声区、边界不清、回声杂乱 ,可见少许液区 .提示右肾区脓肿 .CT增强检查 :右肾区可见一巨大肿块影 10 .2cm× 12 .5cm× 16 .0cm ,密度不均 ,CT值 - 80~ 12 0Hu .入院诊断右肾脂肪血管瘤 .…  相似文献   

19.
甲亢和甲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甲亢与甲减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和FT3 、FT4 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2例甲亢患者 ,2 8例甲减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甲亢患者血清瘦素为 (9.31± 0 .2 4) μg/L ,甲减患者血清瘦素为 (4.12± 0 .15 ) μg/L ,正常对照组为 (8.83± 0 .30 ) μg/L。甲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甲亢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甲亢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5 )。结论 :甲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增加 ,而甲亢患者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 ,HLD)又称Wilson病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我院自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5月共收治本病 2 3例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3例患者中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11~ 4 2岁 ,病程 3个月~ 6年。均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1] :(1)具有典型锥体外系和 (或 )肝脏症状体征 ;(2 )角膜K F色素环阳性 ;(3)血清铜蓝蛋白 <2 0 0mg L或 (和 )血清铜氧化酶 <0 .2AU ml ;(4 ) 2 4h尿排铜量 >10 0 μg。其中典型肝豆状核变性型 12例 ,假性硬化型 5例 ,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