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春期女性身高、体重发育与性发育及身高增长的关系。方法:1995年对贵阳市1214名9-17岁女性作性发育评价,用调整的离差5级法评价身高、体重等级,并作1年的身高追踪。结果:青春期身高、体重发育水平高的女性个体大我身高突增高峰发生早,性发育及初潮发生也早,有早熟倾向。结论:将身高体重发育水平、性发育水平和年龄结合,才能较好地综合判断青春期女性的发育水平、成熟程度和身高增长趋势。女性在9-13岁检查性发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男童青春期生长特点,探索男童青春期生长与性发育的关系,为准确反映男童青春期发育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对重庆市九龙坡区一至四年级男童的青春发育进行追踪随访,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5年.选取其中男童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首次遗精年龄及睾丸发育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青春期生长速度高峰值(PHV)为基点,分析PHV平均水平及峰值年龄(PHA).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男童首次遗精前后的身高生长速度;采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不同睾丸发育分期与BMI的关系.结果 青春期身高队列男童PHA平均(11.72±1.03)岁,首次遗精前后生长速度队列首次遗精年龄平均(12.45±0.98)岁.首次遗精年龄前后1年的身高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首次遗精年龄越小,其后1年身高增长值越大.男童11~14岁各组的身高、体重、BMI与睾丸容积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男童首次遗精前1年身高增长值达高峰,遗精后增长值开始下降,且男童首次遗精年龄与其后1年的身高增值呈负相关,男童睾丸发育与身高、体重及BM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体质发育性青春期迟缓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发育变异。这些儿童的发育,会比正常人持续时间延长,一般可达到正常身高。俄亥俄国立卫生学院儿童内分泌科在1975年至1983年进行的回顾性调查中,对体质发育性青春期迟缓病例记录作了研究。体质发育迟缓的一般特征是出生时身长正常,大约在6个月龄时发有减慢,到2‘3岁时身高在第3百分位数以下,以后,发育速度增至正常范围,与第3百分位数平行。骨骼成熟延缓,通常与身高年龄一致,性成熟速度与骨龄一致而和时间年龄不一致,导致体质发育性青春期迟缓(CDGP)。这种发育模式的病因还不清楚.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女童青春期线性生长与性发育时相的定量关系,为青春期身高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9 630名6~19岁女童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和月经初潮年龄,采用Person相关方法分析性发育与身高的相关性、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个性发育时相身高的差别。结果 1)性发育进程与身高水平呈正相关,尤其9~12岁更为明显(相关系数为0.41~0.55)。2)处于性发育不同时相的同龄儿身高存在明显差别,如8~12岁性发育前期者比性发育中期者身高平均低5~7 cm、11~13岁性发育中期者比同龄性发育后期者平均低4~6 cm;按年龄别身高标准计算身高百分位数值,性发育前期比性发育中期身高低约17~27个百分位,中期比后期低13~23个百分位。3)与未考虑性发育特征的身高曲线比较,8~9岁性发育处于中期、10~12岁性发育处于后期的女童,其身高明显高于相同年龄的平均身高约12~24个百分位;而10~11岁性发育前期、12~13岁性发育中期者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女童平均身高约10~30个百分位。结论 处于性发育不同时相的同龄女童身高存在明显差别,应用生长曲线图进行身高评价可根据性发育时相上调或下调一条曲线粗略校正性发育对身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男性青春期体格发育和性征发育的关系,为制定青春期分时相生长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4年北京市青春期发育调查样本中9 767名6~19岁男性儿童的体格发育和性征发育数据。比较分析阴毛和睾丸发育不同Tanner 分期和青春期不同发育时相身高、体重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 1)已遗精组身高、体重均高于未遗精组,在11~16岁两组间差异随年龄呈缩小趋势。2)与不分发育分期的生长规律相比,在PH1或TV< 4 mL,身高、体重在11~13岁均明显偏低,在PH2、PH3或4 mL≤TV<20 mL,身高、体重均有先高后低的现象,在PH4、PH5或TV≥20 mL,身高、体重基本上略微偏高。3)青春期不同发育时相身高、体重的变化规律亦不同于不分发育时相的变化情况,正常人群中,青春前期有部分人身高偏矮、体重偏低,青春中期及青春后期有部分人身高偏高、体重偏重。4)基于青春期分时相的身高、体重P3或P97基本上仍处在不分时相的P1或P99之内。结论 基于阴毛和睾丸不同发育分期将青春期划分为青春前期、中期、后期3个发育时相对建立青春期分时相生长标准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不分发育时相的年龄别标准进行生长评价时可按性发育时相下调或上调一个主要百分位线粗略校正性发育对身高、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表明,月经初潮年龄、生长突增年龄等发育事件均与成年期身高有关,但由于男性青春期发育事件不易确定,关于男生的相关研究则更为少见.2013年,Yousefi等从1989-1990年英国怀特岛出生队列研究中选取随访至18岁的样本人群1313名进行研究,其中男性653名、女性660名,分别分析男性、女性的生长突增、体毛生长、皮肤变化、声音改变或乳房发育、胡须生长或月经初潮等5种青春期发育事件与18岁身高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性乳房发育较晚、月经初潮较迟者身高较高,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年龄每推迟1岁,18岁身高平均分别增加0.46 cm和0.59 cm.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女性骨发育、月经初潮与身高突增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春期女性骨发育、月经初潮与身高突增关系,为提高青春期女性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对贵阳市9—15岁健康女性248名测量身高,调查月经初潮发生情况,拍摄左手腕骨X光片,依据X光片用Grave法划分身高突增期,并作1a身高追踪。结果9岁组的个体约有5/6已进入了青春期身高突增,并有部分高峰期个体;身高突增高峰(PHV)发生在Grave骨化指标的钩骨第二期(H-2)和/或第三指中节指骨骺成骺帽(MP3=)的同时,1a的身高追踪结果与Grave的青春期突增分期法的结论一致。结论Grave法可用于中国女性青春期突增的判断。但综合考虑Grave指标、年龄和月经初潮可更好地判断和预测女性的青春期身高突增过程。  相似文献   

8.
聂四平  王勇  宋凯  詹键  辛小青  王荣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68-1369
目的:研究青春期男性发锌与性发育的关系。方法:2000年4月对贵阳市区560名8-15岁男性创造性发育评价;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FAAS)测定发锌含量并判断锌营养状况。结果:男性的发锌值与年龄有关系,10岁及以后的发锌值比8、9岁的有增加。性发育指标中仅生殖器与发锌值有一定的关系,而阴毛则与发锌值的关系不明显。生殖器-阴毛在生殖器3期-阴毛1期及以后未发现与锌值有明显的关系。结论:青春期男性的发锌水平与性发育的关系可能与体内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安庆市小学生身高,坐高发育5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64名7岁小学生的身高、坐高进行5年追踪观察,发现两项指标的均值曲线于9岁时出现交叉,女生增长值明显大于男生,坐高与身高的比值逐年缩小。说明长骨的迅速增长,下肢的发育速度较其他部位快。  相似文献   

10.
人体身高是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监测和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为了解我区城区中、小学生身高发育水平、发育特点及发育趋势,及时发现影响身高发育的因素,有针对地采取改进措施,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增长.对1995和1996年城区中、小学生的身高发育状况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l.1’收集整理我区所闻(憎)城区1995和1996年中、小学生进行统一测量的身高记录.1.2根据(湖南省学生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将身高发育水平测量结果分为上、中、下3个等级[‘j进行统计分析.各类构成比分析按f计算t’j.2结果2·l表1可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20年来三次对昆明0-7岁儿童身高的调查,寻找其变迁规律。结果:20年间,儿童总的身高趋势是增长,第一个10年城区身高增长值大于效区,第二个10年效区大于城区,县皆为6岁组增长值最大。同龄儿童身高城区大于效区,男大于女,增长民为男大于女。本文提示:身高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促进了整个人群的身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儿童、青少年骨量发育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量发育状况及特点。方法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了161名健康9-20岁儿童青少年桡骨骨矿含量(BMC值)和骨密度(BMD值)。结果 男、女生骨量发育水平与年龄正相关,男生骨量发育在9-20岁期间呈显著持续增长,女生骨量增长则在16岁后出现减慢趋势;骨量发育与性发育关系密切,男、女生在17岁以后骨量水平已达峰值骨量(PBM)80%以上;体重对桡骨骨量水平作用不显著,青春期第三期(SMR3)以前骨量发育与线性生长关系密切。结论 整个性发育时期,男、女生骨量发育表现出不同特点,此期可积累PBM26%-39%,是骨量发育的关键时期;达到SMR3以前是一“身高关键期”,提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13.
张岚  童融  张新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11-612
目的观察补充强化钙与维生素D的牛奶对青春期女生体格发育的影响,为促进青春期女生体格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9所小学498名女生(平均年龄10.1岁),分为对照组(保持日常饮食)、实验A组(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强化牛奶144 mL/d)和实验B组(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和维生素D强化牛奶144 mL/d),干预2 a及停止干预3 a后,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干预2 a后,实验A组、实验B组学生身高、体重、骨密度增长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止干预3 a后,实验B组的身高、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A组身高、体重的增长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3组骨密度增长值均呈负增长。结论保证持续、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有利于促进青春期女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丹县中小学生身高发育现状和特征,为研究山丹县乃至河西走廊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动态趋势,为制定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以2010年山丹县学生体检资料为基础,对城乡7~18岁学生的身高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甘肃省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结果山丹县7~18岁男生2010年平均身高低于2005年全国平均身高3.0 cm,低于甘肃省2005年平均身高3.5 cm;女生低于全国平均身高2.2 cm,低于甘肃省2.9 cm。城镇男女生身高均高于农村男女生身高4.3 cm。结论山丹县中小学生身高发育规律符合全国总体规律,但青春期前身高发育水平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且存在城乡差异,城镇学生发育水平高于农村,年龄性别特征明显。应制定综合防治策略,通过推动素质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南钢中小学女生青春期发育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次性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17岁中小学女生1522名进行了青春期发育调查。结果表明,女生青春期的开始以第二性征的出现为标志。乳房发育最早年龄为9岁。月经初期平均年龄为13.07岁,比12年前本地资料提前0.66岁。此外,探讨了月经初潮与第二性征的关系。同年龄组来潮与未来潮者的身高、体重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儿童期肥胖对青春初期形态发育影响的追踪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儿童肥胖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对太原市2所小学8~13岁学生1679名(正常儿童940名,肥胖儿童739名)进行了连续3年的追踪观察。观察指标包括身高、坐高和胸围3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男女生各年龄组中,肥胖儿童的身高、坐高和胸围的发育水平均高于正常儿童(个别年龄组例外);中重度肥胖组发育水平高于轻度肥胖组(个别年龄组例外)。说明肥胖组儿童青春初期形态发育速度明显高于正常组;3项指标年增长值的峰值增高,峰龄提前。肥胖儿童的身高坐高指数和身高胸围指数与正常儿童相比,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早产与足月产儿青春期体格发育和性发育水平,分析早产对青春期体格和性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99名早产与99名足月产的12~15岁初中生进行身高、体重测定,同时评定第二性征发育水平,询问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的年龄。结果 2组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发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男童的阴毛发育水平落后于足月产儿,首次遗精年龄大于足月产儿;早产女生的乳房发育水平落后于早产儿,月经初潮年龄大于足月产儿。结论 早产儿青春期虽然在体格发育方面赶上足月产儿,但性发育水平仍落后于足月产的同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南京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10年追踪调查资料,采用儿童少年当时的身高、身高年增长值、骨龄、骨龄年增长值、第二掌骨长度、父母身高等指标,分年龄组进行预测9-16岁男女儿童成年身高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并对各回归方程进行了剩余分析。同时对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的少年进行了单独的分析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该方法真实可靠,误差较小;引入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年龄变量后,其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4名游泳运动员从青春期前到20岁左右的10年追踪观察中见到:(1)在系统游泳训练和较高费用膳食两大促进手段干预下,身高、体重及胸围发育水平等级上升,或上升后又回复原等级。(2)个体身高发育曲线的变异幅度较小,从原等级上扬未超过1个标准差。(3)胸围发育曲线的变异幅度稍大于身高,而体重和功能指标的变异较大。(4)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身高较高,上下肢较长,肺活量和握力较大,这种体型,有的在10岁时已初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身高发育情况,为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09年10所中小学校共计6 923人、2019年6所中小学校共计3 894人开展身高等形态学指标测量和评价。结果 2019年男、女生平均身高均大于2009年同年龄段男、女生,其中男生7~17岁和女生7岁及9~17岁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平均每年段增长2.89 cm(1.68~5.50 cm),女生平均每年段增长2.28 cm(1.31~3.87 cm)。男生身高增长高峰在12~13岁(4.87~5.50 cm),女生身高增长高峰在11~12岁(2.39~3.87 cm)。2019年中小学校男、女生身高发育情况整体好于2009年(P值均<0.01)。结论 中小学生身高发育情况较好,在不同特征群体间存在差异,有必要持续开展健康监测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