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饱和灸量组和常规灸量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灸感最强的2个穴位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饱和灸量组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常规灸量组每穴灸15min,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共治疗4天,第5天起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共治疗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症状与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愈显率为56.7%(17/30),6个月后随访时愈显率为60.0%(18/30),均优于常规灸量组的26.7%(8/30)与30.0%(9/30)(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常规灸量组升高更明显(治疗后:22.32±4.64vs 17.43±3.21,随访:23.01±4.76vs 18.32±2.13,均P0.01)。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CSA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不同灸量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组和传统灸量组,每组32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化强度最强的2个穴位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消敏饱和灸量组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 min,每日2次,共治疗5 d,第6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疗效、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及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消敏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5%(29/32),6个月后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0.1%(30/32),均优于传统灸量组的69%(22/32)与69.3%(23/32)(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时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最大尿流率(Qmax)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消敏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时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均较传统灸量组明显降低(均P0.01),最大尿流率(Qmax)均较传统灸量组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可见消敏定量是热敏施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皮肤针叩刺组(治疗组)23例,传统艾灸+皮肤针叩刺组(对照组)22例,2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愈显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69.5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症优于传统艾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灸法的科学定量是提高灸法疗效的关键.基于敏消量足是实现个体化的最佳灸量的研究假说,本试验方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模式,比较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量之间的疗效差异.纳入64例符合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受试者,试验组(n=32):在热敏化腧穴上给予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的艾灸剂量;对照组(n=32):在热敏化腧穴上给予传统灸量的艾灸剂量.结局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两组均治疗35次(共30天),在治疗结束后及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灸量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36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个体化消敏饱和灸量组(n=18)和传统固定灸量组(n=18).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为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与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方芳  龚燕 《中医药学刊》2014,(10):2323-232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针刺对照组和热敏灸治疗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便秘外,热敏灸治疗组采用艾灸热敏腧穴方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除外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及功能康复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者便秘症候评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近期疗效及疗程结束第10天观察远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5.22±2.68),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6.35±3.05)(P〈0.05);2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治疗后26例患者的大便性状正常,优于针刺对照组(19例)(P〈0.05).32个疗程治疗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近期愈显率为63.33%,优于针刺组36.67%(P〈0.05);4疗程结束后第15天,热敏灸组与针刺组的好转率分别为66.67%与53.33%,均能改善中风后虚型便秘症状,两者疗效无差异(P〉0.05),但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46.67%),优于针刺组(20.00%)(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法治疗卒中后虚型便秘疗效肯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传统悬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悬灸组和热敏灸组,各32例。悬灸组采用温和灸对所选腧穴进行施灸,热敏灸组点燃艾条借热艾灸热敏化态腧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93.75%(30/32),悬灸组有效率78.13%(25/32)(P0.05)。热敏灸组治疗后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积分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疗效优于传统悬灸,改善痛经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量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32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个体化消敏饱和灸量组(n=16)和传统灸量组(n=16),均治疗35次.疗程结束后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包括疼痛、活动与疼痛的关系、功能障碍相关的特殊检查等方面.结果:在治疗后与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敏饱和灸量艾灸联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灸量艾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消敏饱和灸量艾灸联合针刺治疗。以临床症状积分、McGill疼痛问卷以及Northwick Park疼痛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对比两组差异。结果第5次治疗后、疗程结束时、随访第1及第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Northwick Park疼痛量表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第5次治疗后、疗程结束时、随访第1及第3个月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McGill疼痛问卷以及Northwick Park疼痛量表评分更低(P0.05)。结论艾灸联合针刺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而消敏饱和灸量艾灸联合针刺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更为明显,其主要表现为临床症状的缓解以及患者近、远期局部疼痛感觉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感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辨敏施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6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艾灸患侧内膝眼、外膝眼二穴治疗过程中有无热感透至膝关节腔内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热敏灸感组27例和普通灸感组34例,每次温和灸时间为40min,每日施灸1次,共治疗30d。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热敏灸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的58.82%(P〈0.05),热敏灸感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总积分及关节消肿程度亦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艾灸治疗中出现热敏灸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灸感,且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37-140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中的匹配法(PSM),观察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对肩周炎的灸疗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设计模式,艾灸探查同一组穴位(手三里、肩井、膏肓俞、阿是穴)的灸感。在131例受试者中运用SPSS19.0软件PSM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共30对。其中试验组(n=30):出现6种特殊的热敏灸感;对照组(n=30):仅有局部温热感。两组均治疗30天,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为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简化Mc Gill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年龄、体重指数、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MPQ评分以及ADL评分在两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2周和6个月随访后,组间Michael fees肩关节功能评分、MPQ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感组不论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传统灸感组(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A组,50例)和传统艾灸组(B组,50例),A组采用热敏灸治疗:B组采用传统艾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结果:A组治愈率68%(34/50)优于B组的46%(23/50),A组愈显率92.O%(46/50)优于B组的74.0%(37/50,均P〈0.05):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均P〈0.01),A组较B组降低VAS积分更明显(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跟痛症疗效优于传统艾灸,是治疗跟痛症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探讨灸感与灸效的关系.方法:选择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每次治疗5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根据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出现热敏灸感的次数分为热敏灸感组和无热敏灸感组.分析灸感与灸效关系.结果:艾灸治疗时有无热敏灸感均有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不同灸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热敏腧穴悬灸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非热敏腧穴悬灸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在双侧大肠俞与腰俞构成的区域内予以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在热敏腧穴旁开2 cm即非热敏腧穴予以艾条温和悬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工作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愈显率为7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工作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LDH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LDH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68-1370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扩传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采用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副作用及痛苦小,操作简便,止痛效果好,因而得到推广和应用。作者就近10年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做一总结和归纳,发现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极大优势,且临床研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但临床观察也存在一些缺现和不足,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艾灸不同灸感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比较热敏灸感与传统灸感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189例受试者依据灸感不同自然分组为热敏灸感组148例、传统灸感组41例。采用SPSS 19.0软件PSM功能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5对匹配患者,即热敏灸感组35例,传统灸感组35例。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关元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关元穴进行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7±2)d,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MPQ)以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年龄、病程、MPQ评分和CMSS评分在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MPQ评分和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随访时,热敏灸感组的MPQ评分和CMSS评分依然显著低于传统灸感组(P0.01,P0.05)。结论:艾灸同一组穴位,热敏灸感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IBS(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针刺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后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愈率为87.50%,优于对照组的52.17%(P〈0.05)。结论:运用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IBS(IBS-D)具有简、易、效、廉等特点,明显优于应用辨证穴位灸配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对比传统艾灸法与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每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传统艾灸组温和灸夹脊穴、次醪、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经治1疗程后,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5.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以上患者半年后随访,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2.3%、复发率为26.4%,传统艾灸组分别为34.2%、46.3%,热敏灸组疗效优于传统艾灸组且复发率低于传统艾灸组(均P<0.05).结论:热敏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其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传统灸法、常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18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A组:天枢-中极-对侧天枢区域内及肾俞-同侧次髎-对侧次髎-对侧肾俞区域内热敏灸治疗,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B组:上述区域选热敏强度最强的2个穴位实施传统悬灸治疗,每次每穴15min,2穴共30min;C组口服前列欣治疗,6粒/次,3次/d。三组治疗30d,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EPS-WBC)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WBC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B、C相比,A组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WBC计数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1),A组显愈率为45.00%,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灸量组及前列欣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灸疗方案。方法:42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选取腹部神阙、天枢穴区,采用"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的标准施以热敏灸治疗。观察患者首次接受热敏灸的艾灸得气率及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减轻情况,胸闷、纳差症状改善情况,艾灸主动接受率。结果:(1)患者热敏灸20min的艾灸得气率为52.4%(22/42);热敏灸40min的艾灸得气率为90.5%(38/42);热敏灸1h的艾灸得气率为100.0%(42/42)。(2)患者第1、2、3次热敏灸得气后立即感到身体轻松与心情舒畅的发生率分别为61.9%(26/42)、73.8%(31/42)、92.9%(39/42),高于热敏灸治疗前的42.9%(18/42,P<0.05)。(3)患者第1、2、3次热敏灸得气后胸闷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3.8%(10/42)、16.7%(7/42)、9.5%(4/42),低于热敏灸治疗前的50.0%(21/42,P<0.05);患者第1、2、3次热敏灸得气后纳差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6.2%(11/42)、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