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可使骨折达到近似解剖复位效果,明显提高疗效,但远期随访矫形度数丢失、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较普遍。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对73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行椎体内植骨。 结果与结论:73例随访6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脊柱植骨融合率100%,无螺钉松动、折断。1例Frankel分级C级无变化,1例D级无变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及腰背痛明显改善;置入后6个月损伤节段后凸平均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前后径残留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表明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背景:为避免单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出现的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合并植骨时出现的骨折不愈合、后凸畸形丢失,而发展的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合并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已有应用,但其生物力学方面鲜有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 方法:12个冻存的新鲜胸腰段脊椎(T12~L2)标本,用于制备胸腰椎骨折模型,备测试。分为3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给予经单侧椎弓根注入低黏度的含对比剂骨水泥5~7 mL;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于T12、L2椎弓根置入螺钉;强化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同时行伤椎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测试各组静态最大抗压强度及刚度。 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分布面积皆大于50%,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最大静态抗压强度与刚度均小于强化组最大强度和刚度(P < 0.0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椎弓根螺钉较小强度下出现弯曲,而强化组在达到极性轴向压缩强度时才出现弯曲。提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提高了固定的强度及刚度,并且维持了复位伤椎高度,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椎内植骨联合伤椎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好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后路经伤椎固定联合伤椎植骨后外侧植骨)和对照组(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各30例。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恢复度(R)值(伤椎前缘高度/临近椎体前缘高度的均值×100%)、椎体Cobb角、固定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序列复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评分)。结果 60例均随访12~20个月(实验组16.4±2.3,对照组16.1±2.7)个月。椎体固定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序列复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评分)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Cobb角及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与12个月2组组内椎体R值、Cobb角、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脊柱序列复位、Frank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固定联合伤椎及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前中柱支撑,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爆裂性胸腰段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胸腰椎骨折33例,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 平均随访13.7个月,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恢复良好,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 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维持矫正效果,内固定系统固定牢固显著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影响椎弓根螺钉置入机体后固定效果的因素有螺钉的结构形态、螺纹参数、骨密度,手术时螺钉拧紧力矩大小,以及进钉的深度等。脊柱椎弓根螺钉并横向牵引装置的把持力与外倾角是否也有一定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外倾角对椎弓根螺钉并横向牵引装置的把持力的影响。 设计:重复测量实验。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中心。 对象:实验于2003-06/11在河海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完成,选择18只成人干燥腰椎(L1~5节段)椎体标本,标本均为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用椎弓根螺钉为不锈钢材料,直径5.5 mm,螺纹参数相同,钉长150 mm,其中螺纹部分长50 mm。EW型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为河海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提供。 方法:用单光子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后按骨密度编号,完全随机法将椎体分为外倾角5°组、外倾角15°组及外倾角30°组,每组6只。① 椎弓根螺钉及夹具的安装:在同一腰椎两侧进针点按Wein-stein法,取外倾角5°组外倾角5°,外倾角15°组外倾角15°,外倾角30°组外倾角30°。针孔准备用3.0mm钻头打孔深50mm,拧入椎弓根螺钉50mm,钉尾部用横向牵引装置连接。用特制夹具固定脊椎椎体和DTTs。② 把持力测定及椎弓根和椎体损伤观察:分别将已安装好椎弓根螺钉及横向牵引装置的脊椎椎骨连同夹具一起安置到EW型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上,测定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并绘出力-位移曲线。以曲线波峰为最大把持力。同时观察椎弓根螺钉拔出时椎弓根和椎体损伤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把持力检测结果及椎弓根和椎体损伤情况。 结果:①最大把持力:外倾角5°组、外倾角15°组及外倾角30°组椎弓根螺钉平均最大把持力分别为0.878 167,1.420 333,2.154 167 K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 = 12.554 22, P < 0.01)。②椎弓根和椎体损伤情况:外倾角5°组4例椎弓根入口处骨皮质骨折,2例椎弓根与椎体后缘交界区断裂;外倾角15°组1例椎弓根入口处骨皮质骨折,4例椎弓根与椎体后缘交界区断裂,1例椎体后缘冠状面断裂;外倾角30°组1例椎弓根入口处骨皮质骨折,2例椎弓根与椎体后缘交界区断裂,3例椎体后缘冠状面断裂。组间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结论:在应用经椎弓根螺钉置入机体内固定并加用横向牵引装置时,适当增加外倾角,可增大螺钉的把持力,提高固定强度,外倾角过大则易对椎体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6.
背景:迟发性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常引起下腰痛及椎管骨性压迫。为了消除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常需手术治疗,其目标是矫正畸形,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手术入路仍存在争论。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6-1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术前腰椎功能损伤程度按照JOA评分标准评定为(11.02±1.24)分,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37.43±3.76)°。23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椎管减压及重建矢状面矫形方法,比较截骨前后腰椎功能恢复、骨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腰椎功能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4.04±2.12)分,Cobb角为(11.02±3.5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提示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可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可促使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椎弓根螺钉固定在骨科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螺钉松动、拔出和断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尤其是老年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因此强化螺钉的即刻固定显得非常重要。 目的:椎弓根螺钉加磷酸钙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3-09/2007-09在阳煤集团总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应用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56~74 岁,平均66.5 岁。按Saville分度法椎体骨量减少Ⅰ度4 例,Ⅱ度6 例,Ⅲ度7例,Ⅳ度5 例。T12骨折3例,L1骨折12 例,L2骨折4 例,L3骨折2 例,L4骨折1 例。 方法:以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中心水平的交点为椎弓根钉的进针点,在C型臂X射线线机的监视下,分别于患椎上下椎体经椎弓根注入1~3 mL磷酸钙骨水泥(不能进入椎管)后再拧入相应椎弓根螺钉。患者有双下肢症状者行全椎板减压,单侧下肢有症状者可只行半椎板减压,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脊膜。旋紧内固定系统,撑开使椎体复位,椎板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或椎体间植骨融合。 主要观察指标:骨折愈合情况及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 结果:22例患者中有17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6个月。17 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16例患者椎体高度得到恢复。有3例患者椎管减压术后仍有双下肢疼痛,考虑为神经根水肿所致,给予神经阻滞及脱水治疗后症状缓解。X射线片显示17例患者内固定物均无松动、断裂或脱落。患者在骨水泥注入过程中无特殊反应。 结论:内固定加磷酸钙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增加椎体的强度,迅速缓解疼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以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r,fracture,Injury vertebral,Pedicle screws,Internal fix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2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让胸腰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的长期稳定;既可有效的使胸腰椎骨折良好复位,牢固固定,又可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减少后凸的形成等内固定并发症;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选择合适、可靠的内固定物及工具,规范、严格地手术操作,不良反应会降低。 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普通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不够或术后承载负荷过大容易造成椎弓根螺钉的松动或脱出,从而导致内固定失效或假关节形成。 目的:观察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73.6(59~83)岁;单椎体压缩骨折11例,两椎体骨折5例(无跳跃式骨折),其中爆裂骨折4例。累及椎体:T12 7个,L1 10个,L2 3个,L4 1个;术前脊髓和神经根受压4例。均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对于有脊髓神经压迫椎管占位> 50%者,行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安装好固定棒,依靠固定棒将内栓挤入外螺钉的中空内,安装预弯好的棒进行撑开,恢复椎体高度使骨折复位,爆裂骨折行自体髂骨作横突及关节突间植骨。 结果与结论:16例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无脑脊液漏,无术中、术后死亡,术后X射线及CT检查见骨折已复位,脊髓压迫解除。经过6~24个月随访,X射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假关节形成,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术后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 ≤ 0.01),后凸畸形纠正范围较术前恢复11°~27°。说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在不增加螺钉长度和在椎弓根内直径,降低椎弓根处骨折风险的情况下,提供了较普通螺钉更加可靠的固定强度,是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理想的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上颈椎疾患从后路行椎弓根固定在国内个别大型医院虽已相继开展,但该手术仍为颈椎外科高难度手术。为了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作者设计了一套个体化手术方案,并结合自行研制的椎弓根定位导向器行术中精确定位置钉,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在国内未见报道。 目的: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及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效应,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 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 1.32) mm,右侧(19.16±1.30) 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 mm,右侧(13.85±0.79) mm。 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 结果与结论:①31例患者置入124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平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无炎症、排异等宿主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提示从生物力学角度实施植入体置入,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