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构建了正、反义β-1,4-GalT-1表达质粒,然后将构建的不同浓度的正、反义表达质粒超表达于分离、纯化的大鼠Schwann细胞,最后将转染的Schwann细胞与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共培养;根据共培养神经元轴突延伸的数目和面积,分析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转染正义β-1,4-GalT-I的Schwann细胞能促进共培养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的长出和延伸。在一定的转染浓度内,这种促神经生长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而转染反义β-1,4-GalT-1却有相反的作用。提示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表达β-1,4-GalT-I可能在维持正常神经的功能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Ⅰ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Ⅰ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Ⅰ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Ⅰ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Ⅰ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Ⅰ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Ⅰ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构建了正、反义β-1,4-GalT-I表达质粒,然后将构建的不同浓度的正、反义表达质粒超表达于分离、纯化的大鼠Schwann细胞,最后将转染的Schwann细胞与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共培养;根据共培养神经元轴突延伸的数目和面积,分析Schwann细胞中不同β-1,4-GalT-I表达水平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转染正义β-1,4-GalT-I的Schwann细胞能促进共培养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的长出和延伸。在一定的转染浓度内,这种促神经生长作用随转染浓度增大而增强,而转染反义β-1,4-GalT-I却有相反的作用。提示周围神经Schwann细胞中表达β-1,4-GalT-I可能在维持正常神经的功能和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其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培养分化为DCs,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DCs中β-1,4-GalT-Ⅰ的表达与定位;通过细胞粘附试验分析β-1,4-GalT-Ⅰ表达与细胞粘附能力的关系。用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LA)作为细胞表面β-1,4-GalT-Ⅰ抑制剂,研究β-1,4-GalT-Ⅰ在DCs细胞粘附以及与CD4+Th细胞形成免疫突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人外周血来源DCs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可表达长型和短型β-1,4-GalT-Ⅰ;长型β-1,4-GalT-Ⅰ或细胞表面β-1,4-GalT-Ⅰ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粘附能力呈正相关;α-LA既可抑制DCs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又可抑制DCs与CD4+Th形成免疫突触。结论:β-1,4-GalT-Ⅰ在DCs中表达,他们作为粘附分子参与细胞粘附和免疫突触形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和V(β-1,4-GalT-Ⅱand V)蛋白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本实验构建了β-1,4-GalT-Ⅱ和V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质粒,分别将构建的质粒转染到PC12细胞和肝癌7721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β-1,4-GalT-Ⅱ和V在其中表达的亚细胞结构定位。发现,β-1,4-GalT-Ⅱ和V主要表达在这两种细胞的细胞核旁的Golgi复合体,说明它们主要分布在Golgi复合体上。提示它们可能是在Golgi复合体参与蛋白质的糖链修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PKC激动剂或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0 min,LPS刺激HUVECs 4 h后,RT-PCR、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β-1,4一GalT-Ⅰ表达变化,细胞荧光染色观察β-1,4-GalT-Ⅰ催化的糖链表达变化及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试验观察HUVECs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 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LPS刺激HUVECs引起的β-1,4-GalT-Ⅰ表达的上调,PKC激动剂能够使上调的β-1,4-GalT-Ⅰ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在HUVECs中β-1,4-GalT-Ⅰ与细胞骨架有共同定位,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和β-1,4-GalT-Ⅰ细胞内的再分布;PKC抑制剂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能力的上调.结论 PKC可能参与调节LPS诱导的HUVECs β-1,4-GalT-Ⅰ的表达,可能多种类型的PKC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PKC可能通过对β-1,4-GalT-Ⅰ的调节进而影响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及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PK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内皮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T-Ⅰ)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内皮细胞骨架结构改变及其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用PKC激动剂或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再用TNF-α刺激HUVECs,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1,4-GalT-Ⅰ表达变化,应用细胞荧光染色观察β-1,4-GalT-Ⅰ催化的糖链的表达变化及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试验观察HUVECs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几种不同类型的PKC抑制剂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TNF-α刺激HU-VECs引起的β-1,4-GalT-Ⅰ表达的上调,PKC激动剂能够使上调的β-1,4-GalT-Ⅰ的表达进一步增加;在HUVECs中β-1,4-GalT-Ⅰ与细胞骨架有共同定位,PKC抑制剂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和β-1,4-GalT-Ⅰ细胞内的再分布;PKC抑制剂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单核细胞黏附能力的上调。结论:PKC可能参与调节TNF-α诱导的HUVECsβ-1,4-GalT-Ⅰ的表达,并且可能多种类型的PKC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PKC可能通过对β-1,4-GalT-Ⅰ的调节进而影响炎症过程中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构及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桥蛋白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且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外膜细胞的增殖、迁移。目的:探索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A10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测定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通过RT-PCR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对细胞增殖抑制率下降。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主要作用于G1/S限制点,能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由G0/G1期向S期推进,从而将血管平滑肌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因此,得出骨桥蛋白反义核苷酸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由G0/G1期向S期推进,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 β-1,4-GalT-I)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到许旺细胞中,为探讨周围神经许旺细胞表达β-1,4-GalT-I的生物学意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构建β-1,4-GalT-I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到分离培养的许旺细胞中;用特异识别β1,4-半乳糖苷键的蓖麻凝集素-I(Ricinus Communis Agglutinin-I, RCA-I)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Northern Blot鉴定转染情况.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实验成功构建β-1,4-GalT-I表达质粒.将构建的表达质粒转染到许旺细胞中,经鉴定表明,转染的表达质粒在许旺细胞中能表达β-1,4-GalT-I,并随转染浓度增高而表达增加.结论β-1,4-GalT-I在许旺细胞中的转染和表达,对分析许旺细胞表达β-1,4-GalT-I的意义如对其自身增殖的影响和对神经元生长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制备小鼠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1,β-1,4-GalT-1)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以探讨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组织的表达定位,本研究用提取的小鼠脑总RNA,采用RT-PCR方法,得到β-1,4-GalT-I的DNA片断,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运用点杂交的方法分析标记探针的灵敏度;最后应用该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分析β-1,4-GalT-I mRNA在小鼠坐骨神经的表达.结果:构建了β-1,4-GalT-I/pGEM-T质粒,获得了高效价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应用该探针发现β-1,4-GalT-J在小鼠坐骨神经髓鞘中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原位杂交探针可特异地检测β-1,4-GalT-1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坐骨神经及其它神经组织发育和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转染反义Bmi-1 RNA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表达反义Bmi-1 RNA的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A549细胞株,GA18筛选挑取阳性克隆.应用即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mi-1基因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应用MTT比色法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549细胞体外生长能力;用PI单染及Annexin-V-PI双染技术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反义Bmi-1RNA使A549细胞中Bmi-1蛋白表达量减少了95%;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表明反义Bmi-1 RNA使A549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反义Bmi-1 RNA的A549细胞在平板中形成集落的数目(0.67±0.50)明显低于未转染组(73.0±4.1)及转染空质粒组(67.0±4.0,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反义Bmi-1使A549细胞阻滞在G_0/G_1期,但对细胞凋亡没有影响.结论 反义Bmi-1 RNA在体外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是通过使A549细胞阻滞在G0/G1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宋英晖  崔莲仙  何维 《免疫学杂志》2002,18(4):243-245,249
目的 观察应用反义RNA阻断胚胎横纹肌肉瘤细胞内源性IL 15表达后 ,肿瘤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及其体内、外增殖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D细胞及转染IL 15反义RNA的RD 10细胞表面MHCⅠ类 (包括HLA ABC重链及β2M链 )分子的表达 ;应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RD和RD 1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通过对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以及接种到裸鼠体内来评价IL 15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①阻断IL 15的表达可使HLA ABC分子阳性细胞百分率从 19.5 %升至 95 .5 % ;β2M分子阳性细胞百分率从 31%升至 90 .6 %。由于MHCⅠ类分子表达的增高 ,RD 10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低于RD细胞 (P <0 .0 1)。②RD 10细胞的增殖减慢 ,阻滞在G0 /G1期。动物实验的结果也表明RD 10细胞在体内的致瘤性低于RD细胞。结论 阻断RD细胞内源性IL 15的表达可抑制该细胞的增殖 ,从而提示IL 15在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干扰素-β(IFN-β)基因转染对胶质瘤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明确IFN—B在SK—MG-1细胞系中对其他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IFN—β基因转染和蛋白刺激胶质瘤细胞系SKMG-1,通过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凋亡的影响,同时用RT—PCR的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IFN—β基因转染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转染后48h和72h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到37.3%和46.0%。IFN—β基因转染还可以诱发细胞凋亡,转染后48h和72h肿瘤凋亡率达到31.7%和48.2%。RT—PCR结果显示在胶质瘤细胞系中IFN—β上调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同时一过性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而后在24h后上调IL-6的表达。结论 IFN—β基因转染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系SK-MG-1的增殖,诱发细胞的凋亡,IFN—β对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其它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反义VEGF165基因转染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义VEGF165基因转染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正义和反义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克隆。应用RT-PCR证实外源性反义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EUSA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肿瘤细胞体外生长情况,并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体内肿瘤增殖能力。结果RT-PCR证实转染反义VEGF的细胞中有外源性反义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EUSA显示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TT实验显示转染前后细胞体外生长速度基本一致。而转染反义VEGF的肿瘤细胞裸鼠体内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反义VEGF基因转染能够有效抑制SH-SY5Y细胞内源性VEGF蛋白的表达,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GSK-3β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GSK-3β在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1800及A172、T98G、U87和U251 4种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将构建的pc DNA3.1(+)-GSK-3β(r GSK-3β)重组表达载体及PAX3 siRNA转染人胶质瘤细U87,MTT法检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1800细胞相比,4种胶质瘤细胞中GSK-3β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GSK-3β过表达促进了U87细胞的增殖,同时加强了侵袭细胞的数目(P0.05)。分析表明,GSK-3β重组体转染显著加强细胞中PAX3的水平(P0.05);当用PAX3 siRNA转染沉默细胞中PAX3的水平后,GSK-3β过表达诱导的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 GSK-3β在胶质瘤细胞中过表达,且有可能通过PAX3来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相似文献   

16.
Meng YH  Yu JY  Zhang JQ  Lu P  Ning HY  Hu M  Lu Y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5):313-317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对人类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正义和反义PAR-1重组质粒“pC/PARls”和“pC/PARlas”分别转染至人肺巨细胞癌低转移株(PLA801C)和高转移株(PLA801D)细胞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PAR-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MTT、软琼脂集落形成、流式细胞仪、细胞-基质黏附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PAR-1对肺癌细胞转移相关功能的影响。结果转染正义和反义PAR-1分别明显上调和下调了PLA801C和PLA801D的PA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转染正义PAR-1对细胞的生长和克隆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并可明显增强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和侵袭能力(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均P〈0.01)。相反,转染反义PAR-1对细胞模型的生长和克隆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细胞的S期和G2/M期(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0.01)、升高G0/G1期所占比例(P〈0.01);还可使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力(P〈0.05)和侵袭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正义和反义PAR-1基因能够分别上调和下调PAR-1的表达水平;PAR-1能够影响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黏附和侵袭特性。抑制PAR-1的表达可能是一种治疗肺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Id基因的反义核酸对HT29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本研究用反义Id基因转染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后,发现HT29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3H-TdR掺入率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降低,TGF-αmRNA表达降低,而TGF-βmRNA升高。上述结果初步表明,Id基因的反义核酸可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TGF-α、βmRNA在转染后表达变化的相互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反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DNA转染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生长的机制。方法 反义EGFR cDNA转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87MG后,筛选出低表达EGFR的细胞株;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Western蛋白印迹免疫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来研究反义,EGFR cDNA转染对胶质母细胞瘤分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53、Rb、p16和CDK4等,以研究反义EGFR cDNA转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用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分析)检测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反义EGFR cDNA转染胶质母细胞瘤U87MG后,肿瘤细胞的突起延长,细胞的GFAP表达增高;肿瘤细胞的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肿瘤细胞的野生型,p5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Rb、p16和CDK4等的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反义EGFR cDNA转染可以通过诱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分化、诱导野生型p53的表达、G1细胞周期阻滞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等机制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且这些作用机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而共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葛洋  刘臻 《解剖学研究》2020,42(3):233-236,240
目的探讨低表达miRNA-224-3p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及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iRNA技术沉默miRNA-224-3p在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的表达,实验分为si RNA组和NC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RNA-224-3p、Cyclin D1以及CDK4蛋白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力。结果转染si RNA后,siRNA组中miRNA-224-3p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5);CCK8结果表明在结肠癌细胞株在转染24 h、48 h和72 h时的细胞增殖率分别明显低于NC组(P0.05);流式检测结果表明在siRNA组中,处于G0~G1期的SW480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NC组(P0.05),处于S期的SW480细胞数量显著低于NC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iRNA组中的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均P0.05);Transwell小室检测表明siRNA组细胞的侵袭力明显低于NC组(P0.05)。结论低表达miRNA-224-3p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RP11-626G11.3在肾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究敲减RP11-626G11.3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用GEPIA数据库分析RP11-626G11.3在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TCGA数据库分析RP11-626G11.3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QPCR检测RP11-626G11.3在多种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选择RP11-626G11.3表达最高的肾癌细胞系,分别转染对照质粒(si-NC组)和RP11-626G11.3沉默质粒(si-RP11-626G11.3组)。MTT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与RP11-626G11.3结合的微小RNA(miRNA),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QPCR检测两组细胞中miR-532-3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肾癌组织中RP11-626G11.3表达量上调(P<0.01)。与RP11-626G11.3高表达的患者相比,RP11-626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