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前列腺素(PG,Prostaglandin)水平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80只)和空白组(20只),以缩宫素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并将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药物组(C组)、针刺组(D组)、隔药灸组(E组)。比较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并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PGF2α和PGE2的水平。结果①空白对照组无扭体,模型组扭体次数较多,且有扭体潜伏期,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且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扭体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且针刺组与隔药灸组相比,隔药灸组30 min内扭体次数最少(P0.01)。而且三组比较,隔药灸组扭体抑制率最高。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大鼠血清PGF2α含量显著增加,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及隔药灸组PGF2α显著降低,PGE2显著增加(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及隔药灸组PGF2α显著降低,PGE2显著增加(P0.01);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PGF2α降低不明显(P0.05),但PGE2显著增加(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与调节PGF2α及PGE2有关,即可降低痛经大鼠血清PGF2α含量,增加血清PGE2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内异消配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EMs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均采用孕三烯酮胶囊口服,治疗组同时采用内异消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痛经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vs 78.0%,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6±2.0)分vs(7.8±2.4)分,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NGF、PGF2α水平指标均下降,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19.5±24.6)pg/m L vs(261.4±27.2)pg/m L,(185.2±48.5)ng/L vs(267.6±72.3)ng/L,P0.01]。结论 :内异消配合孕三烯酮治疗EMs痛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第1、10天0.5mg/只,第2~9天0.2mg/只)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末次给药24h后)制备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大横组采用隔药灸"大横"穴,艾炷灸脐组采用艾炷灸"神阙"穴,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d。治疗结束后,观察30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和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大鼠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及艾炷灸脐组比较,隔药灸脐组扭体次数减少更显著(P0.05,P0.01),血浆中β-EP、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更显著(P0.01,P0.05),PGF2α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比较,隔药灸脐组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隔药灸脐对胞宫的效应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体现为循经性和相对性;在神经内分泌方面药物是影响神阙穴效应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6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治疗组用隔物灸神阙、关元穴治疗;对照组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部分患者(两组各40例)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痛经患者治疗前血清PGF2α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F2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恢复到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0只)和空白组(10只,A组),用缩宫素制备大鼠痛经模型,造模成功后,将30只痛经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隔药灸脐组(C组)、隔淀粉灸脐组(D组)。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隔淀粉灸脐组采用隔淀粉灸神阙穴。比较各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子宫组织PGE_2、PGF_(2α)含量及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次数较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隔药灸脐组、隔淀粉灸脐组均能减少30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隔药灸脐组30min内扭体次数最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β-EP含量显著降低,子宫组织中PGE_2含量明显降低(P0.01)、PGF_(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脐组、隔淀粉灸脐组血浆中β-E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GF_(2α)的含量明显降低,脾脏NK细胞活性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中尤以隔药灸脐组对血浆β-EP、子宫组织PGE_2、PGF_(2α)含量及脾脏NK细胞活性含量影响最为明显。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机制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可升高血浆β-EP含量,降低子宫组织中PGF_(2α)含量、升高PGE_2含量,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6.
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与针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灸脐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灸脐组与针刺组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灸脐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把60例寒凝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西药组采用内服西药,并设正常空白组30例不作任何治疗。结果隔药灸组总有效率(96.7%)优于西药组(83.3%)(P〈0.05)。隔药灸组治疗后PGF2α、PGEz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机制与调节PGF2α及PGE2有关,即可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5例,并设中药月月舒作对照(104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各10例进行经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测定和两组各40例进行经期血清PGF2α含量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血PGF2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GF2α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PGF2α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PGE2、PGF2?含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PI、RI)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PGE2、PGF2?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PI和R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PGE2、PGF2?含量及子宫动脉PI和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配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助于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状况和体内激素状况。  相似文献   

10.
任秀丽 《环球中医药》2013,6(6):431-432
目的观察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阳原县人民医院原发性痛经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关元、三阴交(双侧)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综合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人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PG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治疗组(28.65±8.72)pg/ml,对照组(33.16±9.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这可能与其改变患者血清PGF2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表达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和造模组,构建原发性痛经的老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痛经老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药物组(C组)、针刺组(D组)、隔药灸组(E组)。观察各组大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30min内扭体次数及大鼠子宫内膜PR、ER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发生扭体反应次数较多,且扭体反应前有潜伏期,空白组无扭体反应(P0.01)。针刺组、药物组、隔药灸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均较模型组减少,且扭体潜伏期均延长(P0.01)。隔药灸组和针刺组大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降低(P0.01);隔药灸组大鼠扭体反应较针刺组少(P0.01)。隔药灸组大鼠扭体抑制率最高(P0.05)。隔药灸组、针刺组、药物组及模型组大鼠ER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R表达显著减少(P0.01);隔药灸组、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ER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R表达显著增加(P0.01);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大鼠ER表达较药物组显著降低,PR表达显著增加(P0.01);隔药灸组大鼠ER表达较针刺组显著减少(P0.01),PR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与调节ER、PR表达有关,可下调痛经大鼠ER表达,提高PR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的疗效,研究其对模型大鼠血清PGF_(2α)、PGE2水平及其受体(PGF_(2α)-R、PGE2-R)、催产素受体(OTR)、加压素受体(VPR)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隔药灸组,各组均为20只。观察各组大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30min内的扭体次数,大鼠血清PGF_(2α)、PGE2水平及子宫内膜PGF_(2α)-R、PGE2-R、OTR、VP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产生扭体反应,且有扭体潜伏期(P0.05)。与模型组、药物组和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扭体次数较少,扭体潜伏期较长,扭体抑制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GF_(2α)、PGF_(2α)-R、OTR、VPR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PGE2、PGE2-R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PGF_(2α)、PGF_(2α)-R、OTR、VPR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GE2、PGE2-R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疗效,可减轻痛经模型大鼠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PG)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属寒湿凝滞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温经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随机对2组各6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无痛经的正常组30例行经期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痛经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痛经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PGE2含量增高,PGF2α及PGF2α/PGE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3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的PGF2α和PGE2水平,降低PGF2/PGE2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 将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隔药灸脐组和艾条灸脐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VAS评价腹痛程度以及用LC-MS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代谢产物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VAS值随治疗周期逐渐降低,隔药灸脐组VAS读数的下降幅度大于艾条灸脐组(P0.05);隔药灸脐法可升高血浆中20α-二氢黄体酮、孕烯醇酮、前列腺素E2、γ-氨基丁酸的含量,降低雌酮、前列腺H2的含量,艾条灸脐法可降低5’-磷酸吡哆醛的含量。结论 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但是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艾条灸脐法,其可能是通过调节雌酮、孕酮以及前列腺素等激素水平从而发挥治疗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验证药物对脐疗疗效的影响,并阐释脐疗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药物组31例,淀粉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药物组和淀粉组的痛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第1周期腿痛、腹泻和易激惹症状上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周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脐疗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且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相比之下,隔药灸脐与隔淀粉灸脐疗效基本相当,在第1周期改善腿痛、易激惹症状上隔药灸脐优于隔淀粉灸脐,在改善腹泻症状上隔淀粉灸脐优于隔药灸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F2a(PGF2a)、b-内啡肽(b-EP)、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1采用常规针刺法针刺治疗,对照组2采用中药暖宫七味散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服用其他止痛药。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积分、血清PGF2a和b-EP含量、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和血清PGF2a、b-EP含量及子宫动脉血流情况(RI、PI、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痛经积分和血清PGF2a、b-EP含量及子宫动脉血流情况治疗前后差值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痛经积分及血清PGF2a、b-EP含量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可以通过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PGF2a、增加b-内啡肽含量、改善患者子宫血液流变情况,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把6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西药组采用内服西药,并设正常空白组20例不作任何治疗。结果:隔药灸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西药组(80%)(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IFN-γ均降低(P0.01),血浆IL-4、IL-10含量均升高(P0.01),且隔药灸组治疗后血浆IL-10、IFN-γ含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中IL-4含量比较(P0.05)。结论:隔药灸神阙穴能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浆IFN-γ;升高血浆IL-4、IL-10含量,使有失衡倾向的机体免疫功能得到调节使其恢复到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前列腺素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以及组胺(HI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研究的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口服西药治疗,试验组则采用益气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F2α、PGE2以及HIS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血清PGF2α及HIS水平显著降低,PGE2水平显著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以上变化以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气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显著影响PGF2α、PGE2以及HIS水平,且较常规口服西药治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寒凝型中度原发性痛经的量效关系及其对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数字分为4组:观察A组、B组、C组和西药组各30例,并设正常空白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于月经来潮48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PGF2α、PGE2。结果:观察A组总有效率为96.7%,观察B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C组总有效率为90.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各组PGF2α及PGE2指标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西药组PGE2指标治疗前后进行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西药组PGF2α指标治疗前后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与B组、观察B组与C组、观察C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F2α及PGE2指标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与C组、观察A组与西药组、观察B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F2α及PGE2指标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西药组治疗前血清PGF2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各组血清PGF2α含量均明显降低,观察A组降低更加显著,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观察组、西药组治疗前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各组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升高,观察A组升高更加显著,且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且大灸量的疗效优于小灸量,且方便、安全、无副作用。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机制与调节PGF2α及PGE2有关,即可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隔药灸为治疗方法,观察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评价二者的疗效差异,为隔药灸的临床治疗提供证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VAS评分分为中度和重度原发性痛经,以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止痛药使用率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及随访期间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基线(P0.05);治疗期间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随着治疗时间显著降低(P0.05);重度原发性痛经组止痛药使用频率显著低于基线(P0.05)。(2)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隔药灸各时点治疗1个月经周期与基线、治疗2个月经周期与1个月经周期、4个月经周期与3个月经周期、5个月经周期与4个月经周期VAS差值较中度原发性痛经显著降低(P0.05)。结论:隔药灸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尤重度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