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针灸结合中药加味没竭片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经保守手术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药组,各53例。西药组口服孕三烯酮;针药组采用针灸治疗并口服加味没竭片,针灸治疗以血海、三阴交、关元为主穴,并加减配穴。患者于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后3~5天开始连续预防性治疗6个月,并于治疗后,治疗结束后3、6、18个月(术后2年)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腹部/阴部超声检查、血清肿瘤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检测]、月经情况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生存质量量表评分(endometriosis health profile-5,EHP-5)及安全性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情况。结果: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因脱落而剔除8例(西药组5例,针药组3例),中止试验6例(西药组2例,针药组4例)。18个月随访时,针药组患者超声检查疑似复发率为2.0%(1/50)、血清CA125检测异常率为4.0%(2/50),均显著低于西药组的18.8%(9/48)与25.0%(12/48)(均P0.01);治疗后及3、6、18个月随访时,针药组月经情况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P0.05);18个月随访,针药组患者EHP-5评分阳性率为0(0/50),显著高于西药组的18.8%(9/48)(P0.01);治疗后,3、6、18个月随访时,针药组血清ALT检测异常率低于西药组(P0.01,P0.05);针药组治疗后患者血清ALT检测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后与3、6个月随访时患者血清ALT检测异常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P0.05),18个月随访时西药组血清ALT检测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加味没竭片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复发,改善患者月经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较西药孕三烯酮肝损害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配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组,并设立假手术组。针灸组电针血海、三阴交,艾灸关元;中药组采用加味没竭片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针药组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综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捆绑固定并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30 d后,取腹腔灌洗液及血清ELISA法检测VEGF水平,测量异位囊肿最大直径,取异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针药组异位囊肿最大直径明显小于模型组、针灸组及中药组(P0.01);模型组异位内膜生长旺盛,针药组内膜趋于萎缩,部分上皮细胞坏死;模型组腹腔灌洗液和异位组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针药组腹腔灌洗液VEGF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中药组、针灸组(P0.01),针药组异位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P0.01)和中药组(P0.05)。结论大鼠EMs发病与其病变局部及腹腔微环境中VEGF水平相关,针药配合能缩小EMs大鼠子宫内膜囊肿大小,下调异位组织及腹腔液中异常升高的VE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加味没竭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组,并设立假手术组.针灸组电针"血海"、"三阴交",艾灸"关元";中药组采用加味没竭片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针药组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综合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捆绑固定并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35天后,测量各组大鼠异位组织长、宽、高三径,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MP-2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结果 针药组异位组织大小组织中MMP-2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针灸组和中药组,MMP-2 mRNA的表达水平各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508,P=0.917),异位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与MMP-2 mRNA表达间没有直接的线性相关性(r=0.117,P=0.473).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能缩小EMs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大小,下调异位组织中异常升高的MMP-2蛋白表达,但对异位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西药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接受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中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优于西药组(73.33%),P0.05。结论:应用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没竭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服用加味没竭片,对照组60例服用血府逐瘀胶囊,2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痛经情况评分总有效率90%,治疗后患者痛经程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90%。对照组痛经情况评分总有效率86.67%,治疗后患者痛经程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痛经程度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无差别(P>0.05)。2组治疗前后CA125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没竭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程度,与血府逐瘀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程度、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有效方法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级雌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50只,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并设立正常组。针灸组电针"血海""三阴交",艾灸"关元";中药组采用加味没竭片生理盐水溶液灌胃;针药结合组采用上述2种方法综合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捆绑固定并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35 d后,测量各大鼠异位组织最大直径,取异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测定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结果:针药结合组异位组织最大直径(2.300±1.252)mm、组织中MMP-2表达为1.000±0.667,均明显低于模型组[(5.300±1.337)mm,3.300±0.823]和中药组[(3.700±1.160)mm,1.900±0.738](P<0.05),异位内膜趋于萎缩,部分上皮细胞坏死。结论:针药结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异常升高的MMP-2水平,从而抑制异位组织对局部基质的侵袭,达到缩小异位组织面积、治疗E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对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腹针联合中药组(针药组,27例)、腹针组(27例)和克罗米芬联合绒促组(西药组,30例)。针药组采用腹针联合中药周期治疗,腹针组采用单纯腹针治疗,西药组采用克罗米芬(CC)及注射用绒促性素(HCG)治疗,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妊娠除外。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卵泡发育情况和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以及月经情况、中医症候评分,统计妊娠率,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均不同程度恢复排卵,针药组排卵率59.3%(16/27),腹针组排卵率55.6%(15/27),西药组排卵率53.3%(16/30),3组间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及腹针组治疗后月经情况、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针药组治疗后月经情况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腹针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高于西药组(均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8.9%(24/27),腹针组为92.6%(25/27),均高于西药组的56.7%(17/30,均P0.01)。针药组及腹针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腹针联合中药周期疗法能改善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月经情况及临床症状,疗效优于CC联合HCG,并能提高排卵率、改善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以提高受孕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八髎穴隔姜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相关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药物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八髎穴隔姜灸,药物组口服加味没竭片。观察两组疼痛积分、临床疗效、止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相关性疼痛的近期总有效率为90.5%(38/42),优于药物组的82.9%(34/41)(P0.05);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5.7%(36/42)、70.7%(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较药物组改善效果显著(P0.05);观察组较药物组止痛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P0.05);两组治疗前后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A125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八髎穴隔姜灸在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相关性疼痛,降低血清C125水平方面都优于口服加味没竭片,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9.
朱南孙教授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见解独到,临床应用屡获奇效。本文通过对朱南孙教授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案例与分析,探讨朱教授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兹将朱师运用加味没竭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娟  林秋平  游秀密  张俊新  刘英  黄健  顿晶晶  黄山  许金榜  纪峰 《中国针灸》2020,(11):1154-1158+1168
目的:比较针灸、中药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血清同源框基因A10(HOXA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西药组于月经第5天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每次50 mg,每日1次,连续5 d,当卵泡直径≥18 mm时,当日予肌内注射绒促性素10 000 U;睡前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经期除外)。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针药结合组采用针灸与口服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子宫穴等,针灸每次30 min,隔日1次,经期停用;中药均于月经第3天开始,服用至下次月经来潮前,每日1剂。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OXA10基因表达,比较两组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后7 d子宫动脉血流情况[包括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即S/D比值]、妊娠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OX...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针药联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将其分成联合组与单一组,前者予以针灸加中药治疗,后者予以孕三烯酮,然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加以观察。结果:联合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单一组患者(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针药结合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程慧芳 《新中医》2021,53(15):124-12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PCOS合并LUF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西药组予克罗米芬及注射绒促性素治疗,针药组在西药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补肾调周法中药及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期间观察比较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孕酮(P)、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比较2组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E2、LH、P升高,PI和RI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子宫内膜厚度,E2、LH、P含量均高于西药组,RI、PI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针药组80.0%,西药组60.0%,妊娠率针药组56.7%,西药组36.7%,2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PCOS合并LUFS可促进子宫内膜及排卵功能恢复,提高排卵障碍所致不孕者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内分泌角度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并与西药丹那唑比较。方法: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制造成功后,将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再灌胃给药1月。最后取材进行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激素受体水平的比较。结果:中药在无显著性降低血清雌激素水平基础上,可选择性的降调在位、异位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结论:中药是通过多途径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无丹那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口服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治疗的满意度评价,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痛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门诊及病房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选取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育龄期妇女30例为空白组,给药三个月后查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血清CA125水平发现中药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有明显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血清CA125水平,治疗组较中药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异痛消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免疫学指标,可能通过此途径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红梅  周士源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61-1563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定坤育子汤配合针灸对卵泡发育的影响、该影响与妊娠率的关系以及针灸促排卵机制。方法:将61例中医肾虚型卵泡发育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西药组,3组病人数分别为22、19、20,第1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给予中药,至第12天加用针灸,至卵泡发育成熟排出时停止;中药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给予中药,至卵泡发育成熟排出时停药;西药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50mg,每日1次,共服5天。所有病例从月经第10天始行B超监测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直至卵泡排出。结果:各组卵泡直径治疗前后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药组、中药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疗效组间比较,针药组与中药组皆使内膜增厚,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治疗后内膜较治疗前薄(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中药定坤育子汤通过促进卵泡发育,针灸及时使卵泡破溃,诱发排卵,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及探讨电针对CA125、VEGF、VEGFR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对针灸VEGF/VEGFR信号传导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发生机制进行初探。方法:收集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经前7天开始口服痛必宁,至月经第3天停止,每次1袋,一日3次,连续服用三个月。实验组在服药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每周3次,经期停针,连续治疗3个疗程。招募空白组10例正常健康女性,不予任何干预。每次月经干净后2-3天采血一次,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A125、VEGF、VEGFR因子表达水平。使用痛经疼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在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复发率和疼痛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证候积分、血清CA125、VEGF、VEGFR水平均下降(P <0. 05),且实验组疗后在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 <0. 05);三个月后痛经复发情况随访复发率实验组VS对照组(13.89% VS 26.47%),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VEGF/VEGFR信号传导通路,下调患者血清中CA125、VEGF及VEGFR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针药并用与西药达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并用治疗组 (4 0例 )和西药对照组 (38例 )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CA1 2 5值、血清 β EP含量、PGE2 、PGF2α的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疗效相似 ,但治疗组在腰骶痛、肛门坠胀、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1 2 5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血清 β EP含量显著升高 ,PGE2 、PGF2α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针药并用治疗EMT临床疗效显著 ,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血清CA-125水平、EMAb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血清CA-125水平、EMAb的改变情况、随访1年内妊娠情况及3个月内流产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治疗后的CA-125水平值、EMAb阳性率均明显降低、1年内妊娠率均明显上升,流产率均明显下降(均0.05),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均0.05)。结论两组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血清CA-125水平、EMAb水平、妊娠率,但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活血中药口服与灌肠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每组各25例。西药组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结合组使用中药口服与灌肠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痛经评分以及其他不适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个月规范治疗后,结合组治疗有效率为88.0%,西药组治疗有效率为6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结合组痛经积分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不适症状发生人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结合组不适症状发生人数显著少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调经活血药口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