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和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其mRNA表达,以及大鼠肺泡灌洗液、肠黏液上清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以期发现哮喘大鼠肺脏、肠道黏膜免疫的变化规律,探求肺脏、肠道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科学内涵。方法:将3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哮喘模型组20只。取大鼠肺组织、肠黏膜分别行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肺组织、肠黏膜中的eotaxin及其mRNA表达;取大鼠肺泡灌洗液、肠黏液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IgA含量。结果: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eotaxin蛋白表达及其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哮喘组肠黏膜中eotaxin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哮喘组大鼠肺泡灌洗液、肠黏液上清液中的SIgA含量低于正常组但无差异;其中eotaxin在哮喘组的肺组织和肠黏膜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448,P=0.048。结论:在哮喘发病过程中,eotaxin及其mRNA、SIgA可以同时在肺和肠道中表达,因此黏膜免疫可能是肺脏与肠道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黏膜免疫可能形成肺脏-肠道的网络关系,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的生理病理特征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可以同时体现出来。黏膜免疫中eotaxin及其mRNA,SIgA等介质可能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物质基础之一。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肺、大肠之间的功能可能通过黏膜免疫而保持密切的关系或动态平衡;但是在哮喘过程中,这种平衡及相关性被破坏;因此对哮喘的治疗,可能是重新建立这种动态平衡。从而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通过针刺肺经和大肠经经穴,观察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EOS、ECP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按1:1:1:1的比例分入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对照组。对照组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万托林),每次1喷。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相应腧穴。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外周血EOS和ECP的变化。结果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穴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与大肠经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CP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治疗后血清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肺经经穴、肺大肠经经穴均能降低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ECP水平,针刺大肠经经穴能降低血清ECP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表里释义、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出腧穴主治的相关性、功能的对应性及选择的先后性,归纳出临床中治疗大肠经疾病最常用的肺经腧穴及治疗肺经疾病最常用的大肠经腧穴,从病位、病机、治法等方面来印证二者的表里关系.  相似文献   

5.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及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肺与大肠相表里进行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机理:即肠道气体排泄途径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及肠道内分泌物质的影响,指出其治则可归纳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并治,并提出“肺与肠道相表里”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从肺肠微生态变化研究肺与大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微生态角度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同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每组10只,收集各组大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粪便样本,进行肺部和肠道菌群主要微生物种类与含量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病组、肺肠同病组大鼠的肺部菌群及3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病组大鼠的肺部菌群与肺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肠同病组大鼠肺部菌群与肺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肠道菌群与肠病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肺病状态下可导致肠道菌群变化,肠病也可影响肺部菌群的变化,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部分微生态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默然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44-1845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首载于《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它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涌现,对于此理论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本文通过文献的学习,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正>《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此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源头,其作用和功能的基础是经络相连,脏腑相通,五脏平衡。而构成平衡的基础就是物质运行的条畅,整体功能的稳定,人体内功能稳定取决于物质的运行,主要有气血水火运行的条畅,才使表里关系稳  相似文献   

11.
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一直是中医脏腑相关研究的焦点之一。综述该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基于文献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基于多种现代实验技术的动物模型、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研究;基于现代临床的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肺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肺、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通,关系密切.笔者据此理论运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1脑卒中 刘某,男,62岁.2000年5月8日初诊.  相似文献   

14.
肺与大肠相表里与针刺对其调节作用的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肺与大肠相表里"及针刺对其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离体肌条反应技术研究针刺后哮喘大鼠肺与大肠在体外的反应关系.结果正常大鼠肺匀浆对其离体大肠肌条的收缩作用强于心匀浆的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哮喘病理时肺匀浆对离体大肠肌条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匀浆对气管肌条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表现为收缩趋势;哮喘针刺后肺匀浆对哮喘大鼠离体大肠肌条的作用强度和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匀浆对离体气管肌条的收缩趋势影响不明显.结论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肺与大肠均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针刺对肺与大肠相关的失调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元烨  浦俭斌  曹勤 《河南中医》2016,(9):1504-1505
大肠息肉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主要为脾虚、肾虚,标实主要为气、湿、痰、瘀。而气、湿、痰、瘀这四大主要致病因素皆与肺相关,因此,从肺论治大肠息肉完全可行。"肺与大肠相表里"是祖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国内外许多学者试图从组胚学、免疫学、解剖学、神经内分泌学、肠道微生物学等各个角度探索肺与大肠之间生理、病理情况下的联络机制,并且也从分子水平为其提供新的线索,不断丰富和发展"肺合大肠"理论的科学内涵。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但是纵观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机制研究不够充分,也无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的科学研究数据,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哮喘大鼠气道、大肠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大肠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的测定,肺与大肠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发现肺与大肠之间的物质联系,以探求“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各部位CD4+、CD8+、CD8+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大鼠的肺、大肠、鼻组织中CD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哮喘组肺肠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均高于正常组。结论①发现在哮喘组大鼠的肺、大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明显增高,具有相关性;(2)黏膜免疫中CD4+、CD8+T淋巴细胞可能是肺与大肠之间部分的物质联系。  相似文献   

17.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作了分析。认为肺与大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病理关系,这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为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脏病腑治、腑病脏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从临床、动物实验、现代机理三方面进行论证。临床研究方面,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中医中药、针灸的治疗都体现了肺与大肠的相关性。动物实验多从肠损伤导致的肺损害来研究二者的关系。通过对现代机理研究得出,氧自由基及一些免疫细胞分子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肺损害的过程,但肺与大肠相关性的物质基础还不明确,且研究仅限于肠对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典医籍、现代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解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肺与大肠相关性研究结果存在局限,肠病治肺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就近15a来,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肺系疾病中应用的状况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匡调元在论述“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时,指出其生理病理基础在于: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其排泄的量较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倍。如果肺部排泄功能因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等病变发生障碍时,胃肠道气体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抢救研究室选用钳夹肠系膜上动脉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结果表明:钳夹肠系膜上动脉组的全部家兔均出现严重的肺损害,而肺脏以外的组织,包括心脏、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