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及不同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3组:A组于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注地佐辛5 m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地佐辛10 mg,C组不应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都能在术后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睁眼时间明显长于C组;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A、B 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佐辛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术后镇痛,在手术开始和结束前30 min各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既可以使其发挥最大的镇痛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及不同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3组:A组于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静注地佐辛5 m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地佐辛10 mg,C组不应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都能在术后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睁眼时间明显长于C组;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A、B 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佐辛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术后镇痛,在手术开始和结束前30 min各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既可以使其发挥最大的镇痛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电针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A组术后予电针治疗治疗B组术后采用吗啡PCIA,对照组术后仅观察护理;各组仅在必要时给予杜冷丁肌肉注射补救镇痛。各组疗程均为24 h,随访至72 h。观察并比较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恶心与呕吐(PONV)发生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组组间各时点比较,T_2、T_3、T_4、T_5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时点比较,X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内,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PONV发生率分别为30.00%、50.00%及16.67%;组间PONV发生率比较,治疗B组最高(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ONV发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期间治疗A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最早,对照组次之,治疗B组最晚(P0.05)。④T_1、T_2时组间比较,治疗B组OAA/S评分分级最低,镇静程度最高(P0.05)治疗A组、对照组OAA/S评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组内OAA/S评分分级比较,治疗B组OAA/S评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致PONV的可能性小、无过度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而被广泛用于临床。以往认为LC术后疼痛轻、能耐受,故而忽略了患者的疼痛反应。为了减轻LC术后疼痛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将一种新型的阿片类药物布托啡诺用于LC术后静脉镇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马多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超前镇痛法,对照组采用镇痛法,及时记录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曲马多用量及首次用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不良反应、从清醒到首次用曲马多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h、4h、8h、24h的曲马多用量、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给予曲马多既可抑制术中形成神经中枢敏化现象,又可避免术后一段时间形成神经中枢敏化,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术前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等准备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0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进行宣教及必要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术后镇痛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12月在临沧市某三甲级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采用镇痛护理模式,即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上应用对疼痛的特殊护理,记录每位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VAS评分最初8 h内最高,术后24 h内90%的患者能下床活动。结论:镇痛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早期疼痛,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利于身体其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李锦鸣  赵燕菲  张林 《中国针灸》2013,33(6):541-542
2008年1月至201 1年10月笔者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部微创外科进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针刺镇痛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部微创外科诊断明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刺耳压组、镇痛泵组,每组6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康复带来的影响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术后恢复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道疾病最常用的术式,术后常存在胃肠道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胆囊切除术后1周新发腹泻发生率约25%,术后3个月发生率约为5.7%[1].研究[2-4]表明,针灸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本试验观察术后6h电针干预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腹腔镜手术是一种疗效安全的手术方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易被病人接受等优点。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现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胆囊。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可发生胆管损伤、胆漏出血、胆管残余结石、胃、十二指肠损伤、胆管残石、并发胰腺炎、穿刺孔结石残留并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1,2]。若不能及时分析并发症的问题及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可出现严重后果,因此做好腹腔镜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Ding YH  Gu CY  Shen LR  Chen YL  Shi Z 《中国针灸》2011,31(5):447-450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验证穴位的特异性.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经穴复合全麻组,B组为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C组为全麻组.A组先行电针刺激15~30 min,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取穴,电针刺激方法及时间与A组相同;C组单纯采用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2 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4、6、8、24、44 h镇痛泵用量.结果:(1)术后2 h与术前比较,3组CD+3、CD+4、CD+8均低于术前,除A组CD+4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CD+4/CD+8比值均高于术前,A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3组CD+3、CD+4及CD+4/CD+8均高于术前,除B组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3)A组术后4、6、8 h镇痛泵用量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经穴复合全麻能提高人体痛阈,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减轻全麻及手术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抑制效应,并可延长术后镇痛时效,阐明经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术后即刻电针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管控;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即刻进行电针干预。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情况(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和肠鸣音出现到恢复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100.0%和95.2%,对照组分别为97.6%和76.2%。试验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即刻电针干预可明显缩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从而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马多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手术前15min静脉注射曲马多2.5mg/kg(10m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作为对照。记录术后6,12h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试验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马多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腹腔镜胆囊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腕踝针治疗,留针12 h;B组在麻醉诱导前针刺穴位旁皮肤,留针12 h;C组在麻醉诱导前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3组均采用全身静吸复合麻醉,并采用静脉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分别记录3组患者术后1 h、2 h、4 h、8 h、12 h、24 h、36 h、48 h切口痛,内脏痛的VAS评分,比较各组总有效率、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4 h、8 h、12 h、24 h、36 h切口痛和内脏痛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术后8 h、12 h、24 h、36 h切口痛VAS评分和术后12 h、24 h、36 h内脏痛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6.0%,B组为84.0%,C组为86.0%,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芬太尼总添加量为(52.4±10.8)μg,B组为(92.2±11.0)μg,C组为(107.2±11.5)μg。A组术后芬太尼总添加量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B组为58.0%,C组为66.0%,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静脉镇痛泵能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可作为外科术后镇痛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因切口小、病人术后恢复快,已被广泛开展,其微创的优势显著减少了术后疼痛。但腹腔镜术后由于气腹致膈肌牵拉上抬刺激膈神经、局部局部腹膜炎、内脏黏膜暂时性缺血、残留co2转变成碳酸对腹膜持续刺激诱发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等多因素,LC术后切口疼痛、膈下腹部胀痛以及肩部酸痛,术后约30%~50%病人仍需接受阿片类镇痛药治疗1。部分患者由于疼痛导致精神上的恐惧焦虑,且可能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的康复。因此LC术后患者疼痛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唐雪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35-136
目的:总结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后正确评估手术效果,注意病情观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8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正确护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60例ASAI~II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超前镇痛组,B组为术后镇痛组,C组为生理盐水组。观察术后1 h、2 h、4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给药前后HR、MAP的变化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术后1h、2 h、4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A、B组显著低于C组,术后2 h、4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3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和HR、MAP的变化及苏醒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地塞米松具有超前镇痛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因侵袭性小、术后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减少腹腔粘连,得到广泛应用.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为46例患者行腹腔镜切除胆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