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公立医院有望不再以药养医,政府将出钱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买单。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10%。在重庆深化医改方案出台近一月之后,该市卫生局首次对医改方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一个月之内,宿迁市的104个乡镇中心医院,就将拿到江苏省里的专项扶持款。这是宿迁全面民营化的10年医改中,当地医疗机构首次得到省级财政的投入。这得益于宿迁市政府一个精心的制度设计——在市、县(区)成立医疗卫生事业投资管理中心(下简称“卫投中心”),以借款、参股、(设备)租赁等形式对非公办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投入,从而在形式上回避了“公共财政流入私人机构”的尴尬。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现状,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提供借鉴。方法:对安徽省某市下辖的7个县(区)9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样本机构的人员配备情况、应急场所建设情况、应急组织和制度建设情况、开展应急培训演练情况等。结果:某市每万常住人口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2.50人。9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平均数为32.87人;卫生技术人员大多为大专及以下学历;48.42%的机构未配备公共卫生医师;90.53%的机构未设置发热门诊,仅有31.58%的机构设置了发热哨点诊室;69.47%的机构无针对原因不明发热患者转诊的制度;98.95%的机构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其中89.36%的机构对预案进行过修订;82.11%的机构参加过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培训和演练。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组织和制度建设情况相对良好,但人员配备有待加强,场所设施还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应急培训和演练尚须加强。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配套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宁夏将采取系列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据自治区政府介绍,宁夏将从业务用房、基本设备、人力资源、财政投入、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使之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相适应。为此,宁夏将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另外,宁夏还将加强城市社区和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订优惠政策,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到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开展城市医院支援农村、社区卫生工作,并作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聘任的必备条件。对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稳定乡村医疗卫生队伍。  相似文献   

5.
杨柳  蒲川 《重庆医学》2013,42(1):98-99
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人员服务能力的建设上。本研究主要对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培训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旨在了解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培训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有利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服  相似文献   

6.
贾杰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I0001-I0001,1066
新的医改方案将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作为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大力推进,可谓本次医改的最大亮点。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以保证人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明确大学生将纳入居民医疗保险。高校医疗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  相似文献   

7.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基层医疗单位,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体系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重要保障。目的 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的侧重点、变化趋势,发现诊断政策体系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方法 选取2009-03-17至2020-08-30的35份国家层面颁布的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政策客体、应急管理生命周期3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35份政策文本经编码后共获得99个参考点。单维度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需求型政策工具、政府与政府部门、响应阶段分别在3个维度中占比最多(53.5%、44.4%、74.7%)。二维度交叉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对政府部门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供给型政策工具,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街道或乡村使用较多的为需求型政策工具;预防及准备阶段人力、物资供给型政策较少,响应及恢复阶段需求型政策工具较多;政府部门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个客体贯穿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而医疗工作者、社区街道或乡村等客体存在某阶段未涉及的情况。三维度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预防阶段及恢复阶段,各类政策工具整体使用次数较少,仅对政府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了少量的需求型或环境型政策工具;准备阶段,对于不同政策客体均为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响应阶段,对各客体使用的各类政策工具均显著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频率最高。结论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体系仍处于建设阶段,政策工具分布差异化显著,重需求型而轻供给型与环境型;政策客体分布不均衡,聚焦政府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忽视协同机构的参与;政策未能全面覆盖应急管理生命周期,重事发响应而忽视事前预防及事后恢复。因此,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特点,优化政策工具配比,均衡政策客体分布,强化预防和恢复阶段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和服务提供情况,找出存在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政策建议.方法:对重庆市35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机构普查;对主城区社区卫生机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对负责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重庆市已基本建立起新型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数量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建设较差;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现象较普遍;公共卫生服务弱化,双向转诊上转易下转难等.结论:目前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投入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完善转诊服务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信息化建设则是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措施。目的 了解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推动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四川省所有市、县(区)为单位,采用等比例单纯随机法抽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 022个,于2019年11-12月,采用网络问卷法对医院业务院长进行调查。内容主要为公共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简称基层系统)两类系统使用情况,包括经费、基础设施、覆盖率、人员、阻碍因素等。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 133份,有效问卷994份,有效率为87.7%。结果 调查机构中,平均使用9个公共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48.6%(483/994)的机构有专门信息化建设经费;91.0%(905/994)的硬件设备满足工作需求;45.0%(447/994)的机构信息填报人员在5人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经费、硬件设备、人员配置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9%(68/8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3%(878/912)乡镇卫生院使用了基层系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报人员专业以临床(357人,占37.7%)、护士/护理(288人,占30.4%)为主,信息技术专业少见(21人,占2.2%);63.2%(43/8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4.7%(656/912)的乡镇卫生院认为基层系统满足院内业务需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系统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模块信息均存在重复填报问题。阻碍公共卫生模块使用的因素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选“软件功能不完善”〔36.8%(25/68)〕,乡镇卫生院首选“专业人才匮乏”〔31.4%(276/879)〕。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存在基础保障薄弱、系统建设效率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机构发展不平衡、系统软件功能还不完善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黄河  胡琳琳  刘远立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280-2285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在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医药费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全国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率的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年11月—2017年5月“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综合评价”项目,收集3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外部特征、内部管理与技术因素、投入-产出指标等资料。采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效率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 3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综合技术效率值分别为(0.79±0.23)、(0.52±0.25)、(0.42±0.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域、财政补助方式、辖区6岁以下儿童人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地域、是否开设外科、是否使用电子病历、绩效工资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否包括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达标率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地域、辖区6岁以下儿童人数、是否开设外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财政补贴应逐渐向按服务单元付费的购买模式转变,开设临床外科可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率不利,薪酬制度的改革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苏省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的地区差异,为政府调整财政资金投入结构、提高分配公平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计算2007-2011年江苏省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的泰尔指数,通过对总泰尔指数的分解得出各地区泰尔指数及其贡献率.结果:江苏省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的泰尔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基本都维持在50%.结论:政府应采取优化卫生投入结构,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及完善政府卫生投入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迅速,为信息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但卫生信息技术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能的相关研究缺乏。 目的 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效能,探索信息技术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能提升的影响。 方法 2020年7—10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甘孜、凉山、阿坝3个自治州,共计23个民族县的8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效能。对23个民族县的卫生健康局负责人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长进行座谈,主要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置、服务开展现状、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服务场景等内容开展座谈。 结果 软件建设方面,8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57家(67.9%)使用公共卫生系统,44家(52.4%)使用家庭医生管理系统,25家(29.8%)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8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47家(56.0%)实现了纵向联通与区域信息化,联通机构多为区(县)级与医联体单位;69家(74.4%)横向联通单位是医保部门。仅18家(2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有独立的信息部门,34家(41.0%)机构没有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才。信息专业人才缺乏〔64家(76.2%)〕、资金不足〔52家(61.9%)〕及基础设施薄弱〔51家(60.7%)〕是目前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建设有区域信息化平台、纵向联通机制、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检验、检查科室设置及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方面优于未进行相应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座谈信息显示,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基本完成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卫生信息化产生了效率提升、监管范围扩大、监管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治理数字化等管理效能,以及服务效率提升、可及性增加、质量提升的服务效能。 结论 信息技术可突破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开展"瓶颈",促进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置、服务延伸,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信息技术可以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信息化存在信息化运维投入持续性不足、应用不足、人才匮乏问题;应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投入,建立规范、适用的卫生信息化培训机制,重视卫生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   

13.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称,中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相似文献   

14.
石曜堂 《中国医院》2009,13(9):77-78
大陆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与日俱增,虽然一度将医疗卫生事业等社会发展项目改革速度减缓,造成民众就医不平等、医疗覆盖率低于改革开放前等问题,但从2003年SARS事件后,开始积极思考、审视其所面临的公共卫生及医疗管理问题,并进行医疗卫生改革工程,规划2010年前让80%人口享受基本医疗,并白2006、2007年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以来,重新订定政策新架构,从农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工作安排包含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等10项任务。任务包括: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得进展。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五)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六)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七)重点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吴海峰  何坪  李雪平  蒲川  张维斌  潘伦 《重庆医学》2012,41(26):2775-2777
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根据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按照干预措施的投入产出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家财力等来筛选确定,主要通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重庆市根据国家新医改要求启动了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于同年9月出台了《2009年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了解滇西边境山区某县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当地有关机构提升应急能力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其应急能力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县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其它医疗卫生机构分别有53%、53.4%、50%的人认为所在医院重视应急能力建设,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对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县医院医疗卫生人员相较于妇幼保健院更认同"政府投入不足"是影响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P<0.05);县医院医疗卫生人员相较于妇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更认同"落实各种优惠和支援政策"是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的根本途径(P<0.05)。结论该县应急能力建设相对较差,应急能力培训时间不长,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约有1/4的人没有接受过应急能力相关培训,缺乏专业应急队伍,应急管理机制需健全。应进一步推进该县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硬件设施配置,加强应急能力相关培训,建立并落实中长期应急规划,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日,记者从浙江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浙江省将在2009-2011年投入356亿元,其中省政府投入108亿元,用于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抓“三基”建设。此前从2006-2008年,浙江省各级政府已经投入175亿元抓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任依  刘艳丽  马力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0):1183-118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中起到“网底”的作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有利于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发热诊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及时上报”,从而控制疫情进展。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设,对其建设标准和职能有了初步的规定。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的最低标准应包括建设布局、硬件和软件配置三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社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人员培训与工作督导、建设便捷通畅的信息网络,规范建设发热哨点诊室并实施持续性运行管理,才能有效发挥发热哨点诊室的作用,使之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的“网底”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开展现状,介绍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解决建议.方法:结合定量调查与定性访谈.结果: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开展现状良好,其中,医务人员数量和综合能力是制约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结论:近几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情况有所发展,但由于工作繁重、医务人员缺乏以及综合能力低等原因,导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