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锡丽 《黑龙江医学》2019,43(6):653-654
目的探析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河南省职工医院消化内镜室实施常规管理期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规范化流程管理后(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评估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12.00%)较对照组(35.00%)低,且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97.78%)高于对照组(66.67%),以上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室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有助于实现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目标,值得临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程优化管理在控制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对消化内镜室采用常规管理,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对消化内镜室采用流程优化管理,比较流程优化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流程优化管理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0.4%,较流程优化管理前的4.1%显著降低(P0.05)。结论:流程优化管理可显著降低消化内镜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龚建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38-138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镜室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持续改进具体措施。方法抽样监测消化内镜清洗结果。结果消化内镜室的工作经过规范程序化管理,清洗消毒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从环境设施、人员培训、清洗消毒等各方面消除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杜绝感染,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方法: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监测消毒效果,并与改进前消毒效果比较。结果: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后,消毒效果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有利于提高消化内镜消毒效果,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90-792
目的规范消化内镜及活检钳的清洗消毒,杜绝由消化内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测试或息肉切除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加大对消化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规范消化内镜室布局,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技术。结果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加强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各种监测,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工作得到落实。结论规范消化内镜室管理,可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消化内镜诊疗导致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医护人员、环境安全。方法对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507-2016发布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落实整改措施。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加大设备、清洗消毒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清洗消毒流程更加合理、科学。加强质量控制。结果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得到保障,每季度对消化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菌落总数≤20CFU/件。结论加强职业道德及业务知识学习与考核,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的自律性、责任心。建立全面的内镜室感染控制长效机制,实施常态化、规范化的护理质量控制和院内感染控制制度。按规范要求进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使内镜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镜室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持续改进具体措施。方法:抽样监测消化道窥镜清洗结果。结果:消化内镜室的工作经过规范程序化管理,清洗消毒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从环境设施、人员培训、清洗消毒等各方面消除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杜绝感染,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化内镜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影响。方法将消化内镜室实施规范化流程管理前后的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管理效果及护理安全隐患上报率、护理满意度的结果。结果施行规范化流程管理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仪器器械管理及急救药品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且护理安全隐患上报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能控制引发院内感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彻底清洗使用后的消化内镜,去掉附着在上面的血液、脓血、体液等有机物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清洗不彻底将直接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为了解消化内镜清洗环节现状,我们对石家庄市12所医院内镜室进行了专项调查,并通过对清洗质量的抽样检测,分析内镜器械清洗不彻底的原因,探讨影响消化内镜清洗质量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加强消化内镜室的规范化管理,防止因内镜清洗消毒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提高内镜室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自律性,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按卫生部标准监测,胃镜、肠镜均使用五槽清洗消毒,由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对内镜室清洗人员对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监控,检出菌≥20/件为不合格。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消毒后内镜144条(肠镜72条、胃镜72条),采集内镜内腔及外表面标本288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胃镜合格率为98.61%,其表面不合格2份,其中1份检出菌为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另一份检出菌为微球菌、不动杆菌和革兰氏阳性杆菌;肠镜不合格3份。合格率为97.92%,其表面不合格2份,其中1份检出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另一份检出菌为克雷伯菌属,肠镜内不合格1份,检出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结论应定期对清洗消毒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对内镜中心所有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严格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从各个环节把关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建立可追溯性登记系统,预防消化内镜中心发生医源性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污染因素和干预策略,为降低内镜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检查处于临用状态的消化内镜150件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消化内镜消毒过程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依照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取样检测内镜清洗效果和消毒质量,对相关人员调查,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存在的问题。结果 150件样本外表面检验均合格,内腔检查合格率为91.33%。内腔检查不合格原因较多,主要是初洗时手工刷洗不彻底、清洗消毒过程不规范、个人防护不当等。结论消化内镜引起医院感染病因较多,应建立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与能力,加强消毒液浓度监测和管理,保证内镜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金淑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2):894-895
目的:为全面了解内镜室《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针对医院各内镜室,依据《河南省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考评标准》采取现场检查的方法。结 果:医院内镜室存在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知识贫乏、清洗不彻底、清洗消毒与诊疗操作未分室进行、人员及设备配 备不全等。结论: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骆春华 《中外医疗》2011,30(13):136+138-136,138
目的为全面了解本区胃肠镜室落实《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情况及存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方法根据广东省《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评。结果医院内镜室存在布局流程不合理、清洗、灭菌设备欠缺、相应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镜达不到消毒、灭菌效果要求、工作人员知识老化等。结论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其危害相当严重。内镜病人医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操作流程不规范、清洗消毒时间不够、清洗消毒剂不合格等原因造成。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内镜清洗消毒追踪系统方案,实现对内镜清洗、消毒、保存、使用的全过程的监控,以达到规范操作流程、控制清洗消毒时间、降低内镜病人感染的机会、提高医疗安全的可追溯性等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流程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426条清洗消毒内镜,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采用传统清洗消毒的213条消化内镜作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质量管理流程清洗消毒的213条消化内镜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消毒相关指标、消毒合格率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活检管道维修、清洗刷更换频率及内镜表面黄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及细菌学检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管理流程可以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降低感染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有效落实新规范,预防和控制由消化内镜诊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参照《WS 507-2016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充分利用现有人员资源,落实培训制度,强化洗消人员个人职业防护,加强清洗消毒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结果自新规范实施以来,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认真从各个环节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感染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各种规格的内镜大量应用于临床诊疗,内镜诊治患者的途径为向人体体腔中深入,直视观察、采集图像摄影。由于内镜需要与患者的组织、体液等进行密切接触,因此如果没有彻底为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则极易造成医院感染[1]。为了对内镜造成的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研究采用规范化对内镜室进行了管理,结果表明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内镜室的感染控制效果与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风险管理分析耳鼻喉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108例接受耳鼻喉门诊内镜室诊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发生医院感染者为28例)。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耳鼻喉门诊内镜室接受诊疗的124例患者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Autar量表(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量化评估,确定潜在危险因素,如年龄、诊疗季节、合并相关疾病、内镜消毒是否规范等。同时制定出包括加强内镜室清洗消毒管理规范、内镜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等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经过危险因素剖析及干预措施的实施,发现实验组发生医院感染者为12例,感染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5.93%。明显降低了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剖析及干预措施探究,对各个环节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有效提高了耳鼻喉内镜室内镜的消毒质量,完善了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医院内镜科,由于内镜是由特殊的材质制成,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并且内镜具有比较高的精密度,因此对于清除内镜的污染、清洗消毒难度比较大,清洗消毒不能完全使细菌杀灭而继续存活成为内镜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为了有效地预防以及控制由于不能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细菌而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问题,在临床上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方法,能够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进而使内镜消毒质量得到保证。应当确保把握好医院内镜科对内镜清洗消毒的基本特征,适当进行调整,加大医院清洗消毒管理力度。对医院内镜科的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医院是否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可以增强医院内镜科清洗消毒质量必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为降低检查及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检查及住院患者预防感染方法的研究中,因此对医院内镜科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预防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医院内镜科清洗消毒工作管理的改进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加强对社区输液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避免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生命健康。方法:以社区输液室的工作流程为基点,对布局、环境消毒、培训监督、优化工作流程、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等环节实行干预措施,对各环节进行管理。结果:社区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高,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环节管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